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福州府志乾隆本
福州府志乾隆本
闽 县附郭府治南东
汉置冶县,属会稽郡。后汉时废,建安初,置侯官县。吴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析置原丰县为晋安郡冶。《宋书州郡志》:“省建安典舡校尉置。宋齐属晋安郡,梁曰东侯官县,仍为郡治。隋复改县,曰原丰。开皇十二年,始称闽县,自是,州郡皆治于此。五代唐长兴四年,闽王氏改为长乐县,清泰二年复旧。晋天福六年,又改长乐,明年复旧。宋太平兴国六年,析闽县地九乡增置怀安县。元、明皆为闽县,国朝因之。
侯官县附郭府治西南
本汉冶县地。建安初,置侯官县,晋属晋安郡,宋为郡治,齐因之。梁陈间,省入东侯官县,隋为闽县地。唐武德六年,析闽更置治在今侯官市。八年省,长安二年,复置。贞元五年,观察使郑叔则奏移县治入城,元和三年复省,五年复置。五代唐长兴四年,王氏改为闽兴,清泰二年复旧。宋、元迄明皆为侯官。万历八年,废怀安,县地并入焉,国朝因之。
古田县
本侯官县地。开元二十九年,开山洞置。按唐林谞《闽中记》云:“开元二十八年,都督李亚邱奏溪洞逋民刘疆、林溢等归命,明年四月二日命下立县。故《元和郡县志》、刘煦《旧唐志》俱云:开山洞置。”是也。《新唐志》云:永泰二年,析侯官、尤溪置。明《一统志》因之,误。宋太平兴国五年,转运使杨克让奏迁水口。端拱元年,复旧治。元、明皆为古田,国朝因之。
屏南县
本古田横溪、新俗、移风三里地。国朝雍正十二年,福建总督郝玉麟奏立为屏南县。
闽清县
本侯官县地。唐贞元中,观察使王翃置梅溪场,寻为梅溪县,后省。五代梁乾化元年,王氏复置闽清县,宋、元迄明皆为闽清,国朝因之。
长乐县
本晋原丰县地。隋为闽县地。唐武德六年,析置新宁县,寻改为长乐。在敦素里之平川上,元初,防御使董玠以地卑潦,徙吴航头,归今治。元和三年省入福唐,五年复置。五代梁乾化元年,王氏改曰安昌。唐同光初,复旧。长兴四年,闽王氏改侯官曰闽兴,而以县为侯官。清泰二年复旧。晋天福六年,又改为安昌,寻复旧。宋、元迄明皆为长乐,国朝因之。
连江县
本汉冶县地。晋太康四年,析温麻船屯置温麻县,属晋安郡。隋开皇中,省入闽县。唐武德六年,又析闽县地置温麻县,寻更名连江。宋、元迄明皆为连江,国朝因之。
罗源县
本连江县地。唐大中元年,观察使韦岫置罗源场。咸通二年复割怀安地益之,号永贞镇。五代唐长兴四年,王氏升为永贞县。宋天禧五年改永昌,乾兴元年更名罗源。初治于水陆寺侧,介两溪间,患水漂没,庆历八年,知县陈偁因民倪昱、陈智津请,迁戴坑,即今治所。元、明皆为罗源,国朝因之。
永福县
本侯官、尤溪二县地。唐永泰二年,节度使李承昭析二县各一乡置县,名永泰。《方舆纪要》、《新唐书》云:咸通二年,析连江及闽县地置,误也。宋崇宁元年更名永福,元、明皆为永福,国朝因之。
福清县
本长乐县地。唐圣历二年,析置万安县,天宝元年改为福唐,五代梁开平二年,王氏改为永昌,唐同光元年复为福唐,长兴四年始称福清《方舆纪要》、《县志》云:石晋天福七年,避讳改福唐曰南台。蓋不知闽之改福清,而遥改也。宋太平兴国三年属太平军,八年复隶福州。元元贞初,升为州。明洪武二年复为县,国朝因之。
建置沿革表
福州府
唐虞
禹贡扬州之南境。
夏
扬州之南境。
商
扬州之南境。
周
扬州之南境,为七闽地。
续表
福州府
秦
闽中郡地。
西汉
闽越王国,武帝时为会稽郡,地属扬州部
东汉
侯官都尉地,后为南部都尉地。
三国
吴建安郡地。
晋
晋安郡武帝太康三年置,属扬州部。惠帝时属江州刺史。
宋梁
齐陈
宋晋安郡属江州。晋平郡明帝泰始四年改,寻复故。齐晋安郡属江州。梁晋安郡武帝时属东扬州。陈晋安郡武帝时于郡增置闽州领之。文帝时,州罢,晋安仍属东扬州。临海王时,郡改丰州。
隋
泉州文帝开皇九年平陈,改闽州,炀帝大业初改建安郡大业三年改。
唐
建州高帝武德初改。泉州武德六年改。闽州睿宗景云二年改。福州明皇开元十三年改,属江南东道。长乐郡天宝元年改。福州肃宗乾元元年复。
五代
福州梁时闽王审知据此。长乐府唐明宗长兴四年,闽王鏻改。福州晋、汉、周时,吴越钱氏复为福州。
宋
福州属福建路。福安府端宗景炎初升。
元
福州路世祖至元十五年改属福建行省,后属江浙行省。
明
福州府太祖洪武元年,改属福建布政使司。
国朝因之领县十
闽 县
西汉
冶县属会稽郡。
东汉
侯官县地。
三国
侯官县地,属建安郡。
晋
