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洛迦新志

释通树诗:
  嵩山人如壁,补洛壁似人。独立孤峰上,谁逢葱岭身。

释空脉诗:
  不著西兮不著东,本无背向在山中。芦枝浮海知谁载,赤脚且行最上峰。

塔子峰
  在西天门下。(旧志)

弥陀峰
  在塔子峰西。(旧志)

梅岑峰
  在达摩峰右。南山最高处,林石幽秀,相传汉梅子真隐修于此。(旧志)

明,邑人,张信诗:
  浮生寄丹壑,感慨兴我情。文章岂足恃,所贵矢坚贞。拂之蘅窦下,浩渺驾长鲸。和风洒玉宇,清奏来瑶笙。眷言梅子真,千古留其名。愿共游仙侣,趣趾上蓬瀛。

邵辅忠诗:
  几树疏梅倚石斜,问梅开落属谁家。东风昨夜频吹到,也作如来小白华。

清,邑令,缪燧诗:
  子真隐吴市,胡为在海涯。岂慕岩谷幽,与佛成一家。梅岑留遗迹,高迥陵青霞。我来当三月,满林杜鹃花。披襟一长望,海涛浴浮槎。三山如可到,蓬莱路不赊。稚川晚得道,岂真在丹砂。一令复一尉,超然不可偕。

鄞,全祖望诗:
  叵君安车驷马遍山扃,吴门市卒变姓名。犹惧危机不可脱,远作天东海上行。投竿翠碣逾蓬顶,(慈水翠碣,象山蓬顶,皆有梅尉遗迹。)履穿四明冻雪几千层。乘槎竟出大浃口,吾知免矣逃吾生。生前名氏虽可埋,死后孤岑翻以姓见称。东有梅岑,西有严陵。妇翁郎婿同芳馨,东霍山高桐江清。门阑喜气成客星,山川因之俱不朽。永为赤符曜长庚,斯人何藉神丹九转成。

吴瞻泰诗:
  春云天地绿,灌木落寒峭。何图入海南,子真领其要。鹿裘念一夫,幽栖有同调。尝闻三神山,方士久不报。灵砂得真铅,眼底烧丹灶。茶寮植铁蕉,安榴赪照耀。异境除尘缨,禽鸣宛先导。淙淙疏清泉,海月动微啸。
  按:朱绪曾云:普陀、梅岑、洛迦、本一山,后人以南峰最高处,名梅岑。然梅岑,既名为峰,自不足以概全山。况普陀洛迦,在佛书以四字为一山名,后人或单称普陀,单称洛迦,因其称谓之便,是则普陀洛迦,乃全山之总名。梅岑,乃一峰之别号耳。

正趣峰
  在梵山右。向离(于寺为未方)兀峙,巅平正,如覆釜盂而稍长。白石磷磷,如嵌珠璧。普济寺外之山,亘西南而濒海者,皆此峰之支属,旧称玉趣。住持通旭,以此地为大士说法道场。善财二十八参中,正趣菩萨从他方来,示现说法,经载甚明。故改为正趣焉。(旧志)

释通树诗:
  遥忆南询子,东方特特来。凭空长在定,星月夜登台。

雨华峰
  在正趣峰右。经言:观自在菩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天雨曼陀罗华。因名。(旧志)

会仙峰
  亦名天柱峰,在梅岑右。石甚耸拔,广崖钜壁,展列如屏。冥蒙杳霭闲,恍若安期羡门,鸾骖鹤驭来游也。(旧志)

金刚峰
  在金刚窟上。一云正趣峰西。(旧志)

岭(共十二岭)
几宝岭
  在东南境,为普济寺之青龙山。石磊落,如珍宝委积几上,故名。(旧志)

白华岭
  在正趣峰下。(旧志)

栴檀岭
  一在清凉冈下,一在金沙南。(旧志)

圆通岭
  在东天门左。(旧志)

欢喜岭
  在大六峤。(旧志)

葡萄岭
  在小六峤。(旧志)

青鼓岭
  在法雨寺东。(旧志)

