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畿辅通志
畿辅通志
合朱雀水为芦沟河出大同桑干入宛平界出芦沟
桥元武水为湿余高梁黄花镇川榆河俱绕京师之
北而东与白河合 蓬窻 日录
淮南子谓地有九薮燕之昭余祁居一焉薮者聚也
王者以聚民畜国 府旧 志
甸服西北控御东南若建瓴然泰岳峙其南华山环
其右前则三案重围后则九河归宿诚四塞之国矣
同 上
闗塞诸山雄峙于西北浑河诸水环绕于东南 同 上
东枕辽海沃野数千里北则居庸耸峙为天下九塞
之一西山秀甲天下畿南皆平野沃壤百昌繁殖 大 兴
县 志
千山拱护万国朝宗山奥而深土肥而衍 宛平 县志
北拱神京南控涿鹿东襟漯水西拥房山 良乡 县志
孔道东偏神京南壁 固安 县志
水分桑干之派渠成拒马之名 永清 县志
设险则三闗盘遶涣文则九河萦旋幽燕腹心之地
边邮唇齿之邦 宋史
东濒沧海南拥三闗 辽史
北控燕云南接雄霸 金史
地势广阔水陆要冲 元史
南控海口北接天城四无山阜平坦髙旷之地 东安 县志
负京师于北面沱港于南运河顺左而行三闗拱右
而立此畿辅襟喉之地燕赵唇齿之邑也 东安县志 以上六条
俱东 安县
黄山北耸白水西来 香河 县志
上拱京阙下控天津潞浑二水夹会于东南幽燕诸
山雄峙于西北舟车辐辏冠葢交驰实畿辅之襟喉
水陆之要会也 通州 旧志
运河萦其前而万艘经泊漷水环于后而三派分流
长堤如龙蜿蜒相接而会于城闉亦形胜之地也 同 上
山维华维灵水曰洳曰泃 三河 县志
潞水流经其左浑河派衍于西 武清 县志
西拱京师东连大海南接天津北抵云蓟三山拥峙
四水萦回 宝坻 县志
南接神京北通宣大往来孔道供亿实繁 昌平 州志
山似阵云水如天堑 同上
呼奴崒嵂灵迹巃嵸大峪汪洋高梁澎湃 顺义 县志
维山嵎维水潭纡俯临北塞雄镇东隅 宻云 县志
山锦绣以围天水珠玑而喷地 怀柔 县志
八荒辐辏万国喉咽 涿州 志
县之西多山林川泽 房山 县志
冈峦络绎而入晋溪流潆漾以环燕 同上
自陶河至泥沽口屈曲九百里天设险阻真地利也
宋知雄州何 承矩上言
当三闗之腹心居东南之左臂林树葱郁境土平遥
霸州 旧志
东阻泥沽西连涿鹿南襟河济北揖天山上当龙门
积石之委下环天津沧海之洋九河汇流三闗重地
同上以上三 条俱霸州
境有河渠地称泽国 文安 县志
沿河环其东南白沟绕其西北四顾平坦地势广漠
大城 县志
金沙映于西南玉带绕于东北 保定 县志
东连石门西接泃水沽河环遶于南边城横峙于北
蓟州 志
东横大岭西峙兔山北倚瑞屏南濒泃水 平谷 县志
北枕长城南襟黎水东镇鹿岭西启石门 遵化 州志
山鳯翥而龙蟠川星翻而斗滚纷纷郁郁献五色之
卿云郁郁葱葱萃千年之王气风水攸聚形胜独隆
同上
永平府
连接边郡 隋书地 理志
负山带河为形胜之地 辽史地 理志
地连青幽 元志
肥水之西洞山之北赤山之东方山之南四塞险固
实东北之雄邦 地志 集略
碣石之依长城之枕护燕蓟为京师屏翰拥雄闗为
辽左咽喉 畿辅 旧志
后背羣山前阻大海可谓冀北之神皋燕东之天府
府志
平州有卢龙镇山如龙形 元和郡 县志
负闗阻寒襟漆带滦阳山首昻于东南桃燕尾蟠于
西北 卢龙县志以上 二条俱卢龙县
左环分水右据尖山滦水经其南塞垣倚其北 迁安 县志
横山龙抱于东兔峰虎踞于西阳河天堑于南界岭
云连于北 抚寕 县志
南临渤海北负仙台东控渝闗西挹滦水 昌黎 县志
滦水龙翔岩山虎踞 滦州 志
负山对海夹以两河 乐亭 县志
辰象临乎析木海势倒乎扶桑分襟带于燕山束咽
喉于渝塞 玉田 县志
羣山耸于北大海润其南 丰润 县志
保定府
燕南陲赵北际 九州岛 志
临城四野地址坦平 图经
二川交流夹绕州治 元志
北控三闗南通九省 元刘 因赋
地连四部雄冠中州控雁门之紫塞引鸡距之清流
倚太行之岩观接易水之长洲 同上
前有弥潴大陆之利北有重闗天险之固 广志
羣山西峙众水东潆 府旧 志
鸡水潆洄其左狼峰崷峍于右 同上
唐塞周闗东西雄要 同上
四逹之衢人民凑集 地理 志
燕赵界区神京要地 清苑县志以上 二条俱清苑县
东涌鸡距泉西峙抱阳山南连方顺河北拥玉峰岭
满城县 旧志
