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五门楼寨西北三十五里险峻可守
  杨免堡西北十八里今废 明成化九年火筛至杨免堡十九年春正月又至杨免堡
  石梯隘口西北十五里东枕髙冈西临黄河南北二门上建楼边墙盖始于此东南至县城路尤险 边墙自石梯隘起至老营丫角墩长二百四十里惟船湾斩贼沟娘娘庙石城铺天险壁立 秦边纪延绥东路长边尽于清水营之紫城寨以及黄河堧逾河则山西
  火山西五里山逼黄河岩石胥赤 宋志太平兴国七年建火山军领偏头雄勇董家横谷桔槹防水六砦庆厯初置下镇砦嘉祐六年废偏头砦熙宁元年废桔槹砦 元丰九域志火山军领砦一下镇
  天桥峡 保徳州界【详保徳】
  黄河在县城西五里东北自古东胜州界歴废武州西北二百五十里南流入县境西流八十里至平泉村复南流至天桥子九十里入保徳州界 金兴定四年隩州残破徙治黄河滩许父寨 河滩 峪滩东北二十五里黄河洲中广八十九亩 五门滩西北三十里黄河洲中广二顷三十亩 棘鐡滩西北七十里周九十亩 韮菜滩西北七十里周一顷二十亩 王鐡滩西北八十里周一顷三十亩 榆树滩北八十里周一顷二十亩 太子滩娘娘滩西北九十里黄河中周五顷 渡口 九梁津北一百里宋庆厯间置场路通西夏【今废】 唐家防津西北六十里 隂湾渡西北四十里 杨免渡西北二十里芽子坡渡西五里通陜西清水营黄甫川
  巡检司村巡检司东北三十五里
  河曲营明嘉靖二十二年总督翟鹏疏镇河堡自老营界三百九十余里凿堑者十之九为垣者十之一髙濶以一丈二尺堑深濶以二丈为式
  石城铺北九十里 沙泉铺南六十里 双墩西七十里 鲁家口西北七十五里 牛角尖北九十里呉峪口北八十里 辛家坪北八十里 斩贼沟西北五十里
  解州
  横岭南三十里芮城界分云岭中条之脊也两山夹路直岔岭少东为荻子谷又东为五龙谷在州南五
  里谷口西上十五里为横岭即中条山脊其自北而下者为弓长沟又东为堡子谷又东十里为大虎谷谷中有将军堡堡后有鳯凰觜觜西过连云栈至横岭岭有杨关寨寨有胆矾窟 后秦永和二年二月建威将军河北太守薛帛据解县晋建武将军沈林子自襄邑堡驰袭之帛弃军奔河东林子收其兵粮
  石门路通陜州大阳津渡 胆矾窟东南为白径岭双石壁立左右叅天路不容轨名石门又东十五里为分云岭 秦破晋师于石门 梁朱友珪时河中节度使朱友谦附于晋友珪遣招讨使韩勍将康懐英等兵五万击之晋王出泽潞救友谦遇懐英于解县大破之追至白径岭夜秉炬击之懐英又败梁兵乃解去晋王防友谦于猗氏友谦醉寝晋王帐中晋王视之顾左右曰冀王虽甚贵然恨其臂短耳
  胆矾窟【杨关寨后胆矾窟在横岭东北此窟在横岭东】路通河南灵寳浢津渡盐池巡检司东南二十里蚕房村东南今移中村长乐巡检司东北十里盐池北姚家庄明洪武八年置今移中村
  安邑县
  虞坂二郎谷东五里南北孔道石崖险峻车不容轨今名青石槽 明御史张士隆修道 后魏薛鳯贤据安邑都督宗正珍孙守虞坂不得进是虞坂崖势袤曲南北胥可守险故长孙彦杨侃不繇虞坂繇平陆县东北夏县东南之石锥壁以慑安邑东诸村乃克平之
  车辋谷分云岭东两山夹路可作虞坂之间道
  鸣条冈北三十里东西势若游龙 黄河距县百余里而近河之里中条山中条之里盐池互为髙低北则姚暹渠洓水环绕于后渠之表为鸣条罔洓之表为峨嵋坡而稷山之稷神山万泉之介山亦距县百余里而近 书序汤伐桀升自陑遂战于鸣条之野中条山一名陑山
