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志


  城社
县城周五里百四十七步坊曰迁善崇贤丰化升俊社在县西先圣庙在县南

  官廨
县听在城东北隅丞听在西主簿尉听在西北监务听在西常平仓在县听南省仓在西北酒务在西南

  镇场
大共镇在县北绍兴二十三年正月例罢收税坊场一处河渡无

  馆驿
祁山驿在城内文溪驿在西六十里旧名大北驿

  道路
驿路三东通黟县西通浮梁北通石埭界小路一南通浮梁界百二十里

  山阜
祁山在县东北一里高四十仞周二十五里三面皆石壁中有石室高五丈广二丈名青萝岩亦曰栖真岩???方?有涌泉号乳泉味甘山西半壁昔有石丈余坠溪中坠处有龙骨存焉
大共山在县北五十里高六十仞与宁国府太平县分界
历山在县西八十五里高二百五十仞北接池州石埭界绝顶有池中有石焉北有管公明僊坛
举根山在县西七十里高九十仞
梅南山在县西南七十里高八十仞与浮梁县分界水入饶州
主簿山在县西六十里高四十五仞西南接浮梁界方舆记云昔有黟县主簿巡历到此爱其幽奇遂解印隐居终身不返
新安山在县西九十里高四十仞
三新妇山在东北二十里高四十仞周二十六里方舆记云有三石峰望之如人每春雨初晴霞翠明媚则若彩服靓妆之饰
道人山在县北十五里高九十仞周二十九里半壁有岩岩前有池昔有学僊者居之
赤岭在县北百二十里高三十仞周十五里北属池州石埭县旧名血岭唐刺史冯宿改焉祥符经云赤岭下有大溪昔人为梁取鱼鱼不得下遂夜飞越岭而去人复于岭上张网其飞不过者皆化为石遇雨则赤故谓之赤岭而浮梁县亦因此得名吴都赋所谓文鳐夜飞而触纶盖此类云
武陵岭在县西四十里高三十五仞周二十八里始时道险陕扪萝葛乃得上唐元和中凿为盘道至今利之
五峰岩在东北十里昔有韩氏子坐禅于此常降乳虎

  水源
大共水出大共山南流八十里溉田五顷三十亩西南流百二十里入浮梁界
大北水出历山东流五十八里合大共水溉田十七顷十七亩
小北水出举根山东流五十里溉田二十顷西入浮梁界
卢溪水出梅南山屈流三十七里合大共水溉田八十顷
新安水出新安山西流三十三里溉田五顷三十一亩入浮梁界
武亭水出武亭山南流四十五里合大共水溉田八顷四十亩入浮梁界
义城水出玉岭东入沂竹坑溉田二顷二十亩
赤溪水出鱼亭山西流五十里合大共水溉田十二顷八十亩
(鱼庸)溪水出武陵山西南流六十里入(鱼庸)口合大共水溉田一顷
阊门滩在县南十三里众水所注夹滩有大石对踊故号阊门自余怪石丛峙迅川奔注摧舻碎舳十尝七八经唐世两贤令路旻陈甘节疏导乃为安流
悬云滩在西南十五里奔浪洑流为艰险之最

  古迹
梅鋗城在县西十五里沛公攻南阳遇吴芮之将梅鋗与偕攻析郦降之项羽相王以芮率百越佐诸侯封为衡山王都邾其将梅鋗功多封十万户即此也

  祠庙
城隍庙在县城西吴长史祠堂在县东三里唐吴仁欢始因以置县者也范不娄庙在县西八十里方舆记云南朝鄱阳尉范不娄领数百人斫明堂木于吴山中木长数百尺川谷阻深不可出惧而据山作乱竟死于此斯亦不足祭已历山庙在历山下祥符经云昔管公明学道于此疑后人为立庙历口庙在县西(鱼庸)口庙在县南道人山主者庙在县北并未详

