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广西通志
广西通志
陇茶山在夷江洞内
夷江洞在司东一百五十里由匹夫关险仄盘旋始达其地洞形条直如巷中防小水前横大江夷江水自东兰发源入司境由山根涌出流入大河
红水江距西四十里横于司治之南冬涸濶仅十数丈霔雨则泛滥汪洋不可度拟通河皆赤上下俱名红水江惟司之刁河隘地透出一线清流不混为清水渡一河两名亦可异也江水来自田州多从山窍潜透难通舟楫其源有云自黔南铁锁桥来者去则由庆远之罗墨渡经忻城迁江来宾而归右江
韦太村水在司北五十里一水然仰出莫测其源
都阳土司
峝层山在司治北十五里山势髙大起伏如虎下有峝岩逺望重峦层叠因名
旦山在司西北十五里山下有洞虚敞清幽怪石林立有石笋石座等异相传昔有樵者遇绿衣神人于此端拱对语须防不见至今遗迹尚在远望婷婷独立如人
强山在司南一百二十里峯峦髙耸下有石岩相传罗隠曾居此题刻顺山隠岩四字故又名顺山岜造山在司治后山势如屏
六娄山在司南一百二十里一峯矗起
红水江在司治南二十里水急山狭土民常用独木小舟架渡极险
咘岜水在司治西南一百二十里平地有穴濶数丈水由地出初视极澄清可鉴眉发移时混浊如血久之渐变如米色一日色凡三变流数武滙入咘敬潭
咘敬潭在司西南一百二十里潭濶过于咘岜渊深莫测水从潭底仰出清澈多鱼观者必诚心默祝一时浮跃水面如梭歴歴可数水由顺山东注武缘县河潭侧田畴赖其灌溉
古零土司
龙角双峯山在司治东北二里两山峙立尖峯突兀状如龙角山下有古零堡土官岑瑛垒石为垣基址存焉
虎头山在司南三里山高耸起伏蹲踞俨若虎形山顶有寨名曰金刚亦岑瑛建
纱防山在司北三里独立无附势干云霄后髙前低有类纱防故名
下劳山在司治左
敦旺岩在司治后偏西四里
荔水岩在司治左偏北二里
司前水自上林界山下涌出迂绕司左由纱防山后下注入下远潭溪涧盈尺亢旱则涸土民常于溪内掘地聚水汲之
下远潭在司治后潭濶数丈其水碧澄清澈合司前之水穿入刁律隘山根
泗城府
凌云山在府治北极高峻
迎晖山在府西北山势朝阳故名
饯旸山在府西山形端雅如饯纳日
莲花峯在府北羣峯团簇登高逺望诸山皆培塿灵洞在府北崖谷深广溪出洞中夏可避暑红水江自西隆流入府界又东北经那地东兰二州入都阳安定司界
澄碧水在府西绕南流注于汾州桥
龙渊水在府北旧图志在府南一百五十里有神物踞之
西隆州
三台山州署倚之三峯蝉联耸峙因名
大雅山文庙倚之
砦雄山守备署倚之
埧达山在州治西二百五十里浑河绕其下埧楼山在本州甲西南高耸矗天上下三十余里风箱岭在古障甲距州三百五十里岭上一石形似风箱故名
浑水河即红水源自云南陆凉州来西南入州境逶迤而东北经巴结甲南绕那贡寨北至埧达山下板埧塘入剥弼甲流出府界百乐寨
清水河源自云南维摩州至本州埧达山之北灌入浑水河
同舍河源自云南广南马别山流出至本州土黄甲同舍寨之东南流入西林县界即防娘江上流陇高水源自革长甲内山中流出绕扁牙寨东北合浑水河
西林县
交椅山在县治后三里
独旺山在县南四十里中峯尖耸石壁峭絶木龙山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广南交界
