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通志台湾府


  附旧淡水城:在淡水港。鸡笼城:在鸡笼屿。上二城俱荷兰所筑,遗迹尚存。

  彰化县城:在半线堡。雍正元年,台湾御史吴达礼以诸罗为台郡北路,袤延千里,请于县北二百八十里设立县治,即今治也。十二年知县秦士望环植刺竹,周七百七十九丈三尺,设东、西、南、北四门,警铺一十有三。乾隆十三年,知县陆广霖修。五十一年,逆匪林爽文平定后重修。又于八卦山上添设石卡,捍卫县城。嘉庆十四年,士民请造砖城,知县杨桂森倡捐创筑,周九百二十二丈二尺,高一丈二尺八寸,基厚一丈五尺,面广一丈,建城楼四、炮台十有二、堞七百八十有三、水洞六、守城兵房四。八卦山仍建寨设兵。

  淡水厅城:在竹堑。雍正五十一年,同知徐治民环植刺竹,周四百四十丈,设东、西、南、北四门,各建楼。乾隆二十四年,同知杨愚于四城门各增建炮台一。道光七年,署同知李慎彝劝捐,创建石城。

  淡水炮城:在淡水八里坌山北脚下,红毛建,郑氏葺之,寻圯。雍正二年,同知王汧重修,设东、西大门二,南、北小门二。

  噶吗兰厅城。

  澎湖城:康熙五十六年,总督觉罗满保、巡抚陈璸、布政使沙木哈捐造。

  附旧暗澳城:在澎湖。明嘉靖间,都督俞大猷征海寇林道干,留偏师防御,筑城于此,故址犹存。瓦硐港城:明天启二年,荷兰夷据澎湖筑城,明年毁,未几复筑。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十七。
 
公署

  台湾县

  台湾道署在府治西定坊,西向,厅事颜曰「敬事堂」,雍正十二年巡道张嗣昌增建官厅(中有斐亭,康熙间观察高拱干建,丛篁环植,翠色猗猗,故取卫诗有斐之义。澄台在斐亭左,观察高拱干建,高可望海。寓望园在治后,康熙间观察周昌辟)。

  季麒光记略:园不依山则不古,园不依水则不灵,园不依乔枝古木则不纡回而盘曲;盖以人胜者未有能成趣者也。若就方区员幅以写其胸中之邱壑,其妙在于借景而不在于造景。东宁荒海之岛,不入职方,有山则顽翳于蔓草,有木则卤浸于洪涛,求天作地成之景,皆无所得,是盖造物者之有所缺焉,以俟乎名贤之补救乎?宪副周公,治台一载,政治之暇,就署后筑小室,中置图史,旁构一亭,颜曰「寓望」,取左史畺有寓望之言,则燕闲寂处已不忘周防捍御之意也。复结草作亭,颜曰「环翠」,以蕉阴竹韵,依绕左右。当风来奏响,月落呈姿,云容天籁与霓裳羽衣相赓和,真不啻渭川千亩、绿天万树矣。又一亭,颜曰「乾坤一草亭」。杜少陵侨居巴蜀,慨然有身世蓬鬓之思,公旷情逸致,俯仰宇宙,取诸怀抱于寄其所托,高霞相映,白云可侣,信足乐也。亭之右建一方台,衔遥天,吞大海,安平胜状,如在几席。稍西一亭,为公观射处,以「君子」名之,有取于无争之义也。公他日内擢秉冲,俾余小子得以不文旧吏,从容颂祷,回记海风岭草,瘴雨蛮烟,犹可以手声而口貌之,则知此园之标奇天外,为后人翦茇所不加者,皆公政事之留余也已。鹤驯堂在后堂。丰亭在治东南,观察刘良璧建。禔室,乾隆间观察蒋允焄建,有十二胜。

