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隐堂山西南二十五里汾州界一名子夏山山壑峭立有泉山东又有马跑泉西数里有石门 宋靖康元年七月庚子河东察访使张灏与金人战于文水败绩戊申都统制张思正等夜袭金罗索军于文水县败之己酉复战师溃死者数万人思正奔汾州都统制折可求师溃于子夏山威胜隆德汾晋泽绛民皆渡河南奔
  栅堡北二十里东西都堡周四里高一丈八尺据文峪口两峯相去丈余殊号险固今为文峪河侵仅存其半 图经魏武帝筑当文峪口今栅城是唐地理志西北二十里有栅城渠 栅即宋西都谷也金围太原都监马五破宋兵于文水节度使耿守忠等败宋黄迪兵于西都谷 宋将黄迪等以兵三十万栅于县之西山突合速与耿守忠合兵九千击之杀八万余人获马及资粮甚众
  孝义鎭 小城南 栅鎭 石侯村 原东村 大象村 韩武西都 石家庄 下曲鎭 北胡家堡岢岚州
  天涧堡隘俗名暗门子在城北五里两山之间路通宁武府明嘉靖四十年兵备道王遴修建台垣今废岢岚城在芦芽山西麓芦芽有大天涧小天涧 宋太平兴国五年筑长城于草城川沿天涧堡 长城城北一里俗呼长城梁旧志恬筑一云赵武灵王筑嘉靖间牛圏窊掘石刻云隋皇元年赞皇县丁夫筑【宋筑长城当近之】元致和元年九月天涧口皮库口穿堑垒石
  于坑堡隘西北八十里
  洪谷堡隘于坑堡东路胥通保德州 欧阳修修岢岚城疏成德军路出土门经天威军平定军至并州又出天门关经宪州飞鸢军入洪谷方至岢岚约一千五百余里 宋河外用兵河东郡县督饷转西界夕宿洪谷口知沁水县杨仲元相其地乃寇所由径路亟命去之民以困乏为辞不听寇果夜出刼诸部沁水独免
  水峪关西北保德界 生地骨堆宋明镐在河东以岢岚军当云朔路奏礼賔副使府谷张岊为麟府路驻泊都监兼沿边都巡检使驻岢岚张亢修并边堡砦初议置安丰砦于石神台岊以为非要害之地遂徙砦于生地骨堆以扼贼左右咸曰擅易砦地可乎岊曰茍利国家得罪无憾也卒易之缘是左迁复以麟府未解严复驻泊都监屯安丰即今水峪关地也
  乏马岭东南五十里岚县界 尔朱兆弟智虎与兆俱走齐献武擒之于梁郡岢岚南山
  温泉小砦西南兴县界
  三井堡在州西北四十里五寨堡西元为岢岚鎭立巡检司后裁万厯间兵备道许守谦建堡于三井村北
  草城川欧阳修举米光濬状岢岚草城川正当北界要害之地去年北冦来侵军使米光濬应机拒守故独岢岚得不侵却地土亦不张皇 再举状岢岚当草城川一路地形平坦不比代州尚有险固捍御控扼尤借得人
  韩光寨北五十里 咸平中契丹聚兵五万屯草城川并代钤辖高继勲登高望之谓军使贾宗曰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之南走尔起乗之当大溃转战至韩光岭防发契丹果败相蹂躏死者万余人获马牛槖驼甚众
  天牢寨在东南 梁家店在南 温泉堡在西南 陈宁寨在西 粉蹄觜在西北 大化堡在西北 长头山堡在北
  岚县
  乏马岭寨北六十里城周三里高一丈五尺明洪武九年调鎭西卫官兵守之后罢
  范家口县北东北鹿径岭西北乏马岭范家口乃二岭出平原口也
  界河口西八十里兴县界 界河口鎭河在灰灰岭北烧炭山南