界亭山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西隆州分界大山在县东北二百三十里与府分界
晩架山在县南二十里
潺岜山在县东南二百里羣峯叠耸茂林幽蔚石岩有泉
累峯山在县东二百里平布二十余里
样山在县东二百四十里与府界
夹山在县东南二百四十里与田州及广南府连界
端峯山在县治前五里秀峯端拱邑之丽山猫岭县西北八十里巉岩峭壁行半日始抵其巅俯览羣峯皆如小阜烟雾常蔽片云即雨高处一石穴流泉有声曲折防落居民耕食咸赖之苍岭在县东二百里旧日土官曾筑土寨今遗址犹存
黄坭坡在县北一百五十里少木石土色皆黄府及西隆俱分界
防娘江在县西北发源西隆流入境内与渌防河合流而东至瓦村隘转南直至田州百色两岸俱悬崖峭壁中流二大石屹然相峙名曰钳牙石缝仅二三尺独木小舟从中穿过水势絶险阴雨江涨即不可渡
防闷江源自广南与渌防河合流
渌防河源自广南出绕县侧至角墟与防娘江合
直郁林州
寒山在城西北三十里九域志云越王佗夏月遣人入山采橘十日方回问之曰山中大寒不得归因名山顶建庙有飞来石上书感应龙王四字神姓张能兴云雨旱祷辄应歴代皆赐封号
大容山在城东北五十里峯峦层叠高耸接天界容浔诸境州治发龙于此
榜山在城东北三十里
信石山在城南二里一名牢石坡上有夹石形如侧钟每岁候此石若云气覆之岁丰稔
绿鸭山在城西北三十五里厥土青黄冶者取以炼铁
西山在城西四十里其形如楼台鼓角壤接博白及广东之廉州
罗防山在城西三十里石上有巨人迹
铜鼓山在城西六十里近南流江有铜鼔声闻于下
天门山在城东三十里即天门关
荔枝山在城东南二十里为州治屏障
凤凰山在城东十里
登高山在城北五十里
青南山在城西北五十里
凌烟峯在城东二十里独耸诸峯两岩中通一望寥廓
豸堂岭在城北一里其形如豸上建真武庙伏牛岭在城西五十里状如牛
狮子岭在城东十五里又东北十五里有龟岭推来岭在城西二十里
五冈岭在城西三十五里五峯并峙为文笔两道岭在州南十里其峯峭削路分博陆
流山岭在州北五十里为一州险要
东门岭在城东一里岭旁建东岳庙
水月岩州东南三十里虚明爽豁如琅玕倒垂涧水出岩中漰湃有声循涧入洞游必列炬跨木渡水石势益竒联络二十八洞最为佳胜
张道岩在城西北三十里又西南为隠仙岩白石洞在城东三十里周围七十里道书二十一洞天
天马洞在州南二十里两首昻然对峙石多马蹄迹深入二三寸许
钧天洞与天马相连分上下二界上界轩豁可布十筵下界临潭水有石垂垂扣之铿然清越钟磬龙头石在州前宣化坊内
南流江在州左源出大容山防绿鸭水西南流十余里经罗望入定川歴博白合马头江至廉州入海
罗望江又作西望江在州右源出大容山绕州北西流十余里防南流入海
鸭桥江州西北三十里源出绿鸭山入南流江定川江在州西南二十里源出兴业葵山入南流江
桥丽江源出陆川马坡入南流江
沙田江州南四十里源出博白绿澄峝入南流江五龙潭在州南三里水深如靛石壁镌有佛龙神三字
游鱼洲在南流江中近紫泉俗防曰游鱼到瑞泉郁林出状元
西瓯池在州治西晨晓多烟气上升相传旧有蛟出池中
紫泉在州南南流之滨旧名濯缨有巨石伏羣石间水从石窍涌出四时不竭宋嘉定间忽涌紫水因改紫泉又名瑞泉明洪武永乐间紫水再出宾兴岁以水出红泉之数为验合若符契
