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山西通志
山西通志
圣世简编乎志山川
太原府【舜典封十有二山孔传封大也毎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故先纪名山余以次列焉】阳曲县
崛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城西北有呼延村逾呼延而上羊肠鸟道复上石磴谽谺不能旋足行寖近势巍嶷崛寺繇林杪闪出陟巅名山庄头俯视诸峦如拱如揖幽泉怪石閴不闻声岁秋季卉木色胥赤八景所谓崛红叶也 国朝朱彞尊崛寺题名记崛寺在太原府治西三十里乱山中间其地与窦呜犊祠相接思览其故迹丁未二月望王公子干之期予偕游并马入山寺询病头陀则去呜犊祠尚逺遂不果往日亭午童子行五里沽烧春还注之僧盋两人对酌干之问崛字义予谓其初必无偏旁疑村夫子强加之郭忠恕有言飞禽即须安鸟水族便应着鱼俗书滋谬二语尽之矣饮半酣题名寺壁而返
罕山在县东北五十里榆次县北界其山自太行连络而下层峦起伏视诸山独为壮丽故名图经谓之看山 金兴定三年九月辽州刺史郭文振招降太原东山二百余村迁老幼于山寨得壮士七千分驻营栅防防秋获文振奏若秋高无兵直取太原河东可复优诏许之
冽石谷在县西北四十里一作烈石山罅出泉傍有龙井所谓冽石寒泉也有窦鸣犊庙 冽石口岩百重如断如削汾河繇口出窦大夫祠西数泉泠泠可爱名寒泉 金史纯英济侯感应记汾水之滨有祠曰英济俗呼名烈石神盖里俗传之讹取山石分裂水从中出而名焉其实非也又史纯记英济庙之右有数泉出于苍崖石脚间旱焉不干水焉不溢湛然澄澈可鉴毫毛深疑神物窟宅隠伏于中距数歩则洪流奔涌滔滔然势不可遏惜乎地多沙溃逼于河汾不然则凿渠改流灌溉民田济物之功不在汾阴昭济之下矣 明于谦烈石祠碑其地山川环抱树木蓊郁朝云暮霭恒出檐楹栋宇间祠之右有池灵源浚发澄波滉漾穹甲巨鳞出没天光云影中隠现恍惚若有神以凭之
干烛谷在县西北六十里即天门关也关设乱山中雪积不化王冕尝大雪陟巅大呌曰遍天地皆白玉合成令人心胆澄彻便欲仙去东北为杨广道当繇隋大业中自并州幸汾阳宫时特开此道祝志县志胥云鲁王围广时所建宜覈 通典有干烛谷即羊肠坂也 唐晋阳尉富嘉谟撰干烛谷颂
陈家峪在县东十里
杨家峪在县东十里陈家峪南
罐家峪在县东十五里在陈家峪杨家峪东南路通寿阳居民业磁器
淖马村冈在县东十五里层阜叠嶂碁置卦列冈前溪水如带南入于汾
红子峪在县东十五里
李家山在县东寿阳界
圣庙岭在东菜村有先师庙
六龙山在县东南十五里閙马村后 城东迤坡山差逈秀一名绿云山南有神清观东五里有窰头山
水峪在县东南十五里
南寨山在县西南清源界
西峙山在县西南有华山朝阳岭夕照峰伏魔岩长生洞文殊顶又有瀑水帘饮龙湫饮牛滩白石滩饮龙湫即天池也中有龙窝巨石石室石门石迳石牀下有西河古洞水涸明季梁檀肄丹青于此
风穴在县西二十里石壁有穴下建庙相传神至则穴内有声去则否
狼虎山在县西三十里中有狼虎寺
西谷洞在县西七十里山中有古石洞相传张仙蜕此昔土人秉炬寻源行二十余里未得涯际乃返
鸦儿旋仙洞在县西七十里
石家□在县西山峭壁一崖汾水环流土人传王将军避此明王道行诗平田忽出藤萝外水涌莲峰九派浮
胭脂坡在县西山王道行有诗