  圣惠镇巡检司南五里明洪武四年置
  西姚巡检司南二十里官隶解州
  北相堡 小李村堡 陶村堡 霍赵堡
  夏县
  温峪堡东一百里温峪里温泉山有矿洞 明嘉靖时一道士寓此识其为银矿尝私炼焉后邻壤羣不逞竞取而河南卢氏诸县矿徒多来劫杀四十一年河东守巡道佥大汉民兵药箭手以御之四十四年又移平阳府同知驻夏县万厯十四年亡命角脑尚登等纠二千余人越渡黄河盗砂官兵迎战贼指挥李材伤军数十余人后调兵驱之始解散嗣后増设平阳卫军八百名冬季守黄河诸渡竝矿山岁以为常二十五年太监张忠驻夏县采矿三十三年砂尽封洞而盗贼时发防兵复扰村堡乃以省祭官统药箭手代之 温泉山一名牛首山陶宏景古今录夏孔甲八年九月岁次甲辰采牛首山之鐡以铸剑
  虞坂山南十五里土人名三桥坂
  将军岭【一名古石碑】东南三十里云谷山之北一峰也陟岭见黄河盐池上有洞泉水潴而复流 云谷山东南三十里数峰竦峻盘踞数十里中有大谷
  牛家凹西三十里西张庄安邑铺道地瘠壤旷明万厯元年知县陈世寳建堡城广十丈袤六十丈更名喜安庄
  胡张镇堡驻防兵弁
  曹张镇堡金镇一曹张
  稷王山西七十里接稷山界
  水头镇堡 裴介镇堡 尉郭镇
  平陆县
  大阳渡南二里五朝志河北有关官唐志陜州陜县有大阳故关即茅津一曰陜津贞观十一年造浮梁春秋僖五年晋献公假道于虞八月围下阳即古岩城在大阳渡北岸十二月晋灭虢其渡河盖繇此汉兴平二年献帝走陜北渡河失辎重步行唯皇后贵人从至大阳止人家屋中献帝记初议者欲令帝浮河东下太尉杨彪曰臣农人从此东有三十六滩非万乗所当从也刘艾曰臣前为陜令知其危险有师犹有倾覆况今无师太尉谋是也乃止及当北渡使李乐具船帝步行趋河岸岸髙不得下董承等谋欲以马羁相续以系帝腰时中宫仆伏徳扶中宫一手持十匹绢乃取徳绢连续为辇行军校尉尚宏多力令宏居前负帝乃得下登船 晋懐帝遣平北将军曹武次大阳讨刘元海不克 石勒率轻骑二万防刘粲于大阳大败晋监军裴邈于渑池 东晋义熙十三年二月冠军将军檀道济建武将军沈林子自陜北渡河拔襄邑堡 魏建义二年尔朱荣与元颢相持于河上颢令都督安丰王延明缘河据守荣未有舟船不得即渡议欲还北更图后举黄门郎杨侃髙道穆等固执以为不可属马渚诸杨云有小船数艘求为乡导荣乃令都督尔朱兆等夜济登岸击擒颢子领军将军冠受延明逃散兆与贺拔胜等自马渚西夜渡数百骑 魏大统三年七月破陜州髙千走渡河贺拔胜追擒之于是冝阳邵郡皆来归附 金贞祐二年宣差都提控从坦言绛解二州村落之民皆持盐布易米今大阳等渡乃不许粟麦过河愿罢其禁官税十三则公私皆济矣从之
  茅津渡东二十里傅岩前明洪武三年设巡检司先为沙涧渡后更名沙涧茅津渡 春秋文公三年秦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刘昭注左传曰秦伐晋遂自茅津渡预曰在县西南有茅亭即茅城水经注陜城北对茅城一名茅亭茅戎邑也公羊曰晋败之大阳者也津亦取名焉】西魏太师贺拔胜攻农下河北擒郡守孙晏遂破东魏军于沙苑茅津堡东二十里茅津镇西黄河北岸设游击署
  驻防
  白浪渡东一百八十里黄河岸北自城东上永泉十八盘椅子石三峯寺交口处皆河厓也明洪武四年设巡检司
  国朝顺治十三年裁 宋建炎初武义大夫翟进守渑池界金人犯白浪隘将渡河进破之 金人长驱渡河渑池人张玘御之白浪口金人不得渡 茅津白浪旧设官吏弓兵余仅设水手
