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屈径其东南又径香河县西南折而东南入武清
  县界又东南逹天津府之[三岔河]由直沽入海
  渔阳沽水出塞外东南至泉州入海行七百五十
  里 汉书地 理志 
  沽水出山径渔阳县故城西而南径安乐县故城
  东俗谓之西潞水也西南流径狐奴山西又南径
  狐奴县故城西又南左会鲍邱水世所谓东潞也
  沽水又南径潞县为有潞名潞河也又东南径泉
  州县故城东又东南合清河清湛漳洹滱易涞濡
  虖池同归于海 水经 注 
  白河在漷州东四里北出通州潞县南入于通州
  境又东南至香河县界又流入于武清县境达于





  静海县界 元史河 渠志 
  白河源出宣府龙门所东滴水崖东流入宻云县
  北之石塘岭过县西入通州界其支流亦从石塘
  岭过懐柔县西顺义县东入通州东境合焉东南
  径漷县武清东而入直沽合[卫河]入海 方舆 纪要 
  白河自宻云县与潮河合流至通州入直沽一名
  白遂河 明一 统志 
  白河両岸皆白沙不生青草故名 通州 志 
  白河自石塘岭白马闗入故曰白河赴通州北闗
  湿余河合即运粮河性悍多沙迁徙无常俗称为
  自在河 顺义 县志 
  通州香河武清三州县运河其北自白河与富河
  在通州北石坝处合流四十里许至张家湾而通
  惠桑干诸河入焉南流至天津出海所谓潞河也
  亦称白河自通石坝起至天津卫界止计程三百
  四十二里 治河 要覧 




 富坨河 在通州东三十二里周五里许经年不竭
  多鱼虾之利
 富河 在通州西北即古湿余水也一名温余河亦
  曰榆河源出昌平州由顺义县界至通州北关外
  与白河合
  湿余水出上谷居庸关东又东流过军都县南又
  东流过蓟县北又北屈东南至狐奴县西入于直
  沽河 水经 注 
  湿余河源出军都山至旧县西而伏又南复出谓
  之榆河其发虔为月儿湾或名温余河今上流已
  涸下流为沙河入顺义县境至通州会白河 方舆 纪要 
 牛家务河 一名綘河在通州东北源出牛栏山经
  西赵村过綘桥至王家渡入潞河
 漷河 在通州南自芦沟分流至废漷县西折为三
  其一为漷河东入白河其一为新庄河流武清县
  界其一为黄汇河流入飞放泊





 泃河 在三河县东北源出口外流入平谷县又东
  北径县界折而东至寳坻县会潮河入海亦曰渠
  河
  泃水出右北平无终县西山白杨谷西北流径平
  谷县屈西南流又东南径平谷故城东又南径紻
  城东又东径临河城北屈而历其城东侧南出入
  鲍邱水 水经 注 
  泃水一名广汉川发源黄崖口西南流经盘山之
  阴入平谷县为泃河又南入三河县又东南流入
  寳坻县界 方舆 纪要 
 洳河 在三河县北五十里源出宻云县流径平谷
  县又西南流入县界合泃河
  洳河水源出北山东南流径平谷县故城西而东
  南流注于泃河 水经 注 
  洳河源出宻云县石峩山流径平谷县东南又西
  南流入三河县东南入泃河 方舆 纪要 



 小河 在三河县北十五里源出灵山西流入泃河
 王庆坨河 在武清县南八十五里即东安吕公河
  上由霸州浑河经磨汊港东流入淘河泊又东入
  武清县分为二俱经王庆坨镇而入三角淀
 新引河 在武清县东北河西务东即白河支流也
  康熈五十四年开浚
 潮河 在寳坻县东其上流合泃河沽河之水而为
  白龙港亦曰粮运河又东南过寜河县入于海方
  舆纪要寳坻县潮河一名白龙港其上源一自棃
  河一自泃河至县界三叉口合流亦曰粮运河东
  南入于海
  又宻云县潮河源出古兴州自古北口流径县西
  合于白河宻云县志潮河发源自兴州界古北口
  流径县西南与白河交会按寳坻之潮河即宻云
  之潮河古鲍丘水也水经注鲍丘水出御彝北塞
  中又南径宻云戍西御彝北塞今废兴州地宻云





  戍即古北口闗也水经注又云鲍邱水西南历狐
  奴县又西南注于沽河今顺义县汉狐奴地也方
  舆纪要鲍丘河自宻云县流径通州东境未荘村
  又径三河界至寳坻县合泃河葢旧日潮河自宻
  云径顺义县而合于白河又分流由三河径寳坻
  而合于泃河统而计之总一鲍邱水也自明景泰
  二年由[北塘]河口开引新渠 详 下 由是天津粮艘由
  直沽径寳坻之潮河而上泝于蓟州即今所云蓟
  运河也至嘉靖三十四年遏潮河不使入顺义竟
  由宻云合白河水部备考自密云城西杨家荘筑
  塞新口疏通旧道令白河与潮河合流至牛栏山
  水势甚大故通州漕运得达宻云城下是潮河之
  在宻云者合白河而下达于通州即今所云北运
  河也
 新河 在寳坻县东南自直沽河口起至[北塘]河口
  止径四十里明天顺三年凿