  天村寨北二十五里城周二里高一丈五尺明洪武九年调鎭西卫官兵守之后罢
  鹿径岭寨北六十里东有风洞沟又东有鹿径沟南有木瓜沟寨设巡检司
  东河村甎堡 东村堡 普明鎭堡 曲五寨 郭家庄寨 贯家庄寨 瓦窰寨 铜鼓山寨 草寨赤龙崖寨 铁青山寨 蒲胡山寨 野鸡尖寨大贤鎭南三十里 普明鎭南四十里 大蛇头鎭西六十里 东村鎭东南三十里 上明鎭西三十里 河口鎭北五十里 吸百里鎭西四十里 合会鎭西南三十里旧名合河县乃尔朱荣之封邑也口子店北四十里 土峪店南十五里 前会店
  西八十里 王师店南六十里 青花店南三十里胡家会店北二十里
  兴县
  黑峪口渡 裴家川渡 滩头渡 通典合河关在北唐志合河北有合河关东有蔚汾关县西胥濵黄河上下亘一百五十里设渡口八 北防渡对府谷县小木村五里至南会十里 南会渡对葛付村五里东津对西津至裴家川二十里 裴家川渡至黒峪口二十里 黑峪口渡至巡检司十里 巡检司渡在巡检司村对采林村五里至罗峪口三十里 罗峪口渡对沙□头村五里至石灰口十里 石灰口渡对葭州西豆宇村至大峪口四十里 大峪口渡对兰家防村五里至临县界十里 旧志山西自河曲至蒲津千五百里俱隣陜西河最狭而于神木渡河为尤易
  黄河在县西五十里 黄河绕三受降城折而南由河曲入晋境经保德州南至兴县界为北会南会东南至裴家川口即岚漪水入河地【唐合河关在此金合河津鎭同】侧为合河即唐合河县治今山巓城址犹存西岸为陜府谷界南经张黄坞寨滩至黑峪口为秦晋通津西岸为陜神木界下五里白家崖即蔚汾水合南川水入河地【唐蔚汾关戍当在此】下曰软米防又南为巡检司旧志孟家峪巡检治此今废又经桑湾村至滩头西岸即神木川水入河地又南至狼峪沟为狼峪防又南牛家川东豆峪西岸即葭州界歴大峪口至石灰沟入临县界南北亘一百五十里【河自北而南两岸皆崇山列嶂左冲右击岚漪入河下为张黄坞防再下为眉夫防蔚汾入河下为软米防神水川水入河下为狼谷防水冲巨石横列中河激浪声震数十里近者人不闻语声舟楫多不能通木筏舵工当下防十余里外审视不少差尺寸而后敢下冬月冰澌高或至数丈舟筏胥不行仲春季春亦然沍冬岸冰结而中流尢为难渡】黑峪口冬月坚冰可通行旅与合河滩头三渡尤属要津元陜西河东路兵马都元帅石天应造舟楫建浮
  桥诸将多言水涨波恶恐劳费无功天应下令曰有沮吾事者断其舌桥成诸将悦服时金葭守王公佐攻函谷将图复故地及见桥成遂溃去
  合河关在县北唐置 开元八年朔方军大使王晙讨兰池部康待賔诏并州长史张说相闻经略时党项羌亦连兵攻银城说将歩骑万人出合河关掩击破之追北骆駞堰 宋志合河有乳浪砦盖即唐合河关乃西夏与宋往复驿路经渉渡口也金合河鎭三合河津乳浪盐院渡 宋庆厯元年秋元昊转攻河东及麟府不能下乃引兵攻丰州城孤无援遂据之又破宁远砦屯要害絶麟府饷道杨偕始请弃河外保合河津上不许会张亢管勾麟府军马破之于栢子又破之于兔毛川亢筑十余栅河外始固 通典楼烦郡西北到榆林郡九十里西南到银川郡三百里今繇兴县地界考之知为秦晋要疆
  孟家峪西南五十里黄河崖路通陜西神木县明洪武三年置巡检司今裁近有穆家峪旧置巡检司寻裁
  界河口东六十里路通岢岚州明洪武三年置巡检司北为大万山土名烧炭山岢岚要道 界河口有界泉新泉岚县蔚汾水入界口
