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榕城考古略
榕城考古略
庙之南为城隍街,折而东通贡院前街。左一径称城隍崎,下亦通督中协署。而又自督中协署东偏曲折,而达于仪门之左,会于鼓楼前。今称房科同,中有都事厅署。《闽都记》谓:即古东康门址,今称藩司公廨内。
以上郡正北隅。
郡西南隅,自杨桥直南至鸭门桥,皆曰南后街。其街东经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凡七巷。西口皆达于此,俗有三坊七巷之名。其东有:
小花巷 即杨桥河沿西巷也,西口达于双抛桥。
大水流坑、小水流坑 坑一作湾,地近闽山,山水入河之道,故有是名。一巷相通,有横巷,曰牙道巷,宋牙纛营故址也。南通衣锦坊,北通双抛桥,东达后街。
衣锦坊 旧名通潮巷,以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棣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西通馆驿桥,中通闽山巷。内有委巷,曰北林坊,有王益祥宅。详大营里。
闽山巷 通衣锦、文儒二坊之横巷。中有巷曰洗银营,今称梯云里,曲而达于文儒坊西口。南有闽山庙,神卓姓,名祐之,宋景祐进士,秀州判官。生平正直,精爽过人,自谓死当为神。及卒,果著灵异,乡人即所居祀之,号应公大夫。有二神焉。端平间返风灭火,殄汀郡之寇,有司以闻,谥封广利侯,寻加威显,赐额“灵应。”明弘治初重建,香火益盛。嘉靖初,里人迎神,金鼓喧沸。巡按御史程昌莅庙,析其屋之半。后修复。宋端平中赐敕二道,藏庙中。又庙两旁祀十八滩神,未详所自。案:今大营里福性境,亦祀卓祐之,未知分自何时?
文儒坊 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又以明总制张经居此,署尚书里。其西抵金斗门桥河沿。
柏郎中祠 《闽都记》:祀元省郎中柏帖穆尔,明洪武中侍郎夏元吉创建,今废。
三官堂 在文儒坊南闽山巷。南有小巷通光禄坊西口,达常丰仓河沿。按郡城三官堂之称有三,大抵皆以寺而得名也。华林坊之三官堂,以乾元寺名;虎婆宫河沿之三官巷,以大中寺名;而此则以闽山保福寺名也。
光禄坊 旧闽山内有法祥院,宋初建。旧号闽山保福寺,中有光禄吟台,以郡守程师孟得名。详见首卷“闽山”下。巷之西通仓前河沿。有后巷,中通都护庙,祀宋光禄大夫方寘。今为里社,俗谓光禄坊之名本此,非也。其南有巷,达于老佛亭桥,西通仓角头水局巷,东即鸭门桥河沿也。
井 巷 介文儒、光禄之间,俗称丰井营。巷口有苏公井一,在泔液境内,故名。中有纺绶堂,明孝廉曾异撰故居也,有自题诗云:“小径新开当小园,朋来拜母共清尊。老思爱日心徒远,贼畏伤时舌未扪。岁月未堪金作胜,行藏依旧席为门。肃然负瓮浇粗粝,惭愧灯前一石髡。”
育婴堂 在光禄坊,乾隆间自通天境巷迁此。
