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游宦纪闻
游宦纪闻
高盖为闽中佳山,虽左僻名胜,往往远从游览,吟题甚富。有一联云:「云幄护坛仙世界;水帘遮室佛家风。」时人赏之,以为能点出山中眼目云。
永福古有谶语曰:「天保石移,瑞云来奇;龙爪花红,状元西东。」干道间,福清天保瑞云寺后石崖,横山而行,啮地成蹊。既而永邑东乡石壁溪岩,松上产龙爪瑞花。其年萧公国梁,果魁天下。次举黄公定,胪唱第一。盖瑞花生处,西之于萧,东之于黄,各三十五里,此「状元西东」之应也。又次举郑公侨,廷试复先多士。邑宰作诗云:「翀峰、龟岭与龙屿,三处家山一壮哉。相去未逾一百里,七年三度状元来。」盖萧公翀峰,郑公龟岭,黄公龙屿也。
萧公登科岁,第一人本丞相忠定赵公。故事,设科以待草茅士,凡预属籍,挂仕板者,法当逊避。唱名日,升萧公为榜首。故萧公对御吟有「名传玉阶星辰晓;泽霈金枝雨露春之句。其谢启有云:「预飞龙之选,淮安论次以当先;无汗马之劳,酇侯何功而居上。」盖用宗室及萧家事。至今脍炙人口,因并书之。
永福邑东有岳宫,乃?太博经?。大门内,建三清殿。上梁日,邑中诸寓公咸在。*以书梁俪语,首逊给事黄公龟年。公即领略,立解手帕 【 立解手帕 「帕」稗海本作「帖」。】 ,濡墨作字云:「风马云车,俪百顺?陈之卫;金枝玉叶,拱万龄宸极之尊。」词语铿润,笔法高古。太博初见公略不经思,复疑帛书非法,既而双美,*始大喜心服。归语家人子侄辈曰:「吾邦山川之秀,有如此公者,操行过人数等,不独词翰可敬。」其未第时,最贫素,自处澹如。应乡贡。引保日,有考官某县尉居帘内,见公丰姿秀发,惊喜曰:「有如此奇男子,安得出我门下。」既而预荐,尉喜甚,约妻以女。及中第日,尉已捐馆。其妻挈累扶衬,相遇于中途,黄哭之恸。命逆旅主人达情,请遂初约。夫人曰:「往事尚忍言之哉!无禄,县尉清贫,死无余资。吾携百指,扶护而归,衣衾斥卖殆尽。方以不达乡井为虑,那可复议脔先辈事?况黄甲少年,当结好鼎族。吾且行矣,善为我辞。」黄垂涕曰:「呜呼!吾许人以诺,死而负之,吾行将何归?夫人不念死者言,乃作世俗夷虏语。苟遂吾志,秋毫自赍,不敢闻命也。」遂定婚于邂逅间,分携恸哭而别。
某氏从公归,能执妇道,琴瑟在御,没齿无间言。公登从橐,夫人尚无恙。若公者,可谓有德有言者也。噫!今之年少,弄笔墨取科第者,项背相望。闻公之风,盍亦知所以自省哉!