原丰县太康三年析置,为晋安郡治。
宋梁
齐陈
宋齐原丰县属晋安郡。东侯官县晋安郡治。
隋
原丰县文帝时置。闽县开皇十二年改泉州治。炀帝大业初闽州治,大业三年建安郡治。
续表
闽 县
唐
闽县高祖时建州治,又泉州治。睿宗时闽州治,明皇属闽州治。又长乐郡治。肃宗时福州治。
五代
闽县,长乐县唐明宗长兴四年,闽王氏改长乐府治。闽县清泰二年复。
宋
闽县福州治。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分置怀安县,属福州。
元
闽县福州路治。
明
闽县福州府治。
国朝因之。
侯官县
西汉
冶县地。
东汉
侯官县。
三国
侯官县属建安郡。
晋
侯官县属晋安郡。
宋梁
齐陈
宋齐侯官县俱晋安郡治,梁陈省。
隋
闽县地。
唐
侯官县高祖武德六年析闽县地置,寻省。武后时复置,宪宗时又省,寻复置。为福州治。
五代
侯官县福州治。闽兴县,唐明宗长兴四年,闽王氏改长乐府治,寻复旧名。
宋
侯官县福州治。
元
侯官县福州路治。
明
侯官县福州府治,神宗时省怀安县,地并入焉。
国朝因之。
古田县
唐
古田县开元二十九年开山洞置,属福州。
五代
古田县闽王氏属长乐府。
续表
古田县
宋
古田县属福州。
元
古田县属福州路。
明
古田县属福州府。
国朝因之。
屏南县
唐
古田县地。
五代
古田县地。
宋
古田横溪、新俗、移风三里地。
元
古田横溪、新俗、移风三里地。
明
古田横溪、新俗、移风三里地。
国朝雍正二十年析置。
闽清县
唐
梅溪县德宗贞元中置,属福州,后省。
五代
闽清县梁祖干化元年,闽王氏复置,改今名,属福州。
宋
闽清县属福州。
元
闽清县属福州路。
明
闽清县属福州府。
国朝因之。
长乐县
晋
原丰县地。
隋
闽县地。
唐
新宁县高祖武德六年置。长乐县寻改今名。宪宗时省,复置,属福州。
五代
安昌县梁太祖乾化元年闽王氏改。长乐县唐庄宗时复,明宗时闽又改为侯官县,属长乐府,清泰时复名长乐。
宋
长乐县属福州。
续表
长乐县
元
长乐县属福州府。
明
长乐县属福州路。
国朝因之。
连江县
西汉
冶县地。
晋
温麻县惠帝太康四年置,属晋安郡。
宋梁
齐陈
温麻县宋齐并属晋安郡,后省。
隋
闽县地。
唐
温麻县高祖时复置。连江县寻改今名,属泉州。明皇时,属福州。
五代
连江县闽王氏属长乐府。
宋
连江县属福州。
元
连江县属福州路。
明
连江县属福州府。
国朝因之。
罗源县
唐
连江县地。
五代
永贞县唐明宗长兴四年,闽王氏置,属长乐府。
宋
永正县,永昌县真宗天禧时改。罗源县乾兴元年改今名,属福州。
元
罗源县属福州路。
明
罗源县属福州府。
国朝因之。
永福县
唐
永泰县代宗永泰二年置,属福州。
五代
永泰县闽王氏属长乐府。
续表
永福县
宋
永泰县永福县,徽宗崇宁元年改今名,属福州。
元
永福县属福州路。
明
永福县属福州府。
国朝因之。
福清县
唐
万安县武后圣历二年置。福唐县明皇天宝元年改。
五代
永昌县梁太祖时闽王氏改,唐明宗时复旧。福清县明宗长兴四年闽王氏改今名,属长乐府。
宋
福清县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属太平军,八年复属福州。
元
福清州成宗元贞初升为州,属福州路。
明
福清县太祖洪武二年复为县,属福州府。
国朝因之。
卷之三
疆域形势附
划岭海以为国,踞东南以为都,两邑翼之,八邑环之,福郡居中而治,盖其体势重焉。昔者汉惮用兵,则曰:“天地所以限内外也,”又曰:“险阻林丛,弗能尽著,言不克悉,载诸图。”是故语纵曰轮,语横曰广,东西南北若罫之划,可据曰形,可乘曰势。高下夷险,若绣之错,延建引其吭,兴泉卫其股,福者,腹也,腹则无不包络矣。经界不紊,控驭必详,又何俟章亥之步哉?志疆域,而以形势附焉。
福州府
为福建省城,东西广四百四十里,南北袤四百四十五里。东至大海岸一百九十里,西至延平府南平县界二百五十里,南至兴化府莆田县界二百三十里,北至建宁府政和县四百里,东南至大海二百八里,西南至兴化府界三百六十里,东北至福宁府界二百一十里,西北至延平府界二百七十八里。自府治至京师六千一百三十二里。
闽 县
在府治东南附郭,东西广九十三里,南北袤八十里。东至连江县界九十二里,西与侯官接壤城中南街以东为闽,西为侯官,城外南台以东为闽,西为侯官。南至福清县界八十里,北与侯官接壤,东南至长乐县界七十五里,西南至侯官县界十七里,东北至侯官县界一里而近,西北至侯官县界一里而近。
侯官县
