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春县志


  螺蛳:一作蠃。易:「离为蠃」,亦作蠡。尔雅翼:「公输般效蠡,闭户而设门」。壳有旋纹,形似蜗牛,生沟渠浅水边。

  五指螺:大如磁盘,壳外歧,出如人指者五,故名。直立,可作笔架;仰放,可作水瓯。

  蟹螺:壳中非螺肉,有物似蟹,无蟹壳,有须有螯,螯一大、一小。其尾似蛹,负螺壳以行,见则缩;烧其螺壳,则蟹出,换螺壳以居之,亦不死。或谓螺死,而此似蟹者居其中,犹张冠而李戴、鹊巢而鸠居也。海滩极多,一物耶?二物耶?吾不得而知之矣。土名寄生。前汉地理志:「会稽郡鄞县有鲒埼亭」;师古曰:「鲒音吉,蚌也,长一寸、广二分,有一小蟹,在其腹中」。今则小蟹在螺中,天之生物,洵无独而有偶。

  山寄生螺:出龟仔角山下,毒不可食。大者四、五斤。昔有食其肉者,即毙。恒邑人多招徕,不知,以为海之寄生螺也,而误食之。又有山蟹,状类海螯,穴于古冢,食死蛇等物;其毒与山寄生螺无异。

  鳞鲤:即穿山甲,有黄、黑二种。黄者曰金甲,鲤鱼化;黑者曰铁甲,鳢鱼化。肉能去疯,甲亦入药。

  虫之属

  蠮螉:湖雅云:「果蠃」。按:果蠃,衔泥于壁上作窠,生子其中。俗名■〈怨,虫代心〉■〈央上虫下〉,又名土蜂。

  蜻蜓:尔雅疏:「一名负劳,一名桑根。方言谓之螂蛉」;吕览注:「谓之白宿」。古今注:「谓之青亭,又名赤衣使者」。又曰:「赤弁丈人」。埤雅云:「蜻蜓,六足,四翼,遇雨即多,好集水上。俗名田蠮」。

  捷:亦作蝶。安吉刘志:「有小蝶、花蝶、蝴蝶、蛱蝶等种」。古今注:「蛱蝶,一名野蛾;大者,谓之风子,又名风车」。采兰杂志:「谓之春驹」,宁波府志云:「土人呼黑而有彩者曰粱山伯,纯黄色者曰祝英台」。

  蚱蜢:即阜螽。物类相感志:「阜螽如蝗虫」。按:蚱蜢似蝗,细小而善跳者,是也。俗名草■〈亡上虫下〉。

  蝗:诗传:「食心曰螟,食叶曰螟,食根曰蟊,食节曰贼」;陆疏云:「此四虫,皆蝗也」,实不同。捕蝗法,陈芳生捕蝗考,言之甚详。又蝗子曰蝻,即尔雅所谓蝝蝮蜪也。蝗之害稼特甚,故捕蝗之功令,亦甚严。为民父母者,所宜随时用心也。

  蝇:形色不一,大小亦不同。俗名胡臣。

  蜰:湖雅曰:「有二种,一曰蜚廉,一曰行夜,皆臭虫。俗名木虱」。

  蚤:山堂肆考:「蚤生积灰,或曰布壳鸟所吐,如蚊母之吐蚊也。故三月蚤多,至四、五月渐少」。格物总论云:「蚤出尘土间,或以为蚁化」。闻见录云:「以芸香置席,去蚤」。五杂俎云:「以桃叶煎汤浇之,尽死」。

  萤:崔豹古今注:「萤火,一名景天,一名丹良,一名磷,一名丹鸟,一名夜光,一名宵烛」。本草纲目云:「有三种:一种能飞有光,乃茅根所化;吕氏月令,腐草为萤,是也。一种长如蚕,尾后有光、无翼,乃竹根所化,亦作蠲;明堂月令,腐草为蠲,是也。一种水营居水中」。湖雅曰:「有化生,初似蛹,名蠲,亦名萤胆,或呼火百脚;后乃生翼,能飞为萤。有卵生,今年放萤于屋内,明年夏,必出细萤;土名火金姑」。