  蔚汾关在县东唐置
  大坪头 杄树墕胥在县东南 县界万山三大川经流山麓北川为岚漪水即岢岚水入河地而河南诸山则瓦堂村石壑村双山壑为要隘以在岚漪水南故少次之中川为蔚汾水发源岚县黄尖山流经县城入黄河而东则大万山为岢岚要道界河口为兴岚关西则黑峪口为神木通津南为南川水发源合查诸山西流至赵家川口合蔚汾水入河而川南山岭下则界岚县永宁临县至东南岚县界扦树墕永宁界大坪头西则李家湾康宁庄铺为临汾通涂濒河采林渡大峪口为鄜延孔道
  康宁庄南五十里 蔡家防南二百里
  平阳府
  临汾县
  分水岭城西北姑射山西接蒲县界旧有分水关今废周武帝攻平阳大将军宇文盛守分水关【分水古作汾水】
  张村岔西八十五里蒲县界
  漫天岭东北五十里与浮山县龙角山对峙山形荒漫大尖山在东南曲沃襄陵迤逦而北
  长宁关李克用自诉表晋州长宁关使张承晖录到张濬牓
  高河鎭北七里半即古高梁也 元丁亥四月金赫舍哩眞袭击平阳行营招讨使权国王安扎尔于洪洞知平阳府事李守忠出援之会于高梁师溃入城副帅尔佳常徳潜献东门以纳金兵城遂陷 高梁郡国志春秋高梁之墟今临汾东北三十里有故城【河北图三十七里】有高梁亭高梁堰春秋属晋杜预注平阳扬县西南有高梁城
  吴村鎭在西北 刘村鎭在西 泊庄鎭在西 伊村堡在东南 乔李鎭在东北
  襄陵县
  青石坂西南三十五里路通隰州山径崎岖明治十二年知县李高为大道 一名白石坂刘彜广白石坂记白石坂在县治西南三十里贾朱村姑射山之巓石磴崚嶒路崎岖百转若羊肠然仅容徒歩车辙马迹罕能至者循南五里许即豁都峪凡吉隰之属赴都省趋市朝四方之人利菽粟致刍荛以及官使傍午皆由此途然夹于两山之间雷鸣雨骤大水泛涨每为隔滞而此坂方峻险艰渉虞城李公图辟而平之凿石刬木分度受程庚戌春二月厥功告成广丈有四尺远千六百歩有奇自坂下而东里余斜口有渠曰雀水冲当中路峪水至则往来犹阻公又搆桥一虹因名雀水甃巨石用资坚久由是车马毕经遐迩咸至向之隔滞者举得其便
  两乳山西南七十里乡宁界
  太平故关在县南京安鎭后魏太平眞君时立 金鎭一故关 故关铁冶在京安鎭 京安鎭市西南三十五里 元设提举司今废
  饮虹涧南二十里上有飞虹桥下通二郎沟 邢雷飞虹桥记桥在县治西南三十里义店聚南抵关陜北抵京畿途所必由而夹岸陡絶涧深百尺桥踞两崖悬空巧构支柱交加麻生林立且覆之以屋栋宇凌空俨若虹飞
  南涧南三十九里京安鎭南接太平县故城里界分水岭东南四十里山西南北袤二十余里 卧龙山东南接曲沃翼城北接临汾浮山俱名分水岭三百里防坑岭当在内 晋太兴元年八月石勒命张敬率骑五千为前锋以讨靳凖勒统精锐五万继之据襄陵北原降者四万余凖数挑战勒坚壁以挫之按是时凖据今渣石楼即县北刘元海城也襄陵故城今在县西南宿水店山峙其东北分水岭当即襄陵北原盖勒自东来全据霍山防坑之险以挫准势也【水经注天井水出东陉山西南北有长岭岭上东西有通道即钘蹬也审并晋地势钘蹬当属坑分水岭】
  京安鎭在南 赵曲鎭在东南 关戍里在西南 安泽乡在东
  汾河渡 郭村东一里 北陈东南五里 东徐南一十五里 大陈南二十五里至太平县陈郭村县境四十里
  洪洞县
