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边长安志

     桂宫
汉武帝造周回十余里汉书云桂宫有紫房复道通未央宫关辅记曰桂宫在未央宫北中有光明殿土山复道从宫中西上城至建章神明台蓬莱山三秦记未央宫渐台西有桂宫中有光明殿皆金玉珠玑为帘箔处处明月珠金戺玉阶昼夜光明西京杂记武帝为七宝林杂宝按厕宝屏风列宝帐设于桂宫时人谓之四宝宫
     北宫
在长安城中近桂宫俱在未央宫北周回十里高帝制度草创孝文增修中有前殿广五十步珠帘玉户如桂宫
     甘泉宫
一曰云阳宫史记曰秦始皇二十六年作甘泉宫及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关辅记曰林光宫前殿秦所造一曰甘泉宫因其甘泉山名宫周回十余罡武帝建元中增广之周十九里去长安三百里望见长安城黄帝以来圆丘祭天处武帝造阙于南更置前殿始造宫室有芝生甘泉殿房中芝有九茎金色绿叶朱实夜有光乃作芝房之歌帝又起紫殿雕文刻镂以玉饰之成帝永始四年幸甘泉郊泰畤神光降于紫殿甘泉又有高光林光长定竹宫等宫又有通天台迎风馆山后有露寒储胥二馆西起彷徨观后筑甘泉苑建元中作石阙封峦鳷鹊观于苑内南有棠梨宫
汉未央长乐甘泉四面皆有公交车司马门凡言司马者宫垣之内兵卫所在司马主武事故宫之外门为司马门按汉宫卫令诸出入殿门公交车司马门者皆下不如令罚金四两王莽改公交车 司马门曰王路四门分命谏大夫四人受章疏以通下情
     钩弋宫
三辅黄图曰在城外汉武故事曰在直门南也列僊传曰钩弋夫人姓赵河间人少好酒卧病六年右手钩拳饮食少望气者云东北有贵人推而得之见召姿色佳丽武帝反其手得玉钩面手寻辰有宠生昭帝姙娠十四月上曰闻者尧十四月而生钩弋亦然乃命所生门曰尧母门所居宫曰钩弋宫自夫人加婕妤及得罪掖庭狱死及殡尸香一月昭帝即位追尊皇太后更葬之发六十二万人葬云陵其棺观但有彩履王褒云阳记钩弋夫人从至甘泉卒尸香闻十里葬云阳起云陵
     扶荔宫
在上林苑中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菖蒲百本山姜十本甘蕉十二本留求子十本桂百本密香指甲花百本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甘橘皆百本土木南北异宜岁时多枯瘁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生者连年犹移植不息后数岁偶三二株稍茂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一旦萎死守吏坐诛者数十人遂不复莳矣其实则岁贡邮传者疲毙于道极为生民之患至汉安帝时交趾郡守特陈其弊遂罢贡
     五柞宫
汉之离宫也在扶风盩厔宫中有五柞树皆连抱上覆荫数亩因以为名
     长杨宫
泰之宫也在上林苑中汉书云盩厔县宣帝幸长杨宫属玉观成帝元延二年幸长杨宫有长杨千株以为名
     长信宫
汉太后常居之按通灵记太后成帝母也后宫在西秋之象也秋主信故宫皆以长信长秋为名
     长门宫
离宫在长安城孝武陈皇后得宠颇妬居长门宫
     宜春宫
本秦之离宫在长安东南社县近下杜城
     鼎湖宫
在湖城县界昔黄帝采首阳山铜以铸鼎其鼎成有龙下迎帝仙去小臣攀龙髯而上者七十二人汉武帝于此建鼎湖宫
     步寿宫
秦亦有步寿宫汉步寿宫在祋祤县宣帝神爵三年凤皇集处得王宝乃起步寿宫
     回中宫
史记秦始皇二十九年廵陇西过回中汉书武帝十四年幸回中建王母祠