  道观
洞元观在祁山之前相传梅鋗故宅今民闲所祭明府着古冠服旁为垂髫女子言鋗女得僊号梅娘云唐大历中置观名龙禅太平兴国九年敕改通元今为洞元

  僧寺
悟法寺在制锦乡旧名万安寺唐咸通二年建相传是梅鋗墓今人犹指殿后砖甓为其处寺前有修径径外浅水水外高林过者多谓似天竺山灵隐寺前
崇法禅院在县城内旧名西林水陆院南唐时置太平兴国五年十月敕改
珠溪寿圣院在福广乡旧名珠溪资福院唐光化二年建大中祥符三年敕改有唐时谦禅师塔五六十年前尝迁之骨身宛然
忠国显亲下院在福广乡旧名霄溪资圣院唐干宁三年置大中祥符八年敕改永恩建炎初改今名
广福宝林禅院在僊柱上乡唐末有僧清素自言从五台来眉目端秀发覆额俶傥多异时县人郑传保据号司徒师造其垒求安禅之地传为言自紫溪入西峰有地数亩无人迹古木清秀涧中有洞穴神龙居之其旁可以安禅师曰吾今夕当飞锡往观之传馆之于楼扃鐍严甚比夜半失之及明寝自若也谓传曰吾已用锡表其处坤山而壬首自此以往者涉溪三十六度岭二十四传使人视之垄上新有行迹他皆如其言大敬异之为筑室百余闲白刺史陶雅请于杨氏号上元宝林禅院开坛度僧时光化二年也传尝以久旱结采为楼从师求雨师表竹于楼之四隅曰雨于竹外已而果然扬州旱令属郡遍祷群祀雅梦伟人自称汪王为雅言师乃水晶宫菩萨也有五龙可往求之乃请师师曰吾已遣施雨扬州三昼夜矣杨氏封禅大德住山十七年聚僧数百人一旦尽散其众而逝其骨身在今塔下始师尝作歌偈有文殊遣我来之语元丰三年赐号慧应大师饶州亦奏请赐神慧禅师绍兴十三年八月加神慧永济禅师先是杨氏遗师紫衣不受求锦袄着之每往还池阳有冯姥者见常迎劳为设酒乃脱袄为赠使遇祷雨旸出而浴之并锡杖铁笛戒牒皆见存而院以熙宁二年改寿圣宝林隆兴闲凡寿圣例改广福云
青萝院在福广乡青萝岩之下唐大历二年建大观中僧道清好为禅自以住山不能出乃私榜其院为禅院每使其徒出旁近招僧之游能为禅者使挂砵于此卒年九十余院有辟支佛舍利塔
历口资福院在孝上乡唐咸通二年建
石门禅院在制锦乡唐光化二年建
灵泉院在福广乡泉水里唐干宁三年建
崇福院在僊桂上乡唐咸通二年建
吉祥院在僊桂上乡唐龙纪元年建
普安院在僊桂上乡旧名永安唐咸通二年建熙宁三年六月敕改
横山尼寺在制锦乡唐咸通六年建
东松庵在县西三十五里官道上先是地当往来之冲而邸舍辽远暮行两山闲过者患之悟法寺僧子珣少游四方尝参云居心印禅师迨老而归乃当官道为庐舍数十闲设荐榻持薪水蔬米以劳迎四方之来者至则如归时熙宁闲也士大夫多为诗美之元丰中王荆公以江东提刑过此止宿亦留诗刻山中其后汪丞相以布衣去乡里及为少傅仗节归作诗曰万夫屹立若临冲四十年前谒上峰名遂归来人物改青青惟有岁寒松珣浮梁朱氏子以试经得度晚益精进昼夜坐禅闲则诵经尤好为西江月词诵法华满二万过有莲华生座下以足跳去之年八十一其徒永净继之继净者应升县人尤善遇客住庵二十余年整葺殆遍今年七十余

  碑碣
新路记在县南十三里古堤上唐刺史范传正词今?

