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紫荆山 安平县南五里
 束鹿嵓 在州治西嵓穴深邃外隘内广
定州
 中山 定州西南一里
  中山者城内小山侧而欲上若委粟焉 水经 注 



  古取以名国今祗一土阜或曰即鼓楼土基 旧志  
 少容山 曲阳县南二十里一名黄山世传黄石公
  隠此
 尧山 曲阳县南二十里为太行前麓唐尧分冀州
  表石于此因名
 砚山 曲阳县西十里许山腰有赤砂下有泉即曲
  逆溪
 耳山 曲阳县西北十三里相近有宿山珠山鳯凰
  山
 孔山 曲阳县西北二十里山半一孔前后洞彻西
  为大荆口又数里为小荆山
 临河寨山 曲阳县西北四十里相近有虚空山
 三峰寨山 曲阳县西北五十里
 恒山 一名常山一 名大茂山  曲阳县西北一百四十里亘保
  定府西境及山西大同府东境
  十有一月朔廵守至于北岳 舜典  




  太行恒山 禹贡  
  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 周礼职 方氏 
  恒山为北岳 尔雅  
  其山北临代南俯赵东接河汉之间 管子  
  赵简子告诸子曰吾藏寳符于常山上 史记赵 世家 
  天汉三年幸北地祠常山 汉书武 帝纪 
  晋隆安二年魏王珪还中山将北归发卒治直道
  自望都凿恒岭至代五百余里 注恒岭即恒山
  山岋也自恒山之代有蜚狐之口倒马之闗夏屋
  广昌五回之险夫恒山挺峙于冀州之中为东西
  屏蔽岩谷髙深道路险阻出竒者所必由也 通鉴  
  毕星散为冀州分为赵国立为常山注常山是毕
  昴之精 春秋元 命苞 
  北方恒山恒者常也万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 风 俗 
   通  
  北方为常山者何阴终阳始其道常久故曰常也



   白虎 通 
  元和十五年更恒岳曰镇岳有岳祠 唐书地 理志 
  包括绵长经纶中外其项也上抶龙门黒帝之宫
  观其足也下擦地轴元神之都府 唐张嘉贞 恒山碑铭 
  恒山有别名五一曰兰台府二曰列女宫三曰华
  阳台四曰紫薇宫五曰太乙宫 括地 志 
  恒山在曲阳县旧传一峰自浑源州恒山飞来遂
  以名此 寰宇 记 
  恒山五岳之北岳也五岳图云恒山髙三千九百
  丈上方三十里周回三十里 名山 记 
  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孔安国注二山
  连延至碣石也 名胜 志 
 焦山 曲阳县北二十里
 黑风山 曲阳县北二十五里
 磨山 曲阳县北四十里
 灵山 曲阳县北四十里脉自恒山来西二十里为





  焚山焚山后五里为鸡冠寨山
 莲花寨山 曲阳县北五十里峰峦九出状如莲花
 香岩阁山 曲阳县北六十里
  凝烟含翠嶻嶫万状石钟下垂叩之辄鸣有元人
  碑记存焉北为官寨山 县志  
 揷箭岭 曲阳县城南门外
  揷箭岭下隘口十四岭口堡城一座明弘治三年
  建 四镇三 闗志 
 分水岭 曲阳县西北三十里
 水窦岩 曲阳县西北五里
  石骨清峭拔地涌出山雨骤至则飞泉奔泻両岩
  间汇而为潭岩际有苏轼书浮休二大字金章宗
  曾逰此有潄玉亭久废 县志  
 滴水岩 曲阳县北七十里峰峦倒峙泉垂如雨
 贾岛洞 曲阳县北六十里唐贾岛隠此有石刻
 王子洞 曲阳县北七十里



卷二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二十一
  川
顺天府
 玉河 在正阳门内源岀宛平县玉泉山汇为西湖
  分流而入德胜门西水关过
皇城五龙亭前为北海子入大内从金水桥流经玉河
  桥出正阳门东水关东迤少北至东便门东水闗
  出注通惠河
  玉河即西苑所受玉泉注入西湖逶迤从御沟而
  东以注于大通河堤在东长安门翰林院东有坊
  二署曰玉河东西堤 燕都逰 览志 
 护城河 即玉泉之分流也自德胜门外至大通桥
  环绕都城注于通恵河
 通惠河 亦名大通河源出昌平州白浮村神山泉
  西南会一畆马眼诸泉又经宛平县玉泉山东绕





