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恒春县志
恒春县志
鹰:易通卦验:鹰,鸷杀之鸟也。格物总论曰:「鹰,鸷鸟;金眼钓觜、铁瓜剑翮,善撄搏」。按:此鸟飞鸣则风,坐鸣则雨。
鹞:酉阳杂俎曰;「鹞子两翅,各有复翮,左名撩风,右名掠草。带两翮出猎,必多获」。湖雅曰:「有名鸱、名隼、名鹞、名鹯、名鹯者,皆鹰之类」。
脊令:释鸟曰:「■〈即鸟〉鸰、雝渠,盖雀之属。飞则鸣,行则摇。大如鴳,长脚尾,腹下白、颈下黑,如连钱,故杜阳人谓之连钱。诗曰:「脊令在原」,故此鸟在水边」。
竹鸡:格物总论曰:「比鹧鸪差小,羽褐多斑赤文,自呼泥滑滑」。所在山榖有之。寗化县志曰:「家有竹鸡啼,白蚁化为泥。葢好食蚁也」。本草纲目:「一名鸡头鹘,亦辟壁虱」。北梦琐言曰:「竹鸡好食半夏」。
山鸡:身备五采,有冠,首尾皆黑,觜、足红。雄鸣朱,雌鸣喌喌。一如家鸡,捕而食之,味甚甘鲜。按说文:「雉有十四种,是即雉之一种也」。尔雅释「鸟鸐山雉」郭注:「长尾者」;疏云:「山雉一名鸐,今俗名山鸡」。李时珍曰:「雉居野原,居山林,故得以名;大者为鷮」。
雉:禽经:「雉介鸟也」。埤雅云:「雉飞若矢,一往而堕。雉,鸡类也,不能远飞;崇不过丈,修不过三丈」。
水鸡:似家鸡,脚高,黑色白脸,故名曰白脸水鸡。居田陇荻中,其雄者可以惊夜;见面生者,大声急鸣。
鸽:本草云:「鸽,名品虽多,大要毛羽不过青、白、皂、绿、鹊斑数色,眼目有大、小、黄、赤、绿色而已」。四朝闻见录云:「东南之俗,以养鹁鸽为业,群数十百,望之如锦;灰褐色为下,纯黑为贵。以粟食之,既则系金铃于腰,飞而扬空,风力振铃,铿如云间之佩」。酉阳杂俎云:「波斯舶上多养鸽。能飞行数千里,辄放一鸽至家,以报平安信」。恒邑县署蓄数十百头,黑、白、灰、褐皆备;设县迄今,未尝断绝。历任以鸽之来去,占官之去留焉。
燕:旧说:紫胸、轻小者谓之越燕;胸斑黑、声大者,谓之胡燕。胡燕多巢村墟人家门外,其巢土如穴。
斑鸠:尔雅翼:「鹁鸠似斑鸠,而臆无文采,又项有赘;物之拙者。不能为巢,才架数枝,往往破卵。无巢不能居,天将雨,而逐其雌,霁则呼反之」。或云:「雄呼晴,雌呼雨」。今人辨其声以为无屋住云。
绿鸠:翮背皆绿,首与腹红灰色,觜、足红白,眉尾稍黑,肩有文采。乍视之绿鹦鹉。呜姑姑、应谯点。澎湖有全白而觜、足珠红者,皆为内地所罕见,俱可笼玩。埤雅:「鸮大如斑鸠,绿色」。诗陈风:「有鸮萃止」;毛传:「恶声鸟也」。今绿鸠并不恶声,物固有似是而非者。
麻雀:俗名厝爵。说文:「依人小鸟也」。古今注:「一名嘉宾,言栖宿檐瓦,驯近阶除,如宾客也」。本草纲目:「雀,一名瓦雀」。
画眉:虫天志云:「此鸟各占一山,其侣过之,必苦斗,无共栖者」。按:此鸟,其眉如画,音宛如人语可听。
鸬鹚:一名鹜,鸭或作木鸭。一切经音义引字林曰:「似鹢而黑,水鸟也」。尔雅注曰:「觜头曲如钓,食鱼」。小学绀珠:「一名摸鱼公」。寗化县志曰:「畜之者,以绳约其嗉,才通小鱼,大鱼不可下。时呼而取之,复遣去」。
