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县志

  明
  海   望
  王廷相
  少海南回千嶂隔,青邱东去十洲环。未妨日驭低天柱,直恐鱉峰触帝关。孤槎无客更犯入,三岛有仙常驻颜。久矣沧溟遥结梦,兹游真共水云间。
  望   海
  尹嘉宾
  青荧半空碧,白沙出标杪。谓是雪月明,春烟淡将晓。咫尺不可耐,飞鞚窬渴乌。到来始叫绝,攫然莫敢道。众客幻儵忽,远意含虚眇。云日吹微微,千里孤槎小。元牝静自春,钧天奏未了。何当鞭三山,溯洄恣幽讨。
  春日游北山
  阎 祺
  春山无处不芳菲,山里人家锦作围。竹叶弄阴迷客路,杨花学雪点征衣。流莺囀树方吟去,稚子拈花带笑归。欲觅好怀须畅饮,浮名应是付尘飞。
  游普照寺
  阎 祺
  上方深处隔红尘,信步来游似有因。小犬吠人缘地僻,老僧延客倍情亲。风清自觉炉烟细,昼静偏知案雀驯。谈竟不知归辔晚,何防返照挂城闉。
  马 鞍 山
  刘 显(关西人)
  天际峰峦紫翠攒,似将文锦覆雕鞍。五花经雨神犹矫,双耳迎风势欲搏。春酿晴岚增点染,影涵斜日助烂班。繁华尽载飞龙背,凭仗诗豪仔细看。
  西  岩
  阎公朝
  长山古招提,奇胜在西麓。丹梯盘怪石,翠屏罗秀木。扪葛陟攒元。悬岩如覆屋。爱此旷乡,化工巧修筑,於焉设几榻,六月疑无燠。云幄寄高眠,鸟背流遐瞩。依依沙际村,纷纷坡上犊。尘襟向此消,浑欲忘昏旭。夕阳倏已颓,明月满空谷。万籁俱沉冥,惟见群峰绿。幽兴杳无穷,中宵未归宿。顾我尘欲姿,此乐何当复。回首幽人居,邻哉谁解卜。
  九  盘
  阎公朝
  九盘虽云险,山色佳有余。青壁陵层霄,丹梯转嵌岖。群峦玉笋并,列嶂芙蓉舒。瑶草挺葳甤,珎木倚扶踈。据石时偃息,抚景聊纡徐。扳缘陟其颠,天风振衣裾。俯睠云壑幽,仿佛怀仙居。独步风尘表,兹山实起予。
  滴 水 崖
  阎公朝
  行行深涧穷,望望苍崖截,壁立倚嵌空,仰见青嵽嵲。细泉来何许,镪属崖端泻。绵绵纶玉绳,娜娜悬珠结。进石飞碎蹫,随风洒晴霄。滋含幽草芳,润遍垂罗缬。白日回光景,朱夏变凛冽。我行倦登扳,晏坐暂怡悦。山游足清赏,兹焉实奇绝。陈词讵可殚,聊为赏音说。
  上祥光观
  阎公朝
  九盘疲登顿,孱颜摩穹苍。讵意山深处,得此夷旷乡。崇巅走峻坂,佳气浮平冈。孤云生户牖,群峰罗宫墙。天风撼松林,万竅鸣笙篁。振衣一引望,伦海郁苍茫。仙灵杳何许,遗迹空摧葳。境寂尘嚣远,地偏岁月长。徘徊步徒倚,抚景移残阳。匆匆指归路,余兴宁渠央。
  班 仙 洞
  阎公朝
  四围山色抱名区,积翠流丹入画图。偃息偏宜金涧净,跻攀不尽玉岩孤。风前啼鸟时高下,树杪栖霞乍有无。领取烟霞归眺望,人间何处是蓬壶。
  其  二
  寻幽无尽万山迎,绝顶蹒跚取次行。断岫欲分云乍补,嵌岩半堕石还撑。轻风向晚回丹壑,残月中宵旁翠屏。一榻山房清不寐,登仙谁复羡班生。
  招远道中
  薛国观
  路行招远尽,大不似栖霞。树少巢无鸟,山多地半沙。桑麻石作畔,町疃鹿为家。安得星言驾,春回使者车。
  汤   泉
  汪裕
  咸池浴日水辞寒,一派流来得沸湍。若使仙垆吹石火,岂能千古不成丹。
  公署乔松
  汪 裕
  翠叶鳞皮拳曲干,阶前对峙两龙盘。枝披霜色根凝碧,一种清严着眼看。
  温 泉 吟
  杨观光
  阴阳吏水火,凉热割中权。易地恣灵幻,乃至遁厥天。萧邱有寒火,沂水有温泉。譬之西生月,腹兔顾东偏。阴阳互为母,可向解者传。童子何知之,究失所以然。海外闻焦石,石性烈如煎。惊涛沃其上,耻与湿作缘。日夕雨露滋,谷王度不愆。泉也石为釜,以故冬而烟。意彼萧邱下,冰蚕大如椽。
