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福州府志乾隆本
福州府志乾隆本
石狮巷
宜兴桥巷
钟山巷大中寺前。
定远桥巷
都仓巷宋时积贮于此,今名旧米仓。
西营巷
大排营巷今名孙老营。
小排营巷
余府巷宋余深宅此,旧怀安学前。
西门边巷今呼谢婆巷。
东峰巷旧有东峰寺。
西峰巷今名西峰里。
猫皮巷一名麻竹巷。
醋 巷一名富巷。
郭通巷
坊 表
遵义坊晋子城厢。《治平记》:“西宜兴坊,以其坊之门名之,后改今名。”《三山志》:“坊名仁义,表东西也。”
藩维坊即宋遵义坊,明布政使陈珂改今名。
肃政坊明成化间按察使重建。
国计坊都转运盐使司前。
揆文坊
奋武坊二并在东察院前,坊北巡海道前。
宣化坊成化十九年,知府唐珣重立府治前。
觐光扬烈坊
就日瞻云坊二并万寿宫前,国朝康熙间建。
十闽首郡坊在府前,国朝康熙间建。
谨肃坊接官亭左。
致敬坊
迎恩坊接官亭右,并西门外。
昭利坊
祐正坊二并以昭利王祠名。
永通坊在通判衙前。
以上公署坊表。
宋
新美坊以崔大夫及第,立黄巷口。
锡类坊中奉刘藻以孝闻,诏赐粟帛以旌之,因以名坊。
耆德魁辅坊为丞相郑性之建,在吉庇巷。
风宪坊为御史余清之立,在清远门。
贞节坊为福建都事贾讷母贞节立,在安民巷口。
眉寿坊至治初,为张安定年一百五岁立。
明
翰英坊正德十三年,为知府前吉士郑昭立。
恩光坊为佥都御史林廷玉父芝立。
解元坊为工部都给事中林廷玉立。三并还珠门至南门直街之西
旌孝坊为孝子高惟一立,在文兴坊,修撰罗伦《赠高孝子》诗:“三年蔬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
三世联芳坊为进士邓焯掖立。
少宗伯坊为礼部侍郎萨琦立。二并在新美坊内。
文武传芳坊
大京兆尹坊
南台总宪坊三并为都御史王鼎立,在安民巷。
尚书第坊为工部尚书林廷选立,在吉庇巷。
聚奎坊成化丁卯科为闽侯举人立,复为壬午、乙酉、戊子科举人立,在后街。
世锦坊为参政王佐立。二并在衣锦坊内。
闽中三凤坊为工部主事林清源、户部尚书林泮、浙江副史林浚渊伯仲立。
登黄甲坊正德四年,为戊辰科进士立。
步青云坊为正德丁卯科举人立。
闽秀坊为成化辛卯科举人立。
拔萃坊为成化甲午科举人立。
集贤坊正德七年,为天顺壬午科、成化乙酉科、戊子科举人立。
国华坊正德七年,为庚午科举人立。
三元坊成化十年,知府唐珣为状元陈□、会元林誌[HT6SS]、解元张伯福立。上七坊并在藩维坊内。
拔秀坊弘治十八年,为甲子科举人立,在北门。
大司徒坊为户部尚书张继立,在文儒坊。
东南战功第一坊为总制张经立,在芋坑山。
进士坊九一为参政王英立,在南街西;一为刑部员外郎周熊立,在后街东;一为成化十一年,参政郑□□立,在衣锦坊;一为知府任文遂立,在文儒坊;一为知府王景隆立,一为参政薛琚立,一为弘治七年癸丑科进士立,三俱在藩维坊;一为天顺三年进士娄瑾立,在北门;一为郎中刘琮立,在凤岗。
贞节坊一为举人裴俊妻蔡氏立,一为金石妻余氏立,二并在后街。一为谢□妻潘氏立,在文儒坊。一为李徽妻林氏立,在三山驿前。
国 朝
孝子坊乾隆四年,为孝子何履旭立,在郎官巷。
贞节坊一为顺治间汤士城妻何氏立,在源里鸿尾。一为康熙间林振岩妻陈氏立,在洪塘山。一为康熙间陈辅銮妻林氏立,在源里鸿尾。一为康熙间杨俨妻王氏立,在凤凰池。一为康熙间蒲肇基妻郭氏立,在北门外马坑。一为雍正间郑任鉴妻林氏立,在祭酒岭。一为雍正间陈蔚起妻胡氏立,在西门外荷亭。一为雍正间葛得我妻徐氏立,在北门外新店。一为郑长滋妻林氏立,一为李肇魁妻陈氏立,一为李肇芳妻林氏立,一为曾景惠妻陈氏立,一为张廷遵妻叶氏立,一为王讠华妻林氏立,一为王元立妻郑氏立,一为王元定妻李氏立,以上俱乾隆年立,在西门外新亭。一为乾隆年陈梦鲤妻林氏立,洪山桥。