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析津志辑佚
析津志辑佚
江渎广源顺济王、河渎灵源和济王【增封】 、淮渎长源溥济王、济渎清源善济王。已上四渎名号。
东海广德虚会王、南海广利灵浮王、西海广润灵通王、北海广泽灵佑王。已上四海名号。
东镇元德东芮王、南镇昭德顺应王、西镇承德永靖王、北镇贞德广宁王、中镇崇德广陵王。后土皇地祗。五镇山号。
幽州镇山 海漕天妃,医巫闾山北,幽州镇山也。未时遣使致祭,先用雅乐,而后用俗乐。天妃,姓林氏,兴教军莆田都巡君之季女。生而神异,有殊相,能知人祸福,拯人急患难。室居三十年而捐世,邑人祠之,灵应。自宋绍兴廿年始封灵德夫人,历封。至景定间,加封灵惠溥济嘉应善庆妃。宝佑间。仍封。神之父母、姊兄,以及神佐,皆有锡命。迨我元累封,加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着天妃庙额。兴化莆田庙额:顺济。天历二年改曰灵慈。
神父,兴化路佑德厢。神父名孚,宋仕福建总管,至都巡公,封积庆侯。神母,王氏。宋封显庆夫人。神姊,大娘、十九娘、廿娘、廿一娘,俱自昔勑封。廿三娘,宋宝佑间封慈惠夫人。神兄洪,杀,未封神佐。额名顺济庙。佐神朱大夫名先,宋宝佑封灵威侯,加封灵威嘉佑侯。
刘便宜祠堂 在白云祝西北隅故行省。便宜刘公仲禄,事太祖圣武皇帝。帝方灭西夏,取中原,略定西域,兵威所至,无不臣服。旋师金山之西,乃命公以手诏迎丘真人于山东,持金虎符,长广尺余,使佩之。其文曰:如朕亲行,便宜从事。当是时,官制未定,故但称公为便宜公。时金将亡,山东诸郡南附于宋。而丘真人在莱州。公涉两国之轨,蹈不测之险,竟致帝命迎丘真人以北。古所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便宜公有焉。初,帝遣公南,谓公曰:汝能致丘真人,我当居汝于善地。还,故俾公居于燕。
公之弟子曰琬孝,为奉议大夫,蔚州知州。有女曰弟弟,世祖时以婉容淑德选入后宫。世祖升遐,仁裕至皇后以嫁故平章政事张乙九思,封鲁国太夫人。夫人之言曰:吾祖竭忠于国,受国厚恩。吾之所以至此者,皆吾祖之泽也。吾其敢忘之哉!于是捐己赀,即白云观处顺堂之右,刱建新祠,以祀公。岁时享祀,庶与真人之祠同为不朽。呜呼!夫人可谓贤矣。人之所以异于物者,以知尊祖也。传曰:显扬尊祖,所以崇孝也。夫人有焉。余尝游张公之门,故命记祠堂。堂成,实延佑三年六月也。集贤大学士赵孟俯记并书。
太师梁忠烈王祠堂 有记,在玉虚观,文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官云骑尉赐绯鱼袋庞铸撰。京师之玉虚观,有故太师梁忠烈王之祠堂在焉。王讳宗弼,太祖武元皇帝第八子也。其勋名则已表铭旌,当书国史矣。不待此而后着。虽然,祠堂不可无书。谨按,道观盖王妃移剌氏始营建之,且出其从者为黄冠,而复致有道之士以主香火。洎王薨,又建祠其中。正隆猜刻,季年尤甚。王之子韩王,以英勇得众相忌,抑而死,后妃亦死薨。南伐之役,虚有后承,乃又杀王之外三人,王祀遂绝,而独此祠芘于道宫,故得受岁时之享。呜呼,天乎!王有大功于国家社稷,谓宜世胙梁土,与国咸休,而遽一传而已耶!方且出,专旌钺旁楗重,几叱风云而走雷电,使天威赫然,震慑四表。赵构以之浮海,刘豫以之面缚。果然羣丑蚁溃雀散,豊功茂烈,一何雄哉!今兹数椽之屋,寓迹道馆,醴醪仅陈,牺牲在俎。吁!可哀也已。
妃,辽文宗女也。明达智略毅然,丈夫有所弗及。祠堂之建,乃亦出乎诚虑。韩王津惇亨路于广宁尹,道士高守冲以祠久不葺,且以茅翼之。男里所明报,遂葺祠,出豫,以豕祀焉。铸于文不工,适足以累王之祠。待王之生奴,功名富贵为当代之周公。及其薨也,猜君不道,弃功伐祀,不逮若敖之鬼。是可忍弗书哉?且系之以诗,使岁时祠王。则歌之云:王之勋兮□天地,王之名兮威四裔。楼船汛兮江淮沸,羽檄飞兮齐社废。番禺戮兮妖气霁,王之薨兮神龙蜕。神在天兮功在世,民之思兮无可祭。雍肃肃兮镇祠堂,佐洞真兮佑虚皇。羡神灵兮驭华乡,飞仙从兮据云裳,千秋祀兮庇此一方。大金大和四年八月中秋日立石。【(以上引自徐氏铸学斋抄本析津志。)】