  知府署在东安坊,南向。旧伪郑宅,康熙二十四年,知府蒋毓英修。雍正七年,知府倪象恺恢廓重建,规制悉具。九年,知府王士任建三来堂,又置住屋一所为新署。署右侧旧有榕梁四合亭遗址,地甚宽敞,乾隆三十年,知府蒋允焄改建官厅(中有怀堂,总督刘世明题扁。四合亭在治后,亭侧老榕三株,根干蟠结,架空如桥,亘数丈,广二尺,人可步履其上,名曰仙梁,亦曰榕梁。鸿指园,乾隆间郡守蒋允焄因四合亭而广之。三来堂、榕荫堂,俱嘉庆间郡守庆保题。来复堂,嘉庆间郡守杨廷理建)。

  经历署在府署东南。

  海防南路理番同知署在西定坊,西向。旧在鹿耳门,雍正八年移驻于此。嘉庆二年,大风圯。八年,同知钱■〈雨上澍下〉借廉重建。中有内省轩,同知何恺建,澹怀轩、研北书屋,俱同知朱景英建。

  通判署在澎湖大山屿西澳,原巡检旧署。

  知县署在镇北坊赤嵌楼之右,西向。旧在东安坊,故伪郑宅,规制甚隘。乾隆十五年,知县鲁鼎梅莅任,谋改易,邑绅张方升、王克裦、诸生龚帝臣辈首事劝捐,知府方邦基以其事详于督抚,得允乃移建今所(中有新民堂,在治内;后为爱堂,郡守方邦基题额。又有斋曰古春小筑)。

  典史署在县署右。

  巡检司署在番薯寮。旧在罗汉门,即县丞署,乾隆五十四年改为巡检,嘉庆十五年移驻于此。

  校士院,在东安坊县学左。乾隆二十七年改建海东书院。今校士于道署。

  镇守台湾挂印总兵署在镇北坊。

  中军中营游击署在永康里,驻防中路口。守备署在永康里。

  左营游击署在镇北坊,驻防北路口。守备署在镇北坊。

  右营游击署在东安坊,驻防南路口。道光六年移驻北路,十三年照旧增设。守备署在东安坊,道光六年裁归左营兼管,十三年复。

  城守营参将署在北门内,驻防府治。左军守备署在冈山。右军守备署在下茄冬汛。

  台湾水师副将署在安平镇。

  中营游击署在安平镇。守备署在本营内。

  左营游击署在鹿仔港。乾隆五十三年,由安平镇移驻,嘉庆九年领帑建。安备署在笨港,嘉庆九年建。

  右营都司署在安平镇。旧制游击,嘉庆十四年,移驻艋舺营,将北路淡水营都司移驻。守备署在安平镇。

  协镇澎湖水师副将署在澎湖大山屿妈宫澳。

  左营游击署在妈宫澳。守备署在游击署东。

  右营游击署在妈宫澳。守备署在妈祖宫东。

  教场在郡城北。康熙三十六年,总兵张玉麒建演武厅,乾隆十六年,总兵李有用建内堂。台湾水师营教场在安平镇城南。乾隆十四年,副将沈廷耀于演武厅后增建内堂三间。澎湖水师营教场在妈宫澳。

  接官亭在西门外海口风神庙前。

  附废署:御史衙在东安坊。初为凤山县公馆,雍正元年改建察院行辕内,左右分建满汉御史住宅。乾隆元年,满察院白起图辟左旁旷地为射圃。十五年,汉察院杨开鼎辟右旁旷地为射圃。后察院钱琦成之。乾隆四十六年停设。

  凤山县

  知县署在城内兴隆庄,东南向。康熙二十四年,知县杨芳声创建。四十三年,知县宋永清重建。五十七年,知县李丕煜修堂廨。乾隆五年,知县程芳建吏舍。二十一年,知县丁居信建官厅。二十七年,知县王瑛曾修。五十四年,知县张升吉修。

  县丞署在下淡水。旧驻阿里港,乾隆五十三年移驻。

  典史署在县东。

  下淡水巡检司署旧驻下淡水大昆麓,乾隆五十三年改驻县旧城,即兴隆里巡检署。

  南路营参将署在兴隆庄县治后,统辖本营、下淡水营官兵。下淡水营都司署在山猪毛口汛,乾隆五十三年分设驻札。守备署在水底寮汛。旧在凤弹下埤头,乾隆五十三年移驻。军装局、火药局俱在山猪毛口汛。