白头翁:山堂肆考:「形如脊令,其飞如燕之鴶■〈元鸟〉。头上有白毛,身苍色」。寗化县志曰:「似雀而大,头有白点。诸葛恪在吴王坐,有鸟飞过。恪曰:白头翁。张昭疑恪讯已,请觅白头母。即此耳」。湖雅曰:「亦呼鸡骨头过酒,象其鸣声也」。
黄鹄:色黄长嘴,高足凋尾,小如鸠,好居浦爨。按尾短而觜长者为山禽,尾长而嘴短者为水禽。此鸟好居浦爨,盖水禽也。以其色黄,故名;非仙人所乘之黄鹄也。同名异实,俗谬误之耳。
鸲鹆:一作鸜鹆,即八哥。格物总论云:「鸲鹆似鹍而有帻,色纯黑,金眼穴居,慧鸟也」,本草:「鸲鹆,一名寒皋」。淮南子云:「寒皋断舌,可使人语」。幽明录云:「五月五日,剪其舌端使圆,教令学语,能人言」。
绣眼:即绿脰子,一名竹叶青。
土百灵:似雀稍大。长爪,居草丛中。春日晴和之候,飞鸣半空,缭绕不绝,音韵移人。
海鸟:黑色,翅如车轮,音如小豕,夜出攫人。相传:昔有番姑嫂二人,乘凉月下,嫂忽为鸟攫去。急呼家人起,惟闻空中哀号。须臾,已不知所往矣。故今夜闻空中小豕声,妇女皆惶奔避。然此非习见,凶年偶一遇之。
落闻:黑色,似鸢稍大,羽有白斑;以其好居大山也,或名山崖。又好随鹿而飞,猎者尾以捕鹿,亦名「鹿闻」。按礼鸣鸢疏云:「鸱也。鸢鸣则将风,古皆为鸷鸟,性好攫鸡,而落闻则否」。何其形似而性非也?酷暑则飞鸣空中,声小而远闻,乡人猎其羽,可为扇。
兽之属
马:非恒产,惟武营有之。
骡:非恒产,亦武营有之。
牛:有黄牛、水牛两种:黄牛角短而有胡,其色黄;水牛角长而曲上,其色或白、或黑。恒产水牛居多;养牛,家有数十百只至数百只者。纵放山林、川泽之间,任其游息,不加羁勒,至有孳,主者不觉。往年盗牛之贼,外来者甚伙。嗣经县中设法通禀,一面饬令各总理随时稽查;凡有买牛出境者,必须先领单照,每一牛、给一单,单上盖有县印。恒邑惟沿海一路可达凤山、郡城,复于枋山头设立牛卡,派司巡察;所收单费,充为义塾花红。于是奸宄不能入境,而盗牛之案少有见矣。
羊:本草:「羊以青者为胜,黑者次之」。恒邑产者皆乌羊,青则未见也。
犬:人家畜犬以警夜。又凡狗食毒草,则为瘈狗,噬人即死,谓之癫狗;中其毒者,宜急觅药以治之。洗冤录云:「乘毒未发,用斑毛七个,又头、足、翅净,用鸡蛋两枚同蒸,去斑毛,淡食鸡蛋,于小便内取下血块;痛胀不解,则血块未净,仍再食,块尽乃止」。又法:受咬后,立至溪河,将伤处洗挤恶血净尽,多饮生姜汁,则毒可解,仍封扎伤口,勿使受风。
豕:记称刚鬣,传曰肥腯。白蹢涉波,乌金致富,此人家所常豢也。
猫:一名狸奴,毛五色俱可,善捕鼠。埤雅曰:「猫,旦暮目睛皆圆,及午即敛如线。其鼻端常冷,惟夏至一日暖;盖猫阴类也,故其应阴气如是」。又按:猫睛一红一碧者,谓之日月眼,品最贵。
鹿:出番山,番人恒捕之。取鹿茸、鹿皮、鹿鞭、鹿筋等,入市换货;肉即留以自啖。
麂:尔雅曰:「麂,大鹿,旄毛狗足」。元稹诗:「庭狎山翁麂,池游县令凫」。按:麂小于鹿;狗足,趫捷善走。土人捕得之,称曰麖。按:麖,大鹿,一角似犀牛,能跳踯。今以麂为麖,误也。