  蚊蚋:夏小正疏云:「白鸟,蚊蚋也」。说文:「秦、晋谓之蚋,楚谓之蚊;是蚊蚋一也。后人乃分大曰蚊,小曰蚋」。尔雅翼:「蚊生草中者,吻尤利,而足有花文,吴兴号豹脚蚊子。苏轼诗:风定轩窗飞豹脚,是也」。按:蚊有为水虫所化者;尔雅翼:「恶水中,孑子所化」。又有为鸟所吐者;尔雅鷏蚊母注云:「此鸟常吐蚊,故因以名」。国史补:「江东有蛟母鸟,亦谓之吐蛟鸟」。又按:蚊蚋,惟夏秋有之,而恒邑则冬春亦不绝,特不成市耳。

  蚁,一作蚁。尔雅疏:「蚁通名也。其大者别名蚍蜉,大而赤色斑驳者曰蠪,一名朾蚁」。方言古今注谓:「蚍蜉。齐鲁之间,谓之蚼蟓。西南梁、益之间,谓之玄蚼。燕谓之蛾蛘。其场谓之坻,或谓之垤」。古今注谓:「玄驹,亦呼蝼蚁;俗称马蚁」。

  蛇:蛇类名目甚多,毒有甚、有不甚。据采访:「县治初辟时,有一种蛇,长不盈尺,细如笔杆,首戴白毫,身绿如晶,望穿肠腑,啮人如放箭者,穴于猴洞山,毒毙楚勇百余人;今不见焉。尚有一长四、五尺如秤杆者,盘居山洞,天时郁燠,出而游行山麓;人不敢犯,蛇亦不害人」。

  蟒:身大数围,长数十丈,双睛烱烱如火,声若牛鸣。相传:阿眉番在揽仁坑深处莳种,一日,禾苗被偃数行,迹至深山,见蟒盘旋石上,骇然而归;语诸人,各执鎗械前往,见而逡循退缩,亦不敢与蟒斗云。

  守宫:土名新郎,尾细而易断。扬子方言:「桂林之中,守宫而能鸣,谓之蛤解」。本草:「蟇首,细鳞长尾,生岭南左右墙壁及榕木间」。元陈孚诗:「龙眼花开蛤蚧鸣」。

  蜥易:尾粗而与身连。博物志:「有蜥易两法,蜴,星历切,即蜥之或体,诸书皆误以蜴为易字,当从说文,作易」。其青色而背斑者,土人称谓铁甲将军。

  蝘蜓:尾粗而与身连。说文:「在草曰蜥易,在壁曰蝘蜓」。按:台南各处,能鸣者皆在壁间,身尾如一,尾不易断,当亦非蜥易,应是蝘蜓。诸书皆以守宫、蜥易为一物,唯汉书东方朔传分为二,是也。守宫,尾细而易断;断后,节节能动。蜥易尾粗,而与身连;虽亦四足,截然各异。

  鼅鼄:一作蜘蛛。本草云:「蜘蛛有十余种,尔雅所载七、八种耳」。格物论云:「能于空中作悬网,状如鱼罾者,名■〈虫出〉蟱」。按:一种草蜘蛛,背有花纹,或成好女形,眉目宛然,如施粉黛。今台省所谓人面蜘蛛者,殆即此欤?

  蠼■〈虫叟〉:湖州谈志曰:「蜘蛛,又有缘壁而大者,能啮人影,成疮肿」。湖雅曰:「此非蜘蛛,乃蠼■〈虫叟〉也」。广雅作蛷■〈虫叟〉。

  蝼蝈:双林志曰:「即吠蛤。在水田鸣,其声甚繁。农家云:三月三日,多不鸣。鸣则岁必稔」。又湖雅曰:「鸣声如曰:孤格孤格。俗亦呼蛙、呼田鸡;而不可食」。

  蝼蛄:一名蠖蛄。本草:「一名天蝼」。邵氏尔雅正义曰:「穴地而生,立夏后,鸣声如蚯蚓」。尔雅释:虫「彀天蝼」;注:「蠖蛄也」。夏小正曰:「彀则鸣,喜夜鸣,声如蚓;闻者无以别也」。

  蜈蚣:五杂俎:「蜈蚣长一尺以上者,则能飞。龙畏之,常为雷所击。一云:龙欲取其珠也」。抱朴子云:「蜈蚣见蛇,能以气禁之,蛇即死」。按,鸡喜食蜈蚣。有为蜈蚣啮者,急以雄鸡沫涂之,即愈;否则鸡鸣时痛亦解,盖气类相制也。