龙山突兀温水涟漪 安肃 县志
督亢之原膴膴河阳之树森森 定兴 县志
紫水潆洄白沟浩淼 新城 县志
大茂尊而众岫堆螺唐河阔而诸津遶带 唐县 志
龙冈虬折蟾水珠浮 博野 县志
邑据要冲桑麻万井 宋刘乳五 岳庙碑记
京省扼地 庆都县 旧志
千寻翠壁欲叅天以起万斛珠泉不择地而生 同上 以上
三条俱 庆都县
东控瓦桥西连武遂南通渥水北倚范阳 容城 县志
河十八折故云曲逆县三千年犹名壮哉 完县 志
东枕瀛州古号燕齐之界南襟水今当晋魏之冲
蠡县 志
山川秀抜雄镇千里 地理 志
角峙双雄带环诸水 雄县志以上 二条俱雄县
三河环境比洋洋大国之风两阜临闗有屹屹名城
之势 祁州 志
东观瀛郡坐鹿岩而指广川如邻座下西睇恒州溯
滹泽以逹肥子俨在舟中 束鹿 县志
一河遶西北九水汇东南板桥之戍垒犹存土尾之
危堤可恃 安州 志
界分瀛易雄闗未改乎髙河境接蠡濡龙脉直趋于
龎口 髙阳 县志
渥水广百余里孤城仡仡宛在中央 新安 县志
东西孔道三面水环 新安 县志
河间府
燕狥乐寿邢振临城清河絶其南弓髙断其北 唐吴 武陵
遗吴元 济书
渤海一名北海水盘洄曰渤 河间 府志
渤海之东有大壑中有五山根无所连着常随潮波
上下 同上
东有大壑实为无底之谷 同上
河经武垣之北 太平寰 宇记
九河之会五垒之居 同上
南濵大河北际幽朔东濒海岱西压上党 宋河北 路志
东濵沧海西麓太行 古碑 记
南枕滹沱北背髙河 元献 州志
地势广润 元莫州 图经
燕齐之交 元清周髙 氏碑记
河间古镇联城数十总制千里 元张英撰肃寜县 李公德政碑记
东连愽陆西叩金堤膏腴控其前平林亘其后 任邱 周司
法田敏 墓志
河间当水陆要冲四方供亿皆取给焉 元史
北据三闗南面九河 河间 府志
滹沱绕其前髙滱汇其左南为八省之咽喉北为神
京之屏翰 献县 旧志
北沂刘麟南临鸣犊 阜城 县志
控四河于上流引二淀于中堡 肃宁 县志
地灵川秀景物天成 任邱 县志
卫水东环滹沱西遶北负瀛海南抱广川地势平衍
水陆之冲 交河 县志
上连沧瀛下控齐鲁 寕津 县志
六水腾倾五洼澹泞 景州 志
镜悬千顷虹驾双河 吴桥 县志
据渤海上游为吴阜之唇齿交南之襟喉连镇控其
南夏口扼其北中则洪河映带左右平原沃衍 东光 县志
前武城后广川齐鲁交于左燕赵邻于右 故城 县志
天津府
枕漳卫之长流倚卢白之重阻北瞻京邑居然屏翰
南俯登莱似列几筵 天津厅 壁记
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 天津卫 学记
千淀归墟百川赴壑输将要地商贾通津 旧天津 卫志
中山杰竖卫水潆洄 青县 志
密迩三津作海防之门戸往来万轴绾漕运之咽喉
静海 县志
当水陆之要冲为勃碣之都会 沧州 志
擅五垒之雄揽九河之胜 南皮 县志
箧山奔峭以连城渤海翻澜而近郭 盐山 县志
壤分紫甸境接青齐 庆云 县志
正定府
河朔天下根本而正定又河朔之根本其地河漕易
通商贾四集常倚为北面之重 唐书
壮哉一都会 正定 壁记
面临滹水背倚恒山左接瀛海右抵太行 图经
正定表山带河连属三十余城 元史天 倪传
山水秀丽邦鄙平夷 元志
北枕三闗右肘太行接秦陇左掖辽海联齐鲁南蹑
天雄通荆豫徐扬百粤之孔道 明周应中正 定题名记
正定为京师辅郡南北襟喉之冲 明石珤阳 和楼记
当燕赵之郊雄于河朔 明朱中敏重 修府署记
滹沱经其南恒山峙其北东临瀛海西拥太行控扼
三闗咽喉九省 郡志
枕中山而挹秀跨冀野以锺灵 府志
襟带二水枕倚双闗 井陉 县志
封龙绵亘于南太行环抱其北 获鹿 县志
跨无极以面神岩腋太行而背沙水县迁槐阳地连
朔野吞髙冈而压大陆控马岭以披雕邱 后周董枢 元氏县署
记
万峰峭抜五水纡洄 灵寿 县志
洨水潆洄于西北龙冈迤逦于东南 栾城 县志
北岳控其东太行揖其西背倚林峰面对光禄右襟
冶水左带滹沱 平山 县志
鹿驮虎踞于东臙脂带遶于西 阜平 县志
西接太行北有龙泉诸隘口派水界其东郜河遶其
西又有滋水南环如带古中山险要地也 行唐 县志
汦水湍飞坛山雄峙左环五马之异右拥丈石之竒
赞皇 县志
晋古鼓子国城南即襟带滹沱河 明苑宗吴滹 沱河神庙记