  夏游圣水庵夜宿
  杨观光
  兜罗断续夏云飞,千刹高骞俯翠微。苔壁粉成蝌蚪字,花香冷沁薜萝衣。无烦圣水销尘虑,似有禅根入静机。返照红生山醉骨,駪駪车马尽忘归。
  暮秋登东山
  杨补
  漫随安石向东山,石径松萝任跻攀。飘渺仙乡人境外,参差远岫酒樽前。霜风影印寒流细,野客风吹落帽偏。车马纷纷归辔晚,平林一望锁轻烟。
  云屯山看云
  杨道填
  山云不同族,异类而相好。所以画山者,多以云气绕。余来游诸山,旁赏及海岛。苍翠足怡悦,微白出林杪。初傍涧壑生,稍升遂浩渺。轻盈自多态,纷拿倏而老。一片偶欲坠,随风愈矫矫。东山亦缠绵,其余尽若扫。忽然横一线,约束诸峰小。常时十余顶,八九不可考。晚际复澹宕,相将逐归鸟。是岂有思维,氤氲何其巧。踞石静对之,性情未易晓。以此成佳游,螟归犹恐蚤。
  晚眺东山
  阎珍
  入山期未遂,独有向山心。舒啸成孤眺,凭高当远寻。不嫌云去住,惟碍树晴阴。何以删繁艳,罗峰黛渐深。
  同杨晴峦兄弟游长山庵
  王 间(胶西人)
  东南还太古,岩溪留胜概。 良辰一相携,游赏复我辈。山深暖斜阳,鸿蒙余苍霭。不谓桃花源,乃在招提外。好鸟悦芳草,声声欲春碎。翠湿滴泉香,藤老助石怪。茶烟上青空,瞹散学云态。幽光发奇壑,微音坐其内。意到转忘言,静与数峰对。
  圣水庵访杨晴峦
  王 间
  薄暮春寒湿落晖,故人相见款禅扉。峰高鹤梦连云度,殿古松香带雨围。乱后十年僧尚在,别来几日事全非。何时再订青山约,常听钟声卧翠微。
  竹 林 寺
  何处寻春好,登临野寺边。浩然思太古,原是此山川。树静峦光彻,人幽慧性圆。看花题不尽,又度一溪烟。
  和杨晴峦北山看云
  阎 玠玠玠
  云亦厌离索,依山为伸缩,厥性固甚闲,澹极乃弥笃。群山政空翠,飞来忽一掬。山若招呼之,遂集环涧谷。胡然欲飘摇,往实为其复。静者栖山巅,懶者留岩腹。更与数峰昵,变幻不嫌秃。有时亦各去,密瞩将焉逐,只在山之阴,友伯及其叔。盘桓愈不倦,参错转相淑。岂无或虚盈,中心匪反覆。政从起灭间,见其性情足。
  北山访友人
  王 治
  田庐相望接长泓,偶过河隈离思生。花树拂墙窥未觉,竹篱为户扣无声。来经几里深惭客,交到十年可定盟。空翠遥分藜杖色,不禁游衍入闲情。
  黄冈返照
  于 肇
  城头天色没曛黄,感此无私注意长。寅饯忽惊西出日,营周漫说午当阳。虞渊辞世情难恝,息壤盟心志未忘。浇俗不堪回首问,方当杯酒见参商。
  祥光烟月
  数折幽蹊境渐佳,芝房高倚暮空斜。青牛倦卧吴刚桂,玉兔光分云母车。未许红尘沾素色,偏宜皓魄落仙家。从今不作归来赋,已订安期餐紫霞。
  凤喙山别业
  兰芝生
  晨起寒无焰,清琴冻有声。前村多好鸟,两两逐群鸣。
  秋日游圣水庵
  杨道平
  野寺空青里,携僧曲径行。无房无道气,一座一经声。树色烟中淡,云光水外平。晚钟微波处,尘界举为清。
  论曰:太史公有言,邹鲁之于文学其天性也。邑僻处极东,作者寥寥矣。然操觚染翰,代不乏人。他若贤士大夫所至止,文人骚客所游历,虽触事感怀,言人人殊,而邑乘因以备攻,固文献所考系也。是故,搜镌题则收金石,表循良则征记序,考人物则援制作,览讽泳则采诗歌,篇什炳炳,安可以不传。倘必谓“七略”奏于刘歆“四部”总于文皇。以兹管豹,方之不啻爝火之于日月。则輶轩使者,周爰谘诹,又何为乎。辑而录焉,当亦博物君子所不弃也。

