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湖广通志
湖广通志
善化县【附郭】
宋【哲宗元符元年以长沙县五乡湘潭县两乡立】元【因之】明【洪武十年省入长沙县十三年复为善化县附长沙府治】
皇清因之编户十里五厢
湘潭县
汉【湘南县属长沙国】东汉【属长沙郡】三国呉【置衡阳郡治湘南分湘南置湘西县】晋【因之】宋【徙衡阳郡治湘西】南齐【因之】隋【为湘潭县废茶陵攸水隂山建寜四县入焉属衡山郡】唐【属潭州长沙郡】宋【因之】元【陞州属天临路】明【复改为县属长沙府】
皇清因之编户十八里
附考按水经云涟水东北过湘南县南又东北至临湘县西南注云涟水自湘南县东流至湘西县界于临湘县为西南者矣此临湘县者所谓长沙郡城西北故市北对临湘县新治者也汉立长沙郡者临湘县故城也湘西于临湘县为西南而湘南又在湘西之西南今湘潭正在府治之西南而当时所谓临湘县者更当在今府城之北则所云于临湘县为西南者实为今湘潭县地是湘西非湘南矣
湘隂县
南北朝宋【元徽二年分汉长沙之罗益阳晋衡阳郡之湘西立湘东郡】南齐【改长沙郡】梁【置岳阳郡及罗州】陈【废州】隋【废郡及湘隂入岳阳县置玉州防改岳阳为湘隂废玉山入焉】唐【省罗县入焉岳州巴陵郡】宋【又自鼎州岳州防潭州】元【陞州属天临路】明【复改为县属长沙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八里四厢
湘乡县
汉【置属零陵郡】东汉【因之】三国呉 晋 宋 南齐【并属衡阳郡】隋【省入衡山县】唐【复析衡山置湘乡属潭州长沙郡】宋【因之】元【陞州属天临路】明【复改为县属长沙府】
皇清因之编户四十六里三厢
醴陵县
东汉【置属长沙郡】晋 宋 南齐【并因之】隋【省入长沙县】唐【武徳四年析长沙置醴陵属潭州长沙郡】宋【因之】元【陞州属天临路】明【复改为县属长沙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四里一厢
附考按水经湘水又北过澧陵县西澧字从水不从酉书禹贡导江东至于澧郑氏云经言至者或山或泽也明傅寅曰澧宜山泽之名澧陵其以陵名为县乎
攸县
汉【置属长沙国】东汉 晋 宋【并属长沙郡】南齐【属湘东郡】隋【省入湘潭】唐【武徳四年置南云州又析置茶陵安乐隂山新兴建寜五县贞观元年州废并省五县以攸属衡州】宋【属潭州长沙郡】元【陞州属天临路】明【复改为县属长沙府】
皇清因之编户三十里
益阳县
汉【置属长沙国】东汉【属长沙郡】三国呉【置衡阳郡县焉】晋 宋 南齐【并因之】隋【并新康县入焉属长沙郡】唐【武徳四年复析置新康县七年复省新康入益阳属潭州长沙郡】宋【因之】元【陞州属天临路】明【复改为县属长沙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三里
附考按旧志益阳晋改新康而晋志有新康益阳宋南齐志同凡此着一二以例其余
浏阳县
三国呉【置属长沙郡】晋 宋【并因之本刘阳宋改刘为浏】南齐【因之】隋【省入长沙县】唐【景龙二年复析长沙置浏阳属潭州长沙郡】宋【因之】元【陞州属天临路】明【复改为县属长沙府】
皇清因之编户四十四里六厢
寜乡县
三国呉【新阳县地属衡阳郡】晋【改曰新康】宋 南齐【并因之】隋【省入益阳】唐【复析益阳置新康防省】宋【置寜乡县治故新康之玉山鎭属潭州长沙郡】元【属天临路】明【属长沙府】
皇清因之编户十里
安化县
宋【熈寜六年置改七星砦为鎭入焉属潭州】元【属天临路】明【属长沙府】
皇清因之编户九里
茶陵州
汉【茶陵县属长沙国】东汉【属长沙郡】三国呉【属湘东郡】晋 宋 南齐【并因之】隋【省入湘潭】唐【圣厯元年后置茶陵县并析攸县入焉属潭州长沙郡】宋【南渡后陞茶陵为军防复为县】元【陞州属岭北湖南道】明【初改县后复陞州属长沙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四里
衡州府
