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府志万历本

  论曰: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我国家之祀先师,典郅隆重矣!频年以来,沿简袭敝,明信之质不昭,溪涧之毛罔肃。博士等于赘疣,儒生视为绵蕞。笾实筦之,胥吏膰胙,滥于舆台,俎豆骏奔,徒取文具。海滨邹鲁,礼教谓何?近学宪熊公尚文更陋习,立成规,定为祀典,汇册以垂诸后,曾不旋踵而积胥为政,欲去其籍,卒莫有每事问者。夫君子之祭也,必亲身莅之,故惟贤者能尽祭之义。端其义而教生,则顺之至也;均其惠而政行,则泽之大也。余故以其先簿正者,详纪于乘,后有秉礼者出,能备而能祭,易易矣。

 祀典二
  坛 壝
  

  社稷坛
  在郡城北天王山下。旧在城南七里,唐观察使杨发,迁于南涧寺东,伪闽时迁于乌石山之阴,元初迁法海寺北,国朝洪武六年,知府杨士英移建今所,七年,定礼制,刻石于坛。其坛北向,四方各二丈五尺,高二丈,东西南北陛各三级,立石主一于坛之南,又置木主二,曰府社之神、府稷之神。七县云其县。其傍有神库、库厨、宰牲房、洗牲池、斋房。岁以春秋二仲上戊日,郡太守莅祭,礼毕藏玉于库。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郡城南钓龙基故址。洪武三年建惠泽山,六年移今所。国初,令府州县得祀境内山川,其后又令风云雷雨并城隍合祭,坛一而设位四。中祀风云雷雨之神,左祀府境内山川之神,右祀府城隍之神,悉向南,日本琉球、浮泥山川之神,祀西隅,东向。岁春秋二仲上巳日,布政使率诸司莅祭如社稷礼。
  郡厉坛
  在郡西北宝福山,立石刻祭文,洪武间所颁也。岁以清明、中元、十月朔日三祭,先期牒告城隍,祭日迎神主之。洪武三年,建于马鞍山之后,八年,移今所。
  闽县、侯官县以上三坛俱附府,不别建。
  古田县
  社稷坛在县治西七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东南。
  厉 坛在县治北二里许。
  长乐县
  社稷坛在西分司后。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西南,三峰塔下。
  厉 坛在县治西三里许。
  闽清县
  社稷坛在城隍庙前,旧在县北,今圮。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怀德庙前。
  厉 坛在县治北七里。
  连江县
  社稷坛在玉泉山麓,旧在县治前,庆政街西。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新安里。
  厉 坛在县治北,钦平上里。
  罗源县。
  社稷坛在西隅棣华坊。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治东隅,沈尉桥之西。
  厉 坛在县治东一里。
  永福县
  社稷坛在一十三都桥溪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南,沙湾桥之南。
  厉 坛在县治北,十二都。
  福清县
  社稷坛在南隅龙门江之右。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北隅玉,屏山之北。
  厉 坛在县治北,鳌峰山下。
  以上各坛,七县祭期、祭品、俱与府同,又各里都有社稷庙、坛,里人祀之。


 
 祀典志三
祠 庙(上)
  