在府治西北附郭,东西广一百六十六里,南北袤三百里。东与闽县接壤,西至永福县界八十里,南至闽县界一里而近,北至古田县界一百九十六里,东南至闽县界一里,西南至永福县界五十里,东北至连江县界七十七里,西北至闽清县界二百里。
古田县
府北二百八十里,东西广二百八十里,南北袤二百五十里。东至侯官县界八十里,西至建宁府建安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闽清县界四十里,北至屏南县界五十里,东南至侯官县界七十里,西南至延平府南平县界八十里,东北至屏南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北至屏南县界一百里。
屏南县
府北五百里雍正十二年,割古田县双溪地方二十四都至三十四都为屏南县。东西广二百五十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东至罗源县界一百五十里,西至建宁府建安县界七十里,南至古田县界一百三十五里,北至建宁府政和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古田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建宁府建安县界一百里,东北至福宁府宁德县界七十里,西北至建安、政和两县交界七十里。
闽清县
府西北一百二十里,东西广八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东至侯官县界十五里,西至延平府尤溪县界七十里,南至永福县界五十里,北至古田县界七十里,东南至侯官县界十五里,西南至永福县界一百里,东北至古田县界六十里,西北至尤溪县界七十里。
长乐县
府东南一百二十里,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六十五里。东至大海澳一百二十里,西至闽县界一十里,又西水路一百二十里至县,南至福清县界五十里,北至海五里,又北水路至连江县一百二十里,东南至东洛水路一百三十里,西南至福清县界六十里,东北至连江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闽县界五里。
连江县
府东北一百里,东西广七十五里,南北袤九十五里。东至海二十里,又东至小埕水寨一百里,西至侯官县界四十里,南至闽县界二十五里,又南至馆头渡一十五里,北至罗源县界八十里,东南至海三十五里,西南至闽县界二十五里,东北至罗源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侯官县界九十里。
罗源县
府东北一百六十里,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九十五里。东至福宁府宁德县界四十五里,西至连江县界二十五里,南至连江县界三十五里,北至古田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连江县抵海四十里,西南至连江县二十五里,东北至海一十五里,西北至侯官县界六十里。
永福县
府西南一百二十里,东西广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一十五里。东至侯官县界六十里,西至延平府尤溪县界九十五里,南至兴化府莆田县界七十里,北至闽清县界四十五里,东南至兴化府仙游县界八十五里,西南至永春州德化县界一百里,东北至侯官县界七十五里,西北至闽清县界六十里。
福清县
府东南一百二十里,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一百四十五里。东至大海五十里,西至兴化府莆田县界六十里,南至大海一百二十里,北至长乐县界二十二里,东南至海一百五十里,西南至莆田县界八十里,东北至长乐县界五十里,西北至闽县六十五里。 附录:唐宋旧疆域
元疆域与宋同,明疆域与今同,自唐以前无考。 唐
福州长乐郡领县十杜氏《通典》:“东至山六十六里,外至海,南至海二百里,西至山八十里,山外虔州雩都县界,北至山四十里,山外至永嘉郡,东南到水路到海一百六十四里,西南到清源郡五百里,西北到建安郡界七百二十里,东北到永嘉郡水路一千四百七十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