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广西通志
广西通志
大人山县北望月岭离城六十里
马头山在县北七十里交全州界
火星山县东仁寿里离城三十里
蓟鱼山县北七里
判官山县西南二十五里
爬子山县城西八十里
马山一在县西南二十里状如二马骧首并驰一在县北五十里五家湾
凉伞山县西猺山离城三十里飞空俨如鹤葢狮山即狮山寨离城四十五里
五马山县西猺山离城五十里
观音山县北三十里沙罗源
髙椅山县西三里罗家坪
迥头山县西八十里盐塘
寳顶山县西猺山北江离城八十里
香炉山县南五十五里老史巢
平顶山在县西十五里
葛背岭县北七十里防湘桥侧
雷岭县北四十五里下坪田
虎尾岭县北五家湾离城五十里
龙冈县西十里
通真岩县西二里岩洞深敞上有通真岩三篆字又名灵岩涵贮秋月景色最佳
九龙岩县西十五里中有沙河水通别涧石圻九条盘屈如龙状
师姑岩在县北十五里蒋家村
玉珠岩在县北二十里中有泉穴喷白如珠花石岩在县北六十里昭义闗有仙迹栁子厚曽游此有诗
桂岩在县北五十五里即巨岩一水穿岩石而出有石龙洞甚深防可容数百人
波斯岩县南五十里
赉予岩县西大茶源离城五十里兴安县交界岩特壮耸俗呼为赉子岩
飞鼠岩县西三里
莲花岩县西二十里
栁子岩县北十里仙源洞中有蒋道人故栖石鸡公岩县西半里
寜江岩一作寜家县西十五里
仙人岩在县北二十里
赤岩县北五十五里
小水岩即秀江岩离城五十八里
莲花石在县北六十里
印石县西八十里
潢潭磐石在县北五十五里石卓立潭左深处体方顶平望若印浮水面有级可登
马渡江县北自大源猺山兴安界发源由赤岩流入灌江
澥江一名头道水源出县西南判官山绕经三峰流入灌江
东江县西八十里自兴安界流入灌江
灌水县南源自兴安界流经全州入湘水
呉川水县南自水明界流入灌江
盐川水县西自兴安界出泉接连盐田源流入灌江
安乐源水县南自永明界流入灌江
大溪水县西南六十里永明界发源接溪流入灌江
龙川水县北沙罗源猺山自兴安界发源由三里桥流入灌江
峡水县东自道州界流入灌江
钟家水县东南自道州界流入灌江
飞江水县东南自永明界发源由秀江堡入灌江岩浄水县西鸡公岩流入灌江
文峰水自县北出寜江桥流入灌江
石塘水自县西丁塘流入灌江
烈溪水县西自兴安界发源通邓家桥流入灌江牛江水县西自恭城界古子岭出源流入灌江清溪水县南自大荆源流入灌江
泡江水县东自猺山小水流入灌江
朋江水县东其水自道州界发源由大营开徳岭出水车流入灌江
宾家水县东水流秀水岩出宾家桥通五家湾流入灌江
三企牛岩水县北自小河通五家湾马山流入灌江
溪水县东自桂岩出源由溪桥流入灌江唐安水自县东水催村岩内出水由唐安桥流入灌江
小富水自县北立安发源由响水岩至登瀛桥流入灌江
防湘水县北七十里自全州猺山通流入灌江而防于湘故名
市溪县南自永明界经狮子寨入灌江
瑞溪县南自永明界发源入灌江
九龙泉在县西十五里旁有九龙圣水庙有祷即应
黒石源县南自永明界发源接连灌江
沙罗源县北自兴安界发源接连龙川水入灌江马山源县南自永明界流入灌江
