-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续修台湾县志
续修台湾县志
耆耇
贵老,所以教弟也。古者,养老于学;其所养之老有四,虽庶人之老亦与焉。然其礼曰宪、曰乞言、曰惇史;然则所养之老,必其贤者也。至于引年之典,即按户比例,致其粟帛之养焉,斯已矣。今登之志书,亦其人之微有足传者欤,固不能以引年之事概之也。旧志于八十以上者,虽一无可纪,亦必书之。政恐荒村蔀屋之下,多所遗者,抑非例也。若夫延年永祺至于百岁以上,则非宁静寡欲者,必不能几;故国家以为升平人瑞,必慎书之。其它书者,必略有可纪者焉。邑镇北坊人林志茂,寿百岁。其妻洪氏亦九十有八。
杨绍芳,东安坊人,寿百有七岁。
吴朝阳者,永康里人也,年九十有六。时郡治设城栅,郡守孙鲁使朝阳引路画界,不害民居,邑人多德之。武举吴志超之祖也。
学弟子林起凤,年九十有三,莳花种竹,自号散人。
李文奇者,尝为乡饮宾,年九十六。其弟文旦,年九十四;文登,年九十一。巡道倪象恺扁其园亭曰「聚星」。御史张湄诗云:『海翁九十发鹤』,盖谓文奇兄弟也。文奇子试武闱,康熙丁酉解元。
又有林麟灿者,字符星,精医药,家产千金,尽施神庙。年八十九,端坐而逝,僧为炉祀之。
陶铨者,能以医济人。县令鲁鼎梅修邑志时,铨年已八十九。
又蔡忠祖母方氏,寿百有二岁。又鲁令修志时,镇北坊有妇人曰林王氏,年百有二岁;仁德里有妇人曰郭钟氏,年百有一岁。鲁令皆请旌焉。
陈维馨妻林氏,年九十九岁,犹持闺范甚肃,善教子,举人陈辉母也(以上皆据旧志)。
续有闻者,则黄四娘曰凌氏,宁南坊人,寿百岁。
论曰:三代之下,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昔人尝言之矣。然以「四子」书取士,则所用所学非但相资,政使终不用焉,而是学盖不可须臾离者。圣贤之言,人所赖以安身活命,虽在市佣村妪,不能一日舍旃,而况于士大夫乎。国家以「四子」书取士,谓能深于圣贤之言者,其人乃可用也。士或以为弋取科名之具,求科名则依稀彷佛于其间;得科名则弃之,且以为迂远而不可行。彼之弃之也,祗其人之自弃;及其所行非能竟弃圣贤也,由之而不知也。抑或假其言,而心不存焉。夫圣贤之言,顺之则生、逆之则死。假之者利在其初,而其害久而必见,卒至于决裂溃败无可如何,而后赍咨涕泣,一思孔、孟之所云,其亦晚矣。故必始终较量,猛省悟彻,而后有以行诸身而见诸事,则教可兴而人知敬学。此岂专为台湾言哉!泉之性悍而法,漳之性惊而怯,广之性鄙而文;合而言之,则皆拙而直,尚气而易感。此台湾之士也,衣食易足而礼义易兴,易为善者亦易为恶,其可以教学为缓图哉?
卷四
军志
营制(营署附)汛塘教场船政屯番恤赏军官戎略义民
屯戍,弭乱之军也;征伐,戡乱之军也。于文,止戈为武,二者是已。台始以征伐底定,而其后遂立屯戍;设营置堡,守以内地之兵,三年更代,恤赏备至;所谓搏谍贼、诘奸慝,弭乱于未然者。盖屯戍之军得其用,则征伐可以无施焉。昔周锺瑄作「诸罗邑志」,其时北路新辟,土地辽阔,未尝置兵。锺瑄私议以为必拨镇标一营,屯于半线之上。其隐忧急切,反复披陈;观其言若深入阻深之区得千余兵,即可高枕而卧者,休哉休哉!戍兵之效一至此乎?抑为当时言之,而势变风移,固有不同者乎?国家律令周详,无远弗届。营塘堆汛,布列海陬;材官楼船,备人备制。读贝子公「善后事宜」,则营兵离伍、贸易包庇娼赌者,必行究处。盖虑弭乱之兵或以兆乱,又曷以语于勘乱也。因并着其详,使后之征武卫者,有所考焉。述军志第四。
营制(营署附)
汛塘
教场
船政
屯番
恤赏
军官
戡定戎略
义民
营制(营署附)
军营驻邑辖之内者,其大纲有三:曰总镇标营,驭全台者也;台协水师营,防海口者也;城守营,为邑治而设者也。并详于后。
