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淳熙三山志
淳熙三山志
苦竹 笋味甚苦。又有苦伏竹,笋冬生,掘而食之,味尤珍。
淡竹 肉薄,节间有粉,南人以烧竹沥者。
石竹 连江等县为多。节疏而平,可为器用。
麻竹 大至径七八寸,叶亦大,笋夏生。
江南竹 粗大而坚直。
秋竹 甚小,以为篾用。
虫竹 丛生如芦。每节生虫,如新蝉之未翼者,□无窍隙,随竹而长。竹将枯,乃穴其旁而出。
豁竹 节长细,可为笛材。笋味最美。
筋竹 肉厚而窍小。可为弓弩材。
·草
萱 《诗》曰:“焉得蘐草”。《埤雅》谓:“一名鹿葱,草之可以忘忧者。”夏开者,梗高叶大;秋开者,短而叶细。别有鞓红而百叶者,有鹅黄而香者,非一种也。
兰 一名水香。颜师古云:“即泽兰也”。生水旁,叶光润尖长,花蜡色六出,一桠敷蕊,(底本作“一桠敷□”,缺一字,崇抄作“三桠敷生”,据库本补。)耸若鼠耳一卷,而紫晕、檀心,气清远,盖国香也。春秋两种。《楚词》云:“春兰兮秋菊”,又云:“秋兰兮青青”。或云:“一干一花而香胜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薄者蕙。”
剪刀股 叶如剪刀,苗甚软嫩。色深青绿,每丛十余茎,内一茎分枝,开小白花。
琼田 春生苗叶,无花。三月,采根叶焙干,土人用治风。
建水 枝叶似桑,四时常有。土人取其叶焙干碾末,治走疰风。(崇抄作“走■〈疒外圭内〉风”。)
鸡项 叶红,花叶上刺青色,亦名千针草,根似小萝卜,枝条直上。三四月,苗上生紫花,八月叶凋,十月采根。
火杴 春生苗,叶似紫苏大而尖长,白花。州人呼其叶为火杴草。
马兰 叶类苦荬菜,(底本、崇抄作“苦益菜”,据库本改。)土人连根采之。(底本、崇抄皆作“土人连□采之”,缺一字,据库本补。)即《尔雅》所谓“箴马兰”是也。治■〈鱼规〉鱼毒。
石龙蒭 丛生,俗名龙须草。今人以为席。
莎草 根名香附子。
灯心 生泽地,丛生。茎圆细而长直。人以为席。
鸡肠 一名蘩■〈艹缕〉。叶似荇菜而小,其茎梗作蔓,断之有绿缕,细而中虚,似鸡肠,因名。
鳢肠 即莲子草也。一种,叶似柳而光泽,茎似马齿苋,花细而白,其实如小莲房。一种,苗颇似莲花而黄色,实亦作房而圆,可以止血,方言谓之断血草。
羊蹄 秃菜也。叶狭长色深,茎节间紫赤。采根醋磨,涂癣速效。
通草 一名通脱木,叶如蓖麻。(底本、崇抄作“草麻”,据库本改。)中虚,有软白,可为轻花。出长溪。
紫背 解一切蛇毒。
佛甲 多附石向阳而生,似马齿苋,细小而长。
仙人掌 多于石壁上贴而生,如人掌,故名。治肠痔,泻血。
蒲 生陂湖中,嫩者可食。汉尝以裹轮。
蒉 生有三棱。《尔雅》谓之“蔧”。江生者为淡蒉,近海者为咸蒉。土人以为缆、为席、为屦。
莣 似茅。可以为绳索、履屦。
虎杖草 《尔雅》曰:“似红草而大,可染赤。”煎以为饮,色如琥珀。
戒火草 人家用瓦缶植之,以警火。