  贤宰
   吴仁
欢县人方清之乱仁欢率众破贼刺史公孙绰上其事代宗嘉之因置祁门县授仁欢朝散大夫石州刺史赐金紫旋拜本县令殁葬县西二十里

   路旻
不知何郡人元和中为令凿武陵岭石为盘道又阊门滩善覆舟旻开斗门以平其隘号路公溪后斗门废咸通三年令陈甘节以俸募民冗石积水为横梁因山派渠余波入于干溪舟行乃安

新安志卷第五
歙罗愿撰
 婺源
  沿革
婺源望县本休宁西南之回玉乡唐开元二十八年正月九日置以为县治今清化镇 【寰宇志及祥符经皆言有婺水绕城三面故以为名今有古县记言有开元二十八年庚辰置县在清化凡百四十三岁中和二年壬寅汪武始于溃州之右(汀去丁改要)滩蚺蛇港???方?为营至天佑三年乙丑即营为县号新县而旧县改为清化镇然则县虽以婺水为名至新县始绕三面耳】 以县旁婺水为名按东汤记云东汤上应婺女旧与黟歙接境隋文帝尝废黟歙二县并入海宁以属婺州海宁即今休宁是尝与婺州通封壤因以水流入其州者为名也 【此县直以婺水流入婺州故曰婺源耳而寰宇志云县又为婺女星之津与婺州同义恐未必然】 元和六年九月升上县咸通六年刺史卢肇奏于县界内置弦高五福二镇中和二年弦高镇将汪武率百姓于(汀去丁改要)滩立营决遣镇事天复元年就立婺源都镇天佑三年武死以朱环为新县制置巡辖婺源浮梁德兴祁门四县改旧县为清化镇吴南唐因之国朝不领三县而因新县为治所既又升望县

  县境
县在州西南二百二十里东西广长百六十里南北百三十里东至衢州常山界八十五里西至饶州乐平界百一十里南至饶州德兴界百三十五里北至休宁界百三十里东南到衢州开化界三十五里西南到乐平界百一十里东北到休宁界百三十里西北到浮梁界百一十里

  乡里
其乡六其里三十万安乡在东北其里松岩千秋灵属长城大(鱼庸)来苏乡在西北其瑞安丰长寿何暮芮平来苏浙源乡在县北其里(它鸟)川临城大安嘉福孝弟怀金乡在西旧曰怀玉其里怀金黄冈游汀三溪福临丹阳乡在西南其里瑞亭云亭环石还珠新定游汀乡在西其里杭溪延宾符溪婺安凤亭

  户口
天禧中主户万三千五百二十三口二万九千六百七十七客户千九十一口千六百六十四未经界前户三万五千一百五经界二万六千二百二十二干道主户四万一千九百五十五客户九百有九

  田亩
田园旧六十七万九千七百七亩二角经界为七十九万有奇今为七十九万五千七百八十七亩二角五十五步陂百五十七处堨十有七处

  租赋
夏税钱万八千四百七十二贯四百一十九文绢四匹七寸布三匹二丈六尺绵九十七两八钱租课百二十七贯七百一文片茶钱六十九贯九百三十七文秋税糙米万九千五百六十四石九斗七升七合盐钱千一百三十三贯九百五十五文租课糙米五百三十八石一斗五合和买紬四千九百八十八匹绢万四千八百一十三匹

  酒税
酒以绍兴九年所收为额万七千五十五贯七百四文商税按会要熙宁十年县务四千七百八十二贯七百五十文清化镇二百四十四贯五十九文今县务以绍兴五年所收为额千八百七贯八百九文清化镇不复收税

  城社
县城周九里三十步高一丈八尺自中和二年弦高镇将汪武为山营于此判镇事天复初就立婺源都镇建鼓角楼并挟城楼自是不复还旧县南唐升元二年检校司空刘津为都制置使乃集所辖四县增筑新城津作记云爰选三农之隙? 【音互】 招诸县之众同其力役全此边邮其西建冲山一营添新垒一里其北则筑平蛟穴接出蛇城周环十里以来斧锸半年之内闾阎尽易雉堞皆新启升元二门建东南两市终闻悦办略不告劳盖其规模略见于此蛟陆者上北湖是蛇城者旧名蚺蛇港今埂城下是社在县西北

  庙学
庙学在县东先是熙宁中秘书丞鄱阳刘定为县从学者率常百余人以旧学之庳相与请于州即县治西为屋百二十楹干道中知县彭烜又请于部使者以迎恩驿更为之而县之先进王允恭李知已皆助以地至后政洪邦直成之

  官廨
县听在城正中丞听在东主簿尉听并在西仓在东酒税务在西 【祥符经有盐仓都茶仓今无】 坊场七处河渡一处

  镇寨
唐有弦高五福二镇皆咸通六年置五福镇还珠里是也弦高镇后以为县今县治是也而唐开元中旧县自天佑至国朝为清化镇在县西北六十里其营寨之制天佑中刺史陶雅遣朱环为县制置时有冲山营左右威武两指挥见于古县记按杨行密初起庐州以陶雅为左冲山将今州乌聊山下亦有地名冲山营者是皆因雅为名国家承平县治不置兵今有中平巡检寨在县东七十里