原庙 行香
完者笃皇帝中心阁 正官,正月初八日。
曲律皇帝南寺 同前。
普颜笃皇帝白塔寺 正官,二十一日。
世祖皇帝白塔寺 大小官员,二十二日。
英宗皇帝青塔寺 正官,二月初六日。
察必皇后愍忌南梁河寺 正官,初下日。
老太后周年白塔寺 正官,二十九日。
普颜笃皇帝愍忌普庆寺 正官,三月初三日。
亦怜真班皇帝愍忌中心阁 二十九日。
阿咱失里皇后愍忌普庆寺 正官,四月初九日。
贞裕徽圣皇后周年黑塔寺 大小官,二十六日。
顺宗皇后忌日普庆寺 正官,五月初八日。
那木罕主人愍忌高梁河寺 正官,六月初二日。
顺宗皇帝愍忌普庆寺 正官,初四日。
裕宗皇帝愍忌白塔寺 大小官,二十日。
速哥八剌皇后忌日青塔寺 二十一日。
御容三朝翰林门、翰林国史院 七月上。【(以上引自徐氏铸学斋抄本析津志)(大典一七○八五庙字韵第六页上。)】
六月,大都涓日,遣翰林院官一员,赴上都注香。比到,大臣奏上位亲嘱香授使者,乘传回京,至健德门外礼贤亭住夏。宰辅百官恭迎至京。凡各寺有影堂者,分其祭仪。【(日下旧闻考卷一○七郊垧引析津志。)】
○祭服
延佑七年十二月七日,八思吉斯奉旨命省部创制三献礼仪使、大礼使、近侍官法服,下博士厅照拟。
三献官及大礼使通五员。笼巾貂蝉冠五,青罗服五,领缘、袖襕,俱用白绫。红罗裙五,帛绫为襕。红罗蔽膝五,其罗,牡丹花纹。白纱中单五。黄绫带五。红锦绶绅五。佩玉环各二。象笏五。银束带五。玉玎珰五副。白罗方心曲领五。赤革履、白绫袜,各五緉。礼仪使四员。貂蝉冠,青罗服,红罗展,红罗蔽膝,白纱中单,黄绫带,红锦绶绅,象笏,银束带,玉玎珰,白罗方心曲领,赤革履,白绫袜,皆四。
近侍官八员。服制并同,惟玎珰用青玉,余载三署法物库职掌。
至元十二年十一月,议拟皇太子为亚献。其终献法服、冠冕,如一品服。貂蝉笼巾,七梁额花冠,貂鼠立笔,银立笔,犀簪佩剑,绯罗大袖一,绯罗裙一,绯罗蔽膝一,绯白大带一,锦玉环绶一,白罗方心曲领一,白纱中单一,银合勒帛一,玉珠佩二,金镀革带一,乌皮履一緉,白绫袜一緉。【(大典卷一九七九一服字韵二十七页上引析津志。)】
○郊祀神位
昊天上帝藁秸一,禄以青,加神席,加青绫褥,青素方座。
皇地祗藁秸一,禄以青,加神席,青绫褥,青锦方座。
第一等九位,藁秸九,禄之席皆以莞,加方座,各如其方色。第二等以下,每位席以莞,凡用席三百十有二。
前祀之日,张馔幕及二神门,皆拖黄额帷。祀前三日,百官受誓戒于中书省,从奉礼郎布版位,及祭亦如之。设烛燎。【(大典卷五四五四郊字韵十四页下引析津志。)】
拱卫司所管之控鹤也,乃御前只孙校尉也。其服色或青、或绿、或红,皆织造,圈珠、团花、纻丝为之服。金裹木带,交脚幞头。擎执幡幢伞盖者,自有执事服色靴巾。每二十人有一押直官,骑分左右。如是者,二三里路远,皆銮驾之仪仗也。上位校尉一千六百。正宫同上。二后六百三十。三后二百。太子二百,拨过后一百,续添一百。服色白花,撒子六花,只孙青红。每一名俸钞八十两,米二石,此丁酉年数也。仪卫司,掌太子校尉,在顺承门北石桥南西巷内。【(大典一五一四○第二页下队字韵引析津志。)(以上俱引自徐氏铸学斋抄本析津志。)】
●寺观
石佛寺又西转北,则城隍庙。自庙前巷口转北,金城坊是。此街坊之内有杨国公寺,杨总统之父也。坊之东,金玉府内有琉璃碧瓦所盖八座藏,藏经板在内,甚为精制。文宗敕印造三十六部,散施诸禅剎。江南亦有赐者。坊内有军铁库帝师。有大佛殿,在坊之东。翚飞栋宇,甲于他寺。【(日下旧闻考卷五十城市引析津志。)】