城小而民和俨然有保障之固 纪澐重建晋 州东城楼记
鼓山西峙滹沱南绕瀛海环其东门太行拥其右臂
正定 府志
星分昴毕躔二十八宿大梁之次地界燕赵踞三十
一城道里之中 晋州 志
带澬水背恒山襟滹沱拱神京山河形胜相错如绣
明张书重修 无极县城记
滹沱恒岳环抱后先瀛海滋河襟带左右 明朱履仪 创建无极
尊经 阁记
黄冈蟠后滋水环前 无极 县志
众水环流平畴绣错 藁城 县志
沙阜发童山之脉水朝瀛海之宗 新乐 县志
顺徳府
依山慿险形胜之国 晋书石 勒载记
巨鹿当四方之冲 宋沈括尧山 县厅壁记
披山带河为古用武之国 宋子真改邢州 为顺徳府记
太行蜿蜒适居断麓可据可守 明王祖源 修城记
太行雄镇于西北漳水潆流于东南 郡旧 志
南通九省北拱神京右枕太行左临漳滏 府志
襟带常山之麓肘腋大河之津 同上
邢台畿内名邑路当南北之冲要太行漳水形胜环
绕 明王云鳯邢 台县谯楼记
西倚太行东跨漳水洺河经其南层冈镇于北 邢台 县志
鳯山雄峙于北狼沟环绕于东 沙河 县志
东连巨鹿西枕龙冈 南和 县志
落莫流归于陆泽浊漳源本乎鸠山 平乡 县志
广阿纪神禹之功棘园留项王之迹 巨鹿 县志
北连巨鹿南接曲安沙邱峙其左漳水遶其右冈阜
相属林木郁然 广平 县志
北拥尧山南襟泜水东临漳滏西阻太行 唐山 县志
通齐晋之快捷方式当正广之冲途 同上
鹊首髙而诸峰罗列龙腾阔而九水合流 内邱 县志
南枕龙冈北萦圣水西则太行耸翠东则陆泽潴灵
任邱 县志
广平府
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 史记
豁开广平千里如砥 唐芦顼 聪山记
肘腋太行背沃洺水 元善政 楼记
万山盘礴泉流环汇 翰墨 全书
四野平坦土地沃饶 郡志
壤联八邑衢通五省 永年 县志
无山而聪娄翠映有水而漳滏清环 曲周 县志
北枕滏口南带干侯西望邯山东接鹅浦 肥乡 县志
背燕面魏襟滏带漳 鸡泽 县志
漳卫带其南恒山枕其北 广平 县志
山川甲于一郡雄胜比乎三都 邯郸 县志
东极艾束西抵夏阳北届大姑南穷新寨 成安 县志
鲧堤北障运道东开 威县 志
虎冈蟺蜒龙潭 清河 县志
北接畿甸南通吴楚魏博当其左泽潞抱其右 磁州 志
大名府
南有鸿沟东有淮颍西有长城北有河外 战国 策
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効实形制之势 史记
南濵大河北际幽朔东濒海岱西压上党 宋史地 理志
屹屹魏土山河之固 宋刘攽 魏京诗
重郛言言淇河浑浑矗如巨防扼为要津 宋江休复 县壁记
九河绵络之奥区 宋黄庭坚 上梁文
地当两河之驿路 澶渊地 域志
南距卫北负漳为险 府旧 志
近则背倚沙麓足蹋博望左附洹洺右邻冠氏逺则
东窥齐鲁南阻大河西接太行北距恒岳 大名县 旧志
卫水包萦于郭外邱樊层障于垧表 大名 县志
环漳水而襟[卫河]面太行而抵沙麓 魏县 志
南控两河北藩三辅 南乐 县志
卫水潆于西龙河遶其东南濒澶水北倚铜台固畿
内之名邑也 清丰 县志
长堤捍其洪流巨津升为沃壤居鲁卫之域当南北
之中 东明 县志
川原萦带河朔奥区疆场恢弘畿南重镇 开州 志
东连邹鲁西接朝歌澶渊距其北大河经其南 长垣 县志
宣化府
势连云中雄据上谷为燕代巨镇 元欧阳元鸡鸣 山永寜寺记
前望京都后控沙漠左挹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
明统 志
蜚狐紫荆控其南长城独石枕其北居庸屹险于左
云中结固于右羣山叠嶂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
而弹压边徼 旧镇 志
羣山环拱于东北洋河萦绕于西南居东西道里之
中实一镇要会之地也 同上
宣府山川紏纷地险而狭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 明 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