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府志乾隆本

  屈尺塘县东北,长一百五十丈,高七尺,阔五尺,有窦。
  填沙湖湖有二,大旱不涸,周围三百四十丈,水泄于宾闾上湖。
  建兴里今十一都
  嘉禾、大石、新成、屯四堰合为一,县东南隅。长一千九百八十丈,高一丈,阔五尺。
  横屿湖一名福湖,又名北湖。自唐历宋,林、高二姓舍田为湖,周三百一十丈,窦沟四,长六千九百丈。元里人林起文《横湖水利记》:“长乐右山左海。有湖十余区,以溉民田,横屿湖其一也。湖之周围,捍塍计丈千余,甃石三百余丈,开四窦二漈,以时闭泄。湖下田受种一千三百余石。田之外一堤,即海湖水,可以御旱,可以涤氵卤。有宋绍兴间经界,以湖内地税派于湖下承食水利之田,分三等,高下加之,税比旧增三之一,视诸乡特重。有《绍兴湖规》人户砧基可证。湖湄以上田,非受湖税者,水不攘取,迨今守之。湖之西接众溪余流,其派有三。岁久沙泥聚为土坂,皆湖内受税地也。春雨作,湖水溢,沙坂皆没。农事毕时,雨止,则水落坂出。狡者不知水利所系,遂欲窥侵利已。元贞元年,狡民径将湖内北坂指为开荒地而田之,多方贿营,诉者复得罪。时平章国公适按县封,问俗利害。诘朝,平章马骑湖所,目实以决浮议,一不得眩。谕百姓,以本年之稻给与贫民,兹日之税,暂活贫窘,来春不得耕也。父老归而语子孙曰:‘湖水泱泱,源流深长,此皆平章国公之泽,微我公,民其辙鲋矣。’坂若成田,异日流沙入湖,湖复成坂,则湖日蹙,水日浅。不数十年,其无此湖,民田何以溉,民食何所仰,此犹以一湖之利害言,外是十余区,凡有夺人之心者,皆缩首而不敢动,则相公此行阴活生民,岂独建兴一里,横屿一湖,千百家之利而止哉!”屿头斗门,有口,斗门二座。明万历间,改造直土弄沟口。又有双箸塘,以泄洪流。遇内田受浸,即行开掘。南北海塘自陈沙圳至石马溪一带千余丈,名曰虹堤。塘之外,有三堰,莲花、和魁、报恩,明知县夏允彝亲勘,照堰前民田相平,设木木屚为水限,勒碑。
  清平里今十都
  镜石何师新三堰合为一,长二百丈,高二丈一尺,阔七尺。
  普 塘一千五百丈,堤三万余步。
  沙京港二千六百四十丈,西有三圳,接桃枝湖水,北接鹤溪、白龙潭之水,南接南乡水,水有石限,东南通斗门入海。
  福田沟长三百五十丈,通沙京港。
  招贤里今十三都
  获洋王背大溪、中圳刘背二溪皆出白龙潭,有五圳:横圳、大圳、函口圳、十犊圳、东揽圳,共长一千九百十丈,四闸。
  小坝溪自光严寺后,瀑布泉分三派:东二派流入东洋;西一派流入西洋。
  禅林溪与紫绫溪相接,源自石人峰下鲁堰。
  永胜里今十三都
  黄弄溪一名玉溪,长二百丈,陂长五十丈,源自翠微峰,通下普塘洋港。
  溪口三坑共长一千四百九十丈,四闸。
  横 圳九百丈,阔八尺,深六尺。
  进贤里今九都
  桃坑湖即桃枝湖,东西一百三丈四尺,南北三百六十一丈五尺,垾塍圳四派。熙宁间,知县萧竑括湖塘陂堰,簿而图之,立经界,培堤岸。碑于湖之旁,跨逍遥清平里。
  沙堤后洋溪共长五百丈,入桃枝湖。
