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台湾县志


  王化成,字子登,镇北坊人。性恰淡,教人品行为先,次乃论其文艺。自少授徒;及秉铎瓯宁,其指归不出乎此。在任六年,以老告归。官橐萧条,怡然自得,他事不与,仍设馆以终余年。卒年七十有五(黄汝济撰传)。

  李凌霄,字尔冲,西定坊人。少入塾馆,以贫辍业。有同塾友某方游泮,见凌霄不为礼。凌霄奋然曰:吾第贫耳,是岂足为我傲哉。乃负箧入揖前受业师郭玉璇曰:弟子贫无以为礼,愿服役,仍从先生学。玉璇壮其志,许之。时年巳十九,家弗能具床席,每夜读神倦,假寐几上,醒复读。比府试郡守蒋元枢奇其才,拔置第一。旋补弟子员。方受业玉璇时,与其子泰善,泰以辛卯乡试遭风,舟失于澄海之甲子所。时凌霄尚在穷苦中,己亥始得与乡试,距郭泰失舟事约近十年,而凌霄痛其友之埋骨荒野也,揭晓后计程约费,历水陆,至泰葬处,既拜且哭,囊其骸而归。观者恻然,以为骨肉至亲。比问,惊愕,咸称郭泰有友。泰子青峰,先凌霄入学,方痛父骸未归,是年又遭母丧,不得与乡试。至是乃坐凌霄于上,青峰率家人拜焉。凌霄走弗受。生平以志气自许。诗文之外,喜博涉艺事。虽拳棒歌曲,每夜必服习遍,始据榻披吟,以此忍饥寒,几劳惫。庚子闱前,有客述鼓山之胜,翼早遽挈伴至。至则必穷涉其境,若不复知试事之至者。比入闱,呕血数斗,遂勉终事。妇至家,未几卒,年二十有九。妻林氏,相继殁;无子(郑兼才撰传)。

  文学(附)

  按旧志人物传,分治行、孝义、文学。新修志,录治行、孝义,统为行谊,以文学附。既着目而传未录,兹为补之。

  王喜,宁南坊人,岁贡。多著作。尝撰「台湾志」,为旧邑志所蓝本。

  吴弼,宁南坊人,岁贡。喜谈兵。康熙乙亥,分修「郡志」,任松溪训导。

  陈逸,字豫侯,东安坊人,岁贡。康熙乙亥,分修「郡志」;己亥分修「诸罗志」。选福安训导。

  马廷对,字策生,少失怙恃,苦志读书,值海氛流寓于台。康熙癸亥、台始试士,廷对首列弟子员,科试补廪。癸酉充贡。尝分修「郡志」,董建诸郡学宫。年八十,得教职,以老乞休。

  郑萼达,字伯谦,西定坊人。好吟咏,以岁贡授永福训导。康熙乙亥,偕岁贡张铨、陈文达等,分修「郡志」。铨字君衡,任归化训导。文达字在兹,又尝分修台、凤二郡志。

  金继美,字云思,东安坊人。恬淡寡营。雷阳、陈璇为邑令时,延掌义学。嗣知府卫台揆创崇文书院,复延继美掌之。巡道高拱干修「郡志」,继美与焉,以岁贡终。

  李钦文,东安坊人,岁贡,分修台、凤、诸三志。选南靖训导。

  张士箱,镇北坊人,岁贡,任漳州府训导,康熙庚子,分修「郡志」。

  陈邦杰,字俊千,雍正乙卯举人,乾隆庚申,偕拔贡生黄佺等分修「郡志」。佺字伴偓,喜谈诗。

  张从政,字达夫,东安坊人,恩贡。少失怙,事母能孝。乾隆五年,分修「郡志」着有「刚斋诗文稿」。子岳,丙辰举人(以上俱旧志)。

  军功

  邑多兵革之事,于是士有以军功贵者。如黄曾荣之倚任于海康、林黄彩之献策于觉罗,皆以材智忠信,显名于时;斯足尚已。后此而或号召乡民倾赀起义,而且身履行间,雠仇寇敌,乡土之安,于斯人有赖,固足多者;乃其被恩荣,膺赏赉,岂其间犹有幸致者欤?录其姓名与其事实,以示来者。若郑其仁、薛邦扬、许鸿数君子,则当竟登诸「行谊」,而不可以「军功」概之矣。