猴:一名狙。白虎通:「猴,候也。见人伏机,则高四望,善于候者也」。埤雅曰:「此兽无脾,以营销食」。恒邑各山,皆有结队成群,窃食田园瓜果,民、番均往捕之。有以其骨燃膏者,谓治风湿及三阴疟最良(据采访)
熊:说文:「熊似豕,山居,春出,冬蛰」。抱朴子:「熊寿五百岁,能化」。今番山有之。番人捕以充食。其熊皮、熊胆、熊掌,则皆持售焉。据访:「熊、鹿二兽,多出番社。今番人所沽熊胆、鹿鞭等,伪者甚多」。
豹:埤雅:「豹花如钱,黑而小于虎文」。恒邑猫豹,毛斑烂,较犬略小,俗名猫豹。
獐:埤雅:「獐如小鹿而美,故从章;章,美也。又獐性善惊,故从章」。吴越春秋:「章者,慞惶也」。土人谓之黄猐。
山羊:如羊,红黑色。血熬膏,愈风。
兔:典略:「兔者,有月之精」。王充论衡:「兔舐雄豪而孕,及其生子,从口中出」。恒邑番山,有黑、白、苍三色。
番鼠:似兔白而斑,可豢。
松鼠:似鼠而尾长如旄,亦可豢。桃源志曰:「腹白,食松子。大者松狗」。按:恒邑无松,而何以松名之?殆鼠之一种而误称之欤?或名松鼠,能补常鼠。
田鼠:湖雅曰:「田鼠即稻鼠,有大小数种」。夏小正:「田鼠者,嗛鼠也」。淮南时则训高注:「田鼠,鼢■〈鼠弟〉鼠也」。然则释兽之鼢鼠、鼸鼠、■〈鼠虎〉鼠,皆害田之鼠矣。
飞鼠:大如石鼠,灰色,肩有肉翅,行则翅动。出番山。
鼬鼠:广雅云:「江东呼为鼪」。通雅云:「太平御览有鼠郎。邢昺以鼵为鼠狼。赵凡夫曰:夏小正,有■〈鼠虎〉鼬,即鼠狼。今日狼猫,江北呼为黄鼠狼,毫可作笔」。
鼠:常鼠也。说文:「鼠,穴虫之总名也」。又曰:「鼠,穴虫之黠者,其种类最多,好自播弄其须;性疑,出穴多不果,持两端者,谓之首鼠」。
伏翼:即蝙蝠。尔雅曰:「似鼠而有肉翅,昼伏夜飞,一名夜燕」。古今注:「一名飞鼠。其屎,淘之为夜明砂」。湖雅曰:「相传鼠食盐则化蝙蝠,能食蚊。其屎入药,名天鼠矢,一名夜明砂;屎中皆蚊眼」。按:蝙蝠介禽兽之间,而究为鼠类,故附鼠后。
獭:埤雅曰:「似狐而小,青黑色,肤如伏翼,一名水狗」。苏颂曰:「诸畜肝叶皆有定数。独獭肝一月一叶,十二月十二叶;其间,又有退叶。鱼鲠久嗽,肝烧服之愈」。按:其爪亦可疗鱼鲠,祗以咽喉搔之;其皮可作领袖。又獭有二种,居水为水獭,居山为山獭。
狸:说文:「狸如貙虎」。正字通:「狸,野猫也。有数种,大小似狐。毛杂黄黑,有斑如猫,圆头大尾者为猫狸;善窃鸡鸭,斑如貙虎,方口锐头者为虎狸;食虫鼠果实似虎狸,尾黑白钱文相间者为九节狸;领文如豹而作麝香气者为香狸;南方有白面者,尾似狐,为牛尾狸,亦名白面狸、玉面狸」。恒无香狸,余皆有之。据采访:去年射麻里山顶,白面狸啮毙一人;越数日,加都鲁庄复啮毙一人,八、九月间,行路相戒也。
鳞之属
鲻:土名乌鱼。本草云:「似鲤,身圆、头扁、骨软,生江海浅水中」。今于冬至前后数日,盈千累万而来,居民腌以作蜡。此鱼多子,与蒜同食下酒,风味颇隽。
红鲫鱼:似鲋,红色,故名。
