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宦纪闻

  『上列四字曰:「癸巳端岩」,下三字曰:子容记。子容,苏丞相颂,意其初得也。东壁之外,有墨书子瞻二字。下有三字,惟泓字髣?,二不可辨。西壁外,子功二字。史君云研阴七字,本亦未尝刊。以借观者众,惧把玩之多,遂成泯没,故李氏刊之。按坡诗,有以涵星研赠范纯夫侍讲,风月石屏赠子功中书共二首。诗中模状,与此研实合。以年谱考之,当在元佑八年癸酉。研后归李才元家,其孙家于成都之成都县。史君以百五十缗购得之,外周以二髹匣。阴各有朱字纪岁月及土人姓名;外者,乙亥洋州造 【 原注:案商刻作「己亥」。】 ,大方志。内者、辛未杭州,后洋沈上牢。坡仙元佑己巳,以龙图阁直学士,左朝奉郎知杭州。至辛未二月九日,除翰林承旨。则内匣为坡仙在杭作无疑,距作诗为先三年耳。范、李后为?家,故研归李云』。」
  许枢密崧老,尝记黄秘书辩博之说云:「昔长睿父博学好古,颇得三代之遗器。其鼎文有上下画一而中重三者,长睿父识之曰:『此争首也。盖着饮食有讼之成。』然则八十一首与周易准,其已久矣。」以世南之见,其器必后汉时物。盖八十一首作于子云,何缘三代时已有争首。
  又云:「初予与长睿父见古太玄于中秘书,长睿父手录藏之。明年,予复求之,则本已亡。长睿父以其所录借予而卒。予既作传,藏长睿父书襄陵,见其子弟归之。会狄难起 【 会狄难起 「狄」原作「兵」,稗海本作「狄」,据改。参考卷一校勘记第二条。】 ,城陷,而翰所传玄经与凡论次周易、春秋、论语、法言,以先附便舟适免。故古太玄,今独予有。逮渡江留建业,一夕兵变火作,郁攸被予舍望,予戟决藩篱遯去。自悼死生未测,而书知亡矣。然乱定,便人视之,则居以反风不焚。诸物席卷无遗,而书独存,是岁建炎初元也。未几,被召行在,以书属家人而行。家入九江,复遇寇,而予舟焚仪真,携书尽亡。独太玄等,以家人奉之力,又免。去岁,客分宁,邑人得予书刻之,未卒,而豫章陷,负书奔浏阳。值乱兵入,尽弃其装,以书夜度大光保平江。月余,狄陷岳阳 【 狄陷岳阳 「狄」原作「敌」,稗海本作「狄」,据改。参考卷一校勘记第二条。】 ,游骑至平江,复以书还分宁,刻书乃成,尚念世纷之未艾也。故属长老清公,藏诸黄龙经藏。因念经之几绝而仅存,艰虞若此。使学者知斯文之不坠,盖有天助;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天人之际,精感神昭,则必有和同无间,而福禄不量者矣。宋建炎四年秋,洞霄隐吏许翰记。」 【 古太玄今不复见,惜哉!】
  龙图马公遵,字仲涂,吾郡之乐平人。至和间为谏官御史,言时政多听用,国史有传。
  今其家藏蔡忠惠公帖,用金花笺十六幅,每幅四字。玩其波画,令人起敬,真奇物也。世南尝屡得观之,云:「梅三、马五、蔡大,皇佑壬辰中春,寒食前一日,会饮于普照院。仲涂和墨,圣俞按纸,君谟挥翰。过南都,试呈杜公、欧阳九评之,当处在何等?马五诺我,精婢润笔,皆是奇事。」凡六十四字。今前一纸四字不存。
  南轩先生尝跋云:「蔡端明此书,大得颜平原、浯溪磨崖刻笔意。世人但知其端严有法度,而不察其操纵运用妙处,何异赵括读兵书乎?前辈评端明正书为本朝第一,盖不诬也。」