  岭柄港在石岊岭。宋时议开凿,通马江之水,以灌田亩,利舟楫,不就。明正德间,复举是议,但地高、石坚,终不可凿。民多不便,遂罢其役。
  凌古塘周一百二十丈,高一丈五尺,阔一丈。窦二、圳五,长一百五十丈。
  同荣里今八都
  石濑陂合龙潭水,长五百丈,阔二丈,深七尺。
  古散陂合龙潭水,长七百一十丈,高一丈,阔七尺。
  灵石里今八都
  新田陂合童溪,长六十丈,阔一丈五尺,深七尺。
  灌洋陂合童溪,长一百一十丈,阔七尺,深五尺。
  湖前陂长三百丈,阔一丈,深七尺。
  丘 溪并合童溪,长二百一十丈,阔五丈,深七尺。
  依福里今八都
  周 陂合童溪,长一千丈,阔二丈,深一尺。
  前曾塘合龙潭,长二百丈,口阔二丈,深四之一,腹阔五丈,深三丈,尾阔深皆一丈五尺。口为石闸,御溪洪。尾为石填塞,作函垾,长一丈五尺,高如之,阔五尺。
  丁 塘合龙潭、石濑,陂长七百丈,溪口阔一丈七尺,桥下阔六丈。
  昆由里今六都、七都
  大 塘跨敦素、崇贤、同荣里,大斗门二。知县徐谟筑,基方广二十余丈,两旁抵海,长一千五十丈,高一丈八尺,阔一丈。沟港共长三千七百丈,阔一丈,深八尺,潴福清界水。
  荻芦陂长六十丈,阔二十丈,深七尺,圳长三百五十丈,大圳阔一丈,深七尺。小圳阔八尺,深五尺,潴高陂水。
  方乐里今二十三都
  陈塘港会七十二洋水,溢则开斗门归弦歌里沟及林花沟渎入海。
  陈塘大官沟跨和风、敦化、大宏里,长三千二百丈,阔二丈,底四丈,深六尺。
  宾闾湖周一千二百丈,阔高一丈五尺,上阔二丈。八窦,八沟,沟阔一丈二尺,深七尺。旧载上下湖,海风飞沙积而成之。明蒋以忠《重浚宾闾湖堰记》:“宾闾非湖也。唐大历五年,南郊沙合,仓曹林公鶠与其配赵夫人舍田为湖,延袤凡二十余里,其地势北上南下,从中为堰以障之。设闸一,设斗门五,设涵九。立之干,以司启闭;立之长,以主督察,以勤巡视。其规画布置至纤,悉足垂永也。自唐大历来,而五代、而宋、而元以及我明,垂千余祀矣。顾湖土眉多沃壤,可稼穑,岁收其入,较恒田足三倍。官且不税,豪奸睨其旁者,群攘而艺之。噫嘻!昔贤舍田为湖,而豪奸乃攘湖为田,匪以利民,乃以厉民矣。即命黄丞文弼丈之,悉得占湖状,图以归。忠立召诸豪猾,置诸理,往相湖形,限悉入所侵地,凡二百六十六亩二分。因思湖弗复,民无田也,复矣,堰弗筑,民又无湖也。复湖以溉田,固堰以存湖,然后法可久,利可长也。乃召匠伐石,鸠工兴事,委河泊官程世琏监督。堰之长,凡一百一十五丈八尺,高可一丈有奇,阔称之。旁砌罣罳,上覆块石,涵闸斗门悉行整理,坚固倍昔。其赀追占地之税,不以损上,其力出受水之民,不以烦下。众志竞趋,欢声载野。经始于十月朔,再越月告成焉。堰之上,复建庙三楹,亭一楹,崇祀仓曹夫妇,报恩也;每岁春秋二祭,展恩也。祭之日,四里人佥来罗拜,誓戒庙下,申约也。易置湖长二名,涵干三名,塘之长六十名,示守也。始仓曹舍田时,树碣于湖旁,曰:‘湖水弗竭,繇县官明。’忠,慨非明者,而于兹湖利弊,顷尝究心,颇得其悉。嗣来者相与守之,弗惮于猾议,弗移于请托,弗惴沮于强梁之家,则此堰与湖并存,此湖与天同久,四里万户受泽永久矣。”
