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滏阳河 在隆平县东俗呼清水河自顺徳府任县
  流经县界又东至宁晋县与漳河会流入葫卢河





  滏阳河厯曲周隆平入大陆泽俗呼为清水河 名 胜 
   志  
  滏阳河自任县四十里至隆平县之牛家井又九
  十里至宁晋之铺头又十里至宁晋县孝口漳滏
  遂合流为一 磁州 志 
   按滏阳旧于曲周入漳康熈二十三年漳徙而
   南至宁晋而复与滏阳会
 漳河 此自山东邱县北行之一支所谓新漳河也
  自广平府巨鹿县流经隆平县至宁晋县之孝口
  与滏阳河合流为葫卢河 详广 平府 
 新沣河 在隆平县东二十里此大陆之下流明嘉
  靖十六年知县王冕开非顺徳之沣水也
 槐武河 在隆平县北三十里王桥村即柏乡县野
  河之别流也亦曰沙河由县东北注宁晋县葫卢
  河
  隆平北有槐武河 名胜 志 




  槐武河在隆平县北即野河也亦曰沙河自柏乡
  县流经此又东北入宁晋县 方舆 纪要 
 老僧河 在隆平县东北六里下流入槐武河
  相传有老僧寻水至此以杖卓地泉涌成溪故名
   名胜 志 
 神泉河 在隆平县北五里源出顺徳府唐山县之
  尧山东流经此入老僧河
 泥河 在临城县北五里源出泥河村北岗东入于
  泜
  临城县泥河东合泜水 方舆 纪要 
 泜河 在临城县西北二十五里源出本县敦与山
  东南流合沙河入顺徳府内邱县界又自顺徳府
  唐山县流入隆平县入滏阳河
  敦与之山泜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彭水 山海 经 
  临城县泜水在县南二里出白土细滑如膏以之
  濯锦色若霜雪 元和 志 





  泜水东经百畅亭亭在临城县西 寰宇 记 
  临城县泜水将至城五里断伏不流二百余步复
  出东流经钓盘山下合沙河俗名三断緑杨河 方 舆 
   纪 要 
  泜水在县西史称韩信斩陈余于泜水上即此东
  南入顺徳府内邱县 临城 旧志 
  泜水在县南三十里自顺徳府唐山县入经县南
  魏家庄至邢家湾入滏 隆平 县志 
   按泜河有二在元氏者为北泜此为南泜同名
   而异流近志以二水混而为一谬矣
 沙河 在临城县西南十五里即古彭水也源自正
  定府赞皇县流经县界合于泜
  赵郡房子有彭水 隋书地 理志 
  沙水源出赞皇山东流经临城县东北五里会于
  泜水或以为即古彭水也 方舆 纪要 
   按赵州之清水河亦曰沙河而槐武河之入宁



   晋者亦有沙河之称与此共为三派名谓虽同
   源流各异
 葫卢河 在宁晋县东南即宁晋泊也土人呼为北
  泊周百余里漳滏诸流羣趋东下贯泊而出达于
  冀州
  周广顺二年契丹将髙谟翰以苇筏渡葫卢河至
  州周兵屯贝州以拒之 薛居正 五代史 
  熙宁八年发夫増治葫卢河 宋史河 渠志 
  宁晋葫卢河其上流即漳水也自顺徳府南和任
  县达隆平而东北汇大小羣川以注于县境而赵
  州西境及滹沱以南之水亦悉东南流至县境汇
  为大泽每至春秋之交霖潦为患 方舆 纪要 
  葫卢为近邑诸河之所汇葫卢之名不知始于何
  时赵武灵王曰吾国东薄洛之水或谓葫卢即薄
  洛之讹 宁晋 县志 
 七里河 在宁晋县南二十五里槐午诸水自柏乡





   县注此东入滏阳河
   七里河在泊中昔年任县隆平水涨自张家口注
   宁晋泊俗呼为南水明隆万间南水六月至七月
   即从七里河口归滏阳八月种麦麦熟后水至田
   不粪而肥如是者百余年至崇祯时水遂絶
 国朝顺治二年南水复至如初辛丑夏南水突至遂成
   湖泊盖由滹沱南徙由贾家口横截滏水于是七
   里河淤为平田泊水无归河之路是以汇为大泽
   康熙中于泊中开水口数处极南为史家口极北
   为侯皋村口两水口冲流日久有成河之势 宁晋 县志 
    按宁晋泊恃滏阳河泄水自七里河湮塞泊无
    归滏之路往往漂溢为患旧时史家嘴侯皋村
    二处虽有水口尚多浅溢
今上雍正四年兴修水利于洨口营上等村疏浚水口使
    浅溢之处尽为寛深复筑小堤以障水之外入
    设斗门以节水之内出由是积潦消而污莱变