  城隍庙
  在越王山之东。晋太康中迁城建,宋绍兴中,郡守沈调增创堂宇。国朝洪武二年,封鉴察司民威灵公,十七年,更定礼制,革封号,称本府城隍之神。成化十八年,知府唐珣重修。正德十年,镇守太监崔安改外大门为华表、仪门。两庑火,后重建。岁无特祀,合祭于山川坛,厉祭则迎神主之。凡有司至,将视事,必斋宿庙中,誓于神。庙之东偏壁间,石刻历代有功名宦诸神碑,曰:唐光禄大夫樊公之神、宋少师忠惠蔡公之神、知武冈军杨公之神、参知政事张公之神、直龙图阁孙公之神、将军卢公之神、烈士范公之神、元太尉忠献董公之神、行省都事蓝公之神、侍御史韩公之神、英义侯阎公之神、楚国公李公之神、皇明大夫汤公之神。
  [HT]闽、侯二县统于府,不别为庙。洪武二年,封县城隍为显佑伯,后改称本县城隍之神。
  旗纛庙
  在都指挥使司后堂之北。国朝洪武元年建,中设军牙六纛神位,每岁惊蛰、霜降祭,用太牢,今则惟霜降祭,用小牢。祭日,都指挥使戎服率属行礼。凡出师,迎旗祭之,师旋,归旗于庙。左右中三卫,不别为庙。
  镇东卫梅花所、万安所、定海所、各建庙一。
  文昌祠
  在万岁寺定光塔后,闽县学之东,万历间建。
  荧星祠
  在华林寺之西,万历二十六年,巡抚许孚远建。旧为明离殿,在九仙山。
  [HT5H]真武庙
  在北城全闽第一楼,正德二年,太监梁裕建。
  关王庙
  在西门瓮城内,国初建。郡城七门俱有庙。
  汉闽越王庙
  在闽县嘉崇里钓龙台西,祀闽越王无诸。左右二王,相传王二将也。唐大中十年建。宋宣和初,浙寇窃发,连陷数郡,提刑俞向自建康领兵至闽,黄蜂以数万随舟,二神现于云端,境内帖然,乃大新祠宇。建楹日,有青红二蛇蜿蜒香几间。向异而记之。国朝洪武十年,布政叶茂祷雨获应,疏闻。诏下礼官,议从神故封,称汉闽越王之神。参政瞿庄撰记。皇明御极,统一四海,隆其于亿万斯年。皇帝寅畏上天,夙夜靡懈,百神之祭尤注。渊衷玉音,若曰惟鬼神福善祸滛,功用叵测,默赞于我皇猷,凡厥有位,宜敬崇报,故自郊庙迄于中祀,銮辂必临,躬行荐裸。所在祠祭,则各命有司,而庙额神号,务从古质。尤虑应祀而逸也,特敕礼部咨询方镇,举寻旷典,俾无遣失。此汉闽越王岁时祀典所由复兴也。王讳无诸,姓驺氏,其先禹之苗裔,夏后少康封其庶子无余于会稽,以奉禹祀,于是始有越国之名。后二十余世,至勾践,为越王,又六世无疆,为楚所败,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成为王或为君于江南海上。王其后也,上距无疆为七世。秦并天下,以其地为闽中郡。及诸侯伐秦,王率兵以从,秦亡,复佐汉灭项籍。高帝五年,以功复立为闽越王,王故治。唐大中间始建祠于钓龙台山之西。腾英厉响,久著灵迹,水旱兵疫,邦人祷之无弗应者。宋宣和二年,封镇闽王,赐庙额曰:“武济”。提点刑狱俞向撰庙碑,纪灵异甚悉。历胜国,更封真君,入国朝来,有司弗举,成旷典者十二年矣。乃洪武丁巳,诏以仪銮使江宁叶公茂来为福建布政使。公敦本务实,治民事神,咸极诚敬。莅事之明年,政务毕举,神人以和,尤虑祀典弗究,无以称上意,及延父老历询郡祀,始得神之本末。适时告旱,公因率僚佐,左参政南阳唐公俊及庄往祷祠下,斋洁虔恭,愿瞻如在。工囗骏奔,执事有恪。维时灵风袭衣,紫烟飞绕,阳舒阴敛,天宇静肃,精气昭明,发扬动荡,有赫其临者焉。祝告之顷,阴云倐兴,甘霖洊沛。灵贶斯答,益信所闻。由是佥议即其灵迹,达于中书,下礼官议,从神故封,称曰汉闽越王之神,遵新制也。于是藩翰之臣,咸相喜。时则有若都指挥使滁阳赵公圭、都指挥同知囗阳王公诚、提刑按察副使于陵王公琏同诚协恭,以于二月壬寅,謁易祝号,式新祀事,于以昭囗上德,于以扬神休,使邦人父老知所尊重。