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畿辅通志
畿辅通志
修庙
御书忠贯天人匾额悬置庙中一在正阳门月城内
火神庙在地安门北每年六月二十三日遣官致祭
按唐贞观中建庙元至正中即其遗址重建明万
歴中増饰壮丽
本朝康熙二年列于祀典
宣仁庙在
紫禁城外东北隅
本朝雍正六年
勅建以祀
风神
御赐题额
时应宫在西安门内金鳌坊南
本朝雍正二年
勅建以祀
龙神
御赐题额
凝和庙在
皇城东
本朝雍正八年
勅建以祀
云神
御赐题额
昭显庙在兴龙寺南
本朝雍正八年
勅建以祀
雷神
御赐题额
景恵殿在太医院北每年仲春仲冬上甲日遣礼部堂
官致祭太医院官分献
按明嘉靖中建庙崇祀三皇以勾芒祝融风后力
牧配享东西两庑岐伯雷公华陀等二十八人从
祀
崇元观在
皇城内西北隅明时建
光明殿在
皇城内西南隅明嘉靖年建
拜斗殿在
皇城内西南隅明嘉靖年建
福佑寺在
皇城内西华门之北
本朝雍正元年建
白塔山寺在承光殿北
按
本朝顺治八年即琼花岛旧址立塔建寺康熙十八年
重修
弘仁寺在太液池西南岸
本朝康熙五年建有
圣祖御制碑记
静黙寺在雷神庙南康熙五十一年
勅建
松竹寺在
皇城内东北隅康熈年
勅建
广济寺在西四牌楼康熙年
勅建
柏林寺在雍和宫南元时建康熙年
勅建
大兴隆寺在西长安街元至元中建有二塔一七级一
九级寺僧海云可庵葬其下正统十三年修嘉靖十
五年改为讲武堂
崇国寺在府西北隅元时有东西二崇国寺此西寺也
有赵孟俯所书寺碑明宣徳间重建赐额大隆善护
国寺寺为托克托丞相故宅今佛坐下有遗像
本朝康熙六十一年奉
勅重建
白塔寺辽寿昌二年建塔制如幢色白如银元至元八
年加铜网石栏十六年改建圣寿万安寺明天顺二
年改名妙应寺
福寿寺在海子内
拈花寺在
皇城西北旧名护国报恩千佛寺明万歴初建
本朝雍正十一年奉
勅重修
赐额拈花寺
御制碑文
勅果亲王书丹勒石以纪
万寿寺在
皇城西
本朝雍正十一年建
觉生寺在
皇城内西北
本朝雍正十一年
勅建
广通寺在
皇城西
本朝雍正十一年建
观音寺在
皇城西南
本朝雍正十一年建
大髙元殿在
神武门之北南向
勅建怡贤亲王祠在宛平县治东一在
正阳门内东南隅雍正十年户部公建
苑囿
瀛台在
皇城内西华门之西
按太液池之南旧为南台池水澄泓波光潋灔葭
蒲散绿菡萏舒红两岸芳树阴森画桥蜿蜒崇台
杰阁掩映交辉栏槛之外逺岫遥峰倒影波中望
如蓬岛
圣祖仁皇帝御以避暑肇锡今名又于苑中
特建勤政楼夏月
御殿听政或时
召大臣游宴其中台之正北为五龙亭中曰龙泽左曰澄祥
曰滋香右曰涌瑞曰浮翠合名之为五龙亭
孝庄文皇后尝避暑于此
圣祖每驾御舟问安或侍膳亭上左右为蕉园临漪亭水云
榭承光殿紫光阁台之西南为丰泽园秋云亭知
稼轩尝
御以观稼池中石梁长数百步东西各建华表曰金鳌曰玉
蝀迤北稍东又有石桥亦峙华表北曰堆云南曰
积翠明为西苑禁地
本朝自紫禁城外车马皆得往来过之者如歴仙源云
南海子在外城永定门外
按海子之水自万泉庄平地涌出共汇于此为海
子大小凡三方一百六十里缭以围墙四面各为
门物产充牣为游猎之地元曰飞放泊明永乐中
扩其地
本朝因之时
命禁旅行围以肄武事
畅春园在
京城西直门外十二里
按园地本名海淀明武清侯李伟别墅在此
圣祖仁皇帝以驻跸之暇饮泉而甘乃
命因其胜概稍加恢扩筑宫设籞不事华饰
赐名畅春园时奉
孝庄文皇后
孝恵章皇后晏憩于此
御制记文以纪其胜
圆明园在
畅春园北
皇上雍邸时
圣祖赐园也疏泉扶石藻绘不施曲磴平桥髙槐翠栁大门
外对列各部院朝房羣臣奏事盛夏无暑
学校
国子监在安定门内
文庙之西南
按监之中为彛伦堂
圣祖御书赐额又有
世祖
圣祖临雍诸勅谕
圣祖御书大学圣经石刻
皇上御书文行忠信匾额堂左为绳愆厅右为博士厅两
庑有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为诸生
肄业之所后有东西两厢为祭酒司业休憩之地
门曰集贤门街曰成贤街
本朝顺治九年