道南祠 祀宋儒杨龟山。宋宝祐六年建,旧法祥寺址也。明成化元年,督学副使游明重建,增祀罗从彦、李侗、朱子。嘉靖八年,提学金贲淳增祀程灏为正飨,以四先生配。三十一年,提学朱衡增祀程颐,后堂祀三山宋时诸儒。岁久祠祀,四十一年,提学金立敬重修。万历八年,废天下书院,有司改额曰:“三山公馆”。十三年,巡按杨四知题请修复,仍立祀典。十七年,督学耿定力厘正祀典,移二程度阁,位龟山于南面,罗、李、朱配享如故。三十八年,提学熊尚文重修。国朝康熙二十四年敕修。今正堂祀龟山,而以罗从彦、李侗、朱子配,后为立雪堂,祀二程子,而以游酢配。
米友堂 在光禄坊,国朝处士许友读书处。中有紫藤花庵、岸船斋、樵歇斋、君到轩、见山轩、浮冈、陶舫诸胜。
朴学斋 亦在光禄坊,国朝林佶读书处,中有志在楼、栖鹤巢。
自衣锦坊直西为:
馆驿桥 又名车弩桥,旧为木梁。明成化十七年始甃石。其北河沿,接观音桥,达于浦尾。其南河沿,曰打线营,曰小圆巷,皆接于文儒坊尾金斗桥。
三山驿 俗名驿里,即元东驿地。宋提刑团结军营故基也。宋时城中为驿五,后尽废。元至正间,以赵资政府为在城驿。元贞元元年移今所。明洪武初,建为三山驿。今为制造火药库。有二巷,其北通太平桥,达善化坊;南通金斗桥河沿。
董忠献祠 在驿里,祀元参政董文炳。炳略地入闽,秋毫无犯。民德而祀之。今圯。
林拙斋祠 在驿里,祀宋儒林之奇,以吕祖谦配,本文昭讲学地。黄朴扁其堂曰:“尊拙”。莆田陈宓署其门曰:“拙斋先生书院”。岁久倾圯。明成化间裔孙培重建,像文昭,祀于中,左配东莱,右际文昭促子子冲,及子冲之子耕。万历三十八年,督学熊尚文修葺为记。国朝雍正八年,奉敕重建。同治元年捣火药,火发,毁。
自金斗桥至观音桥曰仓前河沿。有二桥,皆达于文儒坊三官堂。有春育亭,内有天后宫、顺懿夫人庙,巷内即洋尾园。
洋尾园 在罗汉洋之北,周围六塘,本郡西园地。蔡忠惠、曾南丰皆有诗。明为王宪长应时、薛中丞梦雷别业。国朝归林侗、林佶,改蒹葭草堂为荔水屯,与乡先辈结社联吟。其中有夕佳楼、水云亭、宝莲塘、山镜堂、阆风楼、鱼我桥诸胜,水色山光,映带林木。今为李氏别业,颇颓废。
常丰仓 闽五百罗汉寺址也。寺本雪峰廊院。《三山志》:梁贞明五年,闽王审知梦梵僧数百,奕奕有光。光所至处,有双桧并池而秀,一僧擎跽而前曰:“王能饭吾于此乎?”及旦,图而访之,得今寺地百步,池桧皆如梦中乃为堂环之,命池曰浴圣,桧曰息圣。改今名,有放生池。明洪武间,改为常丰仓,今仍之,后即罗汉洋。《闽都记》:嘉靖中,僧道椿建,庵名万龄,焚修杂沓,以淫秽,闽督学姜宝改为怀悯祠,祀嘉靖九年狱变遇害布政使查约、参议杨瑀、都阃王翱、经历周焕。侯官今黎文会,初亦从祀。众谓:“祸本,死不偿责。”黜之。时周经历仆,失其名,卫主击贼,死之。似当祔祀。按今祠亦废。常丰仓河沿接鸭门桥。其西曰仓角头,南为水玉巷。
自鸭门桥南至怀德坊口,鸭门东河沿,即牛育巷;西河沿接老佛亭桥,与仓前河接。其中街旧有风宪坊,宋余深为御史时居此,故名。又有市舶提举司署,都指挥王胜故宅也。成化一年移此,今俱废。又有两贤祠,祀罗文毅纶、舒文节芬。纶,庐陵人,以论辅臣李贤起复,谪副市舶。芬,进贤人,正德丁丑举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直谏,谪副市舶,时称梓溪先生。嘉靖间,巡按聂豹建一峰书院于朱紫坊。万历十七年,督学耿定力请于抚台,以废提举舍合祀二公,署两贤祠。二十二年,改提举衙为督捕馆,以居杉洋捕盗通判。督学徐即登市民居,为门南向,置田建碑。三十七年,为水所坏,参议甘雨重为修葺,自为记,载祠中。以上俱见《闽都记》,今并废。