     首山宫
汉武帝元封元年封禅后梦高祖坐明堂朝群臣于是祀高祖于明堂以配天还作首山宫
     万岁宫
武帝造元康四年幸万岁宫有神爵集以神爵纪元
     明光宫
汉武帝求仙起明光宫发燕赵美女二千人充之率取二十以下十五以上年满三十者出嫁之掖庭令总其籍时有死出者随补之
    殿
     麒麟殿
在未央宫汉书帝燕董贤父子于麒麟殿哀帝视贤曰吾欲法尧禅舜如何王(外门内尢)曰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之天下陛下奉承宗庙当传之无穷安可妄有所授帝业至重天子无戏言上默然不悦
     金华殿
在未央宫汉书曰成帝初方向学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说尚书论语于金华殿中
     承明殿
在未央宫中承明殿著述之所 也西都赋序云内有承明著作之庭汉书谓帝谓严(耳力)曰君厌承明之庐成帝鸿嘉二年有雉集承明殿
     椒房殿
在未央宫中以椒和埿涂壁取其温而芬芳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皇鸳鸯成帝赵皇后居昭阳号飞燕班婕妤居增成
     高门殿
汉书汲黯请见于高明哀帝时鲍宣谏曰陛下擢臣岩穴诚冀有益毫毛岂欲臣美食太官重高门之地在未央宫中
     奇华殿
在建章宫旁汉书六四海夷狄器服珍宝火浣布切玉刀巨象狮子宫马充塞其中
     临华殿
在长乐宫中前殿后武帝造汉书成帝永始四年长乐宫临华殿灾
     清凉殿
在未央宫中夏居之清凉亦曰延清室汉书清室则中夏舍霜即此也董偃常卧延清之室以昼石为床以紫玉为盘如屈龙皆用杂实饰之侍者于外扇偃偃曰玉石岂湏扇而后凉邪又以水晶为盘贮氷于膝前王晶与氷同絜侍者谓氷无盘必融湿席乃拂玉盘坠氷玉俱碎玉晶千涂国所贡也武帝赐偃惜哉
     猗兰殿
在未央宫中汉武帝故事曰王美人七月七日旦生武帝于猗兰殿洞冥记武帝未生之时景帝梦一赤彘从云中直下崇芳阁帝觉而坐于阁果见赤气如林木蔽户牖望阁上有丹霞蓊郁既而遂改崇芳阁为猗兰殿
     白虎殿
在未央宫中汉书曰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引见白虎殿丞相商坐未央庭中单于前拜谒商又杜钦诣白虎殿对策成帝时赵思王衍来朝供张白虎殿
     玉堂殿
在未央宫中汉书杨雄历金门上玉堂晋灼曰三辅黄图有大玉堂小玉堂殿李寻曰久污玉堂
     大夏殿
三辅故事秦作铜人立在阿房殿前汉徙于长乐官大夏殿前
飞羽殿 敬法殿 曲台殿 宴昵殿 长年殿 神仙殿飞翔殿 合欢殿 兰林殿 披香殿 凤皇殿 鸳鸾殿含章殿 朱雀殿 安处殿 常宁殿 茝若殿 发越殿蕙草殿 寿成殿 万岁殿 广明殿 永延殿 寿安殿
宣德殿 东明殿 通光殿 高明殿 四车殿 朱鸟殿延年殿 龙兴殿 已上殿俱在未央宫中
    室庭
     宣室
未央宫前殿正室也淮南子曰武王杀纣于室汉取旧名也汉书文帝受(牙厘)宣室夜半前席门贾生鬼神之事即此也又王莽地皇四年少年子弟张鲁等烧宫莽避宣室前殿火随之
     温室
武帝建在未央宫冬处之温暖也西京杂记曰温室以椒涂壁被之文绣香桂为柱设火齐屏风鸿羽帐规地以罽宾氍毹孔光为尚书令归休与兄弟妻子燕语朝省政事或问温室省中树何木光不应
     披庭
汉宫仪曰婕妤以下皆居掖庭西京杂记汉掖庭有云光殿九华殿开襟阁月景台杂记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夜穿七孔针皆繁华窈窕之所栖宿又有鸣鸾殿开襟阁