啸天狮子岭
  在青鼓垒北。(旧志)

朝阳岭
  在白华顶下。(旧志)

东屏岭
  即功德岭,在锦屏山东。(旧志)

孝顺岭
  在茶山东。(旧志)

香云岭
  在佛顶山,亦名香云路。(采访)

岩(共十五岩)
八仙岩
  在青鼓山西。白石玲珑似玉,异于他峰。(旧志)

东方岩
  在茶山前。(旧志)

西方岩
  在圆通岩西,亦名西方境。明万历丁巳春,宁绍参将刘炳文,题中流砥柱四字。(旧志,采访)

玲珑岩
  在金刚窟西,与巫山石相对。高十余丈,下削上突,刻画玲珑,如雕镂沉香木状。中一石,嵌两峰闲,从内视之欲堕,从外视之若合,巧奇绝伦。(旧志)

石浪岩
  在梅岑山腰,磐陀石东。高三十丈,石纹如浪,睨之欲动。(旧志)

圆通岩
  在西天门北。石险峻桀奡,或陵空孤峙,或参差排突。循行环视,无有隔碍,故题壁曰圆通境。(旧志)

狮子岩
  在无畏石侧。俨如狻猊,作跳跃之势。(旧志)

虎岩
  在东天门上。数石倚凑,宛然生成。(旧志)

象岩
  在几宝岭上。(旧志)

兔岩
  在象岩上。驯耳趺踞,首目宛然。(旧志)

龙岩
  在灵鹫峰西。下瞰北海,自北亘南,长三四十丈,高二十丈,蜿蜒夭矫,俯首欲降。后山之岩,此为最大。(旧志)

鹰岩
  在雪浪山中。昂首锐喙,俨若苍鹰飞集岩际。(旧志)

狮象岩
  在几宝山,朝阳洞石之顶。一石驯伏如象,一石俨若狮踞。回首相向,近观愈肖。(旧志)

佛手岩
  在观音峰后。高者丈许,卑者数尺。伸如掌长,短如指,了了可数。(旧志)

文殊岩
  在西天门左。峰峦雄叠中,一石威严如象。(旧志)

石(共三十石)
磐陀石
  山之西境,两石相累如盘。下石高身锐顶,上石丰面杀足。其顶足相累处,旁空中倚,亦有罅闲,睨之通明。面之丰,纵横各十余尺,平坦可容二三十人。石旁雅俗题识甚多。缘梯而上,环眺山海,洋洋大观。朝山妇女之登斯石者,又各选持制钱,磨擦石上,使发光。携归佩于小儿身上,为壮胆之用,其或然欤。(旧志,采访)(○杀,音晒,减削也)

清,鄞,万言诗:
  何年巨灵展双手,劈尽千山万山后。余技犹能向此闲,点缀峰峦无不有。观音洞里石玲珑,观音洞外石相负。层层枕压钜细横,大石如冈亘其首。上承一石状如菱,坐有百余人可受。底平一线曾不连,黠者隙处支碎瓿。其旁大石复数寻,前有二石龟形丑。岂因顽石能点头,龟来听法亦所偶。吾谓磐陀如片云,或者菩萨乘之来洞口。巨鳌鼓鬣忽相迎,遗此海滨当石纽。望夫老妇能化石,况兹灵物千年久。指看磐石有时飞,两龟眼赤应能走。

何辰生诗:
  见说槃陀著地灵,普门曾此坐谈经。二龟何事翻成石,想是当年不解听。

武进,孙渭诗:
  洛伽二百里,巨石不可数。磐陀独标异,其以神佛故。方广十余丈,崖巅谁辇附。念彼观音力,黄金可地布。说法惊波涛,两龟竞相赴。至今岩石上,昂首吐烟雾。听法岂无人,水族反得度。千载留磐石,令人屡回顾。