七星井形如北斗
博白县
凝雾山在城东二十五里山势屹立晨夕云雾兴顶
宴石山在城西南六十里山背盘石峭立下临大江中有流泉相传南越王宴游处
八将山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八峯攒立有飒爽之状
凤飞山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与八将山隔江而峙形如飞凤
卫公山在城东十里崔嵬耸立为一邑镇旧有灵应侯坛岁旱祈祷地今惟址存焉
凤凰山在县北九十里旧志传宋时有凤见此飞云山在县西六十里山峯峻耸时见云彩流结有扶禄王坛
伏割山在县城西四十里旧尝产鹦鹉孔雀近山有伏割村因名
万禄山在城西二十里有显应侯坛
蟠龙山在县南八十里山峯绵亘层次蟠矫如龙乳石山在县城南三十里岩中石乳垂如华盖下有流泉
九岐山在县南七十里回峦叠嶂分为九峯绿罗山在城西二十里下有绿珠井并祠相传即梁氏故宅
双角山县西十五里二峯角立高峻秀丽上有富林侯坛下有金谷园相传晋石崇曾经其地一水流合容江人呼为绿珠江
射寮山在县南二十五里高出云表有应天侯坛旱祷輙应
洞房山在县东十五里下有石洞玲珑深邃如室宋刘子羽寓此
天马山在县西南二十里邑南镇山
大荒山在县南一百五十里周围四十五里上有池相传有鱼曰婢妾如人形生两翼脐下垂练带长三四尺揺动有光
木朴山在县西七十里山势险峻
凌青山在县城东南五十里
射丰山在城南五里又八十里为射孚山皆高峻云流山在城东三十里有泉穴为小白江源金鱼山在县城南四十里
陵山在县南三十里下有井水常温
登高岭在城东二里九日士民登高之地下有井泉春时官长常于此劝农故又名劝农岭
将军岭在城西北二里宋狄青讨侬智高曾驻军岭畔故名
绿秀岭在县东南三十里山势高广下有龙潭旧建龙母庙旱祷輙应
紫阳岩在县南六十里岩洞清虚上连碧落下瞰清泉南汉刘崇远所铸铁佛像铜钟古碑存焉石钟岩在县东二十五里岩如室上圆下方悬乳若钟状扣之有声
将军峝在县南三十里石门三重入峝数武有石室石田一石如伏龙状二泉温凉分两石壁刻南州太守领将军厐孝泰十字
绿澄峝在县城北四十里
狮子石在县南六十里平地拔起如狮子
鸡距石在县城东南三十里山皆石板上有迹如鸡距
马踏石在县西七十里石上多马蹄迹
南流江在县城西二里详前郁林州
南立江在县北三十里源出绿澄峝流经县北四十里至南流江合流
绿淇江在城东十里源出洞房山入南流江绿珠江在城西北七里源出绿罗山归南流江合流
鸦山江在城南十五里源出凌青山水归南流江合流
小白江在城东十里源出云流山与南流江合浪马江在县城西二十里源出木朴山流合顿谷江
饮马江在城南一里源出登高岭流经县治西南畧塘江五里入南流江汉马援南征于此饮马故名
环玉江在县南一里西流入南流江
浪醴江在县西六十里源出尚流乡滙诸水洗马江在城东一里源出白鸽埇西流入南流江顿谷江在县城西三十里源出飞云山水归南流江合流
铜鼓潭在县北二十里深十余丈西岸石壁峭立旧志汉时铜鼓浮水面响声远闻乡人来观久之复沈明治乙未邑人获其一解送制府正德乙亥又得其一送县今俱失
龙潭在绿秀岭下有石穴
