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畿辅通志
畿辅通志
卷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十九
山
河间府
万春山 献县东十里
桃林花放烂如铺锦 府志
云台山 献县东南十五里
白草山 献县北十八里
三山皆髙陵一望数十里
建成山 在献县
汉以此名县髙祖封曹参为建成侯又封吕泽为
建成侯又公沙穆尝居建成山依林阻为室 畿辅 旧志
天胎山 一名天 台山 东光县南十里临靳河亦名小天
台山
东光有天胎山 隋书地 理志
小天台山在东光县界 寰宇 记
青山 东光县西北三十里又土山在青山西十五
里
青山又鲁阳山俱在县境皆冈陇之属今皆湮废
县志
金沙岭 任邱县东四十里东西绵亘数十里隐约
蜿蜒如见如伏其岭断处细沙流出如金星故名
欢喜岭 故城县西三里
白马峰 任邱旧志在县境内其状类马今失其处
桂岩 任邱旧志县西北深邃如巨室多桂木相传
为献王子读书所今失其处
卢师谷 景州东
天津府
条山 沧州北三里
大台山 一作大 台山 南皮县北
南皮有大小台山 金史地 理志
大台山隐隐隆隆起伏断续为一方胜槩 河间 府志
小台山 在大台山东北
箧山 盐山县东南二十余里
浮水东径箧山北魏氏土地记曰髙城东北五十
里有箧山长七里 水经 注
箧山一名峡山 寰宇 记
盐山 盐山县东南八十里
阔山 盐山县东南九十里通志作阁山河间旧志
作关山
此山及盐山并低小无峰峦树木 郡国县 道记
骝山 一名 小山 盐山县东北七十里跨山东海丰县界
老乌山 在庆云县
无棣县有老乌山 寰宇 记
起县治东南由学宫跨文运井左縁城址蜿蜒一
里余至于鬲津北岸 县志
中山 青县南二里
西山 青县西南五里山髙峻而其顶平衍
长城岭 庆云县南四十里
势如冈陵旧志为齐长城或云夏禹所筑九河故
堤 河间 旧志
卧龙冈 庆云县东二里在鬲津河中蜿蜒数里若
卧龙然
正定府
海山 获鹿县东五里下有穴水常不竭
横山 获鹿县东南十二里
玉山 获鹿县南三十里其石粹白无瑕
屏风山 获鹿县西南三十里髙数百仭宛若屏风
为一郡之胜形如卧虎一名虎山
牛山 获鹿县西一里上有双井四时不竭
抱犊山 获鹿县西八里
旧名萆山汉书韩信伐赵吏人持赤帜从间道登
萆山而望即此后魏葛荣之乱民有不从者于此
抱犊而死因改今名 畿辅 通志
海螺山 获鹿县西十里其北为莲花山下有白鹿
泉隋因以名县
竒石山 获鹿县西北二里怪石峻起县之镇山也
虎山 在获鹿县东北七里其势雄峙又名虎峰
大翮山 在获鹿县
鹿泉县有大翮山 隋圗 经
剑山 井陉县东十里其形似剑
神山 井陉县东五十里上有古山神祠
城山 一名障 城山 井陉县东南三十里
金末太宗以德裕使正定其地悉平诏赐井陉北
障城田 元史焦 徳裕传
射垜山 井陉县东南六十里秦将王剪伐赵下井
陉于此射垜
鸾台山 井陉县东南七十里
隋文帝邀其女妙阳公主驻驆于此 名胜 志
苍岩山 井陉县西南七十里层峦耸翠髙出云表
中有石泉虽旱不竭
百华山 井陉县西十里
大台山 井陉县西北二十里亦名五峰山
观音坨山 井陉县北四十里
井陉山 井陉县东北五十里与获鹿县接界
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 汉书陈 余传
陉山在井陉县东南八十里 元和 志
河北道名山曰井陉 唐十 道志
四方髙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山视如井故
名井陉亦名铏山 寰宇 记
穆天子传猎于铏山之西河铏山即陉山也其险
为河北河东关要 县志
团尖山 井陉县北六十里峯圎而锐
云凤山 井陉县东北四十里山势回翔有险可恃
元末土人保此曰凤山砦
仙翁山 井陉县东北四十里相传张果尸解处上
有紫云洞
离隔山 在井陉县
井陉有离隔山 唐书地 理志
神岩山 元氏县西南十里
盘龙山 元氏县西二十三里
无极山 元氏县西三十五里