怀德坊 与官贤坊相直,旧名延平。宋司业郑南居之,改儒宗。明天顺间,镇守太监来住寓地平寺,重建。内有永安坊与怀德坊相直,西通山兜尾,北通板桥亭、常丰仓前,亦来住建。怀德坊内,旧有地平瑜珈教寺。元至正间建,明景泰间改为法禅寺,俗呼地平堂。嘉靖间改为养正书院,其东有织染局、市舶内臣公署也。明成化十六年移此,今并废。又有校士馆,明时督学试士处也。国初毁于火,废为城守营,今俗称营房里是也。内有里社,犹称文馆境。怀德坊有巷抵乌山之麓,东折而达于道山坊天王岭,俗称隆普营。
惠安明应庙 在隆普营乌山麓。神陈姓,汉太邱长实之后,旧隐是山,没而现异。唐元和后立庙,大中间观察使罗让、咸通间观察使李播,皆以祷获佑。闽王审知悉其事,锡爵为侯,增至显应王。宋熙宁八年,进封今号。《闽都记》:旧志城西有石八娘,王审知欲以配享,别创闺阁。晋天福间,文为寝室。陈郯拱碑,今为里社。
灵应庙 在乌山之阴,惠安境西。有数巨石作庙,其中祀邹氏夫人。其石如屏,面面奇耸,题刻稠叠。又有石夹庙,奇石秀拔,作小庙,以祀石氏二夫人,盖兹山神女云。按旧志:五代时,有罗源石氏二女,长月华,次灵英,早失父母。贼犯界,被执,遂投河死。后见灵于乌山,乡人立庙于石硖,祀之。
自怀德坊水局巷口以西,环乌山之阴,折而南通于南门城边,其北折会于仓角头,中有大营、二营、三营巷及横街白水井等名,俗皆曰山兜尾。内有中使园,在怀德坊西,面乌石山。明成化间督舶内监高寀游宴之所。崇台曲池,奇葩异卉,号为胜览。嘉靖初诏罢典船,其地废为官园。今犹称官园里。
榕 庵 在乌山阴,明诸生韩廷锡、林蕙读书处。有三榕门最奇胜,后有石床。廷锡有《榕庵赋》。其左有泉,上镌“蒙泉”二字,大旱不涸,为城南泉第一。今为他姓所有,称蒙泉山馆。
林公祠 在白水井,祀唐水部林慎思。
卷下 郊坰第三
郡东门外,即旧外城之行春门,本名东武,严辟疆改。
乐游桥 一名晋安桥。宋元祐中,道士颜象环所建。其东为钵头街。
迎春亭 俗名春牛亭,每岁郡守迎春于此。明成化间,郡守唐珣所建,林谨夫记。东为劝农亭,嘉靖初建。
康山灵树庙 在易俗里,俗称泰山庙。神赵姓,名时畴,宋金紫光禄大夫宾之孙也。元泰定间卒,郡人立庙祀之。里有乔木甚著灵,近为巫觋之徒,创立牛头犬头愿名目,祷解者踵接,庙遂为淫祀之所,官虽禁之,不止也。按山有罗泰墓,泰字宗让,著有《觉非文集》,见郡志隐逸传。
长乐山 在易俗里,距城东二里。闽越时,山间居民梦神人乘白马至此,因名白马山。后唐长兴中,闽王鏻改闽为长乐,更今名。唐武宗时建,白马庙其上。山之阴有温泉,稍南曰三昧山、宝月山,又南为东岳岭。逾岭而东曰竹屿,邓氏居之;曰前屿,黄氏居之;曰后屿,叶氏居之。又有小山茶园。
小兰亭 在白马山,宋郡守禊饮处。