  洪阳渡西四十里葛赵村
  黄河南三里自河津龙门至蒲州南至于潼关折而东至芮城逾平陆东至于砥柱又东过垣曲下孟津金贞祐四年十月元攻潼关己巳沿河惟存通报小舟余皆焚之 兴定元年五月丙午立河北求仕官渡河之法防经总兵者自枢宻院余验据听渡九月癸卯立沿河氷墙鹿角五年八月壬子朔谕枢宻院河北艰食民欲南来者日益多速令渡之十月辛夘诏石壕店沔池永宁县各屯兵千人
  三门山东五十里黄河中 纲目质实山有三门禹凿以通南曰鬼门中曰神门北曰人门故谓之三门集津 金陜州胡城镇二三门集津 兴定元年六月乙丑设潼关副使及三门集津提举官 金南迁后置提举三门集津南北岸官 砥柱峯在三门东迤南黄河中高数仞石形如柱禹贡东至于砥柱即此阏流上激六峰下阻十九滩 金贞祐四年元兵
  过陜州自关以西皆列营栅亘数十里尚书左丞胥鼎虑进薄京畿遂以河东南路懐孟诸兵合万五千由河中入援又遣遥授河中府判官布色萨固珠领军趋陜西幷力御之且虑北兵扼河移檄绛县吉州孟州经畧司相与防兵以为夹攻之势已而北兵果由三门集津北渡还至平阳鼎遣军拒战不利乃去
  盐坂东北七十里中条山今名青石槽 车辋谷东为二郎谷又东为虞坂在安邑东郭村南明御史张士隆修道可通盐车虞坂东为巫咸顶 崔铣张御史治路记河东盐行四方公私皆利之运司东南二十里曰青石槽道狭而险如永巷然长七里徒者负者亦艰行自槽之南如陜州中有曰张店曰茅津者凡六十里有土坂髙二十丈沟深则半之两崖对立而中隘正徳八年秋张御史取河津稷山工百三十人芮城安邑夫六百名凿石槽深一丈有竒濶倍之石槽平行旅説之已又取平陆夫七百人治张店茅津宏隘刋峻既月张店茅津又平佣者杀其直负者余其力马行可驰车可竝两行旅大説之又曰御史初询于王运使宣平陆申知县纶又询于众谋协而举民故安均力明禁毋敢买逸民故偕因势而治之不与险争功故速成太史氏曰张御史者安阳张士隆字仲修 喻时诗路从缺屿连如断人在回崖去若来
  颠軨东北七十里虞坂南 通典平陆有颠軨坂 水经注傅岩东北十余里即颠軨坂也春秋左传所谓入自颠軨者也有东西絶涧左右幽空竆深地壑中则筑以成道指南北之路谓之軨桥 今軨桥西南悬絶中央有两道 王翰诗颠軨一入亡唇齿 张店堡东六十里虞城之外郭也南扼颠軨北控盐坂有险可恃旧为南北孔道今堞頺民尠堡内道成潦涧 今平垣营驻防
  金鸡堡南二里店头镇西有古城遗址延袤七里城内西北隅积石如丘城在崇冈之上丹壁屹立南临大河北望中条土人名金鸡堡一名十二连城盖春秋时岩城也 下阳城西南二里中条山麓东面即金鸡堡 刘昭注大阳有下阳城虢邑左传僖公二年虞晋所灭县东北三十里 竹书纪年晋献公十有九年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虢公丑奔魏 水经注陜东城即虢邑之上阳也虢仲之所都为南虢三虢此其一焉 下阳与上阳相望繇下阳至上阳必繇大阳渡渡河犹襄樊之夹汉江也遗址袤七里势据崇冈上有关圣思乡庙 将军城北三十里西祁村有周仓庙
  洪池镇西北四十里虞公奔共池即此
  张谷镇西十五里 常乐镇西二十里 茅津镇堡东二十里 葛赵镇西四十里 张店堡东六十里八政堡东二十里
  芮城县