永福邑东三十五里曰三岛村,村东北山曰方广岩。往昔荆榛蒙茸不可上。给事黄公筑室,读书山下。一日,猎师逐兽归,能言其境。给事命仆,翦荆斫险,攀缘而上,抵一石室,下可蔽千人。乡人从往,即其地奉浮屠,故水旱必于此乎祷。后数年,水暴至。漂一巨木,长可丈余,广半之,卧山下者累月。风雨晦暝之夕,往往若有神光。舁致室中。亡何,有异人来,请斲为宾头卢尊者像。像成,不受直去,莫知所之。今悬官祷雨,必躬往迎致,其应如响。像眉毫修白,骨气龙钟,宛若生动。每至邑中,人士敬叹瞻礼,喜其来而惜其去。好事者,至有命精工模仿以易之,虽毫发无欠,精神莫具,不独主岩者能辨之。
自造像后,香火日昌,往来供施相属。室内遂构三层阁,不载片瓦,虽疾风暴雨,不能犯也。室距平地,可五里许。其间梁空磴险,山径峭拔,游者有攀跻伛偻之难。及最上,峰回路转,倏忽风景不同;岩洞飞惊,台殿缥缈,使人神观轩豁,忘其罢惫。周遭有十奇,如石门、水帘、瀑布、石灯、石锺罄、观音影之类,皆自然天巧。居最者有龙尾泉 【 居最者有龙尾泉 原无「居最者」三字,今据稗海本补。】 ,状如石龙裂岩而去,尚余不尽。尾、修及寻丈,望之作蜿蜒势。尾锋涌泉一滴,冬夏不枯,人敬其水,以为佛供。越室而右,有羚羊洞,云其中可容三、四十辈。微径仅可着足,下临无际,人莫敢进。独主岩者,藏贮其中,来往如猱,亦野性便习然也。
詹事王公十朋曾游,作十奇律诗,五言六十字,见公集内。士友?信可,亦有纪游诗云:「曾访神仙岩洞来,人言伟观似天台。藤萝足下猨猱啸,锺鼓声边日月开。灯续佛光凝紫翠,云将蜃气作楼台。最怜贯石神龙尾,犹带天东雨露回。」
岩中乞灵多验,如前司农簿柯公垓,少时乡试回,尝经从。主岩者,先夜梦尊者命之曰:「可设榻煮茗,来日当有十九岁官人来。」及期,与公同游者十余人。老、行前致茶,问稠中谁为十九岁官人,遂以梦告。柯公是岁乡请,次年登科,果如其言。
以上六说,皆友人吴兄信可为世南言。信可讳锜,永福人。诚敬而疏通,博学而和粹,月旦之评,最所推重。世南方以得友为喜,纳交不百日,而遂隔今古。嗟乎!信可践履如此,而遽止于斯,亦可悲也。追思纪录,以备遗忘。
借书一痴,还书一痴,或作「嗤」字,此鄙俗无状语。前辈谓借书还书,皆以一瓻。礼部韵云:「瓻,盛酒器也。」山谷以诗借书目于胡朝请,末联云:「愿公借我藏书目,时送一鸱开?鱼。」坡公和陶诗云:「不持两鸱酒,肯借一车书。」吴王取伍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应劭曰:「取马革为鸱夷,榼形。」范蠡号鸱夷子皮,师古曰:「若盛酒之鸱夷。」扬子云酒箴:「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师古曰:「鸱夷、韦囊,以盛酒也。」苏、黄用鸱字本此。
游宦纪闻卷五
东坡先生,尝亲笔录其外曾祖程公逸事云:「公讳仁霸,眉山人,以仁厚信于乡里。蜀平,中朝士大夫惮远宦,官缺,选士人有行义者摄。公摄录参军。眉山尉有得盗芦菔根者,实窃,而所持刃,误中主人。尉幸赏,以劫闻,狱掾受赇,掠成之。太守将虑囚,囚坐庑下涕泣,衣尽湿。公适过之,知其冤,咋谓盗曰:『汝冤,盍自言,吾为汝直之。』盗果称冤,移狱。公既直其事,而尉、掾争不已,复移狱,竟杀盗。公坐訹囚罢归。不及月,尉、掾皆暴卒。」
「后三十余年,公昼日见盗拜庭下曰:『尉掾未伏,待公而决。前此地府欲召公暂对,我扣头争之曰,不可以我故惊公,是以至今。寿尽今日,我为公荷担而往,暂对即生人天,子孙寿禄,朱紫满门矣。』公具以语家人,沐浴衣冠,就寝而卒。轼幼时闻此言。已而,外祖父寿九十,舅氏始贵显,寿八十五。曾孙皆仕有声,同时为监司者三人。玄孙宦学益盛,而尉、掾之子孙微矣。或谓盗德公之深,不忍烦公暂对,可也,而狱久不决,岂主者亦因以苦尉掾也欤?」
「绍圣二年三月九日,轼在忠州,读陶潜所作外祖孟嘉传云:『凯风寒泉之思,实锺厥心。』意凄然悲之。乃记公之逸事,以遗程氏,亦庶几渊明之心也。」
是岁九月二十七日,惠州星华馆思无邪斋书此,段玉山端殿,汪公应辰,刻先生手书于石,笔法遒美,极可爱。