  陈远致(有传)。

  黄曾荣(有传)。

  林黄彩(有传)。

  陈林每,六十年复台功,授把总,累升本镇总兵,历署惠州提督(有传)。

  王作兴(有传)。

  郭张文(有传)。

  陈友(有传)。

  陈应橙,远致子。六十年功加署都司。

  陈天杓,远致子。六十年功加署都司。

  陈雄,远致子,累升守备。

  杨恩,温州总兵。

  魏大猷,闽安副将,署海坛总兵。

  魏天锡,烽火门参将。

  魏国璜,水师提标后营游击。

  吴陈胜,海澄副将。

  王李孟,台协水师中营游击。

  魏元,广东虎头门都司。

  萧英,闽安右营守备。

  黄光国(有传)。

  郑鸿善,武举。台协左营千总。

  杨升时,武生。台协中营千总。

  翁振行,烽火门千总。

  曾大源,举人。乾隆五十三年随剿林逆军功,任内阁中书。

  郑应选,武举。军功,授五品职衔,署建宁守备。

  林廷玉,武举。军功授五品职衔。

  吴天河,武举。军功,授五品职衔。

  叶显名,武举。军功,授六品职衔,以千总用。现任北路千总。

  薛登科,恩贡生。军功,授七品职衔,以教职用。任福州训导。

  董日勉,岁贡生。军功,授八品职衔,以教职用。

  陈兆升,附贡生。军功,授八品职衔。

  陈青江,附贡生。军功,授八品职衔。

  杨振文,由监生捐四品衔。军功,赏戴花翎。

  郭友和,监生。军功,授六品职衔,赏戴蓝翎。

  陈作范,监生。军功,授八品职衔。

  方耀江,监生。军功,授八品职衔。

  曾廷豪,增生。军功,授八品职衔,以教职用。选长泰训导。

  张源懃,附生。军功,授五品职衔,赏戴花翎。补授安庆府通判。

  郑起凤,附生。军功,授六品职衔,以千总用。现任澎湖右营千总。

  郭廷梁,附生。军功,授六品职衔。

  郭青峰、张维新、林世基、陈世桂,俱附生,军功,授八品职衔。

  郑其仁,有传。见「行谊」。

  王得禄,武生。军功,授五品职衔,赏戴花翎,以千总用。现任福宁总兵。

  戴显群,武生。军功,授六品职衔,以把总用。现任北路把总。

  杜朝成,武生。军功,授六品职衔,以把总用。

  张应选。

  李清俊,军功,授六品职衔,以佐杂用。历任潮州、潮阳、揭阳典史,以目疾告归。

  林廷佐、吴朝行、黄希升,俱武生,军功授六品职衔。

  施世同,军功授六品职衔,赏戴蓝翎,以千总用,六十年加五品衔。

  黄理生,军功授六品职衔,以把总用。

  蔡夺,军功授六品职衔,以把总用,嘉庆十一年功加千总。

  郭友直,军功,授六品职衔。

  林连招,军功,授七品职衔,以把总用。

  许显观,军功,授七品职衔,以把总用。

  王君津,军功,授九品职衔,以杂职用。

  以上军功三十七名,乾隆五十三年林爽文案内奏赏。

  杨应选,廪生,军功授六品职衔,奉旨引见。

  方耀汉,武生。军功,授七品职衔。