  蜩:说文:「蝉也」。毛诗稽古编曰:「尔雅:蜩、蜋蜩、螗蜩、首一蜩,总诸蜩也。蜋蜩与螗蜩,七蜩中之二也」。湖雅曰:「古人入药用蚱蝉。今用蝉蜕」。

  蛭:俗名湖蜞。酉阳杂俎云:「雷蜞大如蜞蚓,以物触之,乃蹙缩圆转若鞠;良久引首,鞠形渐小,复如蚓焉」。本草:「一名马蟥,一名马鳖。有数种:以水中马蜞得啮人,腹中有血者,干之入药最良,此水蛭也。更有一种在树梢,落入身,啮血至饱,人犹不觉」。又韵会云:「有石蛭、草蛭、泥蛭等名」,此则草蛭也;恒邑皆有之。

  蚓:尔雅疏云:「螼蚓一名蜸蚕,即■〈怨,虫代心〉蟺蚯蚓也」;高诱曰:「蚯蚓生乎土,一名螼,一名螳螾,一名朐■〈月忍〉,一名土龙。又名蜷■〈虫端〉,白颈,是其老且大者也」。湖雅云:「白颈者入药,名地龙」。

  蟫:尔雅疏云:「衣鱼,书中虫,一名白鱼,一名炳鱼」。本草谓之衣鱼。湖雅曰:「穆天子传:蠹书于羽林。古书乃简策,非缣纸,必非衣鱼所能食。乃使衣鱼千载独蒙蠹书之名,冤矣」。按:此辨隽快可爱。

  蠹:广雅:「食木虫也」。本草云:「亦名蛀虫」。

  蟋蟀:诗疏:「蟋蟀,一名蜻■〈l列上虫下〉;楚人谓之王孙,幽州人谓之趣织」。古今注:『蟋蟀,一名吟蛩,一名蛩。秋初生,得寒则鸣」。一云:「济南呼为懒妇」。又云:「莎鸡,一名促织,一名络纬,一名蟋蟀。促织,谓鸣声如急织,络纬谓鸣声如纺绩也。促织,一名促机,一名纺纬」。按:络纬似蚱蜢,即草螽,非蟋蟀也。五杂俎云:「促织,惟雌者有文采,能鸣健斗;雄者反是。白露,则夜鸣求偶,以雄进,不当意,辄咋杀之。又进又咋,则为将军;杀三雄,则持以决闘,所向无前」。湖雅曰:「雄者三尾,雌者两尾;两尾者斗,土名乌龙」。

  虾:湖雅曰:「背有黑点,身小善跳,作呷呷声,土名蛤婆」。

  黾:一作蛙,名田鸡,亦名水鸡;生稻田中,可食。以其能食害稻之虫,故官府禁捕之,人亦戒食焉。

  蜎:即孑子,能化蚊。

  强:湖雅曰:「释虫:强蚚,即米中小黑甲虫」。

  米虫:湖雅曰:「身白头黑,似蛹。生米廪中,缠米以自固;米中多置蟹背壳,则不缠」。

  黄蜂:寗化县志曰:「蜂类甚多,形略相同,色黄者居九,黑斑者十一」。

  螳螂:尔雅疏:「不过,一名蟷蠰,一名蟷螂」。又云:「莫辀,一名螳螂,一名蛑,即上不过也。捕蝉而食,有臂若斧,奋之当轶不避」。集韵:「■〈虫石〉,螳螂也。一名■〈虫石〉蜋。其子曰螵蛸」。本草别录:「桑螵蛸,桑树上螳螂子也」。