禹贡荆州之域【新唐书云古扬州南境】春秋属楚秦属长沙郡汉髙祖分长沙为桂阳郡武帝又分长沙为零陵郡三国呉孙权又分长沙为衡阳湘东二郡并属荆州晋因之永嘉初立湘州长沙零陵桂阳衡阳湘东并改焉宋南齐因之梁天监七年分湘州并广州之地置衡州陈天嘉元年分衡州之始兴安逺二郡为东衡州皆广州地而西衡州为湘州地隋改西衡州为衡山郡萧铣称梁仍立衡州唐武徳初为衡州衡山郡天宝初改为衡阳郡属江南西道宋属荆湖南路元为衡州路属湖广行中书省岭北湖南道明改衡州府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皇清因之康熈三年分湖广湖南承宣布政使司领州一县九
衡州府沿革表
总部 郡 州县
虞夏 荆州
商 荆楚
周 【荆州楚】
秦 长沙郡
汉 荆州 长沙国 郴 烝阳 湘南
桂阳郡 郴 临武 南平耒阳桂阳
零陵郡 钟武
东汉 荆州 长沙郡 湘南
桂阳郡 郴 耒阳 南平 临武
桂阳
零陵郡 重安 烝阳
三国【呉】 荆州 衡阳郡
湘东郡
桂阳郡
晋 【荆州湘州】 衡阳郡 重安 湘南 烝阳 衡山
湘东郡 临烝 新平 新寜
桂阳郡 郴 耒阳 临武 南平
南北朝宋 湘州 衡阳郡 湘南
桂阳郡 郴 耒阳 南平 临武
湘东郡 临烝 新寜
南齐 湘州 湘东郡 新寜 临烝 重安
衡阳郡 衡山
桂阳郡 郴 临武 南平 耒阳
梁 衡 州
陈 【东衡州西衡】
隋 衡山郡 衡阳 洡隂 新寜
桂阳郡 郴 临武 卢阳
唐 江南西道 衡州衡阳郡 衡阳 衡山 常寜 耒阳
郴州桂阳郡 郴 临武 蓝山
宋 荆湖南路 衡州衡阳郡 衡阳 耒阳 常寜 安仁
桂阳军【本桂阳监】 蓝山 临武
元 湖广行中书省岭北湖南道 衡州路 衡阳 安仁
桂阳路 临武 蓝山
【耒阳州常寜州】
明 湖广布政使司 衡州府 衡阳 衡山 耒阳 常寜
安仁 桂阳州 临武
蓝山 嘉禾
皇清 湖广布政使司 衡州府
湖广湖南布政使司 衡州府 衡阳 衡山 耒阳 常寜
安仁 桂阳州 临武
蓝山 嘉禾
衡州府属州县沿革
衡阳县【附郭】
三国呉【置本曰衡阳属衡阳郡】晋【改名衡山】宋 南齐【并因之】隋【省临烝重安新城三县入衡山属衡山郡】唐【武徳四年改置临烝七年省重安新城二县入焉开元二十年烝为衡州属衡阳郡】宋【因之】元【为衡州路倚郭】明【附衡州府治】
皇清因之编户四十五里
衡山县
汉【湘南县属长沙国】东汉【属长沙郡】三国呉【置衡阳郡治】晋 宋 南齐【并因之】隋【省郡为衡山县并旧衡阳郡之衡山湘乡湘西三县入焉属长沙郡】唐【改属衡州】宋【复属潭州】元【属潭州路】明【属衡州府】
皇清因之编户一十六里
附考按隋志两衡山一属长沙一属衡山郡皆非今衡山县也长沙郡之衡山旧置衡阳郡者郦道元所谓宋太守何承天徙衡阳郡治于湘西今湘潭县是也衡山郡之衡山旧置湘东郡者所谓湘东临烝县即故酃县县即湘东郡治今县是也汉志长沙国之湘南县衡山在其东南者所谓呉孙亮分长沙西部立衡阳郡治湘南今衡山县是也
耒阳县
秦【长沙郡地】汉【置耒阳县属桂阳郡】东汉 晋 宋 南齐【并因之】隋【耒作洡改曰洡隂属衡山郡】唐【武徳四年复名耒阳属衡州衡阳郡】宋【因之耒作来】元【陞为耒阳州属岭北湖南道】明【复为县属衡州府】
皇清因之编户一十八里
附考按汉志耒阳师古曰在耒水之阳后汉书纪志传都作来阳水经注郴县有来水出来山葢耒来异字同音隋书作洡宋史复作来皆读平声为是
常寜县
三国呉【新平新寜二县地属湘东郡】晋【以新平并入新潭】宋 南齐【并因之】隋【属衡山郡】唐【天宝元年改曰常寜属衡阳郡】宋【因之】元【陞州属岭北湖南道】明【复为县属衡州府】
皇清因之编户七里
安仁县
宋【干徳二年陞安仁塲为县属潭州长沙郡】元【属衡州路】明【属衡州府】
皇清因之编户八里
县
汉【县属长沙国】东汉【属长沙郡】三国呉【置湘东郡治县】晋【太元二十年省入临烝】南北朝【至】唐【俱省】宋【嘉定四年析茶陵军之康乐云阳常平三乡置县属茶陵军】元【属衡州路】明【属衡州府】
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一里
