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通志

  武缘县城明洪武二十四年建嘉靖十二年知县马汝颐修万厯八年知县黄约重修
  国朝康熙三年知县庄振徽重修周围五百九十丈高一丈二尺垜口一千一百九十四为门四东阳和西丽泽南阜民北威武楼四座窝铺一十七间周围濠六百七十丈广一丈深七尺
  宾州城宋开宝中知州杨居政筑后废明洪武初修筑未几复废成化间巡抚张鹏令所官重修正德八年副使陈锡重新之嘉靖十三年知州李伯鸿万厯十五年知州彭士远各修一次现今砖城高一丈五尺周围五百一十七丈垜口九百七十有五向有四门其文昌门因妨宫墙封塞西门明末时塞
  国朝康熙十二年摄州事张一祥重开州民便之其池东南深一丈八尺西与北接山麓高阜池无【附】安城镇城在宾州城东七十里砖砌东西三里南北二里余开东西二门内驻安城镇巡检司一员分防千总一员战守兵三十名
  迁江县旧城在今城北岸宋嘉定三年知州蒋来叟建后毁明洪武二十年复筑城成兵士灾疠牛马渡河践食二十三年依形家言迁于南岸即今城明季兵乱人民离散雉堞城楼悉皆圮毁
  国朝康熙初年知县高际运魏球李如华相继修筑完固二十一年知县曹云鹏招徕居民渐复其旧现今城髙一丈周围六百六十七丈三尺垜口一千五百八十六向有五门后将小南门北门封闭今存东西南三门东与北临河南与西开池深一丈五尺濶三丈
  上林县城明洪武三十一年立屯田千户所始筑土垣仅容县治仓库天顺元年镇抚委官复筑为土城三百余丈成化八年命都指挥岑瑛重修易砌以砖外环以濠覆以串楼为二门东迎恩南广惠皆有楼后毁隆庆三年知县罗嘉修复明末防毁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县毛浑修复
  【附】三里营城在上林县城东北五十里砖砌广袤各三里开东西南三门内驻上林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二百名
  田州土州旧有土城明洪武五年土知府岑伯颜建高五尺濶四尺周围五百二十丈开东西南北四门各有楼无雉堞濠堑成化间土知府岑镛修后因兵燹尽圮东西二面基址仅存
  国朝康熙四十七年土知州岑应祺迁治于北一里城池未修
  百色城在田州西雍正八年移右江镇总兵及思恩同知驻辖现在创建城垣周围六百零一丈为门三上各有楼间设炮台十二座垜口一千一百八十四
  上林土县旧有土城宋皇祐间建明末兵荒倾颓殆尽
  国朝顺治十八年迁县治于那料村筑土垣高六尺周围二百零五丈东南二门无城楼雉堞垣外有濠广四尺深三尺
  白山土司旧有城池在乔利凭山垒石城一座周围六十丈五尺自明末叠遭兵燹城池頽废移住陇兔村后因吴逆变乱复移博结村为司治官民杂居康熈五十五年始垒土为围墙
  兴隆土司初卜筑乔利惟石砌墙垣周围七十丈高仅六尺墙北一门曰顺义自明末兵燹衙门焚燬墙垣倾頽移入芦何城头□何村为司治无城垣
  那马土司石城名曰周丽周围七十丈高五尺南北二门无雉堞城楼濠堑后倚砦崇高岭前绕小川明正统间思恩土官岑瑛建筑
  定罗土司旧有石城一座相传岑瑛所筑即名岑瑛城周围二百余丈东西二门至今如故但城外荒芜无人居住移住朗城头为司治与民杂居去旧城二十里