  臧螂:湖雅曰:「或作脏蜋、脏郎、蟑螂,一名蛸蛱虫,亦臭虫也」。本草纲目拾遗,谓即蜚廉,非也。治疔毒、膨胀、小儿疳积。人家灶上最多,土名家蜨。

  饮食之属

  ■〈山鲁〉岵盐:海潮落后,水渍石上,括淋而摊洒之。今禁。

  糯米酒:白色。

  地瓜酒:淡红色,以地瓜酿之。

  椰子酒:详果属。

  烧酒:白色。其绍兴酒、膏粱酒,皆潮州、泉州渡海而来。

  醋:淡黄色,不甚佳。事物原始云:「用米如造酒法,上者色红,名珠儿滴醋」。

  糟:未蒸烧酒者,香味殊胜。既蒸烧酒,则纯为糟粕,饲猪而已。

  酱油:俗名豆油。

  麻油:不甚香。

  茶油:以茶子为之。

  花生油:以花生为之。

  贝麻油:干叶深绿,似干而小,子有房,房如龙眼,绿色多刺。子如豆,略长,斑黑,可榨油;用制印泥,最良。

  豆腐:乌豆、白豆,皆可磨。惟风大多飞尘,肆中恐污,不常有焉。以包裹成方块者,稍坚实,曰豆腐干。

  红腐乳:豆腐霉为乳腐,以酱腌之;色红,曰酱豆腐。香味色,不及海内潮州来者佳。

  地瓜粉:亦有丝,均代米。

  鱼干

  虾干

  海螺干

  腌菜:菘、芥俱有。

  干菜:崧、芥俱有。惟南澳来者,不亚绍兴之倒筑菜,淞、沪、寗波之雪里蕻。

  茶叶:详见「茶属」。

  糕饼:亦曰年糕,糯粳均有。大块者,重一、二十斤,普度、年节用之。

  馄饨:俗名扁食。

  角黍:青箬色,糯米为之。名虽为黍,非实以黍他。俗名。

  汤圆:糯粉为圆,实馅,或糖、或肉,均有。

  发糕:粳粉为之,极松。

  茶食:饼饵之属,不胜枚举;以茶统之,有肆。

  月饼:大小如碟,十枚为一迭,俱圆如月;中秋祀月、赏月及投赠用之。丰于餹,味尚不逊。

  ■〈密耎〉米粢

  油豆腐:切豆腐为小方块,以茶油熬之。

  面:恒邑无麦,皆自外来。

  饺:地瓜粉作者,白如玉,晶莹可爱。

  鱼翅:即海中鲨鱼之翘。鳞属。

  海参:海参,沿海皆有。

  鹿脯:详「兽属」。

  鹿筋:详「兽属」。

  熊掌:详「兽属」。

  日用之属

  龙涎香:不常有。据采访云:「系海中大鱼涎沫,成块浮海中,近岸取之,白色如胶。兹求售者,有黄、白二色;研之易碎,烧之气如松香,盖赝鼎焉。为鳅鱼精浮水面者,价十倍,不可多得」。风土记:「龙涎香,相传(原文以下残)」。

  鹿皮

  熊皮

  靛青:随处有之,番山更伙。

  木炭:随处设有炭藔。民、番滋事,多由柴藔、炭藔粗税而起。

  煤:枫港一带,开而不旺。今停。

  琉璜:距城东五里出火山,有矿苗,尚在开采。

  竹簰:海边捕鱼。

  牛车:车有两大轮,以四牛负之而行。海边运货,可载千觔。

  金石之属

  响林矿:距城东二十余里。其矿石如鸡卵,赭色,逐层剥去,中如水银一粒;镕之成块,击之易碎如齑粉。西人以为气候未足银矿,再数百年,始可采。

  枫港矿:距城西北四十里,即枫港庄后山,名土地公阜。矿石紫光,浮黄色,似金铜。

  竹坑矿:距城西北三十余里,系番山。矿石青光,浮白色,似银锡。

  上二矿,知县陈文纬购石镕炼不成质,恐未得法。又经购样通禀,请发机器局炼。奉抚宪批:『已转寄上海试炼矣』。究竟有无成色,迄未奉有行知。县署档案可稽。

  陶之属

  砖

  土砖:不经火者。

  瓦

  石灰:以■〈山鲁〉岵石红白海石,及螺壳烧之。■〈山鲁〉岵石出海边,白色多空,似锥凿者,烧灰最良。

  盐法

  光绪元年设县起,按年奉台南盐总局札发场引二十四张,张五十石,石以一二四天平为砠,另补加一。由县于春、夏两季,持引赴台南盐场领盐一千二百石(遇闰加一百石),由海道运至车城,赁屋作栈,按月销售。每百石,应缴盐总局引价场费等六八洋一百零一元五角,又零费每百石加送七二〔洋〕四元,并将行盐执照及收盐照左,按月呈缴核销。一面由县饬令本城、车城、枫港、新街四皮馆,各雇车赴栈领销。贌馆每斤,准售大钱一十九文,缴县每百斤计钱一千六百文。旋以地处海滨,潮汛涨落,穷民扫晒私盐名曰■〈山鲁〉岵石盐;不特自资口食,且冲销内山番社,并有各海口外来私盐,以致额销不足。光绪十六年冬,知县高晋翰设法查拿,稍为敛迹;并会商帮带屯军林锡铭,酌令上十八社各股头目及各社长月领口粮时,大社搭配引盐六十斤、小社三十斤,分别领回番社转给。每盐六十斤,扣六七洋一元;较番人自行赴馆买盐每一斤计大钱十九文,有减无增。即自十七年正月为始,年可额销,一万八千余斤,于是官销稍畅,番亦称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