世祖章皇帝临雍行释奠礼幸彛伦堂讲书赐赉有加四
氏子孙随班观礼者俱送监读书广监生乡试额
十五名康熈八年
圣祖仁皇帝临雍亦凖顺治九年例四氏子孙观礼者准十
五名送监读书广乡试额八名雍正二年
皇上亲诣太学
御彛伦堂
命祭酒司业进讲诸生云集观光盛典
特颁谕旨广监生乡试额十八名郡县学量増入学名数
文教覃敷中外向化琉球自康熈二十七年遣子
弟入监就学至是复来为从来所罕觏云
宗学有左右二翼左翼在东大市街之东屋一百余
间右翼在瞻云坊之北屋九十余间为宗室弟子诵
读之所雍正三年
特建
八旗官学在各旗分地雍正五年以就学者众乃即
各旗官房容百人诵读者増建官学
卷十一
八旗义学各旗就所分地官房延师课授幼学雍正
三年
特建雍正九年以选拔贡生实雍者众
特旨修葺监门外官房二百余间为诸生肄业地
官署
内阁在 午门内东南隅 文华殿之南外门西向
南为本房専译章奏迤北为大学士内阁学士治事
之所东为典籍库蔵秘书图籍又
皇史宬在东安门外东南
实録
玉牒
起居注蔵焉皆内阁经管
按明制儒臣入阁办事预机务曰文渊阁又曰东
阁
本朝初改为秘书国史弘文三院大学士集昭徳门内
东南隅办事惟新拜时于内阁一设公案康熈二
十八年始办事阁中
起居注馆在午门内之西日讲官恭缮
记注之所
内务府在武英殿后
本朝特设以总管内大臣掌之领司七曰广储会计掌
仪都虞慎刑营造庆丰院三曰奉宸武备上驷及织
染局药房皆各有分署
御书赐额曰职司综理
六科在 午门外东西向吏户礼在东兵刑工在西
按
本朝初六科直房在 午门内西与内阁相对谓之六
科廊后迁今处
中书科在 午门外之西
宗人府在
皇城东吏部公署之北西向
御书赐额曰敦崇孝弟
卷十一
吏部在宗人府公署之南西向
御书赐额曰公正持衡堂后为休憩之所有明侍郎吴寛
手植紫藤花左右为文选验封稽勲考功四清吏司
及司务厅分署
户部在吏部公署之南西向
御书赐额曰九式经邦堂左右为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
广山东山西河南陜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
四清吏司及司务厅分署
总督仓场署在崇文门外朝阳坊
崇文门监督署在崇文门外街东
礼部在户部公署之南西向
御书赐额曰寅清赞化堂左右为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
清吏司及司务厅分署行人司会同馆铸印局属焉
按行人司署旧在长安右门外后改为督捕厅又
改为制造库今司署在正阳门外雍正七年统于
礼部
卷十一
兵部在宗人府公署之后西向
御书赐额曰整肃中枢堂左右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
清吏司及司务厅分署
按兵部旧有督捕司
本朝特设以侍郎主之佐以理事官及郎中员外主事
公署在长安右门外康熈三十八年裁并刑部
刑部在
皇城西贯城坊东向
御书赐额曰明刑弼教堂左右为左现审右现审江南浙
江江西福建湖广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
西云南贵州十六清吏司及司务厅督捕司分署司
狱附焉
按现审左右二司雍正二年设立系本部司官兼
摄七年更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及笔帖式等官専
司其事
工部在户部公署之后西向
御书赐额曰敬勅百工堂左右为营膳虞衡屯田都水四
清吏司及司务厅分署瑠璃厂黒窑厂灰厂柴木厂
属焉
八旗都统公署在各旗分地
本朝定鼎之初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禁旅分驻左右翼
正东则正白镶白东北镶黄东南正蓝正西则正
红镶红西北正黄西南镶蓝各设都统副都统叅
领佐领等官领之其治事未设専署雍正二年
命以各旗分地官房为都统衙门