  世南尝从亲戚马建家,见洪文敏公内简一幅,与族伯提刑云:「正月十九日晚间宣召,从容圣语云『近日郡守辞见,并诣议事堂,太子封札子来。但思之,甚有未尽处。盖全不见语话,如何得识其贤否?朕于选引郡守,自有见处,几于不传之妙』。遂笑云『所谓父不能以传之子也』。迈奏:每见批出,别与差遣人者,无不合于公论。上云『如张垓者,观其人材,尽做得一州。只缘鄂渚屯大军,有诸司,却恐它费力,故改与九江』。迈奏:张垓是臣乡人故参知政事焘之子,其人诚如圣训 【 原注:案商刻作「谕」。】 。自得改命,极感圣恩。至于玉音说其为人,虽乡里与之久处者,不过知之如是。而陛下一见,即尽其平生,可谓至当。上笑而颔首。观此,足知简记不忘,故详以报。」此段乃孝宗皇帝天语,拜手敬观,益足以窥聪明冠伦妙处也。
  阶州产石,品第不一。白者明洁,初琢时可爱,久则受垢色暗,今朝廷取为册宝等用。有黄、青、黑、绿数色,取之不穷,而性软易攻,故价亦廉。巴州、嘉定府,皆产玉石,曰「巴璞」、「嘉璞」。坚而难琢,与玉质无异,故价数倍于阶石,其温润?与玉等。叙州宣化县,亦有玉石,曰「宣化璞」。
  溪源出黎雅大渡河,其品最高,有胭脂标、瓜蒌标。琢为器物,白若凝脂,非精鉴者不能辨。
  峡州之上百里间,有黄牛神祠。祠中多玉石,皆往来贾客或牵江人,得于沙碛间者以献。有一石,质黑纹白,隐然龙形,作蜿蜓状,鳞、角、鬣,纤悉备具。又有如孔雀尾者,是为石中之异。
  忠州乐碛市出玉石,舟至岸,人竞持来求售。有指甲纹,亦有磨见白质者。虽光莹可观,然皆碔砆也。是数郡所产,皆予所经历,故亦稍能识别。
  橄榄,闽、蜀俱有之。闽中丁香一品,极小,隽永,其味胜于蜀产。家君尝手植核于小圃,伺其萌茁,再岁而树壮。畏霜,覆以屋。又三岁,高二丈许。始实,初如菉豆,凡两月渐大。有堕地者,视之,木患子也 【 原注:案商刻「患」作「」。】 。皮可洗衣,功不让皁角,核则人以为念珠者。
  呜呼!地土风气之能移物性如是耶?橘踰淮而北為枳,?鵒不踰濟,貉踰汶則死。地气使然,无足多怪。
  后山赠二苏公诗,末云:「如大医王治膏肓,外证已解中尚强,探囊一试黄昏汤,一洗十年新学肠。」任子渊注云:「按图经本草曰:『合欢,夜合也,一名合昏。』韦宙独行方,胸中甲错,是为肺痈,黄昏汤治之。取夜合皮掌大,一枚,水煮服之。」其说最为牵合无义。
  沙随先生云:「晚年因阅本草,王孙,味苦平,无毒,主五藏邪气。吴名白功草,楚名王孙,齐名长孙;一名黄孙,一名黄偪籄,生海西川谷。盖指当时癖学,为五脏邪气耳。取义精深如此。」
  庄子云:「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盖谓天机所动,何可易邪?夔止一足。蛇虽无足,行疾于蚿。蛇行虽疾于蚿,岂如风之蓬然起于北海,入于南海之疾。风虽疾而胜矣,岂若目视所到为最疾。目视虽疾,又不若心之所之更疾也。大率推广「大胜者,唯圣人能之」之意。晦翁先生答或人论心之问曰:「心之虚灵,无有限量。如六合之外,思之则至。前乎千百世之已往,后乎千万世之未来,皆在目前。」又曰:「人心至灵。千万里之远,千百世之上,一纔发念,便到那里。神妙如此,却不去养他,自旦至暮,只管展转于利欲之中,都不知觉。」此说通透极妙。如庄子,是从譬喻上说来,且卒章不说心字,故令人卒看难晓也。