归义寺 在旧城时和坊,内有大唐再修归义寺碑。幽州节度掌书记荣禄大夫检校太子洗马兼侍御史上柱国张冉撰。略曰:归义金剎,肇自天宝岁。迫以安氏乱常,金陵史氏归顺,特诏封归义郡王,兼总幽燕节制,始置此寺,诏以归义为额。大中十年庚子九月立石。【(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九城市引析津志。)】
绵山寺 在悯忠阁西,今已废之甚矣。【(日下旧闻考卷六十城市引析津志。)】
报先寺 有辽圣文神武全功大略聪仁睿孝天佑皇帝御书华严经觉林菩萨偈。【(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崇圣寺 在咸宁坊,至元五年建。【(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延洪寺 在崇智门内,有阁。起自中唐,至本朝,那摩国师重修之。寺西别有洞房,尤为深邃。【(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圣恩寺 即大悲阁,后有方石甃八角塔。【(日下旧闻考卷六十城市引引析津志。)】 在南城旧市之中。建自唐,至辽开泰重修。圣宗遇雨,飞驾来临,改寺圣恩,而阁隶焉。金皇统九载,即其地而新之。元至元壬午春重修。中奉大夫总制翰林国史集贤院领会同馆道教事,安藏撰记。二十四年四月立石寺外。阁祠大悲观音菩萨。【(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大圣安寺 在旧城。金皇统初赐名大延圣寺。大定三年新堂成,崇五仞,广十筵。轮奂之美,为都城冠。七年诏改寺之额为大圣安。【(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弘法寺 在旧城。金大定十八年,潞州崔进之女法珍,印经一藏,进于朝。命圣安寺设坛,为法珍受戒,为比丘尼。二十三年,赐紫衣弘教大师。明昌四年,立碑石。秘书丞兼翰林修撰赵沨记,翰林侍讲学士党怀英篆额。【(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永福寺 有青琉璃塔。【(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兴禅寺 在燕圣安寺之东,悯忠阁之西。【(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五十五存疑引析津志。)】
大万寿寺 寺有金世宗、章宗后御容,又有佛,见收常住寺内,有施宜生碑文,备载事实。【(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大悯忠寺 在旧城之南,有杰阁奉白衣观音大像,高二十余丈。阁三层始见其首。有二塔:左则史思明建;右则安禄山建。有漆布井二口。此佛此阁,自古无匹。阁前神仙礼拜,有金书字碑。【(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崇仁寺 在旧城玉田坊,有兴平府道者山大云。【(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昭觉禅寺 在大都常清坊,学士王构譔记。至元三十一年五月五日立石。【(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崇孝寺 辽干统二年沙门了铢作碑铭,谓析津府都总管之公署左,有佛寺,厥号崇孝。【(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报恩寺 在齐化门太庙西北,太子影堂在内,俗名方长老寺。又云在南城嘉会坊之万寿寺西,先为报恩精舍,有金朝圆通全行大师碑。其词曰:师,燕山刘氏子。太尉侍中燕国公之孙。辽中京留守。赠开府秦国公之女,先朝元勋侍中兖国公之女弟,开府平章政事蜀国公崇进任国公之姑,今御史中丞仲诲之祖姑也。