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三山志

  东南 定安门
    闽王审知作,严侍御辟疆更名。今梁间有“八月庚戌树立”六字,乃闽王时题,至是修。政和六年,黄尚书裳重修。
  东 康泰门
    梁乾化二年八月十九日,闽王作,名东康。治平元年,元给事绛重作,更今名。上有楼,名东山。
  西 丰乐门
    旧罗城门。初,严侍御辟疆更名“乐输”,以近都仓也。至是拓子城,遂为子城门。建炎间,建寇攻城,恶“输”字,更今名。淳熙改元,郑提刑良嗣重修。
   门内 宜兴门
    旧子城门也。嘉祐八年,元给事绛作。至是拓子城,不撤。今仍存。
  西南 清泰门

○罗城
  
  唐天复元年,王审知创筑罗城四十里。【《旧记》云:五十二里。(“四十里”、“五十二里”,底本、库本、崇抄皆同。今以民国初旧地图对照,罗城周长不过6公里,合十二市里,颇疑“四十里”为周十里之抄误。崇抄于注文作“旧记云十二里”,似是。参考下文“外城”,蔡襄奏状云,外城周围才“约二十里”,可知。今仍其旧。)】设大门及便门十有六,水门三。【旧有观察判官刘潞作《修罗城碑》,在利涉门外。】熙宁二年,既增筑子城西南,罗城西门缺不复作。【丰乐门已为子城西门。】政和五年,利涉门灾,罗城南门复废不治。二方雉堞,湮没断绝,遂与夹城通矣。门今存者六:
  南 利涉门
    双门。上有重楼挟阁,前安泰桥。政和五年灾。
  东南 通津门
    严侍御辟疆名兼济。康定二年,沈都官邈更今名。
  东 海晏门
    严侍御辟疆名。熙宁六年,丁竦修。(海晏门,位于今东街五四路口,旧澳桥所在。又按“秩官”:熙宁六年,丁竦再任郡守,各本作“丁耸”。鼓山绝顶之《屴崱铭》署名“丁竦”。耸与竦音义同,仍应统一作“竦”。)淳熙五年,沈枢密复修。今俗呼鸡鸭门。
  东北 延远门(崇抄作“通远门”。)
    崇宁二年,王秘监祖道重作。门外桥栏石刻“通远”,必旧名也。
  北 永安门
    熙宁三年,程大卿师孟重作。门外,细柳桥。西,千骑桥。
  西北 安善门
    闽王王审知作,上有楼。熙宁三年修。绍兴七年复修废楼。内有鹿项门,(底本此处作“鹿项门”但于别处又杂作“鹿顶”,取其多见者,统作“鹿项”,不另注。)今西湖旁。熙宁废其外城。距子城数步,正伪闽为复道处。
  西南 清远门
    今俗称鸭门。崇宁三年修。旧以丰乐为罗城,与清远城接,故中间又有金斗门。熙宁拓子城,遂自金墉桥以南皆无城,门亦废。
  
○夹城
  
  梁开平元年,【伪《闽录》云二年。】王审知初筑南、北夹城,【南夹城,今宁越门东、西一带;北夹城,今严胜门、遗爱门一带。】谓之南月城、北月城。【黄滔《万岁记》:“新城似月圆”。】南城,大门累砖甓、设悬门外,楼橹七十间,便门六,水门二,浚壕以通潮汐。北城,大门二,便门五。【“南城大濠百五十步,北城决壕通西湖”,黄滔《记》。后渐湮塞。今多豪右租占。】李仁达时,唐兵攻之不下。初,王氏筑城,令陶者印砖,悉为钱文。及兵退,仁达果归钱氏。今门六。
  南 宁越门
    双门。梁开平二年,闽王审知作,名“登庸”,以协郭璞迁城之谶。长兴二年,延钧改为闽光。严侍御辟疆更今名。
  东南 美化门
   门内 水步门 水步门内,西通登瀛坊,有横门,俗呼上门。有土墙南走至美化门西,遂逾九仙之麓抵宁越门。宣和四年摄州事俞提刑向修旧临河务、美化门。
  东北 井楼门
  北 严胜门
   崇宁四年叶吏部棣修。
  西北 遗爱门
    旧名升山。治平元年元给事绛作。明年移尹南京,父老请于府,愿以公之政绩名之,遂更今名。
  西 迎仙门
    门外通怡山。
  