   为沃壤矣
 鹻河 即寝水也在宁晋县东十里
  宁晋有寝水 金史地 理志 
  鹻河即寝水自藁城迤南栾城赵州迤东由宁晋
  入滏阳河是恒被滹沱水淤今下流已壅上流渠
  虽存无水 宁晋 县志 
 滹沱河故道 在宁晋县东北明成化八年河决晋
  州紫城口入宁晋泊正徳十三年紫城口淤塞河
  分二股一股南由宁晋一股东溢东鹿未几二股
  并由束鹿而宁晋遂无滹沱之患
 泲水 即济水在髙邑县南自正定府赞皇县流经
  临城县又东入县界又东入于槐河
  泲水清涟漂者资焉 名胜 志 
  泲水在髙邑县南一名白漕水或以为济水发源
  赞皇山经临城县又东流入县境至县东南合于
  槐河 方舆 纪要 





 广阿泽 即大陆泽在隆平县东北三十里与顺徳
  府巨鹿任县两县接界下达宁晋县之葫卢河
  赵州昭庆县有大陆泽 杜佑 通典 
  昭庆县广阿泽在县东二十五里尔雅曰晋有大
  陆广阿又大陆别名淮南子曰巨鹿大陆广阿咸
  一泽也 元和 志 
  隆平县大陆泽亦曰广阿泽自顺徳府巨鹿县流
  入至宁晋县为葫卢河县有广阿大陆之名以此
   方舆 纪要 
 湫水潭 在柏乡县北三十里苏村方广亩许其深
  莫测
 广润陂 在州东二里旧引太白渠水注之又东南
  二十里有毕泓皆唐永徽五年平棘令弓志元所
  开
 大白渠 即栾城县冶河也自栾城县至州界入洨
  水




  大白渠东径宋子县故城北谓之宋子河又东径
  敬武县故城北又东谓之斯洨水地理志曰大白
  渠东入洨河者也 水经 注 
  平棘有广润陂引大白渠水注之 唐书地 理志 
  赵州大白渠即栾城县冶河也 方舆 纪要 
 水闸渠 在州西南二十里下流入于洨水
  旧引清水河入城濠壅而无泄为东北田畴患明
  天顺间知州何浚凿此渠西入永通桥与洨河合
   赵州 志 
 千金渠 在柏乡县西
  柏乡西有千金渠开元中令王佐浚以疏积潦 唐 书 
   地理 志 
 新渠 在宁晋县西南
  宁晋地旱卤西南有新渠上元中令程处黙引洨
  水入城以溉田经十里余地用丰润民食乃甘 唐 书 
   地理 志 





 涵虚泉 在州治西南味极甘冽为城中第一泉
 惠民泉 在州南望汉台西北
 野姑泉 在临城县南盖山上亦曰舒姑泉
  昔有舒氏女与其父采薪于其处坐牵挽不动父
  归告家人比再来女坐处惟见清泉女母曰吾女
  本好音乐乃弦歌泉涌汩流见朱鲤一双今作乐
  嬉戏则涌出见宣城记 正定 府志 
 狗跑泉 在临城县北流入槐河
 双井 在州东二十里双井村二井相并清冽可饮
 圣井 在临城县东北圣井冈上旱祷辄应
 鹁鸽井 在临城县北二十里
深州
 滹沱河 旧在州西北自保定府束鹿县流入安平
  县界又东入州境又自州东北入饶阳县界厯宋
  金元明决徙数见
本朝顺治二年由束鹿南厯冀州入漳而州境遂无水



  患康熙中复自束鹿分道决入州界
  滹沱河在安平县南二十三里自束鹿县流入又
  东达深州 深州河在州北四十里自安平县流
  入又东北入饶阳县界 饶阳县河在县北 方舆 纪要 
  河自明天启后渐徙而南
本朝顺治二年自束鹿南决入冀州与漳水浑涛而安
  平饶阳之地不复有滹沱矣 禹贡 锥指 
  康熙五年河自束鹿县倾井村张岔口村枣营村
  分岔入深州境清水河 束鹿 县志 
 鸦儿河 亦曰了儿河在州南二十里自束鹿县流
  入下流过献县南合于葫卢河春冬则涸雨潦则
  盈
  河在滹沱卫漳间盖支流两分而为河因名了儿
  河 深州 志 
 胡卢河 此滹沱漳滏之会流自冀州衡水县流入
  武强县界又东入河间府献县界





  胡卢河自冀州新河镇入深州武强县 宋史河 渠志 
  胡卢河在深州南四十里自冀州东北流入州境
  厯衡水县北而入武邑武强二县界 方舆 纪要 
  漳滏合滹沱其水愈大自武邑之赵村桥二十里
  至武强之小范又二十里至献县 磁州 志 
   按胡卢河即宁晋泊也漳滏贯泊而出故兼得
   其称至冀州而下则漳滏之名为滹沱所掩而
   滹沱之目亦与胡卢互举矣
 龙治河 亦曰龙知河滹沱支流也自深州东南流
  入武强县合于漳水
 亭子河 在武强县东三十里冀州长卢沟之支流
  也东入武邑界又雁河在县南十二里自深州流
  入又于家河在县西北八里每秋涨可通舟楫
 古饶河 在饶阳县西南三十里今湮
  饶阳在饶河之阳 汉书地 理志 
  魏武因饶河故渎决滹沱北注 杜佑 通典 