旧制:镇守台湾总兵官一员,雍正十一年议准,照山、陕沿边之例,为挂印总兵,带方印;驻台湾府城镇北坊(乾隆五年,总镇何勉筑堡,语在「城池志」)。中营中军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步战守兵八百三十五名(内除外委六员、额外三员,实兵八百二十六名)、马四十匹,驻防中路口,营在镇北坊。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步战守兵八百五十五名(内除外委六员、额外三员,实兵八百四十六名)、马四十匹,驻防北路口,营在镇北坊。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步战守兵八百五十五名(内除外委六员、额外三员,实兵八百四十六名)、马四十匹,驻防南路口,营在东安坊。
协镇台湾水师,营在安平镇(镇城一座,坐北向南,红毛所建。雍正十一年,总督郝玉麟奏准就城内建仓贮粟三万石,交营收管,递年砻米给兵,以免赴府支运之劳)。本协副将一员。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俱驻防安平镇,仍与右营轮防鹿耳门)、把总四员(内二员随防安平、二员分防大港、蚊港二汛)、步战守兵七百八十二名(内除外委六员、额外三员、舵工炊粮十五名,实兵七百五十八名)、战船一十五只(俱「平」字号。旧为一十九只,乾隆二十五年裁其一,至三十三年又裁其三)、炮架八座(鹿耳门汛)、炮台七座(外海蚊港汛四座,大港汛三座)、烟墩十一座(蚊港六、大港五)。左营游击一员(驻防鹿仔港)、守备一员(驻防笨港)、千总二员(内一员随防鹿仔港、一员分防大突炮台)、把总四员(内二员随防鹿仔港、笨港、二员分防新店、三林港)、步战守兵七百三十三名(内除外委六员、额外三员、舵工炊粮十六名,实兵七百零八名)、战船一十六只(俱「定」字号。旧为一十八只,乾隆三十三年裁其二)、架炮八座(在安平内有铜炮一座,乃伪郑所遗)、炮台七座(安平镇三、笨港一、海丰港一、三林港一、鹿仔港一)、烟墩十一座(安平七、笨港一、海丰港一、三林港一、鹿仔港一。按左营旧驻安平,乾隆五十三年移驻鹿仔港。其旧管炮台、炮架、烟墩在安平者,归安平营下管辖,其在鹿仔港应有增设属彰化、嘉义辖下,未考其详)。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俱驻防安平镇,仍与中营轮防鹿耳门)、把总四员(内二员随防安平、二员分防打鼓、东港)、步战守兵七百八十二名(除实,与中营同)、战船一十五只(俱「澄」字号。旧为一十九只,乾隆二十五年、三十三年两次裁汰,与中营同)、炮架十四座(鹿耳门七、安平七)、炮台五座(在打鼓港)、烟墩二十一座(安平十、打鼓十一)。嘉庆十年,台湾镇道奏准添造梭船三十号(另编「善」字号),把守鹿耳门暨巡外洋缉捕,俱归台协副将统带。又奏准添设全台水师兵凡一千一百四十四名。又额外外委十名,除分派北路淡水外,台协每营各派水兵三百三十名。计三营,凡添兵九百九十名。
城守营驻防邑治,营在大北门内本营。参将一员。左军守备一员(驻防凤邑冈山)、千总一员、把总二员(与千总轮防府治及罗汉门、凤邑冈山)、右军守备一员(驻防嘉义下加冬)、千总二员(内一员,乾隆五十三年增设)、把总二员(与千总轮防府治及嘉义目加溜湾、大武垄下加冬)。左军马步战守兵五百四十名(内除外委四员、额外一员,实兵五百三十五名。以八十五名驻防府治,以四百五十名分防本邑罗汉门各汛及凤邑冈山各汛)。右军马步战守兵六百三十九名(内除外委六员、额外一员、实兵六百三十二名。以一百七十三名驻防府治,以四百五十九名分防本邑大穆降各汛又嘉义下加冬各汛)。左、右军凡马四十匹。凡各营兵皆自内地拨戍,三年期满更代。
附考:康熙二十三年,设镇标中左右三营,府城内外汛塘俱系三营拨兵分防。雍正十一年,总督郝王麟奏准添设城守营,将仓库、城门、炮台及各汛塘悉归防守,仍将三营之兵撤回府治,以资弹压。又考康熙二十三年设道标营,拨镇标营守备一员、左营千总一员、左右营把总各一员、中左右三营兵各一百名,入道标营。六十年裁,其各官兵仍归本营。又考台营原无马兵;马兵之设,自干阴五十三年始也。
营署(订稿「船政」,后添「营署」。兹移附「营制」后)