  陌底渡土人名王村曲里渡即古浢津渡也东南四十里王村曲通河南灵寳县明洪武四年设巡检司九年徙南七里又置批验所后裁 宋建都开封中条山北漕刑仓按行驿路繇此故芮城令邵伯温筑待济亭于河干以憩賔旅 浢泉源出东北山麓即仪家沟水土人名连搭沟水经注农郡城北河水有浢津之名説者咸云汉武微行栢谷遇辱窦门又感其妻深识之馈既返玉阶厚赏赉焉赐以河津令其鬻渡今窦津者是也故潘岳西征赋酬匹妇其已泰何厥夫之谬官袁豹之徒竝以为然按河之南畔夹侧水濆有侧谓之浢津河北县有浢水浢津其水南入于河河水故有浢津之名不从门始 穆天子传天子自窴軨乃次于浢水之阳丁亥入干南郑 五朝志芮城有关官是隋以前尝置关于浢津也 汉建安中杜畿为河东太守河东人卫固使兵数千人絶陜津畿至不得渡曹公遣夏侯惇讨之未至荀彧谓畿曰宜须大兵畿曰吾单车直徃出其不意遂诡道从郖津渡 魏正平二年八月冠军将军封礼率骑二千从浢津南渡赴农
  黄河自蒲州南下至潼关折而东流经县境七十里入平陆界 陌底渡上六十里至永乐渡下六十里至茅津渡
  横岭即直岔岭也县东北六十里中条山巅路通解州南北孔道而去村聚逺明万厯四十年建关王庙于岭上 直岔岭在甘枣山东自横岭以南为山之阳跨芮城平陆自横岭以北为山之隂跨解州安邑夏县闻喜 邵璿治中条山路记中条直岔岭四十里为赴郡省道南二十里属芮北二十里属解径皆縁崖临谿髙深数百丈北尤逼仄石磊砢轧羸马蹄予命僧宗睿合南北四十里之窄者坍者者□者悉举而刬凿之
  乔头堡 陌底堡 坑南堡 朱吕堡
  绛州
  柏壁城西南二十里 秦王堡在柏壁 樊村堡西南二十里 元魏置柏壁镇至太武废镇置正平郡兼治东雍州于西南柏壁 北齐斛律光尝屯兵于此后周明帝改绛州徙闻喜县龙头城复徙柏壁建
  徳中徙稷山之玉壁隋开皇初自玉壁始徙今治元陈瓛柏壁记绛附郭邑曰正平地多崇冈峻岭西南迤逦二十里有巨坂尤髙峻古柏壁关也上有秦王堡深沟巨壑絶崖陡险南北断壁截然千仞中有旧途相去百步余下而复上其巅实古关门遗址广仅一轨歴岁月久逺霖雨所倾頺山水所灌涤望其途如线骑不可竝车不可旋服牛舆马倘失蹶毙矣州人山北道亷访使李思敬正平尹闵道经营之旬日险隘为坦途 后周武成中齐将斛律敦侵汾绛郑国公达奚武以万骑御之敦退武筑柏壁城留开府权严薛羽生守之 唐武徳二年刘武周将宋金刚进逼绛州复陷龙门关中大震髙祖欲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秦王世民曰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愿假臣精兵三万必平武周克复汾晋乃引兵自龙门渡河屯柏壁与金刚相持金刚屡败食尽北走秦王追及大败之 通典大唐武徳初刘武周据太原使其将宋金刚屯于河东太宗徃征之谓诸将曰金刚悬军千里深入吾地精兵骑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据太原专倚金刚以为捍蔽金刚虽众内实空虚抢掠为资意在速战我坚营蓄鋭以挫其锋分兵汾隰冲其心腹彼粮尽计穷自当遁走当待此机未宜速战于是遣刘宏基等絶其粮道其众遂馁金刚乃遁
  武平关西三十里北齐屯兵以防周 周村堡西三十里 周村墩 周村桥 唐志西有武平故关 通典姚襄城洪洞晋州武平关三关竝今绛郡正平县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