  嘉义县

  知县署在城内。旧诸罗县原在佳里兴,康熙四十三年移驻今所。四十五年,摄县同知孙元衡建大堂、川堂、仪门。五十五年,知县周锺瑄建后堂、内廨、左右两廓。五十九年,署县孙鲁修。雍正六年,知县刘良璧再葺。乾隆五年,知县何衢重建吏舍。二十七年,知县卫克堉重建。五十二年,林爽文倡乱,义民守城,奉谕旨改名为嘉义。五十六年,知县单瑞龙领帑重建。

  县丞署在笨港街坂头厝。原在砖仔窑,雍正十二年移建今所。

  县丞署在斗六门,乾隆五十三年设。

  典史署在县署西。

  巡检司署在大武垄。乾隆五十三年以斗六门巡检移驻。

  佳里兴巡检司署在盐水港。

  嘉义营参将署在县治。旧为北路左营都司署,道光十三年,都司移驻斗六门,添设参将驻此。

  中军守备署在县治。道光十三年设嘉义营,以斗六门汛守备驻县治,为参将中军。

  斗六门营都司署在斗六门。道光十三年,以北路左营都司移驻。

  彰化县

  鹿仔港理番同知署旧在邑内南门街,即淡水厅署。乾隆三十二年,移泉州西仓同知驻此。四十九年,改建于鹿仔港仓前。嘉庆间改建于龙山寺前。

  知县署在县城北。雍正六年,知县汤启声建。乾隆五年,知县许廷璠重建吏舍,后令刘靖、陆广霖、苏渭生、刘辰骏、张世珍相继增建。五十一年,林爽文倡乱,毁。五十六年,知县宋学颢领帑重建。嘉庆十六年,知县杨桂森修。

  县丞署在猫罗保南投街。

  典史署在县仪门外西偏。

  猫雾拺巡检司署在猫雾拺犁头店街。

  鹿仔港巡检司署在鹿仔港米市街,嘉庆二十年移驻大甲。

  北路协副将署驻札县治,在县学后。

  中军都司署在副将署西。

  淡水厅

  同知署在竹堑士林庄。旧公馆在彰化县治,雍正二年,同知王汧建。乾隆七年,同知庄年重建门堂,规制悉具。二十一年,同知王锡缙改建今所。二十八年,监生何长兴捐修。

  县丞署在艋舺。旧本八里岔巡检司,雍正十一年设,后移驻新庄。乾隆五十四年,改为县丞。嘉庆十三年,设艋舺营,距新庄仅十里,因改驻于此。

  竹堑巡检司署在竹堑城内。

  北路右营游击署在竹堑城内。道光七年,以镇标右营游击移驻,即旧右营守备署为之。

  守备署在大甲溪,淡水、彰化交界。道光七年,由竹堑城内移驻于此。

  通判署在噶玛兰适中五围地方。嘉庆十六年新设,二十一年建。

  县丞署在噶玛兰头围,嘉庆二十五年建。

  罗东巡检司署在噶玛兰五围,与通判同城,兼司狱。

  艋舺营水师参将署,嘉庆十三年设游击,以台协右营游击移驻。二十四年建,道光五年改为参将,统辖艋舺陆路、沪尾水师官兵,兼辖噶玛兰营官兵。

  陆路中军守备署在艋舺。嘉庆十四年,以延平协左营守备移驻。

  水师守备署在沪尾。嘉庆十四年,以兴化协左营守备移驻。

  噶玛兰营都司署在五围城,道光五年新设。

  守备署在头围汛,嘉庆十七年设,道光五年移驻。军装库、火药库俱在守备大堂东。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十八。
坛庙

  台湾县

  社稷坛在永康里。康熙五十年,巡道陈璸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永康里。康熙五十年,巡道陈璸建。