汉置无极县取此上有无极神祠并汉时封号
书碑刻 明统 志
三公山 元氏县西七十里县界六名山之一
石溜山 元氏县西北二十五里岩石环列旁有长
溪回绕下注深壑可引以溉又湖山在县西北三
十里
灵山 元氏县西北三十里与封龙无极并峙
元氏县有灵山 唐书地 理志
长山 元氏县西北四十里顶有石墙围砌可容万
人南麓有长山泉其相接者曰黄山与封龙山隔
溪相对又西北十里曰白石山
无极以下诸山与封龙山皆冈脉相接所谓县境
六名山也东汉光和中俱锡以封号载在祀典 县 志
白羊山 元氏县西北四十五里连接封龙
封龙山 元氏县西北五十里
赵武灵王二十一年攻中山王军取石邑封龙 史 记
永嘉三年石勒冦常山安北将军王浚使鲜卑骑
救之大破勒于飞龙山 晋书懐 帝纪
元氏有封龙山 唐书地 理志
封龙河北之名山 唐十 道志
元氏西北有封龙山山势如伏龙欲飞举状旧名
飞龙山唐改今名李公绪为记 山堂 肆考
上有华盖螺峰玉石狮子诸峰又金榆山枓障山
在封龙山修真观前左右对峙 畿辅 旧志
峰峦泉石回环错列称为竒胜其最著者为龙首
熊耳华盖诸峰 县 志
九女山 元氏县西北五十里以九峰并列而名
磨盘山 元氏县西北七十里顶平圎如磨
楸山 灵寿县西七十里山多楸树故名
凤凰石山 一名鲁 柏山 在楸山东
两山夹峙有口可通谓之龙门口絶顶有石屹如
飞鳯 畿辅 旧志
佛护山 灵寿县西北七十五里又县西北八十里
有浸山百里有沙岭山
朱山 灵寿县西北九十里上有寨场一名石疃山
灵寿有石疃山小而峻三面削絶惟南面稍可跻
陟一名五岳山又名五台山有五峰在县西北有
袈裟水出焉 寰宇 记
大吃水山 灵寿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其北又有小
吃水山
银洞山 灵寿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旧时产矿处
沟山 灵寿县西北一百三十里
山形峭拔下有石洞形如狮子水从口出味甘而
清近山居民资焉 畿辅 旧志
石佛山 灵寿县西北一百一十里
四岭山 灵寿县西北一百三十里四面皆险北接
阜平县界其东南十里又有六岭山六岭相连
滴水塘山 灵寿县西北一百三十里麓有石洞泉
出其中
墨黒驼山 灵寿县西北一百九十里
文山 灵寿县北六十里上有周文王庙
雷奎山 平山县东二十里有两峰对峙
窦山 平山县东南八里相传唐时窦建德常屯兵
于此
开花山 平山县东南八里许
光禄山 平山县南十里上有后唐所封金紫光禄
大夫祠即山神封爵山势巃嵸南拱邑治
庐山 平山县西五十里
觉山 平山县西六十里连接太行诸峰周回百余
里髙入云汉
房山 平山县西北
元和三年进幸赵祠房山于灵寿 后汉书 章帝纪
在今恒州房山县西北俗名王母山上有王母祠
后汉书章 帝纪注
在县西北五十里亦曰西山 元和 志
林山 平山县二十里东西两峰对峙亦名林峰有
石横出丈许下视百余丈
鹿驼山 阜平县东五十里山北为王快寨南即王
快镇也
陈摊庄山 阜平县南三十里山径盘折路通灵寿
大派山 阜平县西北五里以派水所径而名又东
为小派山
大茂山 阜平县东北七十里接曲阳县界即恒山
之岭一名神尖石晋与契丹分界处今阜平曲阳
唐县庆都皆縁大茂之麓
常岑半属契丹以大茂分脊为界 梦溪 笔谈
北山 阜平县东北山岭盘互县境诸川多发源于
此又县东三里有醒悟山东北三里有玉芝山皆
髙峻
柏山 行唐县西四十里上有古柏
昆山 行唐县西北四十里
箕山 行唐县西北五十里其西为牛饮山
双岭山 行唐县西北八十里以双岭并峙而名其
西曰龟山又西山在县西七十里
缶山 行唐县北三十里上有龙祠旱祷多应
玉女山 行唐县北三十六里
行唐有玉女山 金史地 理志
团山 行唐县北六十五里又黒山在县西北五十
里其南五里曰伏山
五马山 赞皇县东十里上有五马石因名岩隙出
泉甚甘美名白马泉
建炎二年武功大夫和州防御使马扩奔正定五
马山砦聚兵即此 宋史髙 宗纪
粟堆山 赞皇县东南十五里以形如委粟故名
赞皇山 赞皇县西南二十里高百余丈