  上湖石塘长一百二十丈,耒闪高,上阔如宾闾,斗门一。
  和风里今十六都
  董 塘长二十六丈一尺,阔五十丈。
  丞天沟长六百八十丈,母沟阔二丈,深六尺。子沟阔八尺,深五尺。
  韩长沟长六百丈,阔二丈,深六尺。
  百石沟注宾闾湖水,尾长六十丈,阔二丈,深一丈二尺。
  良田里今十九都
  章坂童溪陂长五百丈,一塘,二圳。
  东 港长一千五百丈,阔三尺,深一塘,二圳。
  东 港长一千五百丈,阔三尺,深八尺。八圳,计长八百丈。
  长林湖长三里,阔五十余丈,湖口有斗门,西流经陈令津湖,达于海。
  金漆湖周二百五十余亩,有沟东折,以达于陈令津湖。
  陈令津湖旧为飞沙所壅。唐县令陈齐贤捐俸买田,开沟泄水。邑人德之,遂名陈令津湖。
  方安里今二十二都
  保丰塘横埭长十丈,高一丈,阔八尺。
  岭口上塘长九十丈,横阔十二丈,垾长八尺,高一丈三尺,阔六尺。下塘长三十丈,横阔十六丈,垾长十丈,高一丈二尺,阔五尺。溪尾塘长二十丈,阔十丈,垾长十丈,高五尺,阔五尺。
  金冬坑长九丈,高一丈,阔七尺。
  倪 塘长四十丈,高六尺,阔四尺。
  林简塘合龙潭长六百五十丈,高一丈五尺,横阔三丈二尺。圳长二百五十丈,深阔皆一。
  稠 港长一千一百丈,阔一丈三尺,深八尺,斗门一。
  普塘洋积水三港及圳长二千六百四十丈。
  敦素里今十二都
  覆船洋横沟、直沟可通潮,圳三,沟会大塘,长千二百三十丈,阔二丈八尺,深六尺。
  崇仁里今十七都
  林婆湖唐天宝五年,南郊沙合成小湖,周三百五十丈,泉脉不涸,其水泄于宾闾湖。
  元祐港宋元祐中,知县袁正规凿。黄裳记略:“县之东南,走三十里,地曰湖东。垾海为塘,画塘为田,凡十八所。熙宁中,飞沙淤港,积而成山,溢水盖田,俄然成湖。民率力导之而弗就。三年,又开白石湖,有三,沙合如故。元丰四年,周殳等又开旧港,终成复合。元丰五年,有林迪等遂乞易田为港,意虽大,而力不至。八年,节度使判官陈公毅贷官钱百万,凿卓岭,借道陈塘,由斗门而注于海。方农事就功,苗且秀矣。利陈港者忌之,固钅龠斗门,水不得泄。陈公又乞固山为垾,增水为湖,易宾闾湖而作田,以偿被患之民。故所忌者益众,纡回沮难,务息喧讼。自是耕者失业,散之四方,所存无几。令尹袁公下车,询问其故,亟请暂免二税,民毕受赐矣。一日,往视相地之势,以东南为下,西北为高,宜若可图。遂语民曰:‘彼虽民田,可倍价易以为港。或谓沙田可溃泉,难施畚锸,请穿井试之。’公曰:‘不然,先导下流,泉自袭去,岂若井之积也乎?’继有周家建议,凿王埕,繇妙峰塘,又易谢钦等田,募郑仕衡等合力以治。不淹旬,而港道成。民且谔曰:‘果如令尹之言,非凿井比也。’延袤三百四十五丈,深二丈,广四丈。伐石因岸为桥肆,甃石辄陷,议者殚计,莫知所出,将废,公复往视,易以八窦,亲督其役。不数日,就绪。又于牛山下浚小港,减杀高水以助之。港外之地边于海,泻氵卤不毛。因湖水之浸涤,悉为膏腴。谕民堤防而就有为,此又因其利而利之者也。”
  宾贤里今东西隅