○外城

  皇朝开宝七年,钱昱筑东、南夹城。【东夹城,今行春门南北;南夹城,今合沙门东西。即今外城也。按:钱昱自作记,题作“重筑”,云“晋开运三年丙午,江南举兵大侵疆境,当矢石之地,最甚东南二城。周显德六年己未,始增土补其缺坏,累石立其欹斜。既欲速成,堕颓低下。至是,始经度修筑。”则是自王氏以来有此城矣。】南自光顺门而西,【即合沙门。】城三百二十九丈。其门楼六间,敌楼三十间。【《记》不言光顺门以东,恐是时不曾筑。今东边城具存。】东自东武门而北,【即行春门。】安边、临江门楼皆五间,便门二,【一汤井,一船场。】敌楼九间,城二百七十四丈,开沿城河二千九百尺。自东武门而南,门楼三间,敌楼二十四间,城三百一十丈,开沿城河三千六百尺。凡城高丈有六尺,而厚半之。石其基,累甓而覆以屋。二年乃毕,【《记》云:“凸则为基,坳则为洫”。今两城东、南皆遇水而止。又云:“东临大江,西接平陆。”见当时沙洲未合,城犹近江也。】三年而堕之,因其址,茨小垣以周焉。王氏自忠懿在位既久,遭五季兵革,为其国深虑,重壁累堑至于三四,周回缭绕。外城西、北遂与罗、夹楼堞相属,益完固矣。一经毁废,迄未能复。
  皇祐四年,诏曹侍制颖叔以渐开修。乃自严胜门始甓百五十丈。【时,蔡襄作《颖叔知福州诰词》有“尔其缮除兵械,补完城堞”之语。今所甓尚存。】嘉祐元年,蔡密学襄奏:“本路建、剑、汀、邵,地连两浙。江南乘舟下水至州城,不过三二日。东南边海,温、莆、泉、漳诸郡,船皆可至,今城墙高止数尺。顷,侬贼之变,【(“侬贼之变”,指交趾侬智高之叛。)】尝诏本路修葺城垒。近曹颖叔复只筑数十丈。愿计度卒城之。”时重惜民力,有旨:“沿海分界,有盗贼可窥伺之处,令擘划防备【(底本“壁画防备”,据库本改。)。”见《端明文集》,有《知福州自乞相度开修城池奏状》云:"福州外城周围约二十里,工料极大。若行修筑,须至科点丁夫,配约物料,收拾备足,一两月间便要了当。若候兵士功役,空延岁月。乞降旨挥检计。如重惜民力,亦系朝旨。】“熙宁九年,交趾叛。提刑司奏:”福州以土垣为罗城,缓急无以守御。“乃下本路相度,仍令兵马都监郝永德提举修之。转运使徐亿奏:”本司岁入所积,支用殆尽。【时诏沿海州、军修筑城壁,令转运、钤辖司,同共检计人工物料已有、见缺以闻。亿奏:“泉州添修外城已约八万余贯外,福、漳州、兴化军,并系创新开筑。细计须五十余万贯。本司逐年所收杂纳等钱只及八十万贯,粗了年计。惟常平苗役,岁宽剩十五万贯,已应副安南军兴支遣。”】修城之役,本为保民。今城三千四百余丈,用物料二十万二千九百余缗,【十九万九千二百余贯,砖、石、灰、竹、木价钱;三千七百余贯,系楼橹用锯木匠雇工钱。】兵夫三百三十七万三千四百余工,【十一万三千四十工,本州军工自备;三百二十六万三百七十一工,缺。每工日支米二升,计六万五千二百七石四斗二升;盐菜钱十文,计三万二千六百三贯七百十文足。】愿借民力以成之。"寻以岁未丰稔,遂罢。
  宣化三年,方腊反,州乡老李全等复以外城为请。廉访司奏:“本路有封桩钞旁定贴钱十五万缗,望行取拨与。居民愿出备钱物,并力完筑。”有旨:“令壮城厢军以渐开修。”时,余太宰深复奏:“乞依元丰法制,建创外城”。乃下转运、提点刑狱、钤辖司审度。【诸司以元丰法,边城高二丈,广加四之一,閷其半为上之广。濠三重。又有瓮城、羊马城、钓桥之属。今打量,外城长三千三百七丈,高二丈,底阔二丈五尺,上收一丈。共用人匠八十一万三千一百余工,物料十五万三千四百余贯。】既而,以贼平复罢。建炎二年诏:“诸路城壁,令守令劝诱官民户助修,不足,申省给降钱物。“本州计度,当用缗钱二十万。民贫产薄,助者实鲜。乞给度牒一千三百道,寻降五十道,遂止。绍兴二年十一月,臣寮建言:”闽在今日,实作屏翰。泉、福皆号巨镇,泉城稍固。望特诏福唐,度修城池,仰宽南顾之忧。“有旨:“令帅臣相度。”张参政守奏:”城周六千八百余步,颓基废址,占佃者众。重以地多沙砾,所费不赀。略行细计,缗钱约七十万,米六万斛。军兴以来,公私困竭,夏、秋大旱,米斗千钱。乞候丰岁为之。"乃寝。今隍濠湮塞,半为民田矣。外城门六:
  南 合沙门
    嘉祐八年元给事绛作,名远南。政和二年张殿撰劢修,更今名。宣和三年摄郡事俞提刑向修。自南台渡江十里合沙门,次宁越门,次利涉门,次还珠门,次虎节门,次威武军门,次都督府门,丽谯凡七。程大卿诗:“七重楼向青霄动”。王尚书诗:“七楼遥直钓龙台”。政和五年利涉灾。今六谯矣。
  东南 通仙门
    美化门之南。严侍御辟疆名乐郊,后更今名。
  东 行春门
    严侍御辟疆更名。景祐二年,梁比部逸修。
  东北 汤井门
    外汤路,即安边楼门也。
  船场门
    恐即临江楼门也。
  西 怡山门
    治平元年,元给事绛作。
  