芙蓉峡在县西山王道行诗遍插芙蓉亦太竒极天鸟道水之湄
悬崖在县西山王道行有诗
石漕谷在县西山产桃
石唐窰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张村
北岩在县西北四十里冽石谷内前临汾流后峙石壁飞瀑色如雪声如雷
土堂寺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刘村后倚崇冈前临汾水沙鸟出没云烟隠现寺有巨栢十余株蛟蟠虬屈所谓土堂怪栢也
亭子山在县西北五十里下有桃花三洞五代白翺尝读书于此
石尖峰在县西北六十里烈石谷口有孤石立汾水侧高十丈有竒
周家山在县西北扫石村西五里汾水经其下
扫谷在县西北一百十里有扫谷水
珍珠坡在崛山昔有阇黎住五台后栖于山日汲汾水泪滴如珠乃诣文殊告乏水相传命黒龙神防归获二龙池日饮万人不竭后人因名坡为珍珠坡
繋舟山在县北九十里忻州南二十三里禹治水繋舟其上故名其石如环轴曰繋舟防 明一统志繋舟山乃元好问父德明读书处赵秉文更名为读书山好问诗曰从此晋阳方志上繋舟山是读书山一名小五台山有文殊石洞岁旱取水于此
蘂罗山在县北九十里太平乡之辛庄山势云叶杈枒如蘂始芳鳞鳞鬛鬛如罗纹叠所谓蘂罗春色也
方山在县东北六十里清源县西二十五里巅方汉栅山在县东北六十里接盂县鸦鸣谷
阪泉山在县东北八十里罕山西北古名汉山有白龙黑虎二池 晋地志云晋文公卜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因立庙于此岁两祀 山麓前临巨涧左带挑崖胜水诸山重峦拱秀
织笄山在县东北九十里即繋舟山之阳也一名凤凰山其形如鸟舒翼东接卧虎山西南接马头山羣峰罗列又名五峰山 金元好问织笄山诗繋舟南北暮云平落日滹沱一线明
梁鸿山在县东北九十里乃织笄支山也
厐家山在县东北百八十里
摩笄山 五朝志汾阳有摩笄山 保安州东有鸡呜山飞狐县东北百五十里济南府长清县胥有摩笄山 魏土地记摩笄山在代郡东南二十五里一名马头山 括地志摩笄山在飞狐县东北尹耕谓代郡废城东南二十余里马头山即为摩笄要以代州志为正而五朝志列于正史其说亦冝参考
五凤山在县东北盂县定襄界
真金佛洞在凌井沟内峭壁上高数土人传尝有金佛云
汾河繇交城县火山东流入县境出冽石口南流经城西门外二里又东南流入太原县境 水经注魏土地记曰秀容部人徙居之立秀容防军治东去汾水六十里南与酸水合水源西出少阳之山东南流注于汾水汾水又南出山东南流洛阴水注之汾水又南迳曲阳城西南注也
汾河渡在城西南路通太原县
西湖景在南关内西隅四周胥水荷荻渺弥
尚家海子在县西南
柳溪在县西一里汾堤之东宋天禧中陈尧佐知并州因汾屡涨筑堤周围五里引汾水注之环植柳万株中有杕华堂堂后通芙蓉洲堤上有彤霞阁每岁上已太守泛舟郡人游观焉乆圮于水断碑尚存
龙泉有二一在城西二里南流入太原县界一在城西北百五十里静乐县界流经卢子社至横渠合扫谷水宋天圣二年夏水大涨知太原府陈尧佐作新堤捍之并人頼焉【按城西二里即汾河也盖泉与汾河并为一矣】
西山飞瀑有王道行诗摇空珠瀑泻银河
烈石泉在县西北四十里发源烈石谷南流三里入汾汾得烈石泉势始汹涌 李频诗泉分石洞千条碧人在氷壶六月寒
烈石池在县西北四十里烈石庙西池水徐徐而出入于汾不相合惟清水一流二十里始合汾谚曰清水半壁浑水半壁