癸丑至房子登赞皇山 穆天 子传
房子赞皇山注在县西南六十里 后汉书 郡国志
山在县东南二十六里隋因名县 元和 志
太行山 赞皇县西八十里层峦迭嶂延袤一带县
境诸山皆其交垄也
四望山 赞皇县西北二十里山髙耸登临可以望
逺
坛山 赞皇县东北十五里髙百余丈上有避暑台
金马山 新乐县北本名马家冈为一邑主山
茅山 新乐县西北髙仅二丈许卷石错杂天晴有
光气
童山 新乐县西北二十余里曲阳县南二十里一
名见龙山山髙数仭绵亘数里下有小溪萦带流
入沙河
隋图经新乐县有黄山出细石愞白可为器物后
讹为童山 名胜 志
鼓城山 晋州西五里即废鼓城县相传春秋时鼓
子所居之地隋因以名县今有土阜是其遗址
无极山 无极县西南二十里
山脉自元氏县封龙无极诸山而来山不甚髙而
冠以无极之名亦以由此而西太行绵亘大山长
谷邈无竆尽也 县 志
土山 藁城县西南二十五里
本春秋宜安故城冈阜崛起因名 名胜 志
割髭岭 井陉县东五十里与元氏县接界中有径
通井陉
光武略河北驻跸元氏尤来大抢之徒皆割髭变
帽由此遁去岭因以名 县 志
石墙岭 井陉县东南八十里悬崖险峻有路仅通
一线
两下岭 井陉县西三十里山脊隆起东西陡削如
墙壁然
青石岭 井陉县北三十五里上产青石
鹿耳岭 井陉县北四十里
青泉岭 井陉县东北三十五里本名叱日岭
唐景福三年春晋攻天长军王镕出兵救之败于
叱日岭晋军遂出井陉 五代史 杂传
金珠岭 井陉县东南七十里
横山岭 灵寿县西北八十里
长冈岭 灵寿县北十五里突起一山盘亘甚逺
圣佛岭 灵寿县北五十里
黄安岭 平山县西南一百四十里
车道岭 平山县西三十里山厓积石不生草木下
有深川鸟道盘曲
分水岭 平山县西一百五十里五台太行之水于
此分流东西故名
神堂岭 平山县西二百里一名神堂关
陡岭 平山县西北二百六十里山势陡峻不可登
陟
孙子岭 阜平县东南二十里
县境诸山皆从恒岭分支此岭仰视大茂山拱列
如儿孙因名俗讹为孙膑所居又白蛇岭在县南
六十里
鞍子岭 阜平县西三十里
杨川岭 行唐县西北一百二十里
郜河之源出此又县西北八十里有红蛇岭 旧 志
铁脚岭 赞皇县东南十二里髙险﨑岖艰于登陟
因名元至正中邑令武纪稍凿平之以便行者
十八盘岭 赞皇县西六十里山势嵯峩林木郁茂
中有小径萦纡上下凡十八盘
黄沙岭 赞皇县西北七十里槐水源出此盖即寰
宇记所谓黄石山也
孔子岭 赞皇县赞皇山
赞皇有孔子岭 隋书地 理志
孔子岭有石室寛博其下有石相拒状若楹柱室
内有石人象类执卷故名
九女峰 赞皇县西南七十里相传有九女修炼于
此
孟尝冈 元氏县西十八里两冈横亘中通一线曰
鸡鸣道口相传孟尝君度关处
白马冈 灵寿县东八里
卧龙冈 栾城县东八里
盘曲如卧龙状冈畔有浪头邱髙二丈余上立五
岳四渎庙
白佛图 平山县西南里许又赤砂冈在县西十五
里土石皆赤
黄冈天相岭抱儿石俱在境内见宋书 名胜 志
百陵冈 赞皇县东
百陵冈在县东十里赵郡李氏别业在此 元和 志
黄龙冈 无极县东二十里广二百步髙二丈土色
黄盘绕如龙
蝇子岩 井陉县东南四十五里
千佛岩 井陉县南四十里髙三百余丈两壁镌千
佛像
大砦岩 赞皇县西南十八里
障石岩 赞皇县西南一百十里上有石乳泉
牛口峪 井陉县东南七十里窦建德与唐兵战此
青草峪 元氏县西八十里
石佛峪 灵寿县西北一百十里
南容邨邱 栾城县南有三邨并峙髙四丈有余
彪家邨 栾城县西三里髙二丈余
龙居洞 井陉县东三十里岁旱祷雨于此
长银洞 井陉县东南四十里相传旧常产银
仙洞 井陉县西二十里
北峪洞 井陉县西二十五里
聨珠洞 获鹿县海螺山之阳岩洞深邃相接如门
屋金世宗赐额曰灵岩洞石刻尚存
老君洞 获鹿县韩侯寨之阳内有老子石像
九仙洞 元氏县西三十里西贾村南势极险峻
禅师洞 平山县西一百三十里山势峻絶上有石
洞出泉汹涌冬夏不竭又白龙洞在县西北二十
里内有龙潭水深莫测
水帘洞 阜平县东南四十里峰峦秀拔上有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