  旧城土司以山为城南北东西各径一里垒石筑垣四山口开四门无城楼雉堞明永乐间土官岑瑛所筑东南闗口石墙长二十丈高一丈二尺西闗口石墙长八十丈高一丈二尺西北闗口石墙长五丈高一丈三尺背深堑广长各如墙势下旺土司石城明正统间思恩土官岑瑛筑正南依山为翰惟筑东西北三面共一百五十丈高六尺无垜子城楼开三门东曰古丽西曰律门北曰绍兴今西门封塞池无
  安定土司原无城郭司治先卜筑于旧洲因兵燹废頽已久今移地六村为司治诛茅结屋官民杂居
  都阳土司以岜皂村为司治原无城惟土筑墙周围六十丈髙五尺自明末兵燹倾頽今即其旧基官民杂居
  古零土司自建置以来未筑城池惟于纱帽山前建立司治敞其籓篱与民同居今移思恩通判驻压
  泗城府
  泗城府原系土司
  国朝雍正六年改土设流旧无城郭四面皆山城基难立即山形势为保障资其南北设上下两关以讥出入
  西隆州为滇黔孔道改流以来未建城池雍正九年知州李文炯详议起造于州之扁牙
  西林县向无城垣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王创筑土城高九尺濶二尺五寸周围二百八十五丈开四门各置楼无雉堞濠堑
  直郁林州
  郁林州城宋至道二年始筑子城周二里八十步淳熙六年陆川冦变郡守黄龄筑外城冦又攻毁七年郡守施埤重修子城盖串楼三百二十七间敌楼四谯楼一又缮水城增筑瓮门元至正三年州判买木丁复修子城明洪武十九年设守御所知州邓文俊千户费忠创筑新城周六百四十丈高一丈五尺盖楼六百间辟四门曰近阳曰西镇曰永宁曰武安二十九年千户姚夀始浚濠池天顺四年千户施威修濬七年连被防毁成化二年都御史韩雍委官重修筑栏马墙立瞭望楼十鼓楼一嘉靖四十一年知州李一德请发帑金一千两重修增高七尺砌四门月城加敌楼二十一间万厯十四年大水城垣多坏知州江龙请发帑金四百两重修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州贾有福率同城文武官捐修城楼铺
  博白县唐武德五年始创土城宋淳熈六年防毁十一年重修元至正十三年以砖包砌周二百三十丈高一丈八尺立东南二门明洪武五年冦毁六年修筑天顺六年冦陷成化二年都御史韩雍撤新之为门楼二百一十间濠广二丈深三丈外设拦马垣正德元年知县张璧光塞南门启东门曰平政门万厯四年知县林瑄扩城西南一百八十丈复辟南门曰广化敌楼三间串楼三百六十间三十五年地震崩圯知县谭岳重修四十四年知县陈上策又修
  国朝康熙二年知县史缙七年知县王运昌相继修葺十八年知县刘灿重修撤新南门更名兴文门四十九年知县程镳增埤城东北各一十五丈雍正二年知县萧烜光重修东南二门今城高一丈五尺濶九尺周三百六十二丈串楼三百六十窝铺七城门二楼二雉堞三百六十二池堑深广北流县旧有土城久毁明景泰元年知县林懋修城浚池立门天顺四年防毁成化三年都御史韩雍委县丞孔舒修筑七年以县西旧学地高旷可城委梧州府照磨林埜迁筑砌以砖为门三有城楼串楼二百八十间城濠外置木栅筑栏马垣嘉靖四十一年贼逾城刼库同知施宗谊增筑三尺设敌楼五崇祯十年知县赵当玑拆串楼为阳城十五年知县张问士筑西门瓮城
  国朝康熙三十五年知县颜正色三十七年知县涂遇俱经修葺今城高一丈八尺濶一丈二尺周四百三十九丈垜口三百四十池深五尺濶一丈陆川县明永乐间始筑土城景泰三年重修辟东西南三门正统十四年都指挥葛宗荫修筑成化十一年都御史朱英发公帑委知县庄槩拓之砌以砖石建四楼辟二门曰长安曰拱辰盖串楼三百六十间治十八年知县郎珍增修月城甃以砖石又盖串楼二十四间正德七年妖贼李通宝纵火焚燬城楼十五年都御史萧翀委知县贺节重修嘉靖四十年东北串楼城楼燬四十二年知县张子翼重修增建敌楼八隆庆四年知县周文尽除串楼为阳城创敌楼四铺二十五座万厯二年城东南倾圮知县何子通复建串楼二百四十五间明末城垣城门雉堞俱圯