广西通志卷十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十四
山川
平乐府
平乐县【附郭】
昭山在城西漓乐二水合流之处有山石突起中流名曰昭山唐州之名昭以此方正如印又名印山上有点翠亭今更为印山亭
萦山在城东南七里髙二百余丈萦回曲折上有九峰曰髙崖曰羊栏曰月岩曰兠鍪曰马鞍曰跨镫曰石旗曰石剑曰丫髻争妍竞秀寰宇记山中多木客行坐衣服不异于人时出市贸易今居民耕植其中不异四乡
鳯凰山在城东北隅鼓翼引吭势如飞鳯邑人袁啓翼云三亭叠构四绕髙松千株干霄拂云明副使张祐所植
叠秀山在城东东乡里笔头堡南三里髙数丈八峰挺秀旧名八公山宋周渭有诗更今名
鲁溪山在叠秀山东南五里环跨平恭富贺永五州县山上有塘方广数亩俗呼分水塘塘水出平乐东乡曰鲁溪江出龙平巡司曰涝源出恭城曰上平江出富川曰白稿江
烈阳山在城北二十里
密山在城北十里数峰回环合拥县治
黒山在城东南五里矗立霄汉一径中通连峰若黛土人以石黒多隂因名黒山脚今易名曰岝防山
东山在城东二里旧有镇粤台久废今寿佛庵建于其上
西山在城西岸一里旧有天绘亭久废宋邹浩有诗
南山在城南四里昭潭南防双峰挺出峰下有岩旧有资圣寺俗呼屏风山
北山在城北六里旧有白衣寺今废
诞山一名圣山在城东南八十里乐山里巍峩挿天五代谭氏二女尸解于上有二仙女祠下有泉祷雨辄应因目仙岩灵雨为一景
睂山在东南九里耸秀如黛
穿山在城东七十里乐山里三峰并立半壁一大窍圆广数十丈可通行邑人袁啓翼卜居其下更名步月岩
团山在城东十五里有堡今废
云山在城东南四十里四垂如云
挂榜山在昭潭南岸防云榜山有崩兄弟同登笏山在城西三十里左江道宋翔书万笏朝天四字于上
五马山在府江南防突起五峰中一峰髙耸端圆与郡城相对因名
独秀山在南山前髙数十丈峻峭特起
越王山在城外见宋邹忠公清华阁记越山拂于龙岳
华葢山在城西南十里接荔浦江防峰峦闪烁俗呼火熖山山无树木芳草防丛四时苍翠秀色飞空逺映城市碧云恒覆山顶或横山如带朝暮卷舒变化万状山蒙则雨山开则霁占验如操左劵展诰山在华葢山之西
旗山在城东四十里
青狮山在城北教场右感应泉在其下旧有直节清踪亭今废俗呼为戏毬堆
琉璃山在东乡里色如琉璃
甑山在东乡里其形如甑平原十里突出一峰顶平如掌路似羊肠鸟道仅容一人侧行登眺则万山环翠行人歴歴可数
负氊山在城东五十里形如负氊俗呼押春罗樵采者每当吻渴于无意中尝遇石泉澄流曲沼绿荇浮波幽兰佳卉香气袭人不减晋时武陵溪云藤帽山在城东五十里髙数千仞云气常封其巅山肩有平石如掌寛亩许石牀石灶石盆石鑪俨然天设里人祷雨辄应
鼔山在城西
仙宫山在城北一里髙百尺许宋邹浩安置昭州尝居此
防山在城南十里
石棋山在城东三十里
石面山在城东七十里乐山里
洛山在城东北五里
昆仑山在城东南九里
马鞍山有二一在城东三十里东乡里一在乐山里
桃竹山在东乡里
龙岳峰在城东五里邑治之祖山
金字岭在城西四望皆如金字
天门岭与贺县界上有石门
牛岭在东乡里笔头堡西北其形如犀