东禅寺 在白马山。《三山志》:郡人郑昭勇舍宅为之。旧名净土,唐武宗时废为庙。咸通十年,僧惠箴居之,及夜禅定,有戎服若拜而辞者;是夕,或见白驷乘之。观察使李景温因撤祠为寺,号东禅净土寺,钱号东禅应圣。大中祥符八年,赐号东禅寺。崇宁二年,因进藏经,加号崇宁万岁。绍兴十年,改报恩广孝,为徽宗焚修,张丞相浚为清,仍移漏泽园有生祠;十七年改“广”为“光”,有大藏,米芾书额;有《大藏经》版,侍郎陈赐劝造;有画像,额为徽宗御书。明成化三年重建,改名东禅宝峰禅寺,寺有放生池、芙蓉阁、清阴亭、东野亭,郡守蔡襄书额。嘉靖中,中允陈节之废为墓。寺之南,有马尚书森祖茔。其旁有海印庵,元僧云溪建梅边小隐、竹林幽居二处,与客弹棋赋诗。唐周朴《东禅寺》诗:“瓯闽此郊外,师院号东禅。物得居来正,人经论后贤。爬槽柳塞马,盖地月支綖。鹳鹊尚巢顶,惟堪举世传。”宋程师孟《上已游东禅寺》诗:“出城林径起苍烟,白马遗踪俗尚传。第一僧居兰若处,几番身醉荔枝前。百年骚客来闲寺,三月游人作乐天。更爱堂前迎太守,路头先坠碧云鞭。”
耕隐堂 在竹屿。明布衣邓定结庐其上,足迹不入城市,与王恭、陈亮等唱和,著有《耕隐堂集》。又竹林草堂亦在竹屿,明副使邓原岳读书处。徐《宿竹林山庄》诗:“精庐遥结翠微间,借得云窗一日闲。流水断桥通古路,斜阳残磬下空山。犬声似豹闻茅舍,萤火随人入竹关。桑柘满村堪寄隐,与君吟卧却忘还。”
东岳庙 在易俗里,即五代闽所建东华宫之泰山庙。宣判大中祥符间,寝广其制。明崇祯间重修。其东有元妙凤,即闽东华宫址也。宋祥符中,称天庆观,元贞间改今名。西有能仁寺,明万历间建,后即东岳岭。
朝天桥 跨涧为桥,有亭祀观音。
金鸡山 在孝羲里,去场三里而遥。相传秦时望气者,谓有金义之瑞,遂其脊,今为丛冢。旧处为径路,号鸡公弄。其北势渐高,曰青鹅山,桑溪之水出焉,又名曲水。又北为龙窟。旧记云:山穴有蟒,额有“王”字,人以为龙,故名。有岭曰猎岭,西连旗山,多怪石,诸小山曰峭谷、曰东湖,宋林夙、林观过居之。明王恭《鸡公弄》诗:“荒岗古墓鸡垄边,蔓草离离生野烟。狐狸养子隐荆棘,乌鸢作巢衔纸钱。石磷埋沉土花湿,雕砖剥落樵人拾。天阴燐火暗复明,月下精灵语还泣。此坟未必无子孙,夙昔传闻皆宦门。浮荣一去不复盛,空余古木啼清猿。谁家新冢高数尺,又买西家坟上石。忆昔秦中北邙路,丧车辚辚冢无数。黄金买山葬死灰,昨日官军斫坟树。断茔崩圹襟苔痕,骷髅无声眠草根。生前意气动山岳,身后凄凉邈九原。君不见,羊公岘首石已泐,季子延陵碑尚存。锦袍醉倒长安市,谁招采石江心魂。岂知百年后,身世两具没。贵贱终同草上尘,升沈且进杯中物。笑矣乎,悲矣乎!眼中之人今有无?”林鸿《晓登金鸡》诗:“剑客无所欢,登高眺清曙。于时值摇落,况乃朋游阻。关河一千里,飞雁杳难度。积水明秋空,苍山落寒楚。荒凉谁问俗,慷慨即杯古。长啸归去来,余意在兰杜。”
金鸡寺 在金鸡山麓。唐景龙中建文殊般若寺,中有多宝塔,今悉废为邱墓。寺后向产金沙,人呼“金沙墓”。
曲 水 在金鸡山桑溪上流登云路下。相传闽越王流觞处。宋郡守有禊游亭。明时都人士多修禊于此。徐熥、谢肇淛皆有《桑溪禊饮序》,见《艺文》。徐熥《桑溪禊饮》诗:“春风载柔,遵彼长林”云云。曹学佺、徐、陈荐夫皆有诗,详见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