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三山志

  常平仓者,皇祐元年始置。初,诏州置常平,翰林侍读学士宋祁以为,远县乡保力农之家,无由沾被。是岁,州始以常平都数量户口多寡,分九县置仓。【连江,县西庑。福清,县门内之左。永福,在县东隅,去县四里,崇宁三年建。长乐,县西。长溪,县东。宁德,县门内之西,绍兴元年创六廒,乾道七年增创一廒。罗源、古田、闽清,与省仓同。】康定二年,复义仓法。元祐中,许于常平仓别项桩管。隆兴元年,州始拨还逐县义仓合管数目。明年,连江既并赴州仓,常平独八县受纳。若县钱库。
  有省库,国初,州县钱物悉以系省,始置有常平库,与仓同置于皇祐元年。有免役库,熙宁五年,起催免役钱,置闽、侯官省库。各县厅西常平、免役,移丞厅置。余十县并县门内。【福清,县厅西街上。长乐,县厅侧,旧建。连江,县东,乾道三年重建。罗源,常平库在县厅西,省、役库在县厅东,建炎三年重建。宁德,省、役库在县西,绍兴元年建,淳熙六年併归省库,以免役库为架阁库;常平库旧在县西,绍兴二十八年移在县东。古田、怀安,皆县厅西,皆建炎兵火后建。其后,有经制、总制、抵当、米价钱,各并就库眼。惟长溪,运司、免役、常平、抵当库,县西,经、总制、米价库,县东,元丰元年重建;永福,省、役、常平库,县东,经、总制、抵当、杂交库县西,建炎三年重建。】钱库外,各置架阁库。
  
○诸县镇务  

  祖宗时,州城都务、临河务,号里、外税务。二务之外,惟九县十务而已。闽清、长乐、罗源、宁德、长溪、永福、连江、福清与古田,里、外二务是也。是时,闽安镇特遣赴临河务输税尔,非别立征课也。黄崎镇,虽自闽时为税场,实属长溪县务。海口镇,乃福清主簿兼监,西自渔溪,【地名渔溪径,有径港。】东及海口,皆入县额。水口镇,即古田外务也。
  自太平兴国至明道、景祐间,州较亏剩,只十二务,见于文籍如此。景祐二年,水口镇始以巡辖马铺兼监。四年,闽安镇始轮里、外务官兼监。治平二年,海口镇始以钟门巡检兼监。其后,或复用县官,或别差官,然税额如故。崇宁初,乃增置怀安县务。【十县务,旧并号茶盐商税务。后罢科卖茶,只号盐商税务。今虽民产茶,盐不支给。其务名及务官带衔如故。】政和八年,遂定十县务及四镇正额:闽安镇,闽县东南八十里;除州轮里、外务官监外,黄崎镇,长溪县西一百五十里;【崇宁四年,就建市易务,(崇抄作“就建平市场务”。)以镇官兼。有《碑记》。】水口镇,古田县南八十里;海口镇,福清县东二十五里;皆自朝廷差官主之。怀安、福清,以县官兼;古田、长溪、连江、罗源、宁德、闽清、永福、长乐尝专置监务,寻罢;唯古田、闽清、连江、罗源四县今存。【(底本“罗源”下旁添“古”字,以“四”作“田”字,则古田重出,据崇抄改作“四县今存”。)】绍兴二十六年,减併闽安镇、临河务。明年,复闽安镇,独罢临河务。乾道元年,州置税亭河口津。淳熙五年,并怀安、永福、宁德、福清县务皆罢。明年,复四县务。州仍于美化门收河头税钱。若侯官有侯官镇,旧县治。怀安有鸡菜镇,【今五县寨。】长溪有峰火镇、【今峰火寨。】莆门镇,【今抵温州镇界。】连江有北交镇、三砂镇,【皆今县东。】永福有永泰镇,【今县郭下。】罗源有飞泉镇【,今飞泉渡。】旧皆不征商。唯长溪白沙务,绍兴二年置,十年以税额令黄崎管认,罢宁德关棣镇,号长境渡口,县故有栏脚巡税;永福辜岭务,元丰三年置;登冲务,政和三年,析辜岭税额置,【旧在归义里,后移洑口埕渡。】县故许百姓买扑,【(“买扑”,宋代称商人呈官包税为买扑。)】绍兴二十六年并罢。