  先农坛在长兴里。

  厉坛在郡城小北门外。

  风神庙在西关外接官亭后。乾隆四年,巡道鄂善倡建。

  龙神庙在宁南坊。康熙五十五年,台厦道梁文科建。

  火神庙在小南门外法华寺内。康熙四十七年,凤山知县宋永清建。乾隆三十年,知府蒋允焄重建(允焄自为记)。

  真武庙在东安坊。台地肖龟蛇,郑氏踞台多建庙,为此邦之镇。康熙二十四年,知府蒋毓英修。四十八年,里人重建。嘉庆九年重建。一在镇北坊。

  城隍庙在东安坊郡署之右,伪郑时建。乾隆二十四年,知府觉罗四明增建廊。嘉庆四年修。

  县城隍庙在镇北坊。康熙五十年,知县张宏建。嘉庆十二年,知县薛志亮广其规,建两廊焉。

  安平镇城隍庙,乾隆十四年,水师协镇沈廷耀建。

  忠义孝悌祠在县学文昌祠左,祀五人。

  节孝祠旧在东安坊诸罗崎顶。嘉庆十二年,改建于县学文昌祠左,祀十八人(祔祀厅左十九人、厅右四人)。

  东岳庙在东安坊,郑氏建。康熙间修。乾隆十六年,举人许志刚、贡生陈国瑶倡建。

  关帝庙在镇北坊,伪郑时建。康熙二十九年,台厦道王效宗修后殿为三代祠。乾隆十七年,台湾道金溶重建。嘉庆十二年修。一在西定坊港口,一在安平镇,一在澎湖妈宫西。

  天后宫在西定坊。康熙二十三年,靖海将军施琅建庙,即宁靖王府。乾隆五年,镇标游击石良臣于后殿建左右厅,以其右厅祀总镇张玉麟。嘉庆元年重修。一在妈宫澳,澳以庙得名,即康熙二十一年靖海将军施琅克澎湖,入庙见神衣半湿处。一在西定坊港口,名海安宫,乾隆五十三年,钦差大臣嘉勇公福康安偕众官公建,知府杨廷理成其事,庙内御书扁曰「佑济昭灵」。嘉庆三年修。一在镇北坊水仔尾。

  文昌祠在府学朱子祠后,高阁三层,上祀梓潼帝君魁星,下层奉神像二:一为分巡台厦道高拱干,一为分巡台厦道陈璸。乾隆四十二年修。一在县学崇圣殿后。一在御史衙遗址,嘉庆二十一年,巡道糜奇瑜倡建。