  招远县志




※※※※※※
古典小说之家备份区 http://club.xilu.com/wave2002/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wave99/msgview.php[复制地址]上一主题:《四庫全書·御覽詩》  (唐)... 下一主题:求余其锵的《寄心琐语》 [楼主] [2楼] 作者:沉思曲 发表时间: 2008/09/22 18:56 [加为好友][发送消息][个人空间]回复 修改 来源 删除
《招远县续志》  (清)李荫等 纂修

  ●目录

  续修招远县志序
  重修招远县志序
  续修招远县志序
  修志姓氏
  凡例
  招远县续志卷之一
  招远县续志卷之二
  招远县续志卷之三
  招远县续志卷之四
  跋

  ●续修招远县志序

  正史之称志,自陈寿《三国志》始。而别史之称通志,则归于郑樵。历代省、府、州、县皆有志,然非功令所及,故自来或有或无,或传或不传,各省长官不过问也。国朝康熙初年,奉敕纂辑一统志,先令修进直省通志。山左各府、州、县计陆续报修一百十四部,无志者祗沾化一县。其顺治年间修辑,延今二百年,未经续修者,泗水、招远二县而已。余于道光甲午移守济南,接修府志,历七年始克蒇事。戊戌分守登莱青道,招远令陈君国器来谒,呈阅邑志。字虽不至漫漶,而失修已久,文献多不可征。陈君矢志续修,未能卒业而去。现任边君象曾接修年余,兹以新续邑志请序。余学殖久荒,不能藉文词以资润色,又甫蒙内擢,急欲束装北上,不获细为校雠,乃挑灯伏阅一过。盖旧志二十二门,续志十三门,或补遗,或改置,或新增,采访考订,传信为难,如灾祥,或各属所同,或本邑所独,笔之于书,恐有讹舛,山川物产,岂有增减?然遗于昔,或显于今,必有实迹可验。公署乡都,随时添改,祀典赋役,奉文裁定,皆有案可稽也。惟职官科贡,非有碑记注载,恐致年久遗忘。至人物、烈女、仙释、艺文等志,全赖探访,有人考订得实。今招邑襄理多贤,边君稽核精确,可信今而传后,则此日之续志,即将来之良史也,岂不美哉!爰序,令付梓为泗水倡。岁在乙已清和月之上浣,北平王镇书于东莱官舍。

