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游宦纪闻
游宦纪闻
其三菩萨蛮:「阑干六曲天围碧,松风亭下梅初白。腊尽见春回,寒梢花又开。 曲琼闲不卷,沈燎看星转。凝?小裴徊,云间征鴈来。」
其四序云:「葛氏侄女子告归,作少年游送之」:「雨晴云敛,烟花澹荡,遥山凝碧。驱车问征路,赏春风南陌。 正雨后梨花幽艳白。悔匆匆,过了寒食。归家渐春暮,探酴醿消息。」
其五序云 【 原注:案「其五」句下,疑脱「忆秦娥」三字。此首不似妇人作。】 :「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问书,因以为寄」:「秋寂寞,秋风夜雨伤离索;伤离索,老怀无奈,泪珠零落。 故人一去无期约,尺书忽寄西飞鹤;西飞鹤,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其六醉思仙:「晚霞红。看山迷暮霭,烟暗孤松。动翩翩风袂,轻若惊鸿。心似鉴,鬓如云;弄清影,月明中。谩悲凉,岁冉冉,蕣华潜改衰容。 前事销凝久,十年光景匆匆。念云轩一梦,回首春空。彩凤远,玉箫寒;夜悄悄,恨无穷。叹黄尘久埋玉,断肠挥泪东风。」
朱文公晚年居考亭,便于野服,有客位榜云 【 便于野服,有客位榜云 此二句稗海本作「便着野客服,有位榜云」。】 :「荥阳吕公,尝言京、洛致仕官,与人相接,皆以闲居野服为礼,而叹外郡或不能,然其指深矣!衰朽无状,虽幸已叨误恩,许致其事,而前此或蒙宾客不鄙下访,初未敢遽援此例,便以老大自居。近缘久病,艰于动作,诎伸俯仰,皆不自由,遂不免遵用旧京故俗,辄以野服从事。然而上衣下裳,大带方履,比之凉衫,自不为简。其所便者,但取束带足以为礼,解带可以燕居,免有拘绊缠绕之患、脱着疼痛之苦而已。切望深察,恕此病人。且使穷乡下邑,得以复见祖宗盛时京都旧俗,其美如此,亦补助风教之一端也。至于筋骸挛缩,转动艰难,迎候不时,攀送不及,区区之意,亦非敢慢。并冀有以容之,为大幸也。」
世南从三山故家,见朱文公一帖云:「讲明正学,其道必本乎人伦,明乎物理。其教自小学洒扫应对以往,修其孝弟忠信,周旋礼乐。其所以诱掖激励,渐磨成就之道,皆有节序。其要在于择善修身,至于化成天下;自乡人而可至于圣人之道。」先生教人,自致知至于知止诚意,至于平天下;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循循有序。病世之学者,舍近而趋远,处下而窥高,所以轻自大,而卒无得也。
世南于纪闻首端,尝论「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之说,以求教于白鹿胡堂长泳。胡云:「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左旋,日、月、五星右转,此古今历家之说皆然也。天左旋之说信然矣!日,一日行一度,月,一日行十三度有零。日者,阳之精而行迟;月者,阴之精而行反速。大抵阳健而阴顺,阳刚而阴柔;健而刚者,运行当速;顺而柔者,运行当迟。今不特反是,月之行乃过于日十有二倍,其理不通。从来无人推见其所以然。近时晦庵朱文公解毛诗正月篇,亦用旧说;惟于楚词天问篇发其端,而不详其实。天左旋,日月亦左旋,一昼夜以日之明晦为节。日之行,三百六十五度四分日之一,则比天之旋少一周,逐日所不及。天之运,以二十八宿计之,分为度数。盖二十八宿,乃经星,附天而行,凝然不动,可从而纪其度数。亦犹量地之里云,至某州,某郡若干里。州郡有定所,人莫不知,姑借之以为限节也。高丽国有九执历 【 原注:案商刻误「几执」。】 ,正如此。窃意历家以数之少者易算,日、月、天左旋,数之不及者少,取其易算,故假日月右转也。「?三百六旬有六日」,其原起于此。其实「?三百六旬有五日又四分日之一」,尧典特举成数而言耳。以之均为十二月,则多六日无所归,故又每岁作五、六小尽,取其赢而凑足多之数,是以五年必有两闰,以足每岁三百六旬有六日之成数也。虽是除闰月,每岁只三百六旬有四、五日。只有二十四气,前后相去,皆三百六十五、六日也。胡、学于 文公者,多见前辈论议,皆有所本,故复纪于此。