理藩院在长安左门外长安街北玉河桥东南向
本朝特设掌蒙古喇嘛外藩之事
御书赐额曰宣化遐方堂左右为禄勋宾客柔逺理刑四
司分署
按院旧在刑部北后迁今处
都察院在刑部公署之北东向
圣祖御书赐额曰都俞吁咈堂左右为河南江南浙江山西
山东陕西掌道监察御史分署京畿道分署在其南
巡视五城御史公署皆在正阳门内之西又五城兵
马司旧惟东城指挥有署在崇文门外朝阳坊雍正
八年
命各就所辖地以官房为署又雍正八年五城闗内设巡
检十四员闗外设巡检十二员闗内各按铺司立栅
栏四百四十处每处派拨兵丁二名人役一名令巡
检分隶巡查闗外令巡检亦各按界址巡逻俱无定
署
翰林院在长安左门外玉河西岸北向
圣祖御书赐额曰道徳仁艺堂左为讲读厅右为编检厅后
有敬一亭瀛洲亭寳善亭原心亭成乐轩皆晏休之
所
按明永乐初翰林在禁内供奉不别立公署正统
七年始于玉河西岸以元之故鸿胪寺为翰林院
院内有刘井学士刘定之所浚在堂之左有柯亭
学士柯潜所建在堂之右
詹事府在玉河东岸西向
圣祖御书赐额曰徳业仁义堂左为春坊右为司经局列署
府中皆不隶府而以翰林官序补
通政使司在长安右门外长安街南北向
御书赐额曰慎司喉舌登闻鼓院属焉
按登闻鼓院在长安右门外旧设满汉科道各一
员掌之雍正二年统于通政司
大理寺在都察院公署之南东向
御书赐额曰执法持平
太常寺在刑部公署之北銮仪卫南东向
御书赐额曰祗肃明禋
光禄寺在
皇城东华门内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司属焉
御书赐额曰敬慎有节
太仆寺在正阳门内东中心台
御书赐额曰勤字天育
按寺旧在长安左门外雍正七年迁今处
四译馆在正阳门外中西坊北向凡八馆曰西天曰
暹罗曰回回曰八百曰髙昌曰西蕃曰缅甸曰百译
译字生学习其中以太常寺少卿提督之隶于翰林
院
鸿胪寺在工部公署之南西向
御书赐额曰肃赞朝仪雍正五年统于礼部
钦天监在鸿胪寺公署之南西向
御书赐额曰奉时敬授
按监所司观象台在城东南隅一名瞻象台上有
浑天仪如尚书璇玑玉衡图皆铸铜为器四柱以
铜龙架而悬之又有简仪状相似而省十之七止
周围数道而已玉衡亦以铜为之如尺而首尾皆
曲有二孔对孔直窥以候中星又有铜球左右旋
转以象天体以方函盛之函四周作二十八宿真
形台下小室有量天尺铸铜人捧尺北面室正中
穴其上以候日中测景之长短中为紫微殿旁有
铜壶滴漏按元至正十六年建司天台于大都仪
象之器悉仍金之旧而规环不协太史令郭守敬
出所制简仪仰仪及诸仪表皆极精妙明洪武中
取至南京正统中复置观象台仪器铜球方函南
面有明英宗铭
本朝康熈十一年
圣祖仁皇帝御制仪器安设台端曰天体仪曰赤道仪曰黄
道仪曰地平经仪曰地平纬仪曰纪限仪凡六座
其旧仪移置台下蔵焉
太医院在钦天监公署之南西向
按院内有明堂针灸铜人金时安抚王檝使宋时
所进岁久缺壊元至元二年尼波罗国人阿尼哥
修之闗鬲脉络皆备又有针灸经石刻宋仁宗御
书题篆至元间自汴移此
銮仪卫在刑部公署之北东向左右中前后五所銮
舆驯马擎盖弓矢旌节旛幢扇手斧钺戈戟班劔
东西十二司属焉驯象所在宣武门内之西卫中员掌
之
御书赐额曰恪恭舆卫
贡院在城东南隅观象台北
按院制外为崇墉四周皆施以棘院之前中左右
各树坊中曰天下文明左曰虞门右曰周俊坊之
内为贡院门次为龙门直甬道为明逺楼左右号
舍鳞次栉比中为至公堂东为监试厅左右为受
卷弥封誊録对读供给五所堂后隔以重门曰内
龙门内为聚奎堂考官阅卷之所又后为会经堂
堂东西经房相属同考官居之按此地为元礼部
旧基明永乐时改为贡院万厯初因故址拓地重
建
本朝三年大比屡加増葺规制益为弘备云
衍圣公府在
皇城东太仆寺街明仁宗赐第
教场在徳胜门外
大阅时临幸
本朝顺治十三年建
八旗教场在
京城各门外镶黄旗在安定门外正黄旗在徳胜门外
正白旗在东直门外镶白旗在朝阳门外正红旗镶
红旗在阜成门外正蓝旗在崇文门外镶蓝旗在宣
武门外各有演武厅以时讲肄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