独扫草 《尔雅》曰:“马帚”,注云:“可以为帚”。
茭 生泥浦中。叶如蒲苇,人缚为荐蓆,(底本作“荐□”,缺一字,崇抄作“荐藉”,据库本补。)谓之菰。又有白色者,其根可食,谓之茭郁子。中有黑点,岁久长白台,如小儿臂,谓之茭手。
·藤
丁公藤 生依南木,故号南藤。(底本作“生□南木□号南藤”,缺二字,据库本补。)茎如马鞭,有节,紫褐色。(底本作“马鞭□□□褐色”,缺一字,据库本补。)《南史》:“解叔谦,(底本作“南史□叔谦”,缺一字,据库本补。)母有疾,夜于庭中祷告,(底本作“庭中□告”,缺一字,据崇抄补。)闻空中云:‘得丁公藤,治即瘥’”。(底本作“□丁公藤治即瘥”,缺一字,据崇抄补。)即此藤也。
千金藤 主一切血毒,(底本作“血□”,缺一字,据崇抄补。)生南土者黄赤如细辛。(底本作“赤□细辛”,缺一字,据崇抄补。)
紫金藤 生山中。初春生,(底本作“初□生”,缺一字,据崇抄补。)叶青色,至冬凋落。其藤似枯条。采其皮,晒干。治肾气。
石南藤 其苗蔓延木上,四时不凋。
含春藤 其苗蔓延木上,冬夏常青,治风。
感藤 如鸡蛋大,汁甘美如蜜。(底本作“□甘美如蜜”,缺一字,据崇抄补。)生研傅蛇虫咬疮。一名甘藤。甘、感声近耳。又名甜藤。
吉钓藤 亦名乌理藤(底本作“乌□藤”,缺一字,库本作“美龙藤”,据崇抄补。)色紫老者,可帖双陆局。道家呼其根为降真香。或以为简。
金刚藤 方言谓之菠颉,根赤色,可以染鸭子。(“鸭子”即“鸭蛋”。)
薜荔藤 缘木而生。
香藤 缘木而生,其气馨香。又有南藤,人取以酿酒。
王孙藤 可供作缆。
·畜扰
马 海坛旧诸牧有之,但驽蹶悍突,须久服习,乃堪乘。驴、骡亦同。
牛 黄牛,角缩而短悍;水牛,丰硕而重迟,出福清以南。水牛新孳,下其乳为团,出城东松屿。
羊 岁两生息,出福清、长溪。
猪 犬 猫 鸡 鸭 鹅
·兽
虎 山深处有之。异时,或忽至城邑。
豹 尾赤而文黑为赤豹,又有黑豹,文圆者为钱文豹。
豺 季秋之月,攫兽以祭天。方言呼为豺犬。
狼 似虎而小,性至贪。
熊 猪身而圆,有爪如钩。
麂 獐类也,其肉坚韧不及之,其皮可为履鞹。
獐 味甘无毒。有牙而不能噬。
猴 《诗》谓之“猱”。大历中,有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有一老者,飞下纵火,爇树旁家。于是人走救火,遂得脱走。
猿 居山木岩石间,渴则连臂下饮。人或射杀其子,必自投而死。剖视之,肠皆寸断,亦名猿父。《尔雅》曰:“猿善援”。
玃 似猿而苍色。《尔雅》曰:“玃父”。
兔 岁中秋,感月精而生。闽中近亦有之。
香狸 口锐,身长,似猫。过山则草木皆香。
猩猩 连江五峰山,势高远,林深茂,有之。
刺猬 状类猯■〈犭屯〉,脚短多刺,尾长寸余,近人则缩。能捕蛊毒。
野猪 如豚,毛黑如锥。名曰豪彘。
野狐 似狗而小,尾如长帚,能媚人为妖。皮白,可制裘。