   后汉
    宫
     献帝宫
在长安故城中本京兆府舍也帝王世记曰献帝时开中兵起相国董卓欲迁西都遂至长安幸未央宫初长安遭赤眉之乱宫室烧尽唯有高庙及京兆府廨故中尉所治也
   晋
    殿
     太极殿
周地图记曰太极殿晋愍帝之宫太极殿之南门乃姚兴所建
   前后秦
    紫极殿
武成二年正月癸丑朔明帝大会群臣于紫极殿周地图记曰干安殿周改曰紫极殿
    天兴宫
大象元年十二月诏金入南斗木犯轩辕宣帝将避正寝斋居克念于是舍仗卫往天兴宫百官表劝复寝膳许之
    天德殿
大象二年五月宣帝崩于天德殿
    露门
北史曰元年春正月孝闵帝即位柴燎告天朝百官于露门建德三年正月武帝朝群臣于露门
   唐
    宫城
宫城东西四里南北二里二百七十步周十三里一百八十步其崇三丈五尺南抵皇城北抵苑东即东宫西有掖庭宫
    西内宫殿
西内宫城南面六门当正殿南曰承天门隋开皇二年作唐武德元年改顺天门承天门东曰长乐门次曰广运门次东重明门次东永春门承天门西曰永安门若元正冬至大陈设宴会赦过宥罪万国之朝贡四夷之宾客则御承天门以听政东面一门曰凤皇门西面二门南曰通明门北曰嘉猷门北面三门正北曰玄武门次东曰安礼门东宫北门曰玄德门当承天门内其北曰太极门本隋大兴门唐改为大极门
     太极殿
西内正殿也乃隋之大兴殿唐武德元年改为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焉东有东上阁西有西上阁盖古之中朝也太极门正南承天门左延明东南门下省右延明门西南中书省弘文馆在门下省东史馆在门下省北贞观三年置秘书内省以修国史
     两仪殿
在太极殿后隋之中华殿贞观五年改为两仪殿常日听政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
     千秋殿
在两仪殿西献春门在两仪殿之左宜秋门在两仪殿右百福门在宜春门之右
     百福殿
宣宗时神策军奏百福殿成赐名曰雍和殿会诸王子孙百福殿承庆门内
     甘露殿
在两仪殿北门外有东西永巷东出有东横门又东有日华门西出有西横门又西有月华门殿院北有东西千步廊舍东至宫城西至掖庭宫明皇自蜀回还居西内甘露殿东有武德殿延恩殿万春殿千秋殿承恩殿立政殿大吉殿
     凝阴殿
在紫云阁西异闻集曰天宝七载秦中旱明皇于此令叶法善祠镜龙遂得甘雨
     承香殿
在延嘉殿北西有昭庆殿长乐殿景福殿神龙殿安仁殿淑景殿延嘉殿咸池殿鹤羽殿
     弘文殿
贞观初于弘文殿收贮图籍二十余万卷虞世南选充直殿
     观德殿
在玄武北门外侯君集平高昌国俘其君臣献于观德殿
     嘉寿殿
太宗宴突厥贺鲁于嘉寿殿
     紫微殿
贞观末阿史那社尔平龟兹献俘于紫微殿又有兴仁宣猷崇道惠训昭德正礼宣光通福光昭华光晖仪寿安绥福等门内又熏风就日翔风临照望仙乘龙等殿
     雍和殿
懿宗幸雍和殿飞龙殿骥德殿又于兴德殿以会诸王及王子王孙等赐宴
    大安宫宫殿
大安宫太宗初居承干殿武德五年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之功特降殊礼别建此宫以居之号弘义宫八年帝临幸朕以秦王有大功故于宫中立山林胜景雅好之至贞观三年徙居之在宫城之西马周传伏覩大安宫 【在宫城】 之西其墙宫阙之制尚为卑小东宫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大安宫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臣愿营筑雉堞修起门楼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