  郭子璋,军功,授七品职衔。

  庄文,军功,以外委用。

  上四人,俱乾隆六十年陈周全案内奏赏。

  吴春贵,候补郎中。募水陆义民,攻破洲仔尾,议叙随带军功加一级纪录二次。

  陈启良,布政司经历衔。以竖木栅防守海口,又募义勇随军剿贼功,授五品职衔。

  潘振甲,举人。以守城功,授六品职衔。

  张文雅,武举。以从剿桶盘栈功,用千总。

  陈廷璧,恩贡生。以守城功,授六品职衔。

  黄汝济,拔贡生。以守城功,授六品职衔。

  游化,岁贡生。以劝谕庄民从征大穆降功,授六品职衔。

  韩必昌,岁贡生。以守城功,授六品职衔。

  郭拔萃,贡生。以鼓励义首随军剿贼功,授六品职衔。

  杜天奎,凤山贡生。由军功授六品职衔。

  郭邦杰,监生。以守城功,授六品职衔。

  石时荣,监生。以守城功,授六品职衔。

  黄化鲤,廪生。以获许和尚功,奏准以教职用。

  林瀚,廪生。以雇募水陆义勇攻破洲仔尾功,授六品职衔。

  王得昌,廪生。以募水路义勇攻破洲仔尾功,授六品职衔。

  黄化治,廪生。以守城功,授六品职衔。

  纪邦杰,附生。以守城功,授六品职衔。

  林廷邦,武生。以雇募义民随剿功,授六品职衔。

  林玉和,武生。以获陈番功,授千总衔。

  洪秀文,以随军剿贼功,授七品职衔;又由鹿耳门剿贼功,授六品职衔。

  陈本全,以鹿耳门剿贼功,授七品职衔。

  张爵,以随军杀贼功,授七品职衔。

  张健、许高嵩、蔡源顺、苏丽水、黄藤:上五名俱由随军剿贼,授七品职衔,以把总用。

  陈尚义,以守城功,授七品职衔。

  郑观涛,监生。以守城剿贼功,授六品职衔。

  陈凤,以剿贼遇害,奏准照把总例赐恤(有传)。

  以上三十名,嘉庆十一年蔡牵案内奏赏。

  陈远致,字子静,安平人。康熙癸亥,以军功署参将。协赞水师提督施琅平台,冲锋陷阵,攻克澎湖,前后赏银一千三百两。平台后,留远致安插居民,以所给银两募佃开垦田园二万余亩,升左都督管镇标右营游击事,给拖沙喇哈番纪余功二次。寻升瑞安副将,陛见,以年老准原品休致。子应橙、天杓六十年随征朱匪功,加署都司衔,由把总升守备。

  林黄彩,字符质,安平人。有智力。康熙辛丑,台匪朱一贵作乱,总督觉罗满保移驻厦门,彩走兴化,具陈平台策。总督令随大军进讨。事平,以把总升守备;累升厦门游击。十一年(查系雍正十年,「旧志」作十一年误),随征大甲西,以功擢参将。寻迁澄海副将,署碣石卫总兵,卒于官。父宸昌,为良医,雅施方药,力行善事,受诰封,年八十余,犹镢铄。

  黄曾荣,字焕文,初为诸生,弃而从戎,补把总,升千总。巡道陈璸命征上淡水,捕贼魁郑尽心。荣至、则相山川形势,绘图以进;请于其地添设一营。嗣璸升偏沅巡抚,特疏荐曾荣,奉旨记名。及调任抚闽,遂与总督觉罗满保合疏,请设淡水营。以曾荣为本营都司,相度营地,创盖兵房,经理三月竣事,积劳成疾,卒于官。