吹火岭在城东平岭盘旋起伏层次夏日风吹草气灼人
狮子岭在城西北通恭城县迳极峻险
鸡岭在鳯凰山旁
昭潭冈在城东漓乐二水滙处又有昭潭洞旧志在昭潭之北今未详所在
黄牛冈在城西五里金字岭后有大石状如牛滴珠岩旧名滴水岩在东山麓髙不过丈余石黒如铁珑秀丽滴溜丁丁有古榕盘结于顶上珠岩在城北十五里洞内玲珑有一石圆如珠知府罗黄裳更名迎仙洞相传有异人栖于此今丹灶尚存
白云岩在城东七八里洞门古藤盘绕石有类莲花者又有类犀角类钟磬者两防陡隔人迹罕至明唐世尧因石成梁名步玊桥刻白玉洞天字岩在城北十里
目岩在津平里顶左右有两小岩宛如人目风土记谓其黒白分明
瑞山岩在东乡里大寨村有四岩曰髙岩下岩癸水岩大口岩昔村民尝避乱于此
罗山岩在乐山里布井村水深濶乘筏渡之月岩在石面半山中一岩虚圆如新月
粉岩在城东南十五里皆钟乳结成竒巧处疑出工
出米岩在乐山里相传石窝曽出米供僧故名岩形如半月磴路盘旋僧舎依崕就石展侧搆造望之如蜂房
仙防岩在负氊山相传有一妇徉狂结宇于此后莫知所终或疑为冲举云
陶李洞在城东南九十里唐太尉陶英与李太尉卜居昭州后子孙遂世居于此明太守罗黄裳构亭洞口今废
鼓锣峡在龙头矶下二里石如鼓锣
龙门峡在城东南百余里府江中
金峡一在城东南鹭鷀矶上一在水浐营
磨刀石在城北二里北涧中孟粤北征记曰临贺有石方二丈上有磨刀斧迹即此
息石在旱冲突起髙数仞其上古藤纠纷垂条着地其下空坦可坐数十人行者常憇于此因名虾蟇石在城东四十五里雷公山下形类虾蟇水从口出余小石数百形皆肖
府江在城南即漓水以其近府故名自海阳山东南流经灵川临桂阳朔迤演五百余里两防皆悬崖峭壁为滩三百六十合邑境诸水暨荔水洛江水归化水思懃水思庇水马江诸水下苍梧至广州入海
诞山江在乐山里源出诞山流至陶村合下龙蒸水流至榕津与沙江水合流入乐水同注于漓湖塘江在城西七里荔江口合修荔诸水入于漓沙江在东乡里源出四十里山西流入鲁溪至榕津与诞山江合下津平里入乐川
荔水源出修仁过荔浦至郡合湖塘江水入漓考槃涧水在城东一里源出龙岳峰涧口下曲折盘旋入于漓
洛川水源出恭城南平江至矮山过鳯凰岩经蛇滩合乐水流入于漓
北涧水在城西北水中有石名磨刀水从石上流髙于道者尺许涧旁石壁多杜鹃花春时大放如锦屏
乐川源出富川上乡合桃川水经恭城入邑境合诞山江沙江洛川诸水至城下入于漓
大浪溪自南山中出曲折而注于漓涉处颇广余暴涨波涛汹涌故名
平溪在城南三里流经昭潭合漓水东流入昭平界
昭潭在县东一里又作昭冈潭漓乐二水滙处蓄而为潭其深莫测下为十六滩最险峻昭潭驿沿其名
回龙潭在城东考槃涧下一名回龙津明万厯中副使翁万达于东崕山勒云细鱼乃民食所闗不能断絶回龙潭改名放生潭
石滩在城北十里漓江下界阳朔
鳜鱼滩在城西北滑石滩下
更鼔滩在城西五里荔浦江口以上三滩原有哨堡守焉
韮菜滩在城东五里昭潭之下
三门滩在韮菜滩下有二石对峙水中流为三门中多暗石颇碍行舟
石母滩在石鼓洲滩下有石龙埧水势湍激长滩在城东南二十里浪滩下舟行取道中流湾浅长隘西防沙洲多浮石约三丈余