鲮鲤 似鼍而短小,色黑,又似鲤鱼,四足,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开鳞甲仆卧,令蚁入满,趋水中,蚁浮出,食之。
山犬 状类家犬,赤苍色。
山羊 有筋力,善走。其角觥觥然。
獭 水兽也,似狸而毛细,入水不濡。主鱼鲠不下者,取其足,项下爬之,即愈。
竹■〈鼠留〉 苍色如鼠,食芦苇根。乡人谓之芋豚。
鼠狼 生山野中。似猫,能捕鼠。
鼯鼠 似小蝙蝠。膏疗耳聩。
■〈鼠吉〉■〈鼠令〉鼠 似兔而小,尾多毳,善缘藤萝而走。王右军取其须以为笔。
鼹鼠 身似牛而小,鼻似猪而足短,贪饮溪水,若恐不足,故曰“饮河不过满腹”。
·禽族
鹳 白者似鹄,黑色曲头。以巢中为池,含水满池中,养鱼及蛇,以哺其子。
鸬鹚 水乡有之。从口中吐雏。
鹄 似鹤而白。
鸥 臆白,翅青。《南越志》:“随潮上下”。
鸿雁 寒露来宾,至长溪止。及春北向。
黄雀 秋稻将熟,自西北来,多至数千。闽、连江等县有之。
鱼狗 红嘴翠羽,腹背间微赤。戏于苕间,俟鱼则穿波取之,盖翡翠之一种也。
鵁鶄 水鸟。人家养之,可压火灾。似鹜,绿衣,驯扰不去。
■〈属鸟〉■〈玉鸟〉 溪禽也,似鹜而黑色。
凫 水鸟也,飞甚速。今贾贩者以凫血点钱,欲取利如飞也。
鸂■〈涑鸟〉 文若绣画,尾有毛如琵琶拨,小于鸭,对浮溪谷间。
鹭 《尔雅》:“鹭,舂锄”。郭璞云:“白鹭也。”顶有长翰如丝。
鹈鹕 颐下有袋,容二升物,展缩由袋,其中盛水以养鱼。一名逃河。
鸠 方言谓之■〈隹鸟〉。
燕 亦名玄鸟,紫胸、轻小者为越燕,胸斑黑而声大者为胡燕。
黄鹂 亦谓之仓庚,俗呼为黄莺。
竹鸡 白蚁闻其声,尽化为水。山林中多有之。其声自呼,为“泥滑滑”,亦名越鸟。《(文)选》曰:“越鸟巢南枝”。
白鹇 似山鸡而色白。《西京杂记》曰:“闽越王以献汉高帝”。
山鸡 尾长而小。可蓄之樊中。所谓翟,山雉也。
雉 可充庖厨。闽越王尝以白雉献汉武帝。
鹧鸪 形似母鸡而小,(底本作“鸡而□”,缺一字,据崇抄、库本补。)臆前有白圆点,背间有紫色毛,(底本作“紫色□”,缺一字,据崇抄补。)其鸣若云“钩辀格磔”。(底本作“□辀格磔”,缺一字,据库本补。)开翅之始,必先南翥。
喜鹊 十一月小寒,鹊始巢,及春乃成。营巢之户,知避太岁。南人喜鹊声而恶鸦声,故俗号为喜鹊。
信鹊 类鹊而小。能为百禽声,忽鸣而过庭檐间,其占为有喜,亦名进鸟。
鹢 水鸟,苍色。方言谓之卢鹢。
鹣鹣 《尔雅》曰:“比翼鸟”。似凫,青赤色。
鶗鴂 方言谓之孤鸡,鸣则草衰。
鹖 有冠似鸡,好斗。
鹪■〈文鸟〉 方言为扛鼓。于小枝间以草为窠,尤纤巧,又名巧妇。
慈鸦 义乌也。(崇抄作“孝鸟也”。)能反哺。方言呼为射乌。
郭公 头尾黑而身赤。一名赤鸟。
鹘 鸷禽,苍色。翅稍深黑,直上千尺,乃凝然不动,洞见渊鱼,擘波而敛攫之。
鹰 禀瑶光之精而生,苍黑色,亦名鸷鸟,以其勇锐能执搏也。七月,则取禽以祭天。
鹯 苍褐色,似鸱而小,一名隼,亦名晨风。
鸢 鸱也。
鹞 啁哳而声悲。
红娘 丹嘴翠身似鹦鹉。