  药王庙在西定坊,康熙五十七年建。

  吕祖宫在东安坊,祀纯阳子吕洞宾。嘉庆九年,以清江浦灵应编入祀典。

  昭忠祠在功臣祠侧。嘉庆八年,奉谕旨特建,道光元年置祠,祀总镇欧阳凯、副将许云、游击孙文元、游崇功、守备胡忠义、千总蒋子龙、赵奇奉、林文煌、并弟文甲、把总林彦、李茂吉、石琳等十二人,自台湾忠义孝弟祠移入。自嘉义移者,参将罗万仓、把总江先达。自凤山移者,守备马定国、千总陈元、把总林富(以上朱一贵案)。文职:理番同知长庚、王隽、彰化县知县俞峻、凤山县知县汤大奎、凤山学教谕叶梦苓、训导陈龙池、县丞周大纶、陈圣传、巡检永湜、张芝馨、冯启宗、陈庆、典史史谦、锺燕超。武职:副将赫生额、游击耿世文、李中杨、邱能成、郑嵩、杨起麟、延山、都司王宗武、朱化英、王德俊、守备杨彲、郝辉龙、胥献珪、罗世德、千总陈昌登、苏明耀、陈世杰、魏大鹏、丁得秋、蔡连升、陈邦材、陈淮、邱国安、王奕魁、黄国恩、锺川旸、陈忠耀、汤国宝、潘金标、黄荣、吴联贵、陈汝志、沈理、卢思聪、把总郭得胜、吴洪南、萧世结、武成烈、陈国印、刘联升、杨连彪、尹贵、高茂、陈元生、郭拔萃、徐庆、任赞元、余寿、王泽高、蔡江、甘瑞龙、郑日新、江顺宝、李松、官廷梅、席丰、徐德升、黄拱辰、许升、徐国章、张射斗、曾超群、林肇升、严廷选、陈桓璧、蔡得恩、蔡以和、刘斌全、陈和、外委沈贤、方日高、康宗保、许鹏飞、王朝桂、许连升、王光明、李国安、陈凤、洪大猷、汪瑞麟、陈必高、叶文郁、孙文元、邓永渭、江海、郑朝凤、陈烈、汤贵、潘健、萧富、柯连升、苏安武、熊发得、蓝志纯、许国忠、林永、王福、孙进、彭大猷、王振元、沈扬芳、李大魁、陈威、姚登、额外外委段昭明、吴国宝、毛进丰、陈清、苏国珍、陆铨、包定邦、余应标、黄一登。附赐恤知县衔彰化幕友监生寿同春、粤义首监生李乔基(一作李安善,以上林爽文案)、鹿港理番同知朱慧昌、典史费增运、游击曾绍龙、千总吴见龙、郭云秀、外委任尚标、额外外委王洪(以上陈周全案)、巡检姜文炳、额外外委徐刚(以上陈锡宗案)、凤山县知县吴兆麟、游击武克勤、都司王云、守备王维光、涂锺玺、陈廷梅、千总薛元勋、苏明荣、林士辉、陈际唐、把总饶成基、郭建生、朱元英、吴高、沈枝桂、苏国梁、外委余得恩、张朝龙、惠连升、赖名标、巫铋、沈友谅、额外外委郑连捷、王大中、严有信、赐恤把总陈凤、黄兴(以上蔡牵案)。总一百八十二员,皆祀正龛(兵丁:朱一贵案领旗王奇生一名;林爽文案陈兴、高程伯等一千二百八十八名,原册缺书;陈光爱案郑文亮、陈得标、曾得福、柯成章计四名;陈周全案林朝鼎、陈瑞璸、郑国珍、林国宝、郑日新、陈得、胡得龙、童元贵、王世英、应开泰、林元彪、杨建彪、徐升、吴万胜、刘魁、余廷高、杨忠、关忠义、林得彪、吴雄、张廷忠、刘世亮、饶得高、王得贵、邹得龙、邓飞龙、贺连高、林天恩、张元琪、石用忠、曾日升、陈得元、蔡廷举、冯殿光、范辅龙、聂国豪、梁其凤、郑义、黄辉、章梅亮、张升玉、廖祖英、娄士光、陈荣升、杨济明、卢秉光、伍士胜、伍朝胜、谢宏、谢亮、徐得胜、谢汉文、林国秀、陈家联、罗国宝、马国宝、邱干富、吴喜、汪兆发、陈瑞、陈国瑞、杨茂春、陈传升、王鉌、王开尊、纪得春、张强、任尚国、黄应全、张辉、张国泰、陈永禄、陈世龙、董士秀、林端、魏文志、陈士贤、游君瑞、蓝光建、林贵,计八十名;廖挂案孙元章、张大兴二名;陈锡宗案吴铭恩、黄金亮、陈得栋、陈登龙、王进禄、丁得龙、冯高、黄士升、杨飞龙、郑名魁、杨大通、郭连魁、李国泰、王安、郑有高、蔡日升,计十六名;蔡光■〈忄兴〉案康云龙、林明本、郑元超、锺文兴、刘贵、曾国安、李元魁、戴元海,计八名;另锡宗案镇辕家人福寿一名,蔡牵案九百零一名。