向水滩上为鹭鷀矶滩有沙嘴江中有石洲水大则冲为旋涡舟行殊险
横滩在永滩下右有石矶左系浅水沙洲水势潆洄奔湍
大结滩上有大结塘有巨石二当江路中多暗石水势湍激东防为和尚矶舟行颇险
萨喇滩在淅沥滩东防山下有石横江濵
小龙滩在大结滩下五里东防有山嘴西防多浮石舟行避之
大贝滩在广运塘下二里江中多石而岸旁之石益险其下为小贝湍激直下中有栏干石
金鸡滩在巴江塘之上白蓼滩之下有小石踞江中
大黄牛滩在黄牛塘下二里东防有花水浮石舟过必避
龙门矶在城东南三十里有大石块横截江中而障以沙洲其深水多暗石盘互
枫木矶在城东南龙头矶下山嘴与碎石挿入江中水势至此一曲江流暴涨冲成旋涡
金沙池在府治东南隅即金沙井下塘背庵前池清香池即庆林塘在县治北
龙池在旧府学西相传有龙蛰其中上有仙妃庙又名养化池
涵清池在儒林桥西四时不竭
感应泉在城北宋邹浩谪居昭州仙宫岭下有泉涌出及将北归一日泉忽涸旋有人至门厉声呼曰侍郎归矣求之不可见翌日果拜命杨时挽诗泉甘不出戸客至岂无神指二事也今嘉应庙侧有侍郎井即此
玉山泉在龙山峡石上刻有治平三年沈绅书金沙泉在府治东半山中有泉清冽能苏瘴疠唐李义山诗绳烂金沙井是也
温汤泉在马江里从山下出四时常温
马踶泉在城东南
木良塘在城北嘉应庙前仙宫岭下
龙溪塘在乐山里有洞壑泉从石洞中涌出敬公井在龙兴观唐刺史敬超先治昭多善政井葢其所凿者因名
梅公井宋知军事梅挚浚在县署或谓即东山麓之马王井
鲁班井在大通桥侧明解缙有诗勒石于井旁仙井在乐山里谭氏二仙飞矛于诞山麓忽泉涌出清芳袭人能愈中暍者
翔龙井在桃竹山下泉自石沟流注于池凡防折沟旁一巨石上濶下小合之成桥疑出天造相传异人所创名曰凌虚桥度桥至岩髙数十丈怪石成列旁有小岩闻水撃石声景最幽絶
恭城县
五马山在县南一里五峰亭立如马奔跃来朝邑堂
鳯凰山在县东二里两峦开豁中峰昂耸如鳯旧县址在其下
三台山在县南三十里儒学宾山三峰耸翠形如笔架傍有马鞍山
晒袍山在县西南三里春夏草碧为绿袍秋冬野烧后为青袍天久不雨观山顶有云雾即至若雨久而四野开霁其山云气不散即不晴謡有出门莫问天但看晒袍山殊验每遇旱祈无不竒应
印山在县西二里形如印广约里许
双童山在县西五里乡举多聫发或云此山之秀狮子山在县西
五老山在县北
银殿山一名兼山在县东三十里常有白云缭绕山顶逺视如宫殿其下有钟乳穴二十昔传一异人号兼山先生深明性学隠于此有诗
鵞山在县南八里
金龙山在县西二十里日落时有龙影绕山笔山在县南二十里对峙学前
天马山在城南八里与学宫对峙
马鞍山在城东十五里约三十余丈形如马鞍故名
龙岩山在县东五里形如卧牛一岩中水深莫测遇旱祷雨多应或云有龙在焉因名龙岩
石佛山在县东十里半山有岩石乳结成如人形前两石柱一似烛一似鑪俗呼观音坐殿有塘深不可测以石投之如雷吼旱时祭以犬大雨立至石盆山在县西二十里石骨崚峭约二三里左有岩如盆水色澄碧夏秋不或涨中产游风鱼味甘滑率以谷前后出岩口嵗不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