邑人,夏昌渭诗:
  阿谁信得毓灵奇,怪石陵空却坦夷。聊藉蒂根千载固,安然位置万年基。登高偏喜身殊泰,济胜还愁势欲攲。过此再寻纡曲径,笑看一对听经龟。

释空璧诗:
  巍巍磐石立孤峰,大士何年坐此中。听法不真龟化石,谩劳千载聚鱼龙。
  按:旧称槃陀两石相累处,可闲以线。又称形模不甚宽广,及登陟甚众,人不挨挤,石亦不觉其隘。此或偶现灵异,非常常如是也。
  又按:旧志言,洛迦岩峰洞窟皆石也。奇险幻诡,洞壑天然。大都危石若悬,庋石若举,堕石若扶,崩石若斧。成形肖象,不一而足,此说为近之。而王士祯,池北偶谈云:「普陀岩石,有大士像。华鬟天然,竹林鹦哥,善财龙女之形,种种皆具。」此殆指人所雕刻者而言,非天然生成之岩石也。总之岛石多剑削,而是山独圆润。岛石多险恶,而是山又柔善。磐陀、紫竹两石,尤为奇特。李黼堂言:「天台雄胜,雁荡奇胜,普陀幽胜。」以就近各海岛之石较之,当在牛奇、章僧儒,甲乙丙丁石品之列,而普陀又为石胜欤。

说法台石
  在槃陀石东。相距百步,高若相望。大士说法处,亦可登。(旧志)

五十三参石
  在槃陀石西。参差矗立,石听法者。故数虽未必符,而以经所云者名之。(旧志)

清,郭立杰诗:
  烟水重重只一人,分身满地太零星。不知当日毗卢阁,几见铜头铁额形。

二龟听法石
  在槃陀石西。一蹲石顶,一缘石直上。昂首延颈,筋膜尽露,真称奇肖。(旧志)

柱空石
  在锦屏山中。一石如柱,屹立空际。(旧志)

八卦石
  在雪浪山巅。乱石排空,悬崖百仞,偃仰攲伏,不可名状。(旧志)

释源法诗:
  怪石萃中峰,巍然居山顶。犹如章甫冠,仿佛九州鼎。日月听盈亏,沧桑随萍梗。不知伏羲前,此石名何等。

云扶石
  在西茶山上。两石,上如攲钟,下如累棋。峻险怪特,危而不坠。上石,有云扶二字,题者莫详。下石,有海天佛国四字,明云闲侯继高题。(旧志,采访)

巫山石
  在金刚峰侧。巫山,盖状其高。怪石嵯峨,劈一为二,亦巨灵五丁之所幻也。(旧志)

不二石
  在西天门右。两石相距丈许,稍参差前后,而高广相等,如析圭破璧之状,故曰不二。今覆于圆通庵三层楼下。(旧志,采访)

一叶扁舟石
  在不二石南。平广近亩,俨如虎邱千人坐而稍仄斜。中载一石,颇似菱角横陈其端,远望之。宛如扁舟。(旧志)

仙掌石
  在石浪岩侧。参差对列,高十余丈,形如仙掌。题有天设闲关四字,姓名无考。(旧志,采访)

佛牙石
  在普济寺后之西,巫山石下。高丈许,顶半凹半突,如倒牙,又如幞头。(旧志)

鹦哥石
  在观音洞侧。白石竦□,圆首细颈而短身,酷似鹦鹉,因名。(旧志)

水墨石
  在飞沙隩西,功德岭东尽处。陂麓闲,有石铺三四十丈,平无孔突。色如水墨渲染,其光油然,若展绡縠。(旧志)

马鞍石
  在大雪浪山中。(旧志)

天篦石
  在摩尼洞西,义未详。(旧志)

点头石
  在磐陀石东南。高八丈,周广二十丈。孤峙平岩,旁悬中凑。撼之则动,若点头然。与说法台石相望,故名。(旧志)

无畏石
  在普济寺东。高五六丈,三面方广如佛座。西稍洼狭,旁有二石,高不及半。一如挂衣,一如覆釜,皆断崖悬壁,不可登陟。游人钜公,勒名其上。题曰三一岩,曰空有境,曰海天春峣,联曰:寰区照瑞相,刹海遍潮音。(旧志)

虾蟆石
  在龙岩西。修丈许,广半之。张颐趺足,状类虾蟆,因名。(旧志)