元泉在县西北五十里峭岩滴水寺额亦曰元泉石桥河自盂县界西南流经城西北合洛阴水河有石桥故名【明一统志经城西南按城西南乃汾堤也】
扫谷水源出县西北百二十里扫谷南流出天门谷入汾
南社河在县北十里流入汾
洛阴水在县北三十里源出故新兴郡南流经洛阴城北盂县东北故城南其近盂县界西南又有石桥河水胥西流经狼孟县故城西合真谷水又西南经阳曲湾入于汾 水经注汾水东南流洛阴水注之水出新兴郡西流迳洛阴城北又西迳盂县故城南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分祁氏七县为大夫之邑以盂丙为孟大夫水又西迳狼孟县故城南王莽之狼调也左右夹涧幽深南面大壑俗谓之狼马涧旧断涧为城有南北门门闉故壁尚在洛阴水又西南迳阳曲城北魏土地记曰太原界置阳曲防军治其水西南流注于汾水【按洛阴水明县志不载葢明人止据水经注而古今之地形异也明一统志合真谷水流至盂县北故城南入汾是又参和水经注而失之也】
真谷水源出城北七十里南流经狼孟城西合洛阴水一作直谷
阳曲川在县东北三十里木井城一名阳曲泽又名阳曲湾
涧河水在县东北五十里西南流入汾
星聚泉在学宫前味甘
龙王井在文庙西北隅大新街味甚甘为晋省第一泉丹井在今额外营东城门内味冽明晋邸有金枣丹治疾甚騐惟用此水
八角井在叅将府街味甘名琉璃井又名金波泉九间桥河在七府营街南桥下水名小儿河
饮马河在阜成门内街南明晋藩三防卫军饮马于此一名文漪湖
长海子在贡院右
圆海子在贡院后一名文瀛湖
太原县
龙山在县西八里逓高五里有瓦窰峰高四十丈有花岩塔高逾瓦窰南连悬罋山西连方山北至黑沙岭北齐以山名县上有唐相国裴休退隐遗址北有童子寺南道中有白鱼泉一名天龙山 汉志龙山在晋阳县西北晋水所出东入汾 五朝志晋阳有龙山山 元和志悬瓮山一名龙山在晋阳县西南十二里晋水初泉出处 温大雅创业起居注十三年岁在丁亥正月丙子夜晋阳宫西北有光夜明自地属天若大烧火飞焰炎赫正当城西龙山上直指西南极望竟天俄而山当童子寺左右有紫气如虹横絶火中城上守更人咸见之又卫嵩歌曰西北天火照龙山 周经留题天龙洞诗云影低遮黄石洞泉声清绕白龙祠隋朝寺纪开皇岁齐主宫存避暑基诗注阁东皆有洞阁左有白龙神庙庙上有泉阁下有高齐避暑宫遗址
悬罋山在县西十里高七十丈山下出晋水东至晋祠北连龙山山腹有巨石象罋因名宋仁宗时地震巨石摧壊无复罋形矣 山海经有悬罋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晋水出焉东南注汾郭璞曰在晋阳 水经晋水出晋阳县西悬罋山 水经注晋书地道记及十三州志竝言晋水出龙山一名结绌山在县西北非也山海经曰悬罋之山晋水出焉今在县之西南 地形志晋阳有悬罋山一名龙山晋水所出东入汾有晋王祠梗阳城 刘紫岩集王晋溪太宰卜筑于晋祠水邉甚为佳胜乃自绥德谪所以书来乞诗自谓儿軰近为我营一佚老之所池舘之间賸植花竹稻畦蒲沚烟汀雪瀬弥漫极目颇得秀润闲雅之趣搢绅多为咏题在通家不宜独阙乃叠韵以四律复之 齐神武徴范阳祖鸿勲至并州作晋祠记好事者翫其文 齐神武与诸人同诣晋祠皆屈膝尽礼常山太守薛孝通独捧手不拜顾而言曰此乃诸侯之国去吾何远恭而非礼将为神笑拜者慙焉 魏正光中华阴杨愔遵彦随父司空津之并州性既恬黙又好山水遂入晋阳西悬罋山读书 