附考按杜佑谓衡阳汉县有湖地志递相防袭复见宋史分茶陵三乡置县遂谓宋取古酃为名歴千百年莫有考而正之者三国呉置湘东郡治县郦道元谓郡治在湘水东故名而衡阳在湘水西安得谓衡阳汉县也宋志云晋孝武太元二十年省水经注云省临烝今之衡阳实临烝之地然道元所谓临烝故是隋所省之临烝隋志并入衡山县者自在湘东今衡阳为临烝是唐所立之临烝唐志武徳四年改置临烝县开元二十年改名衡阳者自在湘西今欲移湘东县而西之不可也宋史曹彦约传击破李新于洣是县虽从晋省其地仍以水为名谓之洣洣水实流经今县西俗谓之洣江而杜氏云衡阳有湖葢失之逺矣水经云耒水北过县东北入于湘注云县有湖资以给酿酒甚醇美谓之酒十三州志云大别水南出耒阳县太山北至县入湖与耒皆在湘东安得在衡阳也隋志又云耒阳县有肥水水今肥水在耒阳俗亦谓之肥江其兼云有水者或隋之耒阳并有旧地要与今衡阳如风马牛矣宋志县注云因湖为名是邑有省置水泉无改其明证矣茶陵三乡水在焉在宋不为复旧乎又湘东记云县西南母山周回四百里今县西南万阳山志称周回三百里荆南衡岳之外郴岭以北别无盘亘如万阳者其为母山无疑然则综其山川彊域今县治或非汉立故城新城同是一地杜氏罔究东西旧志遂妄谭名实不亦舛欤府志以衡阳零湖为水又云与耒水通葢慿兹臆决缀彼旧闻一纸之内自相抵牾又无足深论者焉桂阳州
秦【长沙郡地】汉【分置桂阳郡属荆州】东汉【因之】三国呉【分桂阳为始兴郡】晋【元康元年以桂阳郡度江州永嘉元年置湘州郡改属焉】宋 南齐【并因之】隋【平陈郡废置郴州大业初复置桂阳郡而郴为县又以陈置卢阳郡改县入焉】唐【为郴州桂阳郡】宋【因之后陞为军】元【陞桂阳路】明【洪武元年改桂阳府九年改为州属衡州府】
皇清因之编户四十一里领县三
临武县
汉【置属桂阳郡】东汉 三国呉 晋 宋 南齐【并因之】隋【初属郴州大业初仍属桂阳郡】唐【因之如意元年改临武为隆武神龙元年复旧名】五代【石晋省】宋【绍兴十一年复置属桂阳军】元【属桂阳路】明【属衡州府桂阳州】
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一里五分
附考按五代石晋省据宋史凡五代沿革非正史所载不録
蓝山县
汉【南平县属桂阳郡】东汉 三国呉 晋 宋 南齐【并因之】隋【省】唐【咸亨二年复置属郴州桂阳郡天宝九年改南平为蓝山】宋【初因之景徳三年改桂阳军】元【属桂阳路】明【属衡州府桂阳州】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五里
嘉禾县
明【季割桂阳州临武县地置属衡州府桂阳州】
皇清因之编户一十四里
永州府
禹贡荆州之域【新唐书云古扬州南境】六国时其地为楚秦属长沙郡汉武帝分长沙为零陵郡荆州三国呉蜀分荆州零陵以西为蜀后并于呉孙皓分零陵立始安邵陵二郡至晋并属荆州后属湘州防又分零陵立营阳郡宋零陵营阳二郡并属湘州南齐因之梁置永阳郡改营阳为县治焉隋平陈置永州总管府防复改为零陵郡又改永阳郡为县焉唐为永州零陵郡武徳四年分零陵郡置营州五年改曰南营州贞观八年更名道州江华郡属江南西道五代楚有永州宋仍为永州零陵郡属荆湖南路元为永州路属湖广行中书省岭北湖南道明洪武初改为永州府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皇清因之康熈三年分湖广湖南承宣布政使司领州一县七
永州府沿革表
总部 郡 州县
虞夏 荆州
商 荆楚
周 【荆州楚】
秦 长沙郡
汉 荆州 零陵郡 零陵营道营浦泠道泉陵东汉 荆州 零陵郡 泉陵零陵营道营浦泠道三国【呉】 荆州 零陵郡
晋 荆州 零陵郡 泉陵 祁阳 零陵 营浦
湘州 永昌
营阳郡 营道 舂陵 泠道
南北朝宋 湘州 零陵郡 泉陵 零陵 祁阳 永昌
营阳郡 营浦 营道 舂陵
南齐 湘州 零陵郡 泉陵 零陵 祁阳 永昌
营阳郡 营阳 泠道 营浦 舂陵
隋 永州总管府
零陵郡 零陵 永阳 营道 冯乗
唐 江南西道 永州零陵郡 零陵 祁阳
道州江华郡 营道 延唐 江华永明 厯
五代【楚】 永州
道州
宋 荆湖南路 永州零陵郡 零陵 祁阳 东安
道州江华郡 营道 江华 寜逺 永明
元 湖广行中书省岭北湖南道 永州路 零陵 祁阳 东安
道州路 营道 寜逺 永明 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