计二千三百零一名,台湾县教谕郑兼才书牌。另西廊旧祀林案九名,内兵丁二名、乡勇七名,官祭已久,兹附祀西廊仍旧。又林爽文案外委许飞凤,蔡牵案总兵胡振声、副将庄锡舍、把总魏灼、许攀桂、沈振元、外委陈刚、朱濆案守备黄志辉、千总郑嘉惠、把总李捷高,海盗各案守备黄云台、把总刘高山、外委陈洵高、艇匪案外委刘光升,及各案兵丁林得梅、黄成功、曾世发、周世得、吴得兴、杨茂旺、徐捷福、高世标、周连升、吴大兴、李朝瑞、庄日新、许连贵、林朝宝、杨得美、庄高升、郑振元、陈江生、刘夺魁、翁成高、陈志高、林高喜、郑从龙、陈盛龙、吴得霖、游得龙、蔡东生、詹喜高、唐得生、陈溪、李士隆、郑得章、方翰香、孔廷章、陈士英、叶海生、陈衍、邓标、徐有得、杨得恩、郭有得、王世杰、林得清、郑喜、柳朝金、胡日生、郑水、卓喜、张连科、吴日升、黄三添、萧得英、林高英、吴维洲、王良、孙世亨、侯起凤、杨捷辉、沈士凤、王廷辉、叶升、许国士、张得新、张魁、杨起鸿、林高山、李高玺、黄春生、徐捷升、唐瑞凤、蔡勇、魏光星、陈志得、曾文华、郭福、余得兴、李汉江、李得用、欧游生、许士宝、朱荣华、苏宝树、江法生、林功生、吕加得、曾得龙、张得魁、李元福、梁得贵、李清亮、阮升、黄岩、沈必扬、吴日成、陈振元、陈恩、薛文魁、曾廷辉、沐连标、陈朝恩、柯隆安、林起珠、黄得云、黄得龙、胡元得、游文兴、王得顺、许连升、林得成、翁元升、叶廷辉、叶志成、林崇元、蔡名驹、黄捷生、黄拔生、吴应贵、林士成、郭一才、林廷汉、范得贵、陈文新、康德龙、林顺、曾天高、岳荣、黄得春、余连福、吴得胜、张得成、陈梁、林盛高、黄进春、邓高魁、朱荣、吴福兴、关起云、李逢贵、李高、杨得隆、郭成、许兴嘉、林士杰、林朝柱、郑清芳、锺士魁、孙志凤、锺得高、文能升、汪得贵、魏得兴、王高升、林大龙、韩高龙、江高升、苏得禄、翁飞豹、黄铭龙、宋瑞龙、黄玉山、郑惜、王成龙、潘连升、黄金升、郭名英、吴振兴、许必得、萧日茂、黄国才、周元升、林士龙、李进得、吴朝连、徐连升、方春茂、林得升、张得龙、陈全兴、陈元良、郑成邦、赖得恩、吴得禄、陈为茂、黄元成、田有胜、黄满堂、冯国元、黄建、林拔荌、吴自魁、李国英、黄连魁、郑敷功、郑克家、蔡董、曾国忠、许天成、郑罗生、吴渊、卢清溪、董明辉、王水文、黄义成、吴振昌、许必辉、李成高、刘得旺、林正瑞、王显、陈可忠、蔡得凤、蔡福生、徐振龙、陈水生、杨青禄、洪替登、林殿邦、邹大科、郑靖、林成贵、林日新、林起高、张士成、杨报生、吴恋生、尤捷升、张朝旺、倪高升、王国华、吴志成、温振成、叶得胜、黄泰、张得发、张廷柱、邱朝高、吴连兴、沈得、叶长升、庄大有、邓得霖、侯孔得、陈福星、吴志升、周廷贵、蔡光得、李得宝、高得龙、杨良高、陈士祝、庄士滔、周勇芳、张朝得、卢国宝、周大兴、辛得生、黄长生、程得六、赖成兴、蔡双捷、张青海、卢兴旺、王连生、刘仕麟、谢必成、李日凤、辛光成、张隆兴、谢得升、曾得胜、武青龙、林喜生、蔡得意、庄黎、金赖、洪亮、叶成斌、张国珍、林名荣、曾士龙、刘永良、陈鸣凤、蔡生、陈得新、黄添明、林成、翁得、苏士良、翁明辉、蓝玉标、陈辉、郑飞凤、陈芳春、邹遇春、詹得麟、胡得成、李大茂、陈逢高、李必胜、周连标、蔡贾森、陈得生、赖振兴、曾世昌、饶成珠、许得标、林得生、周得宝、张得全、吴世勋、苏琼章、林富