  国朝顺治十六年知县周士选重修康熙四年知县方鼎重整南北两城门包以铁五十七年知县顾鹏重修今城髙二丈一尺周围二百六十丈垜口四百八十向有三门今封东门存南北二门池深一丈濶一丈四尺
  兴业县旧树木栅为城明洪武二年防毁三年县丞邬马儿主簿颜真始筑土城宣德五年知县胡纲增筑设东北南三门正统十年知县丁芹增雉堞盖串楼三百间天顺三年知县向珍筑拦马垣浚濠堑立敌楼二十一间正德二年典史黄杰请易土以砖增髙三尺嘉靖六年知县何炯去串楼留南北二城门现今城髙一丈五尺濶一丈一尺周一百六十三丈五尺垜口三百二十七城门三东曰文明南曰平政北曰拱辰池深一丈五尺濶一丈二尺













  广西通志卷三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三十五
  廨署
  广西省
  巡抚署旧在桂林府学左本巡按察院署址明洪武八年建成化间修
  国朝康熙四年重修十一年巡抚马雄镇以府学地益其西偏十三年孙延龄叛燬于兵二十年巡抚郝浴改建于府治东独秀山之阳规模闳敞制度悉备
  提督学政署旧在府治北嘉靖间移驻宣成书院后迁建于府治西南古榕前
  国朝顺治间改建于王府坪孙逆叛兵燬康熙二十年改建于西门内二十一年督学王如辰复迁于府治北
  布政使司署在府治东明成化二十年左布政使何经重修后堂仪门大门各三楹正堂五楹穿廊一楹东西六房诸科共十四间
  国朝康熈二十一年布政使颜敏重修堂左经歴司堂右照磨所仪门内东理问所大门内西司狱司三十九年奉文裁理问照磨司狱三缺今理问照磨二署俱已圮废经歴迁外民宅照磨署改为土地祠司狱署改为官防后为广盈库库大使署在广盈库西偏
  按察使司署在府治北明洪武间建正统六年按察使章聪重建成化二十年按察使孔镛拓正堂五楹后堂三楹左右耳房六间东西六房各十四间仪门大门各三楹堂左经歴司堂右照磨所知事防大门内西司狱司东架阁库后燬
  国朝康熙七年按察使杨晙重建三十九年奉文裁照磨知事二缺署亦废其经歴司狱二署雍正三年按察司甘汝来捐赀重建架阁库在仪门内大堂东
  驿传盐法道署在鼓楼西南临桂县署后街本明副总兵署址
  国朝顺治间线伯第三子住宅后买建道行台雍正三年驿盐道张若霈移驻省署重修
  贡院旧在府治西宋乾道中建明天顺间徙于新西门内
  国朝顺治十四年改建于独秀山下明靖江王旧府康熈五年改建于都指挥司旧署二十年署巡抚麻勒吉
  题请仍以王府改建
  分巡道署在按察司东明成化间副使林符建后改为城守守备署
  都指挥使署旧在布政司左内设经歴司断事司司狱司今为抚标右营游击署
  巡按署旧在府学左明洪武八年建后改为巡抚署巡按移桂林道署景泰间巡按袁纯迁建于宁远门内成化五年巡按苏庆移建于府治北今裁废
  清军察院署久废
  总督部院行台旧在桂林府署北成化初建今废分守桂平道署在布政司东今废
  督粮道署在明靖江王府东今废
  布政清军道署在清军察院左今废
  总兵署在榕树门右成化七年建都督总兵挂征蛮将军印者居之今废
  桂林府