一为陈文焕妻郑氏立,一为力子俨妻陈氏立,一为吴有远妻郑氏立,一为林日旻妻陈氏立,一为林邦龙妻谢氏立,一为魏日[HT6,7”SS]火广妻曾氏立,一为张元济妻郭氏立,以上俱乾隆间立,在北门外观音亭。一为乾隆年潘彦国妻林氏立,一为乾隆年严常任妻林氏立,二并在北坛。一为乾隆年林嘉猷妻王氏立,在北禅寺。一为乾隆年蔡克明妻严氏立,一为乾隆年陈治傅妻林氏立,二并在铜盘山。一为乾隆年周维丛妻倪氏立,在北门外马坑。一为乾隆年李琳妻王氏立,一为乾隆年何茂猷妻林氏立,二并在北门外新店。一为乾隆年张帝擢妻林氏立,在北门外灰炉头。一为乾隆年林长辉妻陈氏立,在北门外龙腰山。一为乾隆年张奋异妻陈氏立,一为乾隆年苏文爵妻赵氏立,一为乾隆年程绚声妻高氏立,三并在西门外荷亭。一为乾隆年官可则妻王氏立,在西门外文山浦。一为康熙间廖超妻林氏立,在马园山。一为乾隆年庄应琳妻林氏偕男仁妻周氏立,在马鞍。
古田县
大 街南自太门,北抵节镇门。
中 街南自按察分司,北抵油巷。
后 街南通横街,北抵文兴坊巷。
县前街东自青藜阁,西抵中街。
县后横街东自城西,抵迎仙桥。
下市横街自南门,抵劝农桥。
上坊横街西接玉堂坊。
后林巷东通大街,西抵水松坑。
赵家巷西出大街,东抵城。
万家巷东通城门,西至街。
文兴巷东通城,西至后街。
方厝巷东通水门,西抵大街。
庄家巷直至郭厝园,西至普济井。
金井苍东通城,西通街。
张厝巷东通大街,西抵后田。
蔡舍巷东通水门,西抵大街。
油 巷东通太街,西抵吉祥寺。
汤舍巷东至街,西抵中街。
长桥巷东通城,西抵大街。
丁厝巷东通玉滩门,西抵中街。
当街后巷
县后巷南自焕文水门,西至迎仙桥。
慈济新宫巷南从迎仙桥,北横陈魏屋边巷。
分司巷东通大街,西抵按察分司。
石平巷东通石平桥,桥崩,门寨后为民居,抵大街,巷尾有井。
双塔巷巷口有双塔,东通大街,西至后河。
朱舍巷东通城,西至大街,旧有水门,后塞。
后庄巷东出后河,西俱抵城。
下庄巷东出后河街,北俱抵城。
坊 表
仁寿坊在县治南,宋时立。明天顺间知县尹古重修,后毁。
宣化坊在县谯楼西儒学东。明洪武初扁曰善教。成化十年重修,复名宣化,正德七年毁。
兴贤坊在学右畔。明万历二十二年,知县刘□阳改为文运、重光,一在后街佑圣宫前。以上二坊明末废。
城隍坊在三保。
以上公署坊表。
宋
兰魁坊在县治北大街,邑令刘元亮为省元苏大璋立,明废。
恩荣坊在焕文桥傍。
攀桂坊在县治北万安桥巷口,嘉泰间为林森立,明废。
承流坊在县谯楼东,旧名通德,邑令洪天锡为林择之建,后毁。
元
云梯坊在后街,元时立,明洪武初重建。
明
玉堂金马坊在一保,旧名云津。洪武初为翰林学士张以宁立,弘治六年知县屠容重修,崇祯壬申复毁,庚辰年知县郭维藩重立。
文兴坊在县治北,旧名达英,明洪武初改名文兴,嘉靖元年毁。
文登坊在县治北,宋时立,名昼锦,明洪武初改为文登。
丛桂坊为永乐九年举人曾斌、吴牧立,在县治北。
步蟾坊为宣德五年举人林献立。
登瀛坊在县治西,明宣德间为进士陈敏政立。弘治末,知县萧谦改立于县治之南,名曰春魁。正德七年毁。
应奎坊为天顺元年举人赵昂立,在县治北。
擢秀坊为天顺间举人庄严立,在县治北。
青云坊为弘治九年举人张文造立,在县治南。
褒恩坊为弘治间诰封郎中罗宗荫立。
凤鸣坊为正德间举人林钺立,在县治北。
大方伯坊为正德间布政使罗荣立,在县治北。
宾俊坊为嘉靖二十二年举人魏焕立,在县治北。
登俊仿在中街,明末废。
张学士坊在三保。
进士坊二一为弘治三年进士罗荣立,在迎仙桥畔;一为万历年间进士余文龙立,在南门外。国朝乾隆甲子年大风,倾圯。
贞节坊一为曾缙妻赵氏立,在县北。一为陈天颜妻姚氏立,在六神巷口。一为陈德宽妻周氏立,在西园巷。一为何翁氏立,在后街。一为徐陈氏立,在油巷。一为江诗雅妻彭氏立,在迎仙桥。一为魏学洙妻江氏立,在八都。一为陈玉才妻钟氏立,在杨阪。
国 朝