于戏!闽在古为百越文身之地。至王以神明之胄居之,故能委心中国,从诸侯兵踣秦毙楚,佐炎汉成帝业。策勋盟府,显受王封,三山磅礴之气为之增壮。自时厥后,渐摩风教,用夏囗夷囗。致唐宋之世,笃生秀民,或立言垂训,或为世宰辅。蝉蜕荒服之习,藻沫邹鲁之化者,王实开之。按祭法,能御大菑、捍大患则祀之,然则公之举旷典,神之服休命,谁不曰宜哉!知福州府藁城董彦哲暨其僚属,咸愿为文刻石示久,用敢序其梗概,系之以诗,俾邦人歌以祀焉。其辞曰:“炎荒之隅闽海濆,赫熛照耀光郁纷。维王奕叶神禹孙,首驱虎豹锄荆榛,殿此荒服保黎民,斡旋机轴转化钧,讴歌来归赤帝尊,铁骑汗血趋昆仑,手扶烈日开冥昏,彤弓囗矢昭殊助,草木衣被生阳春。渐摩风教俗以淳,秀民挺拔宣人文,甘棠蔽芾森若云。翼翼遗庙今尚存,岁时报祀罗酒謂,于荐蕙殽香苾芬。翕张造化参乾坤,神灵赫若搏桑暾。庙籍田,参政唐澞撰记。福城南去九里曰南台,又曰龙台,上有汉闽越王庙。王当秦乱,保障吾闽,帅师助汉灭项,显受封爵。及没,庙食兹土,绰著灵迹,庇民之功,历载祀典,邦人每岁六月半为瓜莲会以尽报祭之礼。元至正十八年,行省平章政事普化帖睦尔尝舍闽县公田六十亩二分以助香灯之费。田在还珠里者三十八亩七分二厘,在灵岫里者二十一亩二分八厘,有碑见存。初,庙前江心旋长沙洲,人以为神灵感召,因名大庙洲,故登志曰灵应洲,属侯官县一都之地。居民王方广治成田亦舍于庙,增助香灯田计二百一十亩五分四厘。虽江水冲激,东倾西复,人皆知为庙田也。祠下居民郑广者来为守庙,以田私入其户,子神又将田之所入者,购易庙西陈氏园四亩,果树三十三株,并籍于户。是后祠宇日敝,见者莫不咨嗟焉。成化癸巳,会耆民郑得等发郑神匿田及亵渎之状,太守唐侯珣核实,本之志书,证之碑记,参之舆论,是田与园实为庙之故物,始置神于法。壬寅岁,适造版图,唐侯乃籍其田复归之庙。于戏!有大功德者必百世祀,如王之捍大患、御大菑,述于传记者,昭昭可考,英伟之风默相动荡,虽不系于田园有无,第妥灵揭虔之所,香灯弗称,甚非国家崇重之典与邦人仰报之意也。治民事神,守臣当务,修庙复田,实成千古之盛事。耆民郑荣,壮思正等咸请纪石以示将来,俾顽者知警,不敢复萌攘夺之念,乃为之言。其田园税粮其列于碑阴云。
  闽越王祖庙
  在郡城南二里许,庙傍有冢。按旧志,王郢冢在郡城东田中,王余善冢在郡城东北,独未载王无诸冢,疑庙傍冢即无诸也。自唐大中间更立庙于钓龙台,历代以来,官民祠祀,遂专于此。于是祖庙之田园,悉为居民所侵历,堂宇倾圯。国朝弘治间,太监陈道命有司核正,藉为粢盛,重建殿寝,后复圯废。万历间,乡人募缘别造,隘陋非昔比矣。庙有闽县田、园池计九十一亩六分,侯官县一都新长瓮泥洲田计六十亩,详见碑阴,用防侵匿,郡人谢瑀记。今皆蔑有存者,姑附之碑后,有所考焉。
  广应庙
  在闽县桑溪里东山大乘寺南。山峡间有二潭,下潭广六尺,深不可测。昔闽越王郢第三子有勇力,号白马三郎,射中大鳝于此,土人因为立庙,祈祷辄应。唐大和元年,观察使张仲方旱祷归至圣泉寺,雨已至,诗曰:“入门池色净,登阁雨声来。”团练副使李贻孙诗:“旌斾忧民至,风云逐马来。”判官囗敬彝诗:“雨随青嶂合,云拂画旗来。”内供奉囗城侍御诗:“云阴随雨度,桂馥逐风来。”宋庆历中旱,郡守蔡襄为文祷于庙,读毕大雨,命知县贾大冲新其祠,文学范宗韩为记。绍兴中大雨,夜水暴出,声闻数十里,诘朝,有石高可二丈,峙庙后,如堵。绍定间,增封孚佑王。淳熙八年,郡守陈垲祷雨有应。因叹曰:“土俗疑传以鳝为灵,不知王亲杀鳝以为灵也。神能体天以福善,沛利泽以苏焦稿”。遂改为善溪。宋曾巩《祷雨文》:“呜呼旱也,谁则为之?芃芃之稼,将槁而萎;嗷嗷之众,曷望而依!维闽属者,寇贼之罹,逮其既附,我士已疲。