     垂拱前殿
高祖崩于大安宫垂拱前殿
     戢武殿
太宗与公卿谒高祖于戢武殿
     文殿
贞观七年四月宴王公亲属于文殿酒阑徙翠华殿
     翠华殿
在大安宫东北垣上遗址尚存俗云祭酒台
    掖庭宫宫殿
掖庭宫在宫城东西四里即皇城北抵苑西即掖庭宫西京记及六典皇城东西五里百一十五步今除宫城四里外即是掖庭宫东西广一里一百一十五步大安宫东西里数同
掖庭西门贞观二年左丞戴冑于掖庭房西门简宫人出之今皇城内亦有掖庭街
    东宫
东宫正殿曰明德殿本名嘉德殿东内廊左嘉善门西内廊有右嘉善门按高祖传位太宗即位于明德殿
     崇教殿
在明德殿北宫内殿也本名弘教长安二年改为崇教殿
     丽正殿
在崇教殿之北高宗降诞此殿开元初诏此缮写古今图籍统记开元中改为集僊殿
     光大殿
在丽正殿北明皇始诏沙门一行禅师于光大殿撰大衍历后徙就丽正殿
     承恩殿
在光大殿院内明皇居春宫造开元八年勑一行禅师于院内注易
     宜春北院
谭宾录天宝中玄宗命宫女数百又为梨园第子皆居宜春北院
    东内宫殿
东内大明宫在禁苑之东南接京城之北面西接宫城之东北偶贞观八年置永安宫九年曰大明宫以备太上皇清署百官献赀以助役龙朔二年大加兴葺曰蓬莱宫咸亨元年曰含元宫长安元年复曰大明宫初高宗染风痹以宫内湫湿屋宇拥蔽乃此置宫司农少卿梁孝仁充使制造北据高原南望爽垲每清天霁景视终南山如指掌宫城坊市俯而窥焉其宫南北五里东西三里南面五门正南曰丹凤门东曰望仙门次东曰延政门丹凤门西曰建福门门外百官待漏院次西曰兴安门东面一门曰太和南面一门曰日营北面一门曰玄武
     含元殿
丹凤门内当中正殿阶高于平地四十余尺南至丹凤门四百余步中无间隔左右宽平东西广五百步东南有翔鸾阁西南有栖凤阁与殿飞廊相接又有钟楼皷楼殿左右有砌道盘上谓之龙尾道夹道东有通干门西有观象门阁下即朝堂肺石一如承天之制又有金吾左右仗院
     宣政殿
东有东上阁门西有西上阁门即正衙殿也殿前东廊曰日华门殿前西廊曰月华门
     紫宸殿
在宣政殿北紫宸门内即内衙之正殿也肃宗乃崩于紫宸殿
     蓬莱殿
在紫宸北敬宗时蓬莱殿会沙门道士四百余人赐食给茶绢
     延英殿
肃宗时梁上生玉芝一茎三叶苗晋卿相代宗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忧之听入阁不趍后改灵芝殿
     长安殿
在金鸾殿之西南肃宗收京师作新九庙主于长安殿安置至德二载收复京城宫省门有安字者改之为长乐殿
     金鸾殿
在金鸾门里顺宗召学士郑絪至金鸾殿立宪宗为皇子
     宣和殿
敬宗宴三日于宣和殿又宝历二年御宣和殿对内人亲属一千五百人赐宴仍各赐锦彩
     延英殿
相对有思政殿含凉殿绫绮殿珠镜殿还周殿承欢殿仙居殿
     麒麟殿
在仙居殿之西北东南西南皆有殿阁东西皆有楼相连各有障日阁内宴多于此殿又有大福殿拾翠殿三清殿含冰殿凝霜殿紫兰殿玄武殿明义殿承云殿修文等殿又有碧羽紫箫承云修文等阁又有翰林门内有翰林院至德以后军国务繁其入直者以文词共掌诏勑自此翰林院 始无学士之名其后置东翰林院于金鸾殿之西随上所在而迁取其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