祖妣,燕国夫人李氏;妣,秦国夫人张氏。张夫人方娠,梦人告曰:辩才天女当生汝家。寤以语秦公,明日而师生,遂以辩才字之。皇统中,以蜀登庸,恩加锡四字,今号所居报恩精舍,即从祖驸马侍中舍私第而成之者。历岁滋久,寝以隳坏,始议作新观音殿,尽捐所有,以资众工,不日成之。栋宇宏丽,金碧焕然。沥血濡泥,以造尊像,庄严相好,为都城最。复以余力,别构后殿,大藏经龛置四傍。又建祖师、圣贤二堂,钟楼、寝居、门庑、厨廪,次第缮完。曾不数年,为之一新,贵以巨万,不求他也。燕公之孙、秦公之子、兖公之弟、蜀公之姑,其族姓为何如!七龄通经,十二业成,覆试高第,以慰母心,其才辩为何如!煌煌命服,受人天供,春秋八十,康宁以终,其福寿为何如!禅悦三昧,心地清凉,诸大道师,皆所称赞,其知见为何如!人有一于斯,显名当时而传后世,大师则兼而有之,其报为何如!大定十三年仲春十有九日中虚老人记。【(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驻跸寺 在敬客坊南,双庙北,街东。【(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庆寿寺圣容之殿 在顺承门里,近东。又云大殿之后有圣容之殿,专以奉泗州大士僧伽宝公,即集庆志公也。【(顺天府志引析津志。)】
宝集寺 在南城披云楼对巷之东五十武,寺建于唐。殿之前有石幢,记越建年月,昭著事实,备且详矣。其余已后兴创修造,复纪于他石。兹寺之大概,今见于所撰宗原堂记。其词曰:宗原堂者,大宝集寺之丈室也。佛殿前石幢刻曰:大唐幽州宝集寺。唐碑亦有宝集之名,寺创于唐世可考见矣。辽统和间,沙门彦珪大开讲筵。继者彦琼、宗景,克弘圆顿之教。重熙间,慧鉴以左街僧录检校文章应制,大师赐紫金。传妙大师思愿尝命较试经典,通慧图照大师、崇禄大夫检校司空智徧,皆振其道于天会之时。大定间,沙门澄晖重兴寺宇,行业昭著。翰林学士承旨党文献公为题诸扁榜:大觉圆通。大宗师守司空志玄,当承安间,统领教门。暨归国朝,行业高峻,王侯将相,争趋下风。世称长公。一传而为领释教都总统传戒三学都坛主行秀;再传而为领诸路释教都总统三学都坛主圜明;继以领释教都总统开内三学都坛主开府仪同三师光禄大夫大司徒邠国公知楝。至元二十二年,世祖皇帝建圣寿万安寺于新都,诏楝公开山主之,仍命同门圜融清慧大师妙文主领祖剎,修治弊坏。后至者,或久或速,缘尽而止,咸称其选。至正三年,晋宁则堂仪公彼诏主寺,提纲挈维,靡不经意。缁徒孔盛,宗风蔚然。公为释氏之学,历抵名师,经论禅律,莫不淹贯。燕坐此室,无异深山密林,与世事邈乎甚远。虚帘昼静,修竹隐映,心境两寂,翛然自如。及宏敞华严,根本教理,圆融行布,洞彻无遗。或问堂名之故,其以人应之曰:吾寺自楝文二师分主大剎,若圣寿万安、天寿万宁、崇恩福元,天源延寿,泊覃怀之龙兴,以至海内十六名镡,何啻千百。虽支分派别滋多,寔皆出于宝集,此其原之堂。宗者同原之侣,苟昧其本,则迷谬亦甚矣。况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观其根器不齐,乃设方便,演三乘五教。从小入大,由始至终,自顿极圆,理事融通。法之归真,为羣生之本体。繇宝集而宗于清凉,繇清凉而宗于贤首。贤首宗云华,云华宗帝心。帝心宗龙树,龙树宗马鸣。马鸣宗文殊,文殊宗于佛。繇佛而宗于心,吾师即是心。而指定慧,因其言而诠解。脱心非心也,孰为之本?何宗何原,非言非默,当有证乎此者。仪公尝承诏较金书藏典,为撰续释氏通鉴于斯,进诸嘉禧殿。上览彻,嘉叹久之。余既序其书,复又纪其堂,并及宗原之旨,来者尚镜之。建于唐,历辽,方至金重修。中有三位:西曰学位;东曰库司;中曰圣位。有洞室四合。无碑刻在里坊。【(顺天府志引析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