○诸县祠庙

  县祠庙率里社自建立,岁月深远,一邑或至数百所,不可胜载也。姑取有事迹、姓氏、封爵、庙额者记之。
  闽县 金崎庙,去县七十里。晋康帝时,渔人钓于此,得金锁二尺,因诏立庙。【见《旧记》,详见《海道》。】
  侯官 福顶庙,县西南,号古灵,其山之阳,其神居焉。唐天复三年,始降于义兴社,后迁于吴屿,已乃迁此。每岁孟春,土人竞祭以祈福,于是以福顶名山。政和八年,赐额昭惠。绍兴十九年,封普济侯。二十九年,加威显。乾道三年,又加灵应。
  连江 大小亭庙,县东江口。晋时,有黄助兄弟三人,汉黄香之孙也。舟回,自海南至是遇风,兄弟连臂浮于江岸,夜则画沙成字,表其履历,复现梦于乡人曰:“为我南山作坟,北山立庙,吾能辟灾降福。”如其言,里无虎豹之患;建盐亭,获其利。人号其兄庙为大亭,弟庙为小亭。永隆元年,大亭号浮济将军,小亭号昭远将军。  炉峰庙,县北,号东乡。唐景福中,王氏入闽,淮民随之。始至,有桴浮香炉及书砚,【阔尺余,今犹存。】漂于岸侧。其人异之曰:“此吾乡杜三郎故物也。”因创为祠。通文三年,号高义侯。永隆元年,改稽圣侯。保大中,升为灵瑞王。【郑签判南卿为《记》。】  又灵津侯庙。相传:始有物浮波间,达境上,睨而视之,石也。众异之,遂立庙。今有唐敕文,漫灭不可读。
  长溪 韩将军庙,县北莆门镇。前汉横海将军韩说也。【见《旧记》。又云:陈五官庙。】  马郎庙,县东北。晋元帝时,司马浮入闽,后为江夏太守,溺死。乡人思之,为立庙。
  长乐 植柱庙,县南。唐开元中,有神降于察山之阴,乘大木溯湍流而上。渔者林生负而趋下还。不旋踵复溯而至,如此者三。心异之,取而置石室下,远近望之若植柱,遂以为名庙。尝有洪氏女浣纱其旁,见若银卮浮水,褰裳探之,水渐深,为蛟所吞。其家诉于神,不终日,雷雨暴作,刳蛟于水滨。得女尸蛟腹中。洪氏感涕,虚其居,刻所取木为像,塑其女配焉。景祐中,县尉王侯以祷雨获应,倡里人更立庙宇。绍兴三年,赐额显应。【庆历中潘奎为《记》。】  通津庙,县东南。永隆四年封通津侯。【有敕牒云:“惟神禀气幽玄,效祥瓯冶,享惟馨之庙食,几换星霜;回不测之阴功,动谐舒惨。既彰通感,是切依凭。几因舟船之去归,皆契威灵之保护。今得申举,爰示封崇。宜钦优异之恩,用著聪明之德。事须承制,封通津侯。”】
  福清 昭灵庙,县南六十里,号余坑。其山之阳,有神降焉。古老相传:昔张仙师乘铁舟抵浮山,【海旁古舟痕犹存。】舍舟而陆,憩于磐石,有柱杖步履在。【(底本作“有柱□步履□”,库本作“有住舟步履在”,据崇抄改。)】陟而北,留巨迹鹿踪于苍石之上。【《记》云:“步石而成独迹,可尺有二许,今在庙中。许难诗:“玉鹿带符来月苑,(底本作“许难诗”,库本同,崇抄作“许离诗”;底本“来月□”,缺一字,据库本、崇抄补。)铁船拥旆下星河。”】天禧元年,邑人高赟率众为立庙。【皇祐中,陈良为《记》。】熙宁十年,封保禧真人。【言其窒溪流,(底本作“言县灵溪流”,据库本、崇抄改。)易平岗,捍涛,致雨,护饷,弭兵,有功在民,无德不报。】绍兴八年,赐额昭灵。三十年,加封妙应。乾道三年,又加普佑。有酿酒风、【岁六月,社民集祠其下。时歊热,酒善酸败。辄旬日北风以持之,号张公酿酒风。浙商常候以为便。】卢焦石。【高数丈。海涛漱激为龛岩玲珑之状,或采为池亭玩,必致谴怪。】  昭应庙,县南四十五里。闽王牙将卢雄也。尝战殁于渔溪,因立庙,号通感王。绍兴二十六年,赐今额。
  永福 洑口庙,县东南二里。姓陈氏,居乌石山。兄弟九人皆著奇节,没而为神。初置永泰之年,溪潦暴涨,有若枯木溯而上者数四,乃洑口祠所刻像也。邑人柯氏取之,即今庙之址,累石为室,奉焉。民祷祠,或樵牧过者,往往石室中获铜钱。开宝中,号洑口通灵护境庙。【嘉祐七年,黄彝为《记》。】绍兴元年,赐额威显。九年,封灵贶侯。
  古田 宁境庙,县西一里。唐开元中,大姓刘彊率其部归于州,始立县。卒之后,邑人思之,为立庙,号宁境。景德中,李堪为宰,毁淫祠数百,独不废侯祠。未几,民请迁之,乃更立今所。【嘉祐中,陈琮、张彦博为《记》。】崇宁二年,赐额忠应。【(底本作“忠应”,库本、崇抄皆作“惠应”。)】政和二年,封顺宁侯。加正应。  灵渊庙,【(底本作“灵湖庙”,崇抄作“灵源庙”,据库本改。)】县北五里。旧号羊角龙王庙。绍兴十四年赐额。  水口孚应庙,县南八十里。旧号川陆庙。绍兴二十七年,封英济侯。
  闽清 梅川庙,县西。旧有之。相传姓陈氏。乾德二年,鲍修让以水不伤庙,封为侯。天圣四年,淫雨为沴水横流,民居、高陵皆垫溺,庙在其下,独不浸润。五年,权县邵贺为《记》。绍兴元年,赐额德威。三十年,封昭显侯。 南山德怀庙,县南。姓陈氏。同年立。绍兴三十年,封英惠灵显侯。 龙王庙,县三十五里,宣和三年立。政和六年,赐额显利。【鬼神之为德不可掩也,而每为巫妪所累。李堪《古田县记》云:“风俗秕瘁特甚。怪节戾常,祈求于神祟,祸福出入,乘人怖疑,以求所欲,浸蔓也。乃灰淫祠三百一十五所,化其墟,成嘉谷二百一十三亩。”庆历中,蔡公襄为守,尤深恶疾家依巫索祟之弊。盖非独古田然也。二公愤惋至矣。然不择贵贱,愚者常易惑;不问富贫,弱者常易欺。故风俗至今未能尽革。每一乡率巫妪十数家,奸民与为道地,遇有病者,相为表里,既取其货赀,又使其不得访医问药以死。如是者,可痛也。夫愚弱者,必赖聪明有气力者救助教诱之。仁者不可不知。】