云林先生黄长睿云:「馒头,当用『米曼』字 【 原注:卢文弨曰:案馒头本作「曼头」,不作(米曼),字书无「米曼字」。】 。见束皙饼赋。兴元关表诸郡,食肆所货姜豉,用『僵』字最为有理。」予于菊礀高九万处,见苏绍叟手书忆刘改之摸鱼儿一阕云:「望关河试穷遥眼,新愁似丝千缕。刘郎豪气今何在?应是九疑三楚。堪恨处,便拼得一生寂寞长羁旅。无人寄语;但吊梦伤桃,边松倚竹,空忆旧诗句。 文章事,到底将身自误,功名难料迟暮。鹑衣箪食年年瘦,受侮世间儿女。君信否?尽县簿高门,岁晚谁青顾。何如引去?任槎上张骞,山中李广,商略尽风度。」
又赋雨中花一阕云:「予往往忆刘改之,作摸鱼儿,颇为朋友间所喜,然改之尚未之见也。数日前,忽闻改之去世,□□□□怅惘殆不胜言。因忆改之,每聚首爱歌雨中花。悲壮激烈,令人鼓舞。辄倚此声,以寓予思。凡未忘吾改之者,幸为我和之」:「十载尊前,放歌起舞,人间酒户诗流。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 榆关万里,一去飘然,片云甚处神州。应怅望家人父子,重见无由。陇水寂寥传恨泪,淮山宛转供愁。这回休也,燕鸿南北,长隔英游。」绍叟有冷然诗集十卷行于世。
三山之俗,立春前一日,出土牛于鼓门之前。若晴明,自晡后达旦,倾城出观,巨室或乘轿旋绕。相传云:「看牛则一岁利市。」三日游贤沙,四日游天宁,六日乌石山之神光寺,西湖之水晶宫,逮暮始散。此皆图志所不载也。
洪文敏公容斋随笔,论人君寿考,自三代而后,惟梁武帝八十三,以侯景之祸,幽辱告终。至光尧太上皇帝之福寿,真可于天人中求之。
国朝大臣如枢相张升、宫保赵?,皆八十六。陈文惠八十二 【 原注:案商刻误「八十三」】 。杜祁公八十一。富郑公八十。文潞公独九十二。张文定公八十五。范蜀公、曾宣靖、苏文定,皆余八十。渡江后,惟史越王八十三。周益公八十云。
朱文公移简辅汉卿云:「得赵昌父书,以致政大夫见呼,此甚真实,而又雅驯。可为报同社诸人,今后请依此例也。」
何贤良名致,字子一。嘉定壬申游南岳,至祝融?下。按岳山图,禹碑在岣嵝山。询樵者,谓「采樵其上,见石壁有数十字」。何意其必此碑,俾之导前,过隐真屏,复渡一、二小涧,攀萝扪葛至碑所。为苔藓封,剥读之,得古篆五十余,外癸酉二字 【 原注:案句误。疑是「癸酉二字外」。】 ,俱难识。韩昌黎所谓「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拏蛟螭」。而其形模 【 原注:「而」字疑误。】 ,果为奇特。字高阔约五寸许。取随行市买历辟而模之 【 取随行市买历辟而模之 「辟」稗海本作「碎」。】 ,字每摹二,虽墨浓淡不匀,体画却不甚模糊。归旅舍,方凑成本。
何过长沙,以一献曹十连彦约,并柳子厚所作及书般舟和尚第二碑。以一揭座右,自为宝玩。曹喜甚。牒衡山令搜访柳碑。本在上封寺,僧法圆申,以去冬雪多冻裂。禹碑自昔人罕见之,反疑何取之他处以诳曹。何遂刻之岳麓书院后巨石,但令解柳碑来,匣之郡庠而已。
绍定癸巳七夕后一日,予甥董若金忽语予云:「适有自弋阳来者,言县境桃花步渔人,入水见一物,长八尺,博四尺有五寸,约四百余斤。两头如燕尾,腰有眼,其二圆,其二如半月。非铁非石,图形以示云。渔人舁至县市,火,复舁之桃花,又火,迁于神祠始息,众莫识。」予应曰:「此不难别,其制绝类岳阳楼下铁枷。必县傍溪中,古有龙祟,时得道之士如许旌阳者,铸为此物,以镇塞妖蛟蜃穴。岁月深久,水所渍,故不类铁。致灾者,徙岸也。异时当复置水。」
岳阳沙上数枚,人以为厌胜铁枷,或以为湖贼王么矴石,或云昔人拒敌锁江之具,图经皆疑其非。或有傅会者曰:「晋太康元年,大举伐吴。二月戊午,王浚、唐彬,击破丹阳监。吴人于江碛要害处,并以铁锁横截之。」以为必此物。今观弋阳所出,可名之锁江之具乎?以此验彼,厌胜之物明矣。
德兴邑廨,有石刻二诗云:「仕宦之身,天涯海畔,行商之身,南州北县,不如田舍,长相见面。门无官府,身即强健。麻麦遍地,猪羊满圈。不知金贵,唯闻粟贱。夏新绢衣,秋新米饭。安稳眠睡,直千直万。」
「我田我地,我桑我梓,只知百里,不知千里。我饥有粮,我渴有水,百里之官,得人生死。孤儿寡妇,一张白纸,入着县门,冤者有理。上官不嗔,民即欢欣,上官不富,民免辛苦。生我父母,养我明府。苗稼萋萋,曷东曷西,父母之乡,天子马蹄。」