香炉石
  在圆通岩后。(旧志)

真歇石
  在普济寺后湾。真歇庵废址,石以僧名者。(旧志)

灵芝石
  去虎岩咫尺,不高而状特奇。中孔突,宛如灵芝。(旧志)

慈云石
  在葛洪井西。高三丈,头如大鸟,北向。会稽陶望龄,题曰鹫岭慈云。(旧志)

明,丁继嗣诗:
  皈心来宝地,蹑足上慈云。泉溜穿厨入,昙香满院闻。纵观蛟蜃窟,闲集凤凰群。何幸逢林远,幽探绝世纷。

叠子石
  在佛手岩南。磊磊然若叠也。(旧志)

鼓石
  在南天门崖石上。体圆而高,状若置鼖。撼之,应空作响,逢逢然如挝鼓。(旧志)

紫竹石
  在紫竹林,俯拾即是。剖之白质黑章,纹皆作竹形,枝叶宛然。惜质粗不宜文玩。(采访)

清,邑人,曹伟皆紫竹岩诗:
  石晕斑斓水气昏,竞传灵迹凿山根。试看墨泼桃花石,一样潮音紫竹痕。
  按:旧志言:唯潮音洞南天门为然,余处亦或有之,但不如潮音洞是石悉蕴此形也。紫竹林,殆因此石而立名欤。

紫云屏石
  在息耒院西麓。壁立空中,高广百尺,厚不及丈。上有小峰十余,下作三足,如乳如杵,俱有涡以承之,若趺坐然。旧镌翠屏二字。清,邑人曹伟皆,以其石色深绀,易是名。(秦志曹伟皆诗序。)

曹伟皆诗:
  怪石陵空高百丈,横亦如之薄如壁。面纹平削丰碑树,顶上峰攒错凹凸。足根离合线路通,涡中鼎立无差忒。下无根柢上无援,背有赘疣腹有隙。岂是娲炉崩裂鼎倾泻,五色丝飞一片赤。抑或月中修斧屑乱堕,八宝堆中碎琥珀。留落人闲千万年,桑田沧海几经历。法华洞,磐陀石。听经龟,短姑迹。名山灵异登志乘,附会其辞曰脍炙。山僧指点半依稀,劳我登临折齿屐。嶙峋突兀声奇观,没膝春茅溪径塞。荆行棘走履踵决,裳裂衣穿手龟拆。艰辛历尽一瞻拜,周匝摩挲不能释。石乎石乎宜自爱,勿向尘中争黑白。君不见璞玉未剖光沉沉,徒使卞和被严斥。又不见良桐被爨声铮铮,不遇中郎谁珍惜。弃瑜取瑕惟所好,有才自炫转遭厄。幸赖不胫处山阿,莫将大块登几席。旷代难逢真赏人,镌题亦是知音客。夕阳蒸郁明霞彩,薜荔斑斓凝黛碧。我来为易紫云屏,赤水丹山同赫赫。(龟,音群,手裂也。)

白马石(裘志)
清,释元志诗:
  谢却长安道上尘,人闲骐骥那能亲。昂昂逐日追风骨,芳草横眠海角春。

蟠桃石(裘志)
释元志诗:
  缚屋新开一坞云,种桃恰傍蟠桃石。清风明月共长闲,不问人闲何旦夕。

狮子石
  在南天门大殿左旁。缘梯而上,其石有目蓄水,有鼻泛沫。下通泉源,水常不涸。石平可容眺望,惟四无遮阑,登临时不免心悸。(周庆云海岸梵音)

门(共三门)
东天门
  有二处,一在光熙峰右,高止丈许。门上之石,嵯岈嵌突,高逾三倍。一在虎岩侧,即法华洞之顶,突起两岩如门。仰窥不甚崇,俯瞩则岩窟杳深,林木亏蔽,惴惴恐坠也。(旧志)

明,屠隆,天门清梵诗:
  野衲齐翻贝叶书,磬声遥度暮沙虚。神龙听法妖蛟舞,亲见如来金臂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