  王作兴,安平人,熟悉水务。康熙辛丑,提督施世骠统兵征台,作兴泅水至鹿耳门,插标引大师进港,以功加署都司佥事,授把总,累升南澳游击。乾隆己未,调安平中营,卒于官。

  郭张文,宁南坊人。素娴弓马,由把总升陆路提标千总。辛丑夏,朱匪窃发,总督觉罗满保拨随参将林政征台,剿贼有功,卒于军(以上并录「旧志」)。

  陈友、台湾人,生长海滨,熟悉水务。六十年,水师提督施世骠统舟师五百余艘征台,令先驾小舟鹿耳门插标为向道。台平后,上其功,授把总;累升至金门镇标游击(「府志」)。

  黄光国,字辉卿,又字隐亭,世居晋江。少孤而贫,壮复丧母。既倾资殡葬,乃东渡觅生计。适台镇募考书吏,以光国条对精详,拔之,爰立籍于邑之镇北坊焉。雍正十年,北路阿束、大肚、大甲西番肆逆杀人,大军进讨,光国请随征,以功最补中营外委,累迁延平左营守备。以老乞休。光国廉谨喜文墨,而达于时务。在延平时,尝陈整理台疆十二事,制军嘉纳之。比归,囊无一物,惟守令及绅士唱和诗数帙而已。性慈爱,每遇粥鸟雀龟鳌者,必尽购以放。待下不闻呵詈声,有随丁携其衣装堕泥中,内外皆污,亟温言慰之。弃官后三、四十年,而旧属弁兵,登堂拜遗像者数十辈,各述前事,为去后思。有子廷璧,学弟子员(谢金銮撰传)。

  陈凤,字于山,西定坊人;原籍惠安,弱冠来台。素有胆略。台郡屡患寇警,凤以捕匪出力,得委任。比蔡逆勾通陆贼起事沪尾,乃募购获凤辈者,予千金。嘉属北埔、萧垄诸庄俱摇动,官以凤熟悉其处,檄使援。凤至木栅遇贼,督义勇力战,贼众大集,凤被杀。事闻,照把总例赐恤。凤卒年四十有六,嘉庆十一年,附祀郡城昭忠祠(郑兼才撰传)。

  列女

  林氏,辜汤纯妻,年二十而纯卒,无子,抚其媵二子为己子。事姑能孝,姑病笃,刲股和药、吁天减算以益姑寿。病果痊,延五年乃卒。里闬称为辜孝妇。雍正五年,祀节孝祠。

  张氏,洪之廷妻,年十八,归洪,生一女。之廷殁,舅姑怜其年少,使妪讽之改适。氏曰:吾所以不死者,为舅姑耳。昼夜勤纺绩,以供养,守冰操者四十年如一日。人称节孝。雍正五年祀节孝祠。

  余氏,杨茂仁妻,生子三而茂仁卒。氏年二十二,痛绝复苏,环顾三子,长者甫离襁褓,幼者未满二旬,乃位曰:与其舍生以殉死,毋宁抚孤以存祀,乃织纴度日,荼苦自甘。年六十三卒。孙五人,俱为诸生。雍正五年,入祀节孝祠。

  陈氏,郑斌升妻,升本莆田人,移家台湾。氏年十八而寡,遗孤甫周岁,苦节勤女红以资生,抚其子成立,有孙游郡庠。雍正五年,入节孝祠。

  萧氏爱娘,洪思齐未婚妻,武举凤求女也。思齐殁,爱娘年十九,矢志守节,白其父,归洪。养族子为嗣,历十二年不归宁。乾隆四年病卒,与思齐合葬于武定里。

  黄声集妾,名好官,婢曰银娘。声集将死,与好官百金,令别嫁。好官以其金养族人子为嗣,同银娘抚之。既所养子殁,好官悲愤欲自缢,银娘劝慰之,愿事以终身,遂同削发持长斋四十余年。好官既殁,银娘亦卒。

  林氏,鹭江人,年十六,归范文质。姑性严,氏能得其欢心。二十五岁,文质殁,遗六岁男学海,已而夫之仲弟夫妇继殁,子女皆幼,氏抚育如己出,课督维谨。子学海成进士,授山东兖州寿张营守备,后请假终养,七载而氏卒。年六十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