  饶河本滹沱之支流也昔时引而北注合于易水
  今涸 方舆 纪要 
 白马河 俗曰黄河亦曰白马沟在饶阳县南八里
  自滹沱分流入武强县今涸
  白马河水上承滹沱东径乐乡县北饶阳县南又
  东径武邑郡北而东入衡水 水经 注 
  枯白马渠在饶阳县一名黄河今名白马沟李公
  绪赵记云魏白马王彪所凿 寰宇 记 
  古黄河在饶阳县南八里今絶流其故道阔十里
  两岸俱古堤 旧志  
 院西口河 在安平县北二十五里其西通祁州沙
  滋三水分流入饶阳界注于滹沱今废
 傅家池 在深州东南五十里受滹沱之水以入于
  漳后滹沱北徙池亦淤塞
 莲花池 在深州东四十里为水聚处
 武强渊 在武强县南与武邑县接界





  衡漳又东北右合张平口故沟上承武强渊渊之
  西南有武强县故治故渊得其名 水经 注 
 骆驼湾 在武强县西北五里滹沱决溢时此为锺
  水之处稍东南曰吴家湾嘉靖间议浚渠于此以
  泄积水未果
 贾家沟 在武强县东北东流合于漳水又阎家沟
  在县东亦滹沱末流也东合龙池河又古河岔河
  皆在县北分自清漳者今涸
 交津口 在武强县东
  白马河东入衡水谓之交津口 水经 注 
  交津口昔时漳水经流之道也 方舆 纪要 
 圣水井 在武强县南二十里地名三龙堂盖与衡
  水武邑接界三县各有龙堂内皆有井旱祷辄应
 古龙井 在安平县西三十里深数丈泉涌不竭
定州
 派河 在定州南二十里即沙水也自正定府阜平




  县流经曲阳县西又南经正定之行唐县又东南
  过新乐县与郜河会又南下定州又东入保定府
  祁州与滋二水合
  定州派水在州南 新乐县派水在县西南十里
   方舆 纪要 
  沙水即派河在新乐县南闗外由阜平经曲阳行
  唐新乐定州以至祁州 陆龙其畿 辅地图记 
  郜河自行唐东入沙水 舆图  
  河当九省要津日渡不给 新乐 县志 
 唐河 在定州北即水也自保定府唐县流入曲
  阳又东南经州界又东入保定府祁州与滋沙二
  水合
  水东南过中山上曲阳县 水经  
  水亦名唐河在州北八里 寰宇 记 
  水即唐河由唐县西南过曲阳定州至祁州合
  滋沙二水 陆龙其畿 辅地图记 





 清水河 在定州北十里发源白龙泉流至城北入
  水俗亦谓之唐河
  卢奴城西北平地泉涌而出俗亦谓之唐水也东
  南至唐城西北隅塌而为湖入水 水经 注 
  州北十里有唐水源自本州岛南宋村白龙泉东流
  而下合水以有清浊之分故名为清水河 定州 志 
 灵河 在曲阳县西四里源出县西白土涧东流至
  三角潭与曲逆溪水合流注于沙河曲逆溪源出
  县西十里砚山下其流多曲故名
 龙泉河 在曲阳县北五十里一名潄玉泉突出地
  中溢而南泻折而东入唐县界注唐河
  潄玉泉在县北五十里平地涌出溢而南下转折
  而东与水合即龙泉河也 曲阳 县志 
 狄水河 在曲阳县东三里发源恒山南流至定州
  入水相传宋将狄青治漕于此因名 方舆 纪要 
 卢奴水 在定州北一名黑水池亦曰黑龙潭泉卢




  奴城内西北隅有水渊而不流水色正黑俗名黒
  水池 水经 注 
  俗谓黒水曰卢不流曰奴故汉置卢奴县即今黒
  龙泉也 定州 志 
 恒水 在曲阳县西即禹贡恒水也东流入唐县界
  俗谓之横河
  上曲阳恒山北谷禹贡恒水所出 汉书地 理志 
  水又东恒水从西来注之自下水兼纳恒川
  之通称焉即禹贡所谓恒卫既从也 水经 注 
  有槐河在县北即恒水 曲阳 县志 
 天井泽 一名天井淀旧在定州境今湮
  天井泽在州东南四十七里周六十二里 元和 志 
  水经注派水歴天井泽南水流所播为泽俗名天
  井淀 寰宇 记 
 西溪 在定州西北通黒龙泉水底清彻湛若玻璃
  每中秋夕州人于此翫月以为佳景云





 大龙窝潭 在曲阳县西北三十里又小白龙潭
 集圣池 在曲阳县南少容山上引五台山圣水注
  之故名
 舜泉 在定州东
  郡城东有舜甘泉 中山 记 
 黑虎泉 在定州西北二十里周围亩许流入滱水
 玉泉 在曲阳县南二十里尧山之侧泉从石鏬涌
  出又马跑泉亦在尧山下
 圆觉泉 在曲阳西北三十里旁有圆觉寺故名下
  流入于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