  瓮山汇为七里泺东入都城西水门贯积水潭又
  东从月桥入大内南出玉河桥水门合南北城河
  经大通桥至通州分流一自旧城西水门流入城
  内至东水门出一自新城西门外绕新旧城南折
  而东北乃合流至张家湾城东门外入潞河
  通惠河其源出于白浮瓮山诸泉水世祖至元二
  十八年都水监郭守敬建言疏凿上自昌平县白
  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过双塔榆河一畆玉泉
  诸水至西门入都城南汇为积水潭东南出文明
  门东至通州髙丽庄入白河总长一百六十四里
  一百四步首事于至元二十九年之春告成于三
  十年之秋赐名曰通惠 元史河 渠志 
  嘉靖六年十月廵仓御史吴仲言通州运河元郭
  守敬创建已有明效今通流等八闸遗迹尚存原
  设官夫具在因而成之为力甚易请以臣言下户
  部定议上命戸部侍郎王軏工部侍郎何诏及仲



  董其事軏等言通流闸经二水门南浦上桥广利
  三闸皆衢市阛阓不便转运从温泥河濵旧小河
  废堰西不一里至堰水小坝令通普济闸则径易
  可省四闸两闗转搬之难上命即以来春兴工
  七年十二月通恵河成粮运既至者一百九十万
  三千八百有竒 明世宗 实録 
 泡子河 在崇文门内
  泡子河在崇文门内前有长溪后有广淀两岸多
  髙槐垂栁水色澄鲜林木明秀 燕山游覧志 
 三里河 在大兴县东南
  城南三里河至张家湾运河口袤延六十余里旧
  无河源明正统间因修城壕作坝畜水虑雨多水
  溢故于正阳桥东南低漥处开通壕口以泄其水
  始有三里河名自壕口三里至八里庄始接浑河
  旧有渠又迤南入张家湾口白河其水深处二三
  尺浅处尺余阔处仅丈余窄处未及一尺 明宪宗 实録 





  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东有南泉寺西
  有玉泉庵至今基下俱有泉脉由三里河绕出慈
  源寺八里庄五箕花园一帯直抵张家湾烟墩港
  地势洼下故道具存冬夏水脉不竭见今天坛北
  芦草园草场九条巷其地下者俱河身也 桂蕚 奏议 
 阜通河 在大兴县东一名坝河
  坝河亦名阜通七坝 元史河 渠志 
  罗璧除都水监浚阜通河而广之岁増漕六十余
  万石 元史罗 璧传 
 清泉河 在大兴县东南亦曰浑河旧渠自宛平县
  东流入境又东入张家湾入白河
  蓟城南七里有清泉河上承桑干河东流与潞河
  合 魏氏土 地记 
  桑干水出马陉山谓之清泉河亦曰干泉 隋圗 经 
   按清泉河古浑河正流也元时浑河至东麻谷
   分为二支故其流渐弱至明时益断续不常正



   统中甞浚三里河以入之
 高梁河 在宛平县西源出昌平州沙涧东南流经
  髙梁店又东南流入都城积水潭
  蓟东一十里有髙梁之水 魏氏土 地记 
  髙梁水出蓟城北平地东注径燕王陵北又东径
  蓟城北又东南流入湿水俗谚云髙梁无上源言
  其微涓浅薄裁足通津也 水经 注 
 金水河 在宛平县西
  金水河源出宛平县玉泉山流至义和门南水门
  入京城故得金水之名 元史河 渠志 
   按金水河即玉河上流也以大内故曰金水其
   出御沟则曰玉河
 金口河 在宛平县西卢沟河东岸
  金时自燕京之西麻谷村分引卢沟一支东流穿
  西山而出是为金口其水自金口以东燕京以北
  溉田若干顷 元名臣 事畧 




   至元三年凿金口导卢沟水以运西山木石 元史 世祖 
    本 纪 
  清河 在宛平县西北
   土城闗北十二里为清河其水出玉泉山分流而
   北径此又会于沙河入于白河 山水 记 
  凉水河 在宛平县由水头庄泉发源东南流入海
   子内经马驹桥又东至张家湾曰南新河又东南
   入白河
  永定河 在宛平县西三十里即桑干河古湿水也
   俗曰浑河亦曰卢沟河康熈三十七年
赐名永定
   湿水出雁门阴馆县东北过代郡桑干县南又东
   过涿鹿县北又东南出山过广阳蓟县北水经卢
   沟河其源出于代地名曰小黄河以流浊故也自
   奉圣州界流入宛平县境至都城西四十里东麻
   谷分为二派 元史河 渠志 




  桑干河源出山西马邑县入保安州界经州西南
  出西山至顺天府西南曰卢沟河亦谓之浑河出
  卢沟下东南流为看丹口分二派一东流通州南
  髙丽庄合白河一南流经永清县及东安县南至
  武清县入小直沽 方舆 纪要 
  桑干河经沿河口流至宛平县卢沟桥逹固安县
  境分一支入新城县东转流入霸州一支顺流又
  分岔复合流入霸州逹城东南名通济河流入玉
  帯河 陆陇其畿 辅地图记 
  浑河水势汹涌迁徙不常明正德初在州南门外
  嘉靖中迁州城北后徙固安北十里铺其支流则
  自半壁店李家口绕州东北境由采木营达信安
  以入海
本朝顺治中每决于固安之罗垈由州治西城北东入
  清河后更决于新城之九花台南至诸口而州城
  之西南竟成巨河矣康熈戊辰仍徙従采木营入