  明初海运一十三卫管驾遮洋船由直沽海口开
  洋运至蓟州歳有疎虞天顺二年以大河卫百戸
  闵恭言命都督佥事宗胜御史李敏工部主事李
  尚发军夫万余开河自新开沽起至蓟州长四十
  里舟行无虞定例三年疏浚一次 漕河 圗志 
  嘉靖元年正月命工部主事江珊督理新河工程
  先是漕舟从天津出海复折入梁河而达蓟州议
  者谓直沽东北岸有二道一曰新开一曰水套北
  接梁河径四十里可以疏浚成河行之谓之新河
  歳久湮塞乃复命珊督疏 明世宗 实録 
  新河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自直沽河口起至北
  塘河口北相距约四十里亦名漕渠 旧志  
 栁沽河 在寳坻县东北源自永平府玉田县流经
  县界入潮河
  栁沽河在寳坻县东北三十里玉田县之水汇流
  入县境曰栁沽河下流注于白龙港 方舆 纪要 




 八城门河 在寳坻县东南七十里潮水逆注受其
  灌溉者有七十二沽居民利之
 沙河 在昌平州
  沙河店南有水出昌平州西南五十里龙泉寺合
  西山诸泉东流为南沙河店北有水出昌平州西
  南四家庄径双塔村东流为北沙河二水至店东
  南窦家庄而合又东南至通州界入白河 昌平山 水记 
 两水河 在昌平州西南亦曰莲塘
  州治西南三里八蜡庙前东西二水相环名为两
  水河亦曰莲塘河旁植榆栁地多秔稻若水乡焉
   昌平山 水记 
 汤峪河 在昌平州西亦名汤峪川源出石缝山下
  东南流入双塔河
 双塔河 在昌平州西南三十里
  双塔河源出昌平县孟村一畆泉经双塔店而东
  至丰善村入榆河 元史河 渠志 



 水峪河 在昌平州东北百里
  水峪河距州三十五里入怀柔县界一名黄花镇
  川河 州志  
  黄花镇川河源出塞外自二道闗流入黄花镇口
  经州东北 方舆 纪要 
 大水峪河 在顺义县北二十五里自怀柔县流入
  东南流至牛栏山东麓入白河
 黄门子河 在宻云县东九十里源出黄花闗口泉
  西流入潮河
 冯家渡河 在宻云县北九十里源出口外自冯家
  峪口流入白河
 白马闗河 在宻云县北一百里源出口外自白马
  闗口东流入县界南折入白河
 汤河 在宻云县东北七十里源出司马台闗口泉
  南流西折贯古北营城中西出又南入潮河
 干搭河 在宻云县东北百四十里源出口外自黑





  峪闗流入西流经古北城内会清水河又西南入
  潮河
 七渡河 在怀柔县南
  七渡河出北山黄颁谷亦谓之黄颁水东南流注
  沽河 水经 注 
  七渡河在县南二里即昌平州之珍珠泉也南流
  入县界至城东南入大水峪河 县志  
 雁溪河 在怀柔县东八里源出塞外自开连口入
  界南流经大水峪河入白河
 小泉河 在懐柔县东三里源出虹山由采家里入
  白河
 胡良河 亦名湖梁河在涿州北十里源出房山县
  大安山流入州北又东南入于琉璃河
  湖梁在郡北十里垂杨树堤蒲苇夹岸晓月升时
  渔郎欵乃樵夫牧子逍遥于回塘曲渚之间不少
  佳致 涿鹿 记 




 挟河 亦曰挟活河在涿州北二十里自房山县流
  入又东入良乡境合琉璃河
  挟河水出良乡县西甘泉原东谷东经西乡县故
  城北又东经良乡城南又东北注圣水世谓之挟
  活河 水经 注 
  挟河出房山县东南中浣谷流入涿州界与胡良
  河合入琉璃河 方舆 纪要 
 乐水河 在房山县南三里即古乐水也
  乐水出县西北大防山南东南流注圣水 水经 注 
 十度河 在房山县西南曲折旋绕由十度村至石
  店厯经十度故名
 龙泉河 源出房山县北大安山下流径良乡县西
  南与琉璃河合河濵有金时盘寜宫故址 方舆 纪要 
 会同河 在霸州南其上流纳保定府雄县茅儿湾
  诸水入保定县北为玉帯河又东由十王堂入州
  界为会同河又东北为善来营又东为苑家口又