余丑成群,百十睢睢,跳踉出没,负力乘巇;亦有为渠,诸偷所推,相望棋布,未受絷羁。至家莫宁,远近并疑。我畜以柔,亦震以威:从有法赏,不从系累。或扰而序,或就躔徽。逮岁朔易,滥定无遗。山林夜行,笑语追随。天予圣德,海邦是绥。今此大田,既硕而齐。俾不卒成,熟忍为斯?神有灵迹,国人所低;神有显号,天子所跻。萎能起之,槁能泽之。故宁有余,敛而不施。我用卜日,早驾以驰,即告潭侧,尚其听之:攘除骄阳,腾云扩霓,播为甘雨,霈洒淋漓。俾农有秋,百物是宜,熄偷与争,长置刑笞,人于报事,岂有斁思。
  明德赞福王庙
  府治之西,旧号西湖庙。汉闽越王郢开州西大路,土成丘,后人即其地立庙祀之。自唐大历以前,闽城得通祀者,钓龙台、董溪、城隍并此为四。
  忠懿王庙
  在郡治东庆城寺之侧,本闽王审知故宅。唐侍郎于兢、宋刺史钱昱德政碑二石,一竖门外,一竖祠内。宋初,钱氏纳土敕建,后废为里社。历代以来,岁杪迎春,郡守遣祭,取其碑下土为春牛。万历二十八年,有诏修帝王祠墓,王之裔孙生员王一腾等请于有司,二十九年,督抚都御史朱运昌、巡按御史刘应龙请复旧址,发公帑重建。适转运副使临海王亮至,亦为王裔孙。力襄厥成,复春秋祀典。四十年,督抚都御史丁继嗣重修。[HT6SS]碑见《文翰》。
  灵济宫
  在府城南积善里之梁山,祀南唐江王徐知证、饶王徐知谔。证兄弟尝将兵至闽郡,人德焉,为立祠。永乐十四年,文皇帝有祷,神著灵验,命拓其址重建,封为真人,五岁一遣官致祭,赐袍,今惟藩司代之。成祖文皇帝御制碑:朕维自古英贤,生为名臣,著庇民之功;没为明神,赞天地之化。鼓动囗囗流荡两间以荫福斯民。御灾捍患,敂枯吹生,濯濯洋洋,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盖非智虑所可得而测也。《诗》曰:“伸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其此之谓欤?能九天金阙,明道达德,大仙显灵,溥济真人。王九天玉阙,宣化扶教,上仙昭灵博济真人饶王,其功德充溢,盖若是已。神南唐之胄,生有民囗之勋,殁录仙班之籍,伯仲齐美,华萼联芳,领职上天,耀灵下土,呼吸响应,电迈风行。下民是囗,父母其依,慈祥仁爱,物赖以宁。乃者朕躬弗豫,用药百计,罔底于效,神默运精灵,翊卫朕躬,顷刻弗违,随叩随应,屡显明征,施以灵符,天医妙药,使殆而复安,仆而复起,有回生之功,恩惠博矣,盛矣!朕揆德凉薄,何由获兹,永怀神德,曷其能忘,海深岳峻,其焉有极?盖有功必报,国之恒典,是用祝册,加封神号,伯曰:清微洞玄冲虚妙感慈惠洪恩真人,仲曰:高明弘静冲淡妙应仁恩洪恩真人。旧号俱如故,大新庙宇。凡爽轩豁,称神所栖,爰敕有司虔洁香火,春秋祭祀,岁易时衣,给洒扫五户,表朕悃幅答神庥。虽然,神功之厚而报赉之薄,神固无责于报否,则朕心不能已矣!夫天地之德一日,生神体天地之道,弼亮化机,出幽入明,翕张欻忽,遨游太清,监观四方,济利群生,功在霄壤,昭昭若此,固有不可得而名言者。乃彰神绩,勒于贞石,树之于庙,垂示无穷,并系以诗曰:“天产英灵为世杰,出入幽明犹一□。生著勋劳保瓯粤,没为明神崇伟烈。茫茫海甸倚芘樾,雨旸寒燠调以燮。冬无凌竞夏无暍,凉气远殄靡飓风。下稔高黍岁穰桀,驱扫不祥定妖孽。晨钟暮鼓乐髫耋,卓彼鳌峰峻且嶻。蜿蜒回抱天造设,香兰荐芳秋菊馝。寒泉白石漱清洁,神之游兮羽葆翳。飞云翩翩道幢节,欻来忽往灵僁僁。呼吸响应速以偈,济利溥博无时歇。四时报享繁献醊,卫朕之力畴与埒。维夫铭心与刻骨,书恩著德勒坚碣,垂示万古昭日月。永乐十五年五月初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