  晋溪浦埭长三百五十丈,横阔一丈四尺,深八尺。通淡潮、横埭,广一丈,高七尺。
  河头浦埭长三十丈,阔六尺,中置闸。
  大宏里今二十二都
  严 湖陈大建中,长者严光舍田为之。周三千二百八十丈,堤高七尺,阔一丈,潴大会溪水,四窦。
  千零里今二十都
  龟 湖上接笔架山水,通流入海。
  海 堤在十四都。《三山志》:“长乐十里,有海堤。大和七年,令李茸筑立十斗门以御潮,旱则潴,雨则泄,旁皆成良田。
  井附
  杨 井县西南二十余步。
  衙里井县西隅三十余步。
  天妃宫大井县西四十余步。
  龙 井十都,龙泉院山。
  仙 井十四都,仙人峰下。
  灵 井十九都。
    连江县
  进贤里今贤义里
  东塘湖隋开皇十三年,邑人林峣舍田为湖。周二十里,溉七里民田四百余顷。岁久壅阏,奸民侵冒,几半为田。唐咸通初,县令刘逵奏复之。民为立祠,后令李扆为记。宋县令鞠仲谋《重修东塘湖记》:“县之北野,古号东湖。潴水五百年,溉田四万亩,民食之源也。按《图经》云:隋开皇十三年,肇兴此塘。厥后民豪擅利,塘半为田。咸通初,刘公逵宰邑,义不容奸,道先济物,诉于上国,渐复旧基。察地势,则仙掌前倾,观山势,则云屏后拥。牢笼一曲,列大树以固堤防,控扼九溪,设斗门以通沟洫。苟非清德,畴启永图,故得刘公塑像以怀仁,李令刊碑而济美。今皇上大中建极,海内同文。三推之礼劝农,百谷之丰为瑞,有贤能而皆举,无惠政而不兴。奈何废我泉源,害我稼穑,始奸生于小利,终弊在于上游,狐鼠相依,丝桐莫化,弗除民害,难报国恩。仲谋方忝治人,未知为政。前岁耆民李牙等状于本道,令下兴工,遂率众心,旋征工手,佥曰:木斗门易坏,石豕石代之。雌雄山立,壮基构也,架以桥梁,覆以亭宇,通往来也;开设沟渠,交横左右,疏源流也;外造散桥六所,便牛羊也,小创斗门七所,限津要也;沿塘西北,载柳成堤,虞内侵也。又约刘公石刻、李令石椿,取西柱上月字之中,画一水则,防后奸也;刘公祠庙增饰经营,广遗爱也;成功次年,再令刊刻,奖微劳也。至若春田八耒,秋稼连云,旱魃为灾,阳乌炽景。悬门未发,扃霖雨于平湖。严钅龠初开,走雷霆于骇浪。莫不环流高下,支派东西,一朝减尺寸之深,七里救枯焦之患。自此岁多大稔,家给余粮,虽沾霈应祈,桔槔广用,不能过也。仲谋素惭公器,益谢人文。欲示编氓,敢从实录,亦冀讴歌行路,宣导皇风。信俗变以无虞,协栋隆而不朽。时淳化二年十月。
  东塘溪坝
  洋门坝
  柴蛇坝
  神宫坂坝
  王坂坝
  东湾村坝
    纟斗泉坝
  神宫后坝
  南洋石滩坝
  石峡神宫坝
  郑门前坂坝
  溪柄翁前坝
  南山坝
  陈趣坝
  新洋坝
  嘉贤上里
  大 坝
  员 塘
  嘉贤下里
  师子塘
  龙山茭湖至新塘
  水苋塘
  财溪塘
  王浦塘斗门
  归仁里
  澄田坝
  安义里
  石峡坝
  大溪坝
  溪东坝
  凤山坝
  溪东大坝
  安定里
  溪西坝
  乌石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