  东为苏家桥自此而下汇为淀泊水发则漫无涯
  涘水退则芦苇盈望而其流大槩分为三道一东
  北流入信安镇为信安河一东南行通盐运河流
  浅易涸一东行为正流不及三十里为王家庄在
  河南岸又东北可十二里与信安镇之支流会又
  东可十余里得新开河口即子牙分派也又东可
  二十余里为褚河港又分二支一东流为长子河
  一东北曲折可八里为东河港又东可十余里为
  王庆坨与长子河合而子牙河之自王家口分派
  者亦来会焉自王庆坨又东迤南行二十里为三
  角淀
  玉帯河其源有二一西北自新城来有卢沟拒马
  挟河琉璃胡良桑干乌流白涧白沟曰北九河一
  西南自任邱县来有黒洋一亩方顺唐河沙河滋
  河曰南六河俱汇于雄县之茅儿湾流入县界为
  玉帯河 旧志  




  会同河上接玉帯下至苏桥众流至此合而为一
  所谓苑口秋涛也 霸州 志 
  霸当京邑之阳川原漫衍羣水赴焉口外诸山之
  水自京西芦沟桥而下经固安永清汇于三角淀
  此霸州以北之水也宣府紫荆白沟诸水自新城
  而下会于茅儿湾经保定玉帯河达于苑家口至
  于信安直沽入于海易安苑肃唐蠡九河之水自
  雄县而南下东过茅儿湾入于苑家口山西五台
  之水自河间而下经任邱汇于五官淀亦入苑家
  口此霸州以南之水也南北二川水至则弥漫浩
  淼文安大城积为巨浸治之之法不以壅而以导
  不先于决口而始于下流观直沽之上有大淀有
  小淀有三角淀广延六七十里深止四五尺若因
  而増益之又为之堤以停蓄众水而委输于海水
  固有所受也然后浚治旧川为长堤以束之髙广
  倍于前使水有所行又多开支河聫络相属使水





  有所分见田洼淀不下数十虔又各深而堤之使
  水有所积则虽淫潦可无患矣 明霸州道王鳯 灵治北河议 
 中亭河 在霸州东南旧自雄县之吴家台流径保
  定县北入玉帯河水发则通舟水退则涸雍正四
  年疏浚深广自保定县北引流至州东台山村而
  入会同河复开支河以广灌溉
 通济河 在霸州东由苑家口逆流达栲栳圏经关
  玉堂山川坛转折而北入护城河每秋霖河泛舟
  楫直抵城下民以为便
 子牙河 在大城县东滹沱漳滏诸流之委也滹沱
  源出山西至冀州合漳 详正 定府 滏阳源出磁州至寜
  晋县入漳漳有二源曰清漳曰浊漳 详广 平府 自河南
  彰德府合流而下至广平县分而为二一东一东
  北东流之支于山东馆陶入卫东北之支至山东
  邱县分为二一北一东北其北者厯寜晋而合滏
  阳至冀州而合滹沱抵献县又分为二一西南行




    至青县合山东邱县东北分流之支同归于卫一
    西北行由河间县之龙华桥入大城县界为沿河
    又东北流至县东南二十五里四呈口合黒龙港
    河亦名交河从而北折径子牙村故名子牙河又
    北二十里径王家口又分为二一西北流八十里
    出新挑河一北流迤东六十里出庆坨二流总汇
    于三角淀自王家口而上西自大城东接静海両
    岸俱有大堤康熙三十九年
圣祖亲阅河工发帑命官修筑
    子牙之源来自西南条派未易数悉大要惟滹沱
    与滏为众流最而逺且险者莫过漳河按清漳发
    源乐平之少山浊漳发源长子之鸠山分流至彰
    德之林县而始合迹其入直隶也成安曲周肥乡
    广平诸县首受之南或冲卫北夺诸河比年以来
    分为四支一经魏县元城至山东馆陶归卫入运
    一经广平至山东邱县又分为二一折而东经威




   县南宫枣强武邑故城景州阜城交河至青县杜
   林村与献县完固口之支流合一折而西经广宗
   平乡巨鹿以抵寜晋与滏河会夫滏水虽清性湍
   而热南自磁州经直隶之广平郡渐达宁晋辅漳
   而流至冀州又合滹沱考滹沱剽悍亦称浑水西
   由繁峙入直隶之平山达于正定奔腾涌伏渐抵
   冀州偕漳滏诸流共由衡水历武邑武强入献县
   完固口复为両支一由西南入单家桥合杜林村
   之流至鲍家嘴归运一由西北入臧家桥经河间
   大城为子牙河出王家口归淀统而遡之归运者
   三归淀者一条分脉散厥势渐平议者欲合四支
   为一遏其入淀悉会注漕创凿新道以归于海
皇上洞烛其弊谓水势合则猛分则弱今诸河分流若并
   归运则漕道有妨并归子牙则屯田受害于是悉
   屏羣议
特授方畧




命大小臣遵行相度凡三支之归运者先于上游除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