    玉帯河俗谓之霸浑河 霸州 志 
    浑河旧属益津出口头等处入会同河直射邑之
    大堤所从前鹿疃药王庙连年决口三十七年
 皇上轸念民生周览河道自涿州之老君堂起另开河道
    迁流于东由固安永清引流直出栁岔口 属霸州 去口头 
     约七 十里 入淀达沽归海筑以巍堤
 赐名永定 文安 县志 
     按桑干河发源马邑东下抵宣化保安云中雁
     门之水胥会穿西山而达宛平其在西山以上
     岗峦夹束势不得肆宛平而下地平土疏冲激
     震荡迁徙弗常而固安霸州之间或合流或分
     岔溃溢尤甚自我
圣祖仁皇帝肇锡佳名大修堤堰我
皇上修举水利疏浚兼施由是水庆安澜民安作乂显谟
     承烈万世攸頼矣
   盐沟河 在良乡县南源出宛平县龙门口东南经



  县东南合广阳河即大福禄水也旧亦曰阎沟
  福禄出西山东南流径广阳故城南东入广阳水
   水经 注 
  唐长兴二年赵德钧镇卢龙城阎沟而戍之因移
  良乡县治焉 薛居正 五代史 
  良乡亦称盐川因境内有盐沟故也 长安 客话 
 广阳河 在良乡县东源出房山县三十里之公村
  南流至县城东会盐沟为牤牛河又西南由中亭
  河入会同河
  广阳水出小广阳西山东流径广阳故城北又东
  合福禄水乱流东南至阳乡右注圣水 水经 注 
 琉璃河 在良乡县南四十里源出房山县龙泉峪
  流经县界又东南至霸州入巨马河即圣水也
  圣水出上谷东过良乡县南 水经 注 
  大房山下圣水泉即圣水之上源其委流为琉璃
  河金史谓之刘李河径良乡县界至霸州入巨马





  河 方舆 纪要 
  良乡县迤西四十里村名刘李其地洼下为积流
  所潴有河一道志称琉璃即古圣水自房山龙峪
  诸泉会合于此经霸州东注巨马河 明雷礼琉璃 河桥堤记 
 巨马河 即涞水源出直广昌县涞山流入紫荆
  闗至房山铁鏁崖分为二支一南由涞水入白沟
  一东流涿州径固安县东南入浑河
  巨马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 水经 注 
  巨马河即涞水至房山县分为二支一南流涞水
  县入白沟一东流涿州经固安县东南入浑河 陆 陇 
   其畿辅 地图记 
 护淀河 本名护淀水在固安县南
  护淀水上承护陂于临乡县故城西东南径临乡
  南 水经 注 
 凤河 源出南苑流经东安县东北又东入武清县
  南流入三角淀河道久淤雍正四年开浚



  鳯河在县东北四十里鳯窝村其水自县西北草
  桥来又南流过县东之漂流淀又南入武清三角
  其形如鳯故名 东安 县志 
 香河 在香河县东俗名长沟水有香气县以此名
 双港河 在香河县东二十里上通萧后运粮河下
  经黑圏庄戴家阁紫阳院入寳坻界
 牛济河 在香河县东南七十里上流由杜里庄通
  髙驼子河下流入七里庄河
 髙驼子河 在香河县东南十五里上通萧后运粮
  河及叶家屯董家屯両堤口下经杜里庄为牛济
  河
 刘宋河 在香河县东南三十里上通头屯浦河下
  经彭家务入寳坻界
 叶清店河 在香河县西南十里上通狼儿窝张家
  庄运粮河口下通甄家店叶家屯董家屯三路堤
  口开甄家店堤则由赵家河入本县城内河开叶




  家屯堤则由延寺庄黄家院井亭庄颜家洼入髙
  家驼河开董家屯堤则由延寺庄十百戸龎家营
  彭家务入髙驼子河
 苍头河 在香河县西北二十里即萧后运粮河也
  上通牛栏山水窝头庄水下通三路堤口一由李
  家坑堤口入北吴邨一由明星堂堤口入甘十八
  堤口一由东凌庄尹家河沙务庄张家灰店南吴
  邨牛家屯入扳罾口运河
 蒲冶河 在香河县东北十五里自渠口河南流贯
  县城中折而东出东门至县东十八里名牛家港
  经韦各庄套里庄三叉口至县东三十里汇为七
  里庄河又东径寳坻县界入于海
 百家湾河 在香河县北五里
  百家湾在香河县北其水无源四时不竭 名胜 志 
 骆驼港河 在香河县北八里
  骆驼港源自三河县之儿山流经县界入白河



   名胜 志 
 白河 古沽水也亦曰潞河源出宣化府赤城县流
  经口外入宻云县之石塘岭闗过宻云县西又南
  径懐柔县东又南径顺义县东又南径通州北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