辨博书画古器,前辈盖尝著书矣。其间有论议而未详明者,如临、摹、硬黄、响榻是。四者各有其说。今人皆谓临、摹为一体,殊不知临之与摹,迥然不同。临谓置纸在傍,观其大小、浓淡、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摹谓以薄纸覆上,随其曲折宛转用笔曰「摹」。硬黄谓置纸热熨斗上,以黄蜡涂匀,俨如枕角 【 俨如枕角 「枕角」说郛本作「捥角器」。】 ,毫厘必见。响榻谓以纸覆其上,就明窗牖间,映光摹之。
辩古器则有所谓款识,腊茶色、朱砂斑、真青绿、井口之类,方为真古。其制作则有云纹、雷纹、山纹、轻重雷纹、垂花雷纹、鳞纹、细纹、粟纹、蝉纹、黄目、飞廉、饕餮、蛟螭、鼋龙、麟凤、熊虎、龟蛇、鹿马、象鸾、夔牺、蜼 【 余季切】 凫、双鱼、蟠虺、如意、圜络、盘云、百乳、鹦耳、贯耳、偃耳、直耳、附耳、挟耳、兽耳、虎耳、兽足、夔足、百兽 【 百兽 说郛本「兽」下有「足」字。】 、三螭、穟草、瑞草、篆带 【 若蚪结之势】 、星带 【 四旁饰以星象】 、辅乳 【 锺名,用以节药者】 、碎乳 【 锺名,大乳三十六外,复有小乳周之】 、立夔、双夔之类。凡古器制度,一有合此,则以名之。如云雷锺,鹿马洗、鹦耳壶之类是也。如有款识,则以款识名;如周叔液鼎 【 周叔液鼎 「液」稗海本、说郛本均作「夜」。】 、齐侯锺之类是也。
古器之名,则有锺 【 大曰「特」,中曰「镈」,小曰「编」】 、鼎、尊、罍、彝、舟 【 类洗而有耳】 、卣 【 音酉,又音由。中尊器也。有攀、盖、足。类壶 【 卣下注文:有攀 「攀」说郛本作「覆」。】 】 、瓶、爵、斗 【 有耳、有流、有足、流即觜也】 、卮、觯 【 之豉反。酒觞也】 、角 【 类彝而无柱】 、杯、敦、簠 【 其形方】 、簋 【 类鼎而矮,盖有四足】 、豆、甗 【 牛偃切。无底甑也】 、锭 【 徒经切,又都定切】 、斝、觚、鬲 【 形制同鼎,汉志谓空足曰「鬲」】 、鍑 【 方宥切。玉篇云:似釜而大,其实类小瓮而有环】 、盉 【 户戈切,又胡卧切。成五味之器也,似鼎而有盖、有觜、有执攀】 、壶 【 其类有四:曰「圆」,曰「扁」、曰「方」,曰「温」】 、盦 【 于含切。覆盖也,似洗而腰大,有足,有提攀】 、瓿 【 蒲后切,类壶而矮,】 铺 【 类豆。铺陈荐献之义。】 罂 【 类釜】 、鉴 【 盛冰器。上方如斗镂,底作风窗,下设盘以盛之】 、匜 【 弋支切。沃盥器、】 盘、洗、盆、鋗 【 呼玄切。类洗。玉篇云:「小盆也」】 、杅、磬、錞、铎、钲 【 类锺而矮】 、铙、戚、镦 【 饰物柄者 【 镦下注文:饰物柄者 稗海本作「饰物柄也」。说郛本作「饰物柄金者」。】 】 、奁、鉴 【 即镜】 、节钺、戈矛、盾、弩机、表、坐旗、铃、刀笔、杖头、蹲龙 【 宫庙乘舆之饰。或云:栏、楯间物】 、鸠车 【 鸠车 「鸠」说郛本作「鹓」。】 【 儿戏之具】 、提梁、龟蛇、砚滴、车辂、托辕之属。此其大概,难于尽备,然知此者,亦思过半矣。
所谓款识,乃分二义,款谓阴字,是凹入者,刻画成之。识谓阳字,是挺出者。正如临之与摹,各自不同也。
腊茶色亦有差别。三代及秦、汉间之器,流传士间,岁月寖久,其色微黄而润泽。
今士大夫间论古器,以极薄为真,此盖一偏之见也。亦有极薄者,有极厚者,但观制作色泽,自可见也。亦有数百年前,句容所铸,其艺亦精,今铸不及。必竟黑而燥。须自然古色,方为其古也。
左太冲三都赋序云:「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扬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又云:「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又蜀都赋则云:「旁挺龙目,侧生荔枝,布绿叶之萋萋,结朱实之离离。」读至此,而窃有疑焉。世南游蜀道,徧历四路数十郡,周旋凡二十余年。风俗方物,靡不质究,所谓龙目,未尝见之。间有自南中携到者,蜀人皆以为奇果。此外如荔枝、橄榄、余甘、榕木,蜀皆有之,但无龙目、榧实、杨梅三者耳。岂蜀昔有而今无耶?抑左氏考方志草木之未精耶?