总镇署:在镇北坊,坐东北、面西南。中有三致堂(总镇张天骏题)、益求堂(总镇甘国宝题)、镜烟堂、和雨堂(俱总镇哈当阿题)、芝兰室(总镇爱新泰题)。中营游击署:在永康里。中营守备署:在游击署右。左营游击署:在镇北坊。中有镜清堂、岸舫(俱游击余大进建)。左营守备署:在镇北坊。右营游击署:在东安坊。中有师慎堂、栋花书室、刺桐园(俱游击任承恩辟)。右营守备署:在东门内。
城守营参府署:在北门内。
水师协镇署:在安平镇。中、左、右三营游击署:在安平镇。守备署在安平镇。
汛塘
设弁带兵曰汛,仅安兵者曰塘,城内置兵宿守者曰堆。凡南北路汛塘,不在邑辖者,不具载。
岳帝庙堆,在东安坊。中营管。
府衙边堆,在东安坊。中营管。
十字街堆,在郡城中。属镇北坊左营管。
关帝庙堆,在西定坊。左营管。
枋桥头堆,在东安坊。右营管。
开山官堆,在西定坊。右营管。
涂墼埕塘,在宁南坊。城守左军管。
--以上六堆、一塘俱在城内,每处各安兵五名。
南炮台塘,在小西门外。安兵五名。
濑口塘,在邑西南十里。安兵五名。
盐水埔汛,在邑治南十里。设外委一员,带兵十九名。
港冈塘,在邑东南十里。安兵五名。
角带围塘,在邑东南十三里。安兵五名。
南安店塘,在邑东南二十里。安兵五名。
狗仑昆塘,在邑东南三十五里。安兵五名。
猴洞口汛,在邑治东三十五里。设外委一员,带兵二十一名。
雁门关塘,在邑治东五十里。安兵十名。
罗汉门汛,在邑治东六十里。设千总一员,带兵四十四名。
外门口汛,在邑治东六十五里。设外委一员,带兵三十九名。
土地公岭塘,在邑东南六十五里。安兵五名。
磱碡坑塘,在邑东南七十五里。安兵十名。
茂公汛,在邑治东三十五里。设外委一员,带兵二十八名。
--以上四汛、十塘,系城守左军辖。
水仔尾塘,在大西门外。安兵五名。
北炮台塘,在小北门外。安兵五名。
柴头港塘,在邑治北五里。安兵五名。
小桥塘,在邑东北五里。安兵六名。
茑松塘,在邑治北十里。安兵七名。
崁下塘,在邑治东五里。安兵五名。
大湾塘,在邑治东七里。安兵七名。
大穆降汛,在邑治东北二十里。设外委一员,带兵二十八名。
旧社汛,在邑治东二十五里,设外委一员,带兵二十四名。
--以上二汛、七塘,系城守右军辖。
安平镇汛,在邑治西,水程七里、旱程二十里。台协副将、游击、守备、千、把总驻札防守,安兵九百八十一名。总巡、分巡按船酌配。
鹿耳门汛,在邑西北水程二十五里。全台要冲,中、右二营递年轮防。每年游击、守备、千总按季输防,带中、左、右营兵各一百名。
大港汛,在安平镇西。中营拨把总一员,带兵五十名,盘查出入贸易船只,兼辖鲲身头、茄藤仔、喜树仔等塘。
鲲身头塘,在安平镇西北沙汕。安兵五名。
喜树仔塘,在邑西南十里。安兵五名。
茄藤仔塘,在邑西南二十里。安兵五名。
--以上俱台协辖。
教场
镇标三营、城守二军教场:在大北门外。康熙三十八年,总镇张玉麟建演武厅。乾隆十六年,总镇李有用增建后堂(俱有记)。嘉庆十一年,台令薛志亮重修。
台协水师三营教场:在安平镇城南。乾隆十四年协镇沈廷耀于演武厅后增建内堂一座(计三间)。
船政
台澎水师战船,初制分派通省厅员修造。康熙三十四年,改归内地州县;令其通省按粮议派,台属三县亦在匀派之内。后复改属通省道、府。至康熙四十五年,乃令专属台湾道、府;复令福州府与台湾府分修,而府之派船数倍于道。既而专责知府,并道标船亦归于府焉。雍正三年,两江总督查弼纳题准:设立总厂于通达江湖百货聚集之所,鸠工办料,较为省便;岁派道员监督,再派副将或参将一员同监视焉。部价不敷银两,向来州县协贴,仍应如旧。嗣经总督觉罗满保会题:将台澎战船九十八只,就台湾设厂,令台湾道监修。遂定为例。
屯番
番民,以射猎为生者也。被化以来,咸知向义。林爽文之乱,能以镖鎗、竹箭共御王事;于是大将军公福康安奏请如四川屯练兵丁之例,设屯驻札,给与荒埔田地,使耕以食,而免其租税。且其时清丈民垦之田多溢额,亦并以予番,县官为征租折纳岁给焉(语在「政志」)。乾隆五十五年,总督伍拉纳、巡抚徐嗣曾始以定议入奏,诏报可。计全台设大小屯凡一十二处,番千总二员、番把总四员。每屯各设番外委一员;大屯番兵四百人、小屯番兵三百人。邑无埔地而有屯番,则割近邑荒埔以给之。详列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