  馆驿
新安驿在县东七里旧曰来安新定驿在西八十里旧曰太白

  道路
陆路东通常山西通乐平南通德兴北通休宁水行自县东婺水通鄱阳江胜船二百石

  山阜
浙源山在县北七十里亦曰浙岭高三百五十仞周二十五里北连黟县鱼亭山旧有石英锺乳
大广山在西北五十八里旧名大尖山高四百一十仞周三十里
斜山在东北七十里高二百仞周八里由浙岭东北分为此山
大(鱼庸)山在县东百三十里高三百三十仞东南接衢州界方舆记云尧时洪水溪谷皆满有大(鱼庸)上至此及水涸而毙鳞骨鳍鬣积如山阜
小敛山在东南七十里高九十八仞周十五里南接衢州界有水西流入县界
梅源山在县西百二十里高三百二十仞西北连浮梁界旧名梅山天宝中加源字山产杨梅梁任昉为太守罢不复采
浚源山在西南百里高三百一十仞西南接浮梁
乐平界旧名游山天宝六年改西连梅源山有水南流入吴溪
倚衡山在县南百三十里高八十五仞西南连乐平县山西连回岭有水流入乐平
张公山在县西北七十里高四百余仞周十五里昔有张公隐此山采药合丹数十年后忽不知所之
善山在县南五十里高百五十仞周十里又有恶山隔溪对耸祥符经云善山神为王恶山为夫人若两处致祭则为灾居人迎恶山神就善山祭祀俗谓之妻婿胥山
三灵山在县西九十里高二百八十仞周五十里晋时有三人此山修炼后不知所之
大连山在西北百二十里高四百仞周九十里昔因寇乱乡人相与保聚于此
甘子岭在县西七十八里四十二仞周二十五里旧云县无甘子唯此岭有株
芙蓉岭在县东七十五里高二百仞周三十五里
对镜岭在东八十五里高三十仞周十里
羊斗岭在东九十五里高三十仞周二十里
塌岭在东北百五里高二十八仞周九里自芙蓉以下皆中通驿路接休宁之新岭凡号五岭县走郡之道也旧由大阪趋郡数苦水潦后更从此五岭几及百年或亦自浙岭往来 【山川之名岁久不可强通而新经每山之下辄为臆说解之今皆不取】
龙尾山在县东南百里高二百仞周三十里西连武溪开元中猎人叶氏见石莹洁镌粗成研子孙持以献令令访匠琢之由是世始传一名罗文山以石理所似为名
灵岩三洞在西北百二十里中有洞灵观观之东北曰庆云洞岩窦皆五色两崖瀑流之上有真人鸾鹤云霞之象泝流秉烛而入者行可四五十步则芝田灵草罗列左右遇春雨暴涨有破帆烂桨流出西曰莲华洞入百步有大石室广十丈有像高丈八尺旁有羽盖幡节狮子樽罍还丹芝草皆乳石所成遇拜章投龙往往有僊乐庆云或珍禽奇兽致花果于像前又有天井深不可测南昌含虚洞洞有二重外狭而内平有积雪台沉香峰及唐神僊所画龙是为三洞皆襟带浙岭联连率山旧说者以为三天子都在率东岂谓是邪又有洞曰灵磨集僊鱼龙张公垂锺会僊合前为九大历初有武姓者自黄山为旋风所吹入石龙洞因傍行入至此洞闻空中语笑之声开成中浮梁郑全福好游猎深入穷谷与其徒相失暮有老人导游诸洞及出有鹿引上山之半坡自是结茅居之因修炼为道士后徙居莲华洞之石室将游天井乃求麻为缏辘轳而下中极宽广徐步桃花溪上有老人乘铁船其中全福揖之愿借船还老人曰已渡上须还邪曰欲传之人闲耳老人曰如是速济虎豹且至后三年当复来至岸循缏而上已七日矣又三岁至开成九年年百余岁语门人曰必葬我浮梁白水乡及卒弟子二百余人与鹿俱送至夕阳岭上觉棺空发之唯履杖而已群鹤翔引鹿亦失所在山有研石紫色如肝产岩之左右无定处莹者可拟端溪然绝少大率燥慢而多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