白头公 似雀而大,头有白点。
啄木 雌褐而雄斑,喙利如锥,索蠹木间,竟日轩轾,其声“剥啄”然。
鹌鹑 《庄子》谓田鼠所化。《淮南子》谓虾蟆化也。
舶鸽 似鸠而差小。谚谓“千鸠不如一鸽。”言美也。编角如笙系其尾,高飞云端,声似鸣镝而委蛇。善识主人之居,舶人笼以泛海,有故,系书放之以归。
鵙 《诗》曰:“七月鸣鵙”。方言(此卷“方言”,皆指闽中方言,与杨雄之《方言》无涉。)谓之伯劳。
谢豹 状如鵙。以声名之也。《旧记》以为子规。
鸲鹆 今人畜其雏,以竹刀剔其舌,教之则能言。一种白者似鵙,而亦有帻。
呼潮 色苍似鸽,潮至即鸣,风雨弗渝也。
雀 一名嘉宾,言栖宿人家,如宾客也。
彩囊 似鸡而小,项上有五色囊。
雷舞 苍赤色,闻雷声即舞。
鸮 似鵩而小,一名枭,一名鸺鹠。夜飞昼伏,又名夜游女,又名鬼车。遇阴晦则飞鸣,恶声鸟也。《周礼》:“覆夭鸟之巢”。注谓:“鸮,鸺也”。方言谓之“孤猿”。
·水族
鲤鱼 《埤雅》:“一名鲤。”无大小,其脊中鳞皆三十六,鳞有黑点子。《尔雅》以之冠篇。陶隐居谓为鱼王,形致可爱,且能神变。
鲨鱼 数种。胡鲨,青色,背上有沙,长可四五丈,(各本皆作长可四五“丈”,疑“丈”为“尺”之误。)鼻如锯,皮可剪为脍缕,曝其肉为修,可作方物。鲛鲨,鼻长似鲛,皮堪饰剑,又名“锦舡出入鲨”。初生,随母浮游,见大鱼,乃入母口中,须臾复出,故名。(底本、库本皆作“故曰”,据崇抄改。)帽头鲨,(底本、库本皆作“指头鲨”,据崇抄改。)腮两边有皮,形似戴帽。又有小鲨、大鲨之类。
鲻鱼 似鲤,身圆,口小,骨软。生江海浅泽中。吴王论鱼,以鲻为上。
鲈鱼 似鲻,而有黑子,肉白,斫脍不腥。隋炀帝谓:“金齑玉脍,东南之佳味”。
鳜鱼 口、目大而鳞细,有黑子,味美。亦名鳜豚、水豚,惟狸脚鳜最佳。
鳊鱼 板身,口锐,项缩。孟浩然:“果得缩项鳊”,谓此鱼也。
白鱼 生江中。大者六七寸,色白,头昂。可脍。
石首鱼 头中有石如碁子。《遁斋闲览》:“南海有石首,盖鱼之极美者。治以为器,载饮食,如遇蛊毒,器必爆裂。土人以制作尤精,明莹如琥珀。人但爱玩其色,鲜能识其用。”
比目鱼 《岭表录异》记:“南人谓之泥鞋鱼,江淮谓之拖沙鱼。鳞细,色紫,一眼。两相比,乃行。”
鲫鱼(底本、库本作“鲥鱼”,与下页“时鱼”似重复,崇抄作“鲫鱼”。按《尔雅翼》云:“鲋,鰿也,今作鲫”,据改。)一名鲋鱼。鳞如淡墨傅金,骨软、子饱者佳。
鳉鱼 板身而锐,状若锵刀,肥腴极佳,其子有■〈鱼规〉毒。有金点而差厚者,谓之黄蜡樟。
鲽沙鱼 形扁,性温。浙人呼为箬鱼,淮泗谓之鞋底鱼。以江中者为美。
海燕鱼 黑色肉翅,飞走泥上。
鳗鱼 似蛇而无鳞,口齿尤铦利,色青黄。海出者比江鳗差大,一名慈鳗,亦名■〈蜗,犭代虫〉狗鱼。
鱓鱼 似鳗而细长,生水岸泥窟中。人云,是荇芩根所化,又以为人发所化。今腹中有子,未必尽是化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