  南溪柴先生中行,字与之,吾乡前辈也。以国学上舍,登绍熙庚戌甲科,事宁考为秘书监。初仕临川推官,戊午秋大比,漕司前期取脚色,必欲书「委不是伪学」五字。公得文移,即具申云:「自幼习易,读程伊川之书,以收科第。于新制,未委是与不是伪学?如以为伪,不愿考校。」漕难其报。后有谗之者,内台欲加论列。何公澹在谏省曰:「其人所守不变,可罪之乎?」
游宦纪闻卷十
  黄秘书长睿父之子诏,纪其尊人建炎庚戌,在平江围城中,失去杨凝式书一册,并其先人手书杨传。以无别本,念念不忘。是岁四月,复寓饶之德兴太宁资福寺。偶录遗文,遂见之,喜甚。予偶得其本,恐终失坠,今纪其年谱、家谱、传、赞于此:
  唐咸通十四年癸巳,凝式是年生,故题识多自称癸巳人。唐天佑四年丁卯,是年夏,朱全忠篡唐,凝式谏其父唐相涉,宜辞押宝使。涉惧事泄,凝式自此遂阳狂,时年三十五。五代史补,言时年方弱冠,误也。晋天福四年己亥三月,有洛阳风景四绝句诗,年六十七。据诗云「到此今经三纪春」,盖自丁卯至己亥,实三十年。则自全忠之篡,凝式即居洛矣。真迹今在西都唐故大圣善寺胜果院东壁,字画尚完,亦有石刻。书侧有画像,亦当时画。又广爱寺西律院,有壁题云:「后岁六十九。」亦当是此年所题。此书凡两壁,行草大小甚多。真迹今存,但多漫暗,故无石刻。天福六年辛丑,是年六月,有天宫寺题名,称太子宾客,时年六十九。真迹今在此寺东序,题维摩诘后。又吏部郎荣辑家,有石刻一帖,无年,但云「太子宾客杨凝式,暮春,奉板舆,至自真原」等语。其末云「清和之月复至」,当是此年前后也。
  天福七年壬寅,是年有奠定智大师诗二首 【 是年有奠定智大师诗二首 「奠」稗海本作「真」。】 ,时年七十。真迹在文潞公家,刻石在从事郎苏太宁家。晋开运元年甲辰 【 原注:元衍「岁在甲辰」四字。 晋开运元年甲辰 原脱「晋」字,据稗海本补。】 ,是年四月十五日,有看花诗八韵,时年七十二。题于洛阳一僧舍书胜上。后云「维晋九载」。今刻石在湖州前殿中侍御史刘寿家 【 原注:案商刻作「刘焘」。】 。开运二年乙巳,是年五月,于天宫寺题壁,论维摩经等语。八月再题太子少保,时年七十三。真迹今在此寺东序,并辛丑题同刻石。开运四年丁未,是年二月并七月,有寄惠才大师左郎中诗三首,称会同丁未岁。会同,即契丹入晋改元之号也。时年七十五,称太子少傅。真迹在文潞公家,刻石在苏太宁家。周广顺三年癸丑,是年于长寿寺华严东壁题名,时年八十一。后又题「院似禅心静」等二诗,称太子少师,亦应是此年。真迹今为人移去,石刻亦不存,人或得旧本耳。又有与其从子侍御者家问二帖,后题广顺癸丑岁孟夏月。真迹在洛阳士人家。又有「判完契」五十余字,在洛阳故职方郎李氏家者刻之,无年,但称七月十六日太子少师杨草名,亦应是广顺中也。
  又家谱云:唐修行杨氏,系出越公房,本出中山相结。次子继,生洛州刺史晖,晖生河间太守恩,恩生越恭公钧 【 原注:案诸本俱误「?」,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改。】 ,出居冯翊。至藏器,徙浔阳。唐相杨收之父曰遗直,生四子,名皆从「启」,曰:发、假、收、严,以四时为义;故发之诸子名,皆从「木」,假之子从「火」,收之子从「金」,严之子从「水」。严生涉,涉生凝式。而收乃藏器之兄,涉之伯也。新五代史记唐六臣传,乃以收为涉之祖、严之父,非也。