孝子坊为雍正五年卢朝鼎立,在县治北。
贞节坊一为康熙十四年,郭圣昌妻黄氏立,在迎仙桥,一为雍正元年林日肃妻陈氏立,在达德坊。
屏南县
南门大街
东门大街
西门大街
陆厝街
西门后街
北门街
县前街
学前街
城隍庙街
义学前街
闽清县
学前街
迎恩街
十字街
西门街
浮桥头街
后坪巷
际留庄巷
后葛埕巷
南宅巷
下社里巷
湖园巷
桴桥头巷
坊 表
兴贤坊宋崇宁二年立,在儒学前。
玉山坊元丰二年立,在台山旁。
宣化坊明正统七年,知县吴清立,在县治前。
崇礼坊在县治右。
步蟾坊在县前。
以上公署坊表。
宋
贤良坊治平四年为陈祥道立,在县治西。
使华坊绍兴十五年为提刑刘觊立,在县治前。
释褐状元坊淳熙四年为黄唐立。
状元坊嘉定元年为郑自诚立。二并在县治东。
明
进士坊二一为许容立,在县治西;一为郑源立,在护仁里。
长乐县
西 街县治西隅。
十洋街县前,如十字,因名。明隆庆六年,知县蒋以忠砌,东抵兴贤坊,西通射圃,南经所憩亭。
北 街东抵城隍前,西抵北门,南隶上巷。知县蒋以忠砌。
城隍街县东,知县蒋以忠砌。
兴贤坊县东,通儒学前。
岭口街县东,通文化街。
河南街县西,通仁泽坊。
后坡巷县东隅上街。
大园巷上街至城墙。
新 巷兴贤街,旁有方井。
东贤巷新巷左,修曲不能旋马。
府 巷上街直至城墙。
府埕巷下街,即旧儒英门地。
太平桥东上巷北抵水关,西循溪人民居。
太平桥东下巷南抵城墙,西循溪阪至城。
金厝巷东隅上街,抵芝山。
湖井巷东隅下街,南抵田中,有井。
五通巷西分司旁,上通社稷坛,嘉靖间知县俞介开。
杨井巷县治西,通射圃,中有醴泉井。
陈存巷西隅上街,通社稷坛,知县俞介开。
上 巷西隅,抵拱极门。
衙里巷西隅下街。
坑尾巷西隅上街,通金斗坑。
下 巷西隅坑尾巷。
绿衣巷县治西街,居民侵其半,今复之。
坊 表
兴贤坊正德七年知县杨梁立。
仁泽坊正德七年知县杨梁重立,在县治西。
正学坊正德十五年知县曹钅兹立,在东察院前。
贤路坊旧名泮宫,嘉靖二十四年教谕刘洙润改今名,在儒学东。
崇正坊知县杨梁立,在东门外朱文公祠前。
镇夷坊在梅花千户所。
激扬坊即正学坊,万历间知县卢龙云改今名。
以上公署坊表。
宋
翰林坊元祐间为学士陈合立,在县治东。
明
榜眼坊为永乐丙戍科陈全立,在县治前。
翰林坊为陈仲完、陈全、陈登叔侄三翰林立。
擢桂坊为永乐壬午科举人王借立,在十四都。
文化坊正德七年,为林坦、林珀、林塘、林章立,在东门外岭口。
双桂坊为正德巳卯科举人陈大用、大护立。
九德坊正德丁丑科,为进士陈长珍、郑宪、陈文沛、郑源涣、陈毓贤、庄维春、陈嘉谋、林公辅,戴玉成立,在县治西。
都宪坊嘉靖四年,为副都御史谢士元立。
忠谏坊嘉靖十五年,为太常寺评事林公黼立。三并在县治东。
尚书坊嘉靖十六年,为工部尚书林廷选立,在县治西。
登瀛坊隆庆三年知县蒋以忠重立,在县治西吴航头。
联科状元坊为马铎、李骐立。
累世名卿坊
兄弟文宗坊为陈省兄弟立。
父子解元坊为林赐、林乔立。四并在十洋街中。
解元坊为林赐、林乔、林谷显立,在县治南。
登云坊为举人池鲸立,在县东隅。
世科坊为高沂、高森父子立,并书高浚、高淮、高绍保、高伯龄、高进德、高號土、高仕张、高廷忠于上。
联桂坊为李孟玉、叔玉兄弟立。
龙门坊为御史吴实立。
宪台坊为御史吴实立。三并在二都。
柱史坊为御史陈言立,在六都。
世沭恩光坊为陈嘉谋立。二并在十二都。
台宪坊为御史陈崇德立。二并在十九都。
牧民坊为进士林承训立,在二十一都。
状元坊三二俱为永乐壬辰科马铎立,一在县治东,一在大宏里。一为永乐戊戍科李骐立,在县西。
绣衣坊四一为正德三年御史陈言立,在县治东,一为御史林廷选立,在六都。一为御史陈文试立,在十二都。一为御史陈景隆立,在十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