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福建通志台湾府
福建通志台湾府
义学在县治东兴隆庄,康熙间,知县宋永清建。
土墼埕社学,康熙二十八年,知府蒋毓英建。
土番社学:一在力力社,一在茄藤社,一在放■〈纟索〉社,一在阿猴社,一在上淡水社,一在下淡水社,一在塔数社,一在武洛社。
正音书院在县治东门内,雍正七年,奉文设立。
嘉义县学在县治西门外。旧在西门内,康熙四十五年,署县孙元衡建大成殿及棂星门。四十七年,署县宋永清建启圣祠。五十四年,知县周锺瑄建东西两庑、明伦堂及文昌祠。雍正八年,知县刘良璧、冯尽善、教谕李倪昱等修,规制隘陋,后改为玉峰书院。乾隆十八年,知县徐德峻移建今所,庙后为崇圣祠。
蔡世远记略:诸罗县学原在善化里之西,茅茨数椽。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凤山令宋君永清署篆诸罗,因县署移归诸罗山,始就罗山议建。丙戌,郡丞孙君元衡摄县事,建大成殿、棂星门。戊子,宋君复来署篆,建启圣祠。乙未,今令尹贵阳周侯以十月兴修,规制周备。丙申六月告成。世远时应中丞雷阳陈君之招,主鳌峰书院,吾友陈君梦林客游台湾,周侯介陈君以书来求记。且曰:诸罗僻居海外,诸生观化聿新,愿有以教之也。世远寡陋何知,爰即鳌峰诸友相与砥砺者而告之曰:君子之学,主于诚而已矣。诚者,五常之本、百行之原、纯粹至善者也。由明以来诚之方,惟读书为最要。朱子曰: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学者率此以读天下之书,则义理浸灌,致用宏裕。虽然,非必有出位之谋也,尽伦而已矣。孔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吾父子兄弟肫然蔼然,尽吾爱敬之忱也,克伐怨欲之心何自而生哉?始于家邦,终于四海,皆是物也。庸近之士,不能返其本、思其终,但以为读书、得科名,而吾名成矣,荣闾里、利身家,而吾事毕矣。其幸者得一第,其不幸者则老死于布褐而已矣。其天资厚而习染轻者,居是官也,犹可以寡过;其天资薄而习染重者,则贪没焉而已矣。夫此身、父母之身也,天地之身也,民物所胞与之身也。以父母之身、天地之身、民物所胞与之身,顾可不返其本、思其终,以贻父母羞,以自外于天地,以为民物所诟病哉?
诸罗僻处海外,圣天子治化之所覃敷,三十余年于此矣。巨公名人相继为监司守令其间,风俗日上,今若萃一邑之秀于明伦堂,相与讲经书之要旨,体宋儒之征言,告之以立诚之方、读书之要、伦理之修。经正理明,则善人多,为国为民,胥于是乎赖,非徒科名之盛也。陈君为我言:周侯清修干固,百废俱兴,引人于善,惟恐不及。吾知所以长育人材、化民成俗者,必有道矣。
名宦祠。
乡贤祠。
教谕宅在明伦堂左,训导宅在明伦堂右。
学额,见台湾县。
学田:康熙四十五年,署县孙元衡拨置洲园四十甲,为义学膏火,后被水冲陷。乾隆五年,知县何衢清出止存园六甲六分零,充为文庙用。
玉峰书院在县治西门内旧县学庙址。乾隆二十四年,知县李倓改建,中设讲堂,翼以斋舍。
义学在县治右,康熙间知县周锺瑄建。
红毛井社学、新化里社学、善化里社学、开化里社学、安定里社学、打猫后庄社学。斗六门庄社学七所,康熙四十八年,知县刘作楫建。土番社学:一在打猫后庄,一在斗六门庄,一在目加溜湾,一在萧陇社,一在麻豆社,一在诸罗山社,一在打猫社,一在哆啰嘓社,一在大武陇头社,一在大武陇二社,一在他里雾社。
正音书院在县治东南,雍正七年,奉文设立。
彰化县学在县治东北。雍正四年,知县张缟建,中为大成殿,后为崇圣祠,右为明伦堂,门庑泮池如制。乾隆十六年知县程运青、十八年署县王鹗、二十四年知县张世珍、二十七年知县胡邦翰相继修。嘉庆二年,岁贡郑士模葺庙庑。十六年,知县杨桂森改建明伦堂于庙左,造桥于泮池上。道光十年,知县托克通阿、李廷璧倡修,增高正殿二尺二寸,易以石柱,护以石栏,并增高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
教谕宅在学宫北。
学额:武童岁取进八名,余见台湾县。
学田:乾隆间,邑人张达京捐置下则田一十六甲七分。