  ●重修招远县志序

  登郡,海疆要区也。自明初升州为府,割莱之招远属焉。我国家定鼎燕都,登当海道之冲,实为畿辅咽喉,东方保障。而西南联络群山,据险阻而通陆路者,即以招为门户。招之列十属中也,亦岩邑哉。夫邑之有乘,犹国之有史也,招立邑三百余年,迄顺治庚子乃有成书。旧称其土瘠,其民贫,其俗敦庞而淳朴。今则瘠者日多开垦矣,贫者日见殷盛矣,敦庞淳朴者日进于文物声明矣。教化之涵濡,土俗之更变,又百余年于兹,而纪载缺如,使夫政绩、民风、人文、物理,日出而日就湮没则文献无征,非莅斯土者之咎与?余同年友边君镜泉,以文学名儒来令斯邑,窃念志书之所关匪细,而岁久失修湮没者,为可惜也。爱取旧志而广为采访,详为补辑,核旧订新,数阅月而灿然成帙,将付剞劂,属余为序。余白海滨告警,移守东牟,立军仓,建炮台,修隍筑垒,募勇练兵,所以筹防堵之宜,纾善后之策者,劳劳四载,食寝靡遑。比者款关乞盟,海氛永靖,固乐与都人士投戈讲艺,休息太平也。至若按图籍于已往,审情势于来今,随时而补救化导之,则触目警心,守与令俱有责焉。《易》有之,通其变,使民不倦;《诗》有之,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固未可以蕞尔邑僻在偏隅,而遂悠忽置之也。书此质之边君,即以望诸后之官斯土者。
  道光二十五年,岁次乙已,中秋节前二日,知登州府事钱塘诸镇撰。
  志何为而作乎?志者记也,所以记其事也。其体昉于《汉书》艺文、食货等志,后遂郡县勒为成书,亦名为志要,皆文人记载,以备一时之掌故,而欲取一邑之往事,记其忠孝节廉,以为斯民劝,则非第掌故之所为,为民司牧之责也。考招远环山滨海,于宋为罗峰镇,素号岩疆;至明改为列县,分属莱郡;及我朝定鼎,升登州为郡,并割莱之招邑属焉。而招邑涵濡圣世之祥和,士习民风蒸蒸焉,亦将日进于上理。余莅任斯邑,亦欲与斯民同游于化字,以为与其更张为治,不如取斯邑之往事以化导斯民之为愈也。然旧志经张仲威先生修辑,迄今垂二百余年,其间事迹湮没者,不可胜计。幸华阳陈琢庵先余为斯邑宰,采访搜罗,诸事草创,因而分门别类,删繁就简,加以修饰,辑成两帙,余非敢自为功也。惟愿斯邑人士,读是志者,筮仕服官,览治迹之卓著,而益进于化理;忠臣义士,睹实行之恳挚,而益矢其真诚;文人墨客,披名篇之彪炳,而益励以精深;贞女节妇,缅彤管之褒荣,而益守夫淑慎庶,不负余之初心也。夫至于山川物类,仍备一邑之掌故,以待修郡省志者之采择而已。维时将付梓人,爰记其颠末,以为序。
  道光二十五年,岁在乙已,孟冬上浣,知招远县事,任邱边象曾撰
  我朝一统志,櫽括包举,灿然明备.洵钜制也。然一统志,实采于县志。招远环山滨海,瑰异玮奇,知必有增光简策者。余于丙午春,选授斯邑司铎入其境,见夫山川周复,民俗质朴,有古醇风焉。任事后,而与郭生启丰相接见,温文尔雅,正士也。越数月,携斯邑新修县志来,属余为序,备言仲威张先生曾辑旧志,迄今垂二百余年,忠孝节廉,名篇佳什,几于湮没。赖邑宰陈明府草创其事,边明府踵而成之,已付梓而卒于官,迨是秋,始告成功也。且夫海山之异,曾列为经,草木之微,亦有其记,矧招邑于宋为雄镇,后改列县,钟灵毓秀前乎此者,不知其凡几也。后乎此者,又不知其若何也,使无重修者,何以信今而传后?则续辑之功,诚非浅矣。斯编也,余始未经其事,终未考其成,特即郭生所述,而纪其略于简端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