与、廖明、曾启贤、黄士标、陈必升、陈得升、赖连福、李景、张联升、刘君耀、段辉龙、邓亮、余得胜、黄鳌、传得胜、范得高、萧钦云、陈元魁、童茂、卢得升、蔡荣、符显邦、阴文炳、范金爵、李仕镛、林鼎元、任国清、高峰、周大寿、康洪亮、伍容魁、马胜辉、林端福、王青山、王得、蔡得、刘元生、徐旺、李钦、罗连松、朱标、陈赐麟、许元青、吴云龙、江勇、朱得生、陈元龙、袁振生、王万福、林江淮、曾连贵、古得标、李祥云、修步标、徐宿、陈登、曾文升、罗雄、林洪基、周龙升、黄其光、陈洪亮、蒋世富、范雄、曾龙、王得成、晏得标、赖进发、李得元、刘章、赖宗、赵洪亮、黄贤良、彭仲仪、洪高升、王仕明、刘洪标、张宗寿、林和、赖维标、张新龙、修云得、严国标、锺青莲、郭大振、刘堆金、詹位忠、王振耀、杨日新、余凯、王永标、陈鸣凤、戴连恩、郑得魁、梁发贵、彭鹏、曾得标、曾连、林洪贵、廖福恩、郑培宫、黄诏凤、赖文标、温标、陈元凤、陈得高、廖雄标、曾高、邱玉堂、丁福元、潘得贵、范金陵、张雄、陈升、余开隆、杨水生、刘元龙、戴洪江、黄自成、柯海生、欧冯、曾大山、周大旭、林寿山、王江、陈连登、陈润生、郭元兴、黄熙远、林杰清、陈大亮、许江水、刘飞鸯、李明生、赖光恩、曾得章、林榕、魏必捷、陈连登、郑升、陈明述、潘有铭、林春、杨海、林弈升、陈开利、陈茂、郭春华、林恩得、林大鼎、池文华、邓标、詹连得、张良得、林朝龙、方国通、熊登榜、梁友得、江思以、赵得升、林显辉、谢洪高、周升、杨茂、高云龙、林志通、熊连飞、梁元福、邱福寿、邱云发、杨连升、李得高、周连升、曾洪升、吴国标、黄振生、商大生、黄必成、谢登榜、王建翎、黄上得、蒋经邦、李连得、陈天发、彭朝仪、邓福、吴大升、张得辉、陈昆、林朝兴、刘廷朝、郑得胜、高才、陈元恩、严得龙、夏国材、王高魁、刘邦爵、高得茂、冯忠、郑国宝、方得胜、王大亮、王有辉、许士良、杨得魁、张士高、王世良、林汉、张经、陈廷海、娄升、高得龙、王国标、潘亮、杨光有、王士荣、陈上进、方廷贵、王士忠、杨遇侯、黄金榜、宁邦贤、杨起高、朱连魁、江云龙、郑云龙、黄贵、赖得松、涂得胜、周国良、罗升、吴连成、曾有功、许兆洪、涂高升、郑国宝、翁有祯、郭第良、黄连标、郑必升、李朝龙、林长枝、谢廷梅、黄清楷、谢得兴、谢步发、谢元朗、谢得胜、沈得标、王良标、侯言、陈准、吴信、梁上兴、欧日升、张士进、张耀闾、林大道、陈升高、魏饮、叶崇兴、陈旺、蔡本、陈朝基、廖世忠、李福胜、黄海、陈烈、李法、汤兆旺、苏得发、李汉杰、董成金、翁义成、蔡好、陈葢、许得胜、刘良顺、陈元春、苏金宝、许连春、黄法生、许振辉等,例得增祀本祠。又征安南案广西凌云县知县袁天逵、上杭县人;教匪案湖北来凤县知县庄纫兰、惠安县人;浙洋王栋案定海营参将陈国栋、龙溪县人;粤洋淹毙平海营参将王国泰、福建人,未详何府县;征缅甸案云霄营把总张万福、水师提标中营把总黄得彰、俱平利县人;英吉沙尔案游击锺虎翀、上杭县人;各员例得祀本籍昭忠祠。又林爽文案台湾县义民廪生薛邦扬、陈天宗等四百八十一名,凤山县义民黄义开、曾士风、义番文仪等六百三十五名,嘉义县义民生员张士捷、生员赵启元、许万仝、生员赵由治、义番吧咆等一千三百五十三名,彰化县义民锺毓及义番大宇换班等二千四百二十五名,淡水厅义民监生吴天爵、徐赓扬、义番衔使等六百五十二名,蔡牵案义首陈凤、黄兴等,例得祀旌义祠,附录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