  杨凝式字景度,隋越公素之后,唐相涉之子也。天资警悟,工草隶,善属文。昭宗时,第进士,为度支巡官。再迁秘书郎,直史馆。梁开平中,为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去从西都,张全义辟为留守巡官。梁相赵光裔器其才,奏为集贤殿直学士,改考功员外郎。唐同光初,以比部郎中知制诰,改给事中,史馆修撰,判馆事。明宗立,拜中书舍人。长兴中,历右散骑常侍,工、礼、户三侍郎,后以疾免,改秘书监。清泰初,迁兵部侍郎,复以疾归洛。晋天福中,迁太子宾客,寻除礼部尚书,致仕。开运中,宰相桑维翰表起为太子少保,分司。汉干佑中,历少傅、少师。周广顺中,再请老,以尚书右仆射致仕。显德初,改左仆射,太子太保。元年冬,薨于洛阳,年八十二 【 旧史云年八十五,误也。】 赠太子太傅。
  初、凝式父,祖,世显于唐。至涉相哀帝,时方贼臣陵慢,王室残荡,贤人多罹患。涉受命,泣语凝式曰:「世道方极,吾婴网罗不能去,祸将及,且累汝。」朱全忠篡唐,涉当送传国宝,凝式谏曰:「尊为宰相,而国至此,不为无过。乃更持天子印绂与人,虽保富贵,如千载史笔何!」时全忠恐唐室旧臣,不利于己,往往阴访群情,疑贰之间,及祸者甚众。涉常不自保,忽闻凝式言,大惊曰:「汝赤吾族矣!」凝式恐事泄,因佯狂,而涉以谦持,终免梁祸。
  凝式虽仕历五代,以心疾闲居,故时人目以「风子」。其笔?遒放,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既久居洛,多遨游佛道祠,遇山水胜概,辄留连赏咏。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若与神会,率宝护之。其号或以姓名,或称癸巳人,或称杨虚白,或称希维居士,或称关西老农。其所题后,或真或草,或不可原诘。而论者,谓其书自颜中书后,一人而已。
  其佯狂之?甚着。卜第于尹居之侧,遇入府,前舆后马,犹以为迟,乃杖策徒行,市人随笑之。常迫冬家人未挟纩。会有故人过洛,赠以绵五十两、绢百端。凝式悉留之,修行尼舍,俾造袜,以施崇德、普明两寺饭僧。其家虽号寒啼饥,而凝式不屑屑也。留守闻其事,乃自制衣给米遗之。凝式笑谓家人曰:「我固知留守必见赒也。」每旦起将出,仆请所之,杨曰:「宜东游广爱寺。」仆曰:「不若西游石壁寺。」凝式举鞭曰:「姑游广爱。」仆又以石壁为请,凝式乃曰:「姑游石壁。」闻者抚掌。
  凝式诗什,亦多杂以恢谐。少从张全义辟,故作诗纪全义之德云:「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自一堆灰。」它类若此。石晋时,张从恩尹洛。凝式自汴还,时飞蝗蔽日,偶与之俱。凝式先以诗寄从恩曰:「押引蝗虫到洛京,合消郡守远相迎。」从恩弗怪也。然凝式诗句自佳,及至洛后,以诗赠从恩云 【 原注:按此句下,疑有脱文。】 。其题壁有「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自然知了义,争官学神仙。」 【 争官学神仙 「官」稗海本作「肯」。】 清丽可喜也。尹洛者,皆当时王公,凝式或傲然不以为礼,尹亦以其耆俊狂直,不之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