白沙书院在学宫右,即县义学。雍正六年,知县汤启声置田,以充束修膏火。乾隆十年,署县曾曰瑛改为书院。二十四年,知县张世珍修。
文开书院在鹿仔港文昌宫左。道光四年,理番同知邓传安捐建,以台地文教肇自寓贤鄞县沈太仆光文,太仆字文开,故借其字为书院名,拨归官间田为膏火。
半线庄社学,康熙四十八年奉文建。
土番社学:一在半线社,一在马芝遴社,一在东螺社,旧眉里社社学附此,一在西螺社,一在猫儿干地,一在大肚社,旧柴坑仔社社学附此,一在大突社,一在二林社,一在大武郡社,一在南社,一在阿束社,一在感恩社,一在迁善社,一在南投社,一在北投社,一在猫雾捒社,一在岸里社,一在猫罗社,一在阿里史社。
淡水厅土番社学:一在淡水社,一在南崁社,一在竹堑社,一在后陇社,一在蓬山社,一在大甲东社。
淡水厅学,嘉庆十九年,总督汪志伊、巡抚王绍兰以彰化县学取进淡水厅文武童生名数及噶玛兰地方户口应试名数入奏,请援照江西莲化厅之例设立学校,礼部会议具奏,奉旨依议。二十四年,庙学规制悉备。
学额:廪膳生员四名,增广生员四名,附学生员岁科每次取六名,武生岁试二名。
训导宅在竹堑城内,嘉庆二十二年,移彰化学设此。
明志书院在竹堑城北兴直庄夹龟仑、八里坌两山之间,旧永定贡生胡焯猷宅。乾隆二十八年,捐置义学,署同知胡邦翰详建书院(杨廷璋记)。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六十六。
经籍
国朝台湾府志稿,王喜撰。府志选举表注:喜善著作,自撰台湾志,后之修志者多釆焉。喜,康熙初贡生;杨志作「喜宁」。
陈淑斋诗文集,陈鹏南撰。朱仕琇传略:鹏南字云垂,同安人,迁台湾,试诸生,辄冠其曹。饩满入太学,授连江训导。
刚斋诗文,张从政撰。字达夫,事母尽孝,学问该洽。乾隆庚申,尝分修郡志。
通虚斋集,王克捷撰。字贻茂,乾隆丁丑进士。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八十二。
兵制
明
明史兵制:明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上所佩印,官军各回卫所。盖得唐府兵遗意。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
初置各都卫指挥使司,以都卫节制方面。洪武八年,并改为都指挥使司。凡改设都司十有三。十三年,改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分领在京各卫所及在外各都司卫所。
福建都司:福州中卫、福州左卫、福州右卫、兴化卫、泉州卫、漳州卫、福宁卫、镇东卫、平海卫、永宁卫、镇海卫,后添设大金千户所、定海千户所、梅花千户所、万安千户所、莆禧千户所、福全千户所、金门千户所、中左千户所、高浦千户所、埔城千户所、六鳌千户所、铜山千户所、元锺千户所、崇武千户所、南诏千户所、龙岩千户所。福建行都司:建宁左卫、建宁右卫、建阳卫(后革)、延平卫、邵武卫、汀州卫、将乐千户所,后添设武平千户所、永安千户所、上杭千户所、浦城千户所。俱隶前军都督府。
闽书:洪武元年,置六郡于闽中,从其郡名曰泉州卫、建宁卫、汀州卫、漳州卫、邵武卫、兴化卫。四年,置福州都卫指挥使司、建宁都卫指挥使司,复置延平卫。八年,以福州都卫为福建都指挥使司,置福州左、右二卫。十九年,置建阳卫指挥使司,隶福建行省都司。二十年,命江夏侯周德兴入福建抽兵防倭,移置卫所当要害处,筑城十六,增设巡简司四十五,分隶诸卫。二十一年,又命信国公汤和行视闽粤,筑城增兵。置福建沿海五卫:曰福宁、曰镇东、曰平海、曰永宁、曰镇海;千户所十二,曰大金、定海、梅花、万安、莆禧、崇武、福全、金门、高浦、六鳌、铜山、元锺。置福州中卫。二十四年,置武平千户所、将乐千户所。景泰五年,调邵武卫后千户所置永安守御,隶延平。六年,上杭草寇窃发,命选行都指挥守御汀、漳二府。成化七年,抽调漳州卫中所、镇海卫后户置守御千户所于龙岩,曰中中千户所。十三年,调拨建宁右卫前所置浦城。宏治十七年,调漳州后所置南诏。