沙随先生跋云:「右二诗,不知何人作。上饶公端殿汪先生,过豫章之进贤,手书于旅舍。后三十年,门人程迥授邑于兹。既受代,始于郡中得之,而真迹不复存矣。友人高季安,会丞是邑。季安,先生姻戚也,因托刻于石。先生下世七年矣。噫!迥跋。」
此诗始刻于进贤,再刻于德兴。丙子巨浸,出于泥滓中,石断字漫。邑宰潘传重刻之。世南爱其言近而意切,惧其碑之复沦,故纪于此。
雪?为剎,与径、蒋诸山相甲乙。懿宗咸通十一年,僧义存开山创寺。干符二年,赐号真觉禅师。
传道德山五祖寺有木球,相传谓常受真觉役使,呼仆招客,毯皆自往来。嘉泰间寺灾,球忽落入池中,得不坏。
山周遭百里间,皆(大岁) 【 音豁】 竹?,味极甘美。寺?自三月至五、六月犹餍饫,亦觉所植也。
游宦纪闻卷九
世南近于三山郡斋,获观龙眠所作奉节图。后题云:「景文老兄,持节守大名,从迓吏以访别。念非仁者不能以言为赠;赠之以佛衣绫而不受,赠之以纹縠而不受,戏作奉节图,以见分首之拳拳。然朝廷委寄之重,雅歌长啸,无复愧于古人矣。元佑坤成节曰,龙眠山中人,李公麟书。」
景文,即刘季孙也。平之子。东坡尝荐之,后知隰州而殁。有诗寄坡云:「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能插菊花无。」死之日,家无一钱,但有书三万轴,画数百幅耳。其家藏王子敬「黄柑三百颗」帖,坡尝有诗与景文云:「君家子敬十六字,气压邺侯三万签。」坡一日语景文曰:「一则仲父,二则仲父,以何为对?」刘云:「可对千不如人,万不如人。」坡为绝倒。
王金陵字说之作,率多牵合,固不免坡公之讥。建炎间,莆中郑樵字渔仲,作六书?,谓象形、谐声、指事、会意、转注、假借,从六者而生,总计二万四千二百三十五。其间惟谐声类最多,计二万一千八百一十。约以简易,而尽得作字之义矣。
自说文以字画左旁为类,而玉篇从之,不知右旁,亦多以类相从;如戋有浅小之义,故水之可涉者为浅,疾而有所不足者为残,货而不足贵重者为贱,木而轻薄者为栈。青字有精明之义,故日之无障蔽者为晴,水之无溷浊者为清,目之能明见者为睛,米之去粗皮者为精。凡此皆可类求。聊述两端,以见其凡。
字学不讲,多因前代讳恶,遂致书画差误。汉以火德王,都于洛阳,恶水能灭火,遂改「洛」为「雒」。故今惟经书作「洛」,而传记皆作「雒」矣。秦始皇嫌「?」 【 韵?在上声】 字似「皇」,改为「罪」,自出己意,谓非之多则有?也。今经书皆以「罪」易「?」,独礼记、尔雅,犹有可考。「?」字、乃子云奇字古文「天屈西北为『?』。」今易中「无」,皆从「?」,它书则杂之矣。「世」字因唐太宗讳世民,故今「牒」、「叶」、「弃」,皆去「世」而从「云」。漏「泄」、缧「绁」,又去「世」而从「曳」。「世」之与「云」形相近,与「曳」声相近,若皆从「云」,则「泄」为「沄」矣,故又从「云」而变为「曳」也。「民」则易而从「氏」,「?」、愍、「泯」之类,至今犹或从「氏」也。以至如晋讳「昭」,改昭穆之「昭」为「韶」音,秦讳「政」,而改正月之「正」为「征」音,至今从之,此何理耶 【 原注:卢文弨曰:案「正」,未必为始皇作「征」音也。】 ?字声有清浊,非强为差别。夫轻、清为阳,阳主生物。形用未着,故字音常轻。重、浊为阴,阴主成物。形用既着,故字音必重。如衣施诸身为「衣」,冠加诸首为「冠」。「衣」与「冠」读作平声者,其音重。已定之物,属乎阴也;读作去声者,其音轻。未定之物,属乎阳也。物所藏曰「藏」,人所处曰「处」。「藏」平声,「处」上声者轻,其作去声者皆重,亦其类也。
胡堂长伯量,记度常卿涵星研云:「宝庆丙戌秋八月,渝州度史君正奉诏入京,过金陵,出其所藏坡仙涵星研,而庐山胡泳记之曰:『研,端石,以石眼在池得名。形方。以今尺度之,可广四寸,其长倍蓰 【 其长倍蓰 「长」稗海本作「表」。】 。高寸有半,上广下杀。其阴容掌,不啻面出。玉斗为池,斗之半,微为洼坎,如半月,用以限墨。』
『星在池者十有三,下皆乘以云气。大者四;其二近半月,其二倚南壁。而一复差大而高,外微绿、中黄,瞳如针眼而绀碧,?星此为独胜。小者九;二倚东壁,二倚西壁,如参、商然;五者中立,一高、二次而三低,如聚东井然。汲泉满池,粲粲相辉,半月止墨,玄云(黑炎)叇而下,古人制作之精如此。星在阴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