○城 途

(底本“城涂”,以下文中,或作“涂”,或作“塗”,其他各本同。今尽改作"途"。)
  
  州城,九轨之途四,【州至宁越门,凤池坊至行春门,依仁坊至开元寺,(底本作“开元”下无“寺”字,库本同,据崇抄补。)遵义坊至丰乐门。】六轨之途三,【行春门至天庆观,宁越门至合沙门,(底本作“合沙江”,据库本、崇抄改。)兴贤坊至罗山寺东。】四轨之途八,【清泰门至儒宗坊,拱星坊至罗山寺西,侯官坊至延祥前,丰乐门至迎仙门,筹帅坊至旌隐坊,(底本作“寿帅坊”,库本同,崇抄作“筹帅坊”。参阅本志罗、夹城、坊巷名,改为“筹”字。)登瀛坊至水步门,庆成寺前至乾元寺前。(底本、库本凡述及庆成寺处,皆作“成”字,崇抄则多于“成”字旁改书“城”字。疑“庆成寺”为原名,今之地名皆作“庆城寺”矣。)】三轨之途七,【美政坊至通仙门,聚英坊至登俊坊,忠顺坊至闽县棣华坊,安善门至鹿项门。】其他率增减于二轨之间,虽穷僻,侧足皆石也。伪闽以来,途多凹敝,石亦未遍。康定元年,乡民黄浩然等砌东渎。熙宁以后,道士颜象环劝募,周更营干,凡三十一年,至夷康山、铁塔二岭。道左刻施者姓名与其岁月。【东门刻:“元丰八年陈奕砌”。东路刻“熙宁十年众砌。”河西刻!“蔡宗与众砌。“南门刻:”何日华、男亮成砌。”陈植《赠象环》诗:“销整新阶绕郡城,知师才智善经营。为怜世路多倾侧,故使行人尽坦平。一府轮蹄还往便,千门箕帚扫除清。乐游桥上红尘接,未免区区事送迎。”】政和二年,林瑶与众砌永安门。
  州产榕木,河堤、官廨多植之。【陈绎《赠元给事》诗:“榕叶堂前坐昼阴。”】治平四年,张郎中伯玉令通衢编户浚沟六尺,外植榕为樾,岁莫不凋。熙宁以来,绿阴满城,行者自不张盖。【程大卿诗:“苍烟巷陌青榕木。”】政和中黄尚书裳莳补其缺。今定安、宜兴、新河尚无恙,东南数里仅存数株矣。

○子城坊巷
  
  由仪门而东,入东康门,抵康泰门。【州便门路也。】
  由仪门而西,入西园门,折出威武营。【宜兴门内。】
  由仪门而南,威武军门;又南,虎节门。】旧街东民居于沟外设店铺,中为廊,以便行者往来。乾道四年灾。吴宪龟年摄郡,以街南北与谯门相望,不宜褊狭,令拆入近里架造。廊路遂塞。】
  东,依仁坊。【子城厢。《治平记》:“东,定安坊;西,宜兴坊。各以其方之门名之。”】
  西,遵义坊。【后更今名。仁、义,表东、西也。庆历中,苏提刑舜元开井,号苏公井,锓之石栏,子城九,外城五。今随方具之:由丰乐至定安,其井三;由台门至虎节门,其井六。台门第一井,以铜为底。(底本作“砥”,库本作“■〈石底〉”,据崇抄改。)水用之漏壶,轻重适平,岁久多湮。建炎四年,程待制迈悉浚之。】
  由依仁抵定安,循城出虎节之东,曰“东衙”。【旧官廨所在也。其南有东总门,今皆为民居。小巷经纬二。】
  由遵义抵宜兴,循城出虎节之西,曰“西衙”。【旧有西总门,出其南,小巷经纬三。蔡公襄于西总门之东创医学,东总门之西揭示《圣惠方》。见《治平图》。】
  由宜兴抵丰乐,即都仓前。熙宁二年,筑子城,环城下内外,甃甓为途。【《登新城》诗云:“白昼兔探汤。”(底本作“白昼兔探汤”,库本同,崇抄作“日画兔探汤”,皆不可解。疑“兔”为“免”之误。)】宜兴坊南,并渠抵清泰门。西大中寺。【(底本注文“西□中□”,库本只有“西中”二字,据崇抄补。)】
  
○罗、夹城坊巷

(底本脱此题目,库本、崇抄有之,目录亦有,据补。)
  
  由虎节门南至合沙门,又南至江。
  东 凤池坊 地名十字街头,旧号左通街。(底本、库本及崇抄等本皆作“左通街”。按,下文“西登俊坊,地名杨桥,旧曰右通衢”,此或是“左通衢”之误。)许公将迁右丞,郡守叶吏部棣易今名以期之。凤池,亦乡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