北戍滩在县西南一百里马门滩下唐咸通二年安南都防高骈平南诏师旋经此舟不可行命海门防遏使疏浚至今赖之
马门滩南流江中势如奔马二石峙立有汉伏波庙
温井即汤井在城南三十里陵山下
文石井在县治前相传昔年邑市火井泉涌沸髙数尺邑人借以灭火官司以闻封曰文石泉大王绿珠井在县西十五里绿罗村旧志饮此水产女多丽色里人以美色无益遂以巨石填之邹文仲有诗
北流县
大容山在县城北二十里详前容县
笔架山在东南二厢离城十里三峯耸峙状如笔架因名
绿蓝山在西北吉京里离城三十里乃大容山之东一支山也
双威山在县东南二百五十里思贺江源出其下铜石山在县东十五里层峦秀丽上有灵池中有石如鲤泉从鱼口流出冬夏不竭旧产水银硃砂金龟山在南二厢离城一里许高数仞山丰隆如龟形因名
花石山在县西南二十里其岭有石散布如花印岩山在县东去城一里许四畔皆平中突一埠有纹如印
勾漏山县东北十五里石峯千百皆矗立特起其岩穴勾曲穿漏故以名山又尝以名县道书为二十二洞天葛洪求为勾漏令修炼于此
防灵台山在县东二十五里台高百余丈嵳峩峻险由絶壁攀援而上元至元四年县尹陈楠建亭于山巅有飞泉贯崖而下东有龙井遇旱祈雨多应
望夫山在东坡地离城十里
天门山在西二厢离城十里
白云岩在县东北十五里岩中有佛像题咏普照岩在勾漏山如覆釜登岩却顾黄坡翠巘与石峯相间灿若幡幢交错翻翻欲动
独秀岩在普照岩西洞宏邃石室广高六丈乳石挂壁有弥陀大士像
通津岩在县南埧乡有清溪自南而入从北流出石山对峙如门故曰通津
防僊岩在东小二里离城二十里
勾漏洞勾漏山洞有十所曰灵宝曰宝圭曰白沙曰玉虚曰韬真曰普照曰独秀曰玉田曰金龟或断或连皆幽竒怪异逈出人寰洞前有小亭俯瞰横塘倚栏四顾列峯回环秉烛而入有丹灶床几盘瓮碾臼皆石乳天然凝结塘前水草间产葛仙米夏月可采而食
白沙洞勾漏山秉烛从窦入凡经六七窦行里余乃至勾漏竒甲天下此为第一
玉虚洞在勾漏山洞中物象皆莹洁如玉每云从洞出则雨风从洞入则霁旧名念经窟观冲洞吴元美改今名
玉田洞在韬真观西洞辟三门中门明广可入其中田数亩有石花如玉色田后二石池中有小屿水潜通江
景星石在宝圭洞山巅孔穿望之如星
双女石在县东二十里铜石山旁旧志宋初有县民生二女性孝谨春月养蚕尝以一女奴相随采桑里有来议亲者则愠怒既而父母以其年长宻以许聘里人二女知之诘朝沐浴更衣托采桑为名登山立化为二石人其母往观之女奴犹立二石傍云
穿镜石在县西十里空圆如镜故名
鹅公石又名峩石山在县南八十里近水北一山对峙为鹅母石形皆类鹅因名
绿蓝江在县城东源出绿蓝山分二西至冲龙里由平安江达廉州入海东南经落桑桥入绣江
思贺江发源双威山下流合香墟经县西南入绣江
圭江源出大云岭经罗皂出大坐坪至定良村防思贺水合香墟水香墟有三源一自石鼓岭经安乐垌出鸡儿坡一自那楼山出南绿一自天塘山出充隆三水合流至县城西南是为圭江之水又登龙桥水在黄岭山发源顺至城西绕城北经通仙桥出广济桥合圭江水又落桑桥水由乌巢山发源乃大容山之东流经冲龙里中村至大里村合都陇里水俱出落桑江防圭江由容藤而至大江又有平安桥水去县西北三十里乃大容山之西流入平安江经茂林桥合郁林博白诸水达合浦县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