嘉靖四十二年,以闽中连岁苦倭,议设总兵镇守,春秋二季驻福州,夏冬二季驻镇东。设五寨钦依把总,以烽火、南日、浯屿三寨为正兵,小埕、铜山二寨为奇兵。复分福建地方为三路:以福宁为北路,辖福宁卫所军并陆营兵,烽火、小埕二寨;兴化为中路,辖福州、兴化、平海、泉州、永宁各卫所军并南日寨、兴泉二府陆营客兵;漳州为南路,辖漳州、镇海二卫所军并浯屿、铜山二寨及漳州陆兵。各设立参将驻札。寻改中、北二路参将为守备,以都指挥行事。隆庆间,设浯铜、海坛二游兵把总。万历四年,以南澳属闽广之交,设副总兵专驻,协守漳潮。又设元锺游兵隶焉。北路守备,万历二十年仍改为参将。二十二年,仍改建宁行都司为守备。二十三年,复题改中路守备为游击将军。
镇守寨游(俱据闽书)
督抚军门标下游击管领四营二游:曰标前营、曰标左营、曰标右营、曰标后营、曰标前游、曰标左游,皆名色把总领之。
镇守总兵标下坐营官统领一营二游:曰新前营、曰标前游、曰标右游,皆名色把总领之。
分守北路参将标下,浙营一、土营二,俱住福宁州,名色把总领之。烽火寨(水寨,北界浙江蒲门,南界连江濂澳)、小埕寨(水寨,在连江定海所,为省会门户),俱钦依把总一员。台山游(地属福宁,孤岛也,当闽之上游)、仑山游(与台山相峙外海,福宁门户也)、五虎游(在大海中),俱名色把总一员。
分守中路游击标下兴化前营(在兴化南门外,浙兵)、兴化左营(在府城北门外,浙兵)、平海右营(在平海城南门外,浙兵)、泉州旧营(在泉城东门外)、泉州新营(在泉城北门外),俱名色把总一员。南日寨(水寨,故在兴化青山巡司之东,环屿二十里,在海中,成化末移吉了),钦依把总一员。海坛游(在福清海坛山,为最冲)、湄州游(湄州屿在莆禧东海岛间,为最冲),俱名色把总一员。
分守南路参将标下前部中营(在漳州西门外,浙兵)、前部左营(浙兵,防守铜山)、前部右营(土兵,在六鳌所),俱名色把总一员。铜山寨(水寨,在诏安县铜山所西门澳),钦依把总一员。
泉南游击(天启初,以红夷设)辖浯屿、浯铜二游。浯屿寨(水寨,在同安极南,孤悬大海中,为漳州、海澄、同安门户,后以其孤远,移入厦门,而寨名仍旧),钦依把总一员。浯铜游(在同安县东嘉禾屿中左所)、鸿江游,俱名色把总一员。澎湖游(晋江海外绝岛),南路、泉南俱辖之,名色把总一员。
建宁守备(土兵营在建宁府城),建安、瓯宁、建阳、崇安四县地方,其汛地也。
汀漳守备,旧设,听南赣参将节制。宏治三年,议驻武平千户所,往来上杭督捕。
协守漳潮南澳副总兵(澳在漳、潮二州海岛中,四面阻水,可三百里)标下福营把总一员(营在镇城,与广营协守城池)。南澳游,钦依把总一员(官署二:一在南澳镇,一在元锺所)。
郡国利病书福州兵制论寨与游之初设:寨必用世冑及勋升者,欲尊其体统,令有以御舟师、慑众志也。游第用材官及良家于,所以便吾鞭弭,可使飞伏应援耳。故寨为正兵,而游为奇兵。寨可以分疆言,游难以汛地执也。近概题请钦依,一游一寨,相间以居,俾分疆不淆,而汛地各守。夫臂指不联,则秦越异视,辅车既隔,将唇齿莫依,殆与先臣请立之意异矣。
各府巡简司(卫所军,凡隙地、支地控驭所不及者更置巡司以承其弥缝焉)
福州府巡简司十二:闽县五虎门官母屿、闽安镇、侯官县竹崎、五县寨、长乐县松下、石梁焦山、小祉山、连江县北茭、永福县■〈氵〈癶上示下〉〉门、福清县壁头山、牛头山、泽朗山。旧有古田县榖口、杉洋各巡简司,后革。
兴化府巡简司七:莆田县迎仙寨、冲沁寨、嵌头、青山寨、吉了寨、大洋、仙游县白岭寨。
建宁府巡简司十:建安县筹岭、瓯宁县营头、崇安县分水关、浦城县盆亭、高泉、溪源、政和县赤岩、松溪县东关、二十四都、寿宁县渔溪。
延平府巡简司十:南平县沧峡、大历、将乐县万安、大田县桃源店、花桥、沙县北乡寨、尤溪县高才坂、顺昌县仁寿、永安县安砂、湖口。
汀州府巡简司八:长汀县古城寨、宁化县安远寨、武平县象洞寨、永平寨、清流县铁石矶头、连城县北团、永定县三层岭、兴化乡。
邵武府巡简司三:邵武县水口、光泽县大寺寨、建宁县西安。旧有军口巡简司,废。
泉州府巡简司十三:晋江县祥芝、深沪、乌浔、围头、南安县石井、惠安县峰尾、小岝、黄崎、獭窟、同安县官澳、峰上、烈屿、白礁。旧有德化县高镇、安溪县源口渡、同安县塔头、田浦、苎溪、陈坑各巡简司,俱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