《三山志》卷第九终

●卷第十 版籍类一

  垦田
  户口
  僧道

○垦田

园林、山地、池塘、陂堰等附
  
  州境分划,自萧梁始。前望建安,后抵南安,则今郡界也。【时莆田属南安。】异时地旷民稀,事简役少。在隋,犹以为一闽县耳。唐初抚定,遂复以州名之。岂丁氓日滋,庸调浸繁,不可以县治耶?世运推移,迄今又五百余年,废兴相环,制度不知几变矣。田苗之隐核,户版之登耗,简稽之详略,吏傔之众寡,【(底本作“吏缣”,据库本、崇抄改。)】欲循初至末悉言之,未能也。姑取其籍于今者,而系之说于后云。
  垦田:
  四万二千六百三十三顷一十八亩二角三十三步:宋时以“步”为计算土地面积之最小单位,60步为1角,4角为1亩,百亩为1顷。)
   民户,三万五千三百八顷七十二亩一十三步;
   寺观户,七千三百二十四顷四十六亩二角二十步。
  园林、山地、池塘、陂堰等:
  六万二千五百八十八顷五十一亩二角四十五步:
   民户,四万六千七百八十七顷九十二亩一角二十步;
   寺观户,一万五千八百顷五十九亩一角二十五步。
  闽县:
   田,三千三百五十八顷二十五亩一角一十四步:
  民户,二千五百四十六顷六十亩三角三十五步;
  寺观,八百一十一顷六十四亩一角三十九步。以上二数比总数少一顷,(底本如是,他本同。)
   园地等:三千三百五十二顷三十二亩一角五十七步:
  民户,一千七百二十五顷三十三亩二角二十三步;
  寺观,一千六百二十六顷九十八亩三角三十四步。
  侯官县:
   田,二千九百九顷九十三亩二角九步:
  民户,一千九百二十九顷二十六亩一角五十五步;
  寺观,九百八十顷六十七亩一角四十四步。(底本作“四十四步”,崇抄作“十四步”,但皆与田总数有出入。)
   园林等,八千二十四顷九十六亩一角三十五步:(底本误书“九十六亩”为“九十六顷”,据崇抄改。)
  民户,四千九百四十六顷二十一亩四十三步;(底本作“二十一亩”,崇抄作“二十三亩”,则符园林总数。)
  寺观,三千七十八顷七十三亩五十二步。
  怀安县:
   田,二千六百三十四顷五十一亩一角一十六步:
  民户,一千八百四十八顷八十亩三角五十四步;
  寺观,七百八十五顷七十亩一角二十二步。
   园地等,四千八百五十二顷七十亩二角四十四步:
  民户,二千八百二十七顷六十一亩一角三十八步;
  寺观,二千二十五顷九亩一角六步。(底本“二千二十五顷”,符总数,崇抄作“二千八百二十五顷”。)
  福清县:
   田,五千三百三十顷八十七亩三角一十三步:
  民户,四千六百五十一顷一十八亩三角三十五步;
  寺观,六百七十九顷六十八亩三角三十八步。
   园地等,五千三百二顷七十九亩二角一十三步:
  民户,四千九十八顷九十亩一角五十九步;
  寺观,一千二百三顷一十九亩一十四步。园地各数,(底本如是,他本相同,但细数与总数有出入。)
  长溪县:
   田,八千二百六十八顷三十四亩九步:
  民户,七千七百一十四顷七十二亩一角五十二步;
  寺观,五百五十三顷六十一亩二角一十七步。
   园地等,七千八百三十六顷三十九亩一十八步:(底本“七千……”,崇抄缺“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