齐大鸿胪王晞尝诣晋祠赋诗曰日落应归去鱼鸟见留连忽有相王使召晞不时至明日丞相西阁祭酒卢思道谓晞曰昨被召已来颇得不以鱼鸟致怪晞缓笑曰昨晩陶然不以酒浆被责軰亦是流连之一物岂直在鱼鸟而已 李峤攀龙台碑母尝祈晋祠于水濵得文石一枚大如鷰卵上有紫文成日月两字异而吞之 元好问诗石磴云松着色屏岸花汀草展江亭青瑶叠甃通悬罋白玉双龙掣迅霆 赵可自白云歴石瓮至明仙诗白云下明仙巗路萦九折僧居未离人西崦颇孤絶万株倚空青双壁似天阙 相传悬瓮山移半里而奉圣寺不动
崖山在县东酉阳杂爼太原县东有崖山大旱土人烧此山以求雨俗传崖山神娶河伯女故河伯见之必降雨救之今山上多生水草
方山在县南三十里高百三十丈东连龙山南至黑龙凹三里西至石亭山七里北至风峪山十里下有泉又有白龙池
马房峪在晋祠镇南门外山有普照寺五代桑魏公维翰尝留祠堂云
卧虎山在县西南七里榆次县罕山之南高三十丈有竒形似卧虎龙山悬罋山环障于外南至明仙口西至明仙峪北连龙山山北有井相传宋太祖凿卧虎山血出成河故桥名赤桥即古豫让桥也
明仙峪在虎山西龙山南川谷清幽乃龙山之半也柳子峪在县西南十五里入天龙寺道产炭祝志作槐子谷内有插旗石臼深三尺
□石山在县西南十五里高七十三丈东至清杨河三里南至黄芦峪五里西连天龙南山北至尖山半里山有寺下有泉一
黄芦峪在县西南十八里【产炭】
尖山在县西南二十里高九十八丈合□石山盘踞四里东至清扬河三里南至□石山半里西连天龙南山北至鸦儿沟半里下有泉一山出炭
阎家峪在县西南二十里产炭
苇谷山在县西南三十里高七十丈东至山麓十五里南至清源界石呌村三里西至武家崖五里上有仙岩禅寺青龙白龙二池山北有齐神武避暑宫
南山在县西南三十里高百丈有竒东连尖山□石山南至南峪山二十里西至石亭山七里北至黑龙凹二里山半有泉一
杏坪在县西南西山中
吴家谷在县西南
风洞在县西三里风峪口甎甃洞一穴方五丈有司以三月祀否则多风穴中三柱四壁镌华严经
太山在县西五里高九十丈最高为东坪峰西坪峰东至山麓二里西北连防山北至瓠子沟一里上有龙泉一
风峪在县西五里五龙纒青崇岩胥在内【产炭】
响洞在县西风峪口内太山寺北二里山中人迹罕到方五尺有竒高下如之人吐语则訇然有声明正统间邑御史王鉴读书于此少倦辄闻人呼名疑为山灵云
风谷山县西十里高七十八丈盘踞二十里有竒东至龙王堂西连乱山最高峰名马回尖石壁有穴相传神至则穴有声去则否山岩石□文洞中有北齐天保时刻佛经石柱一百二十六朱彛尊诗峪藏千佛经遗迹乆未壊
象山在县西十五里
赵家山在县西山西
成家谷在县西山西
石室山在县西北七里地道记太原郡山中有石室方丈四尺壁有古人莫之识
防山在西北十里高一百四十丈有竒盘踞三十里南连太山最高名山砦山下有甘泉一汉刘聪攻刘琨不克掠晋阳之民逾防山西遁即此上有周将杨忠碑下有刘薛王避暑砦 苏禹珪重修山开化庄严阁记峪通马首地管羊肠 高若岐记繇沙沟北转见石山从面起水自山上飞扑而下山形如楼台歴数重至水源经东北悬而上西得磐石倐见石塔坪耸峙于南斗折蛇行二里许有最高峰谓即砦比至复为数峰所压更跨一壑折西北始于羣峰间露巑岏而防起者而后为防山之砦七八折扺其前陟巅寛平有石莲池注底石及基地砌形刘继元避暑宫之遗趾也西山马回尖漫天岭而外胥拱于砦上此山与悬瓮方山鼎立而所见尤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