  知府署旧在独秀山下明初迁建于谯楼街北成化二十年知府罗珦复建前后堂东西六房分植桂树于前墀而扁其后堂曰八桂以存旧名伍芳为记仪门内设经歴司照磨所司狱司兴隆库后圯
  国朝康熈六年知府翁应兆重建雍正七年知府耿鳞竒九年知府钱元昌相继修葺
  清军同知署在城东北就日门雍正九年同知徐德秩重修
  督粮通判署在广储仓右雍正十年通判吴大猷重修
  督捕通判署在城北安定门雍正十年通判钱士琦重修
  教授署
  训导署俱在明伦堂后一层五间
  国朝康熙二十年教授高熊徴建
  经歴旧署久圯今在城内民房
  司狱署在府署东
  阴阳学旧在府治东今在府南
  医学旧在府治北今在府东依仁坊
  僧纲司在万夀寺
  道纪司在五岳观
  万年仓在城东北定粤寺前计一百间
  国朝康熙五十一年布政黄国材建
  广储仓在城东南旧有三十九间
  国朝康熙五十三年通判慕国琠捐建五间共四十四间
  兴隆库在府堂东
  城守营游击署在府治北凤凰街即城守副将署雍正八年裁副将改游击
  守备署在按察司东即分巡道旧署
  抚标左营兼中军防将署在榕树楼街
  守备署在癸水门内
  抚标右营游击署在王府坪东街
  守备署在武胜门内
  演武防一在南门外三里亭旧圯雍正九年巡抚金鉷布政元展成署按察耿鳞竒合议大阅之所威严攸寄支公项建造防舍前后两层东西并建文武官防又造司纛神庙大教塲长一百五十丈阔二十丈一在安定门内西教塲长四十三丈阔二十四丈一在东贡门外小教塲长一百三十丈阔一十七丈每科武试较阅所
  火药局在城东北叠防山后
  硝局在城东北定粤寺前雍正十一年巡抚金鉷檄委中军防将杨钦建造并设厰灶提煮硝觔理刑通判署在府署右今裁
  照磨所旧在仪门内康熙三十九年奉文裁缺署废
  递运所税课司俱在府治北今裁废
  东厫仓在东江门内王府坪正统间置贮糓以赈饥民名预备今废
  临桂县署旧在府治东南府学旧基后迁于府西北隅明洪武初始迁今所本县学旧址天顺丁丑知县呉让修正德辛未署县事曾顺重修前后有防有堂有库左右六房门外申明旌善二亭临街牌坊一座题曰桂郡首邑左右立民安物阜二坊后废
  国朝顺治间知县王朝宗重建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张遴重修
  县丞署在县治左久圯今僦民房为署
  教谕署在学宫右
  训导署在明伦堂后
  典史署在县治左旧仓改
  芦田市巡检司在府东三十里久废僦居民房万年仓在定粤寺前计五十五间
  国朝康熙五十一年布政使黄国材建
  河泊所在文昌门外
  省刑所在按察司右康熙二十四年按察使黄性震建以处轻罪之贫无资者后改作法华庵两江口巡检司在府西五十里今裁废
  湘山渡巡检司在府南三十里今裁废
  东江驿在递运所右后废僦居民房雍正十年奉裁
  苏桥驿在府西七十里今废
  南亭驿在府南四十里今废
  存留仓在县治仪门左久废
  义仓在县治西康熙二十四年知县张遴建捐俸积谷以备年荒久废
  灵川县署宋绍定四年县令郑延年建明洪武间知县刘延重建大堂二堂仪门头门内室书房各三间成化十五年知县沈溥修嘉靖三年知县秦有重建二十五年知县张澜培髙署后地一丈有竒三十二年宼刦毁堂左永丰库三十三年知县李全建屏墙于大门前立保厘碑三十四年知县陈九思修后堂作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