海竖:黑色,无头、目、口、鼻,形似截木,大数百斤;剖之,有血及脏腑等。
龙头虾:昂首奋角,长尺余,宛如龙头,大者三、四斤。食其肉,留其壳,可为小孩戏耍之物。
鲨鱼:大者数十百斤,翅即鱼翅;亦冬季始有,与乌鱼同时捕之(以上海产)。
鲤鱼:陶隐居曰:「鲤,为鱼中之主」。酉阳杂俎云:「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南门龙銮潭最多,有十余斤者。
破雨伞鱼:赤黑色,身长丈余,头如犁,尾似鲨鱼。背有双脊双翅,翅骨条条可数,俨如油纸雨伞。海物维错,不识其名;土人以其形似,故名。夏、秋多获之,腥不可食。
海翁鱼:府志:「海翁鱼如小山,草木生之,樵者误登其背,须臾,转徙不知所之」。据采访云:「海中常见,大如山阜,有时出海面,洒其沫如雨」。并云:「鲨鱼随其尾而食其肉;海翁庞然,觉而转身,鲨鱼已不知何往矣」。
海草鱼:白色如鲤,大者十余斤。
鱼秧:小如米,出海边捕而蓄缸,祗见两目首尾。售郡中塭户,得价甚昂。近日罕有出焉。
鲋:即鲫鱼。吕子曰:「鱼之美者也」。埤雅曰:「此鱼旅行,吹沫如星以相即也,故谓之鲫;以其相鲋,故谓之鲋」。神异经谓:「东南海中,有长八尺者;食之,宜暑而避风寒」。今龙銮潭产者,重至斤余最大,味亦佳。
鳝:一作鳝。尔雅翼:「鳝似蜿无鳞,夏月于浅水作窟。寗化县志曰:「鳝腹黄,故世称黄鳝」。异苑,作黄苑,音旦:「似蛇无鳞,体多涎沫。夏出冬蛰,南人鬻鳝,以缸贮水,蓄数百头,夜以灯烛之。其蛇化者,必项下有白点,全身浮水上,毒杀人,当弃之」。
鳗:一作鳗鲡,一作白鳝。埤雅云:「无鳞甲,白腹似鳝而大,青色;焚其骨,烟气辟蠹,有雄无雌,以影漫鳢」。而谚云:「鳗出鳢鱼背」。相传:鳗子在醴背上,如刳鳗有子者,必毒。又鳝腹无子者,亦毒,均当弃之。
鳅:一作鱛。尔雅鳛鱛疏云:「一名鱛」。埤雅云:「鱛,泥鳅,似鳝而短,无鳞,以涎自染,难握。与鱼为牝牡,庄子所谓鳅与鱼游,是也」。
虾:字书云:「长须虫也。大小不一,大者长二、三寸,小者如糠核」。按:虾出江海者,色白;出溪河者,色青黑。青黑者熟则变赤,色白者虽熟不变。小虾,醢之入盐作酱,瓮储愈久,味愈美。(以上溪潭产)
甲之属
龟:李时珍曰:「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甲可补心,唇、血皆以养阴也」。
鳖:尔雅翼:「鳖卵生。形圆穹,脊四周有裠」。按:今人皆以充馔,其裠尤美;俗谓之甲鱼。
鼋:尔雅翼:「似鳖而大,至一、二丈,介虫之元也」。按:后山沿海,有极大者,取其肉熬油,可得千斤,燃灯有臭气。
蟹:种类不一,俗名曰蟳。螯特大,壳左右尖如锥;肉臊不润,味逊淮蟹。
螺:种类不一,常见者,如升如碗,是海螺。用以充馔,壳可为水瓯。红黄色者佳。
螺蛛:出海螺中,有重及钱许者,圆而无光,如鱼目;又如象牙。
田螺:壳薄,小于海螺,如栗如李,生水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