辛稼轩初自北方还朝,官建康,忽得瘕疝之疾,重坠大如杯。有道人教以取叶珠 【 即薏苡仁也】 ,用东方壁土炒黄色,然后水煮烂,入砂盆内研成膏,每用无灰酒,调下二钱即消。沙随先生,晚年亦得此疾,辛亲授此方服之,亦消。然城郭人患不能得叶珠,只于生药铺买薏苡仁,亦佳。
按本草,薏苡仁上等上上之药,为君主养命,多服不伤人。欲轻身养命,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味甘,微寒无毒。主拘挛不可屈伸。除风湿痹下气,除筋骨寒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生真定平泽及田野,八月采实,采根无时。今在在有之,真良药也。蜀中巴蓬间甚多,士大夫以此相馈遗,杂之饮食间也。
饶之城中,有宗子善平,病肾虚腰痛。沙随先生以其尊人所传宋谊叔方,用杜仲,酒浸透,炙干,捣罗为末,无灰酒调下。赵如方制之,三服而愈。
沙随先生在泰兴时,有乳妪,因食冷肉,心脾发痛,不可堪忍。知县钱仁老名寿之,以药与之,一服痛止,再服即无他。其药以陈茱萸五、六十粒,水一大盏,煎取汁,去滓,入官局平胃散三钱,再煎热服。
钱云:「高宗尝以赐近臣。时有归正官校尉,添差县尉,后归军中,以是愈人疾甚多。其妻弟王得中,又以其药归昌国,亦多愈人疾,真奇方也。
砚品中,端石人皆贵重之。载于谱记凡数家,取予各异。或佳其有眼为端,或以无眼为贵。然石之青脉者,必有眼,嫩则多眼,坚则少眼。石嫩则细润而发墨,所以贵有眼,不特为石之验也。
眼之品类不一:曰「鸚哥眼」,曰「?鵒眼」,曰「了哥眼」 【 謂秦吉了也】 ,曰「雀眼」,曰「?翁眼」,曰「貓眼」,曰「菉豆眼」,各以形似名之。翠绿为上,黄赤为下。谚谓火黯为焦 【 谚谓火黯为焦 「焦」原作「佳」,说郛本作「焦」,据改。】 ,然亦石之病。
干道癸巳,高庙尝书翰墨数说,以赐曹勋。其一云:「端璞出下岩,色紫如猪肝。密理坚致,泼水发墨,呵之即泽。研试则如磨玉而无声,此上品也。中下品则皆砂壤相杂。不惟肌理既粗,复燥而色赤,如后历新坑 【 原注:商刻脱「坑」字。】 ,皆不可用。制作既俗,又滑不留墨。且石之有眼,余亦不取。大抵瑕翳,于石有嫌,况病眼、假眼,韵度尤不足观。故所藏皆一段紫玉,略无点缀。」已上皆圣语。石之眼少而色正者,方为佳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