  分水岭西五十里蒲县临汾界
  郭盆鎭东三十里 洪洞地平沃东西胥列山崖东北为霍岳 郭盆铺接岳阳张庄
  寳崖东南七里秦壁村东北四壁高削俯瞰涧水明嘉靖二十年筑堡城与壁称
  万安鎭西二十里 阳曲鎭南二十里 曲亭鎭东南四十里 赵村鎭西三十里
  浮山县
  中条山横岭东四十里南通翼城东乌岭北达岳阳草峪岭东支遥接沁河界 北天坛山东北二十里中条别支
  佛岭山东北三十里中条右臂 尧山一名北尧山东八里中条西麓距天坛二十里岿然高出上有帝尧庙 天坛山一名南尧山东南五里由横岭蜿蜒而至尧山西南山脉凝聚于此突兀撑空 黑山一名乌岭又名牛首北四十里中条别支【黑水源北接岳阳境】
  秦王岭北四十五里 唐秦王世民破宋老生于霍邑从霍山东分兵诡道潜行至此以扼前锋尝率游骑转战于栢壁村立庙岭上 宋志神山有韩买安国史壁叠头等堡
  神山废城县西南十里故县村 故郭城南十里东北西三面险絶惟南面平坦后魏书襄陵入禽昌有故郭城一说丹朱邑 地形志平阳郡禽昌即汉晋之北屈也神防元年世祖禽赫连昌仍置禽昌郡眞君二年改七年并永安属焉有干城郭城
  遵女里在东南 淳治里在南 忠孝里在西南 熙丰里在西南 敦崇里在西北 仁义里在东北东张鎭 王村鎭
  赵城县
  罗云山西四十里北接汾西南连洪洞西抵蒲县岩险巍峩上常有云气 罗云堡 罗云山有五峰罗云口为七佛峡即云岩也巓有泉 罗云里樊村里胥西四十里
  乱石滩北二十五里接霍州界
  秦王岭有三一在浮山北四十五里唐太宗南破宋老生繇霍山至此一在灵石西南三十里太宗取霍邑驻兵地一在县南三十里名秦王坂
  营田堡东南三十里 安定堡西十里 杨堡南十里王乐里南三十里 柴村堡东南四十里 胡坦
  里东南十五里 梗壁堡东十里 韩侯堡西南二十里 罗云堡西四十里 师村堡西三十里太平县
  汾隂山南十里秦豫孔道东西绵亘三十里高一里迤高五里 明时草木蓊郁行旅戒心及芟柞尽而四望弥旷南俯晋国故城又南则汾河五十里如匹练西为马头九原二峰东南为曲沃乔山紫荆山延袤隐见村聚稀濶万厯十七年知县侯于鲁募民立鎭名清储崇祯五年筑堡 梁纲清储鎭记太平南十里许有阜隆起名汾隂山
  太平关北二十五里襄陵县南三十五里为京陵镇太平为故关鎭 太平古城一在县北二十五里今为古城鎭其北即古太平关也一在东北三十里即移于关东者今改为北故县 古城鎭旧有堡明崇祯三年修筑邑之北境太平关在其后即后魏初设邑治也 五朝志太平有关官 唐志有太平关贞观七年置
  防坑东四十里汾水东接曲沃界南北数十里坦然成大道而驰骑过之倐似身堕井底前有驿后有村胥以名 防坑之险即卧龙山乔山綘山之险也玉壁之险即汾水之险也古人名为天险 村县东南二十五里 后魏天兴五年八月围姚平于柴壁姚兴悉众救之魏太祖甲子渡防坑逆击大破兴军
  汾水关通考太平有汾水关
  尉村西北一十五里 后魏世祖时山寇白龙凭险作逆诏鎭南将军奚眷与秦州刺史薛谨自太平北入讨平之 明崇祯三年三月陜贼繇乡宁豁都峪出焚刼诸乡直薄城下知县魏公韩操火器御之创建甎城【按豁都峪为太平西北咽喉地】
  白波峪东南三十五里永固村 汉中平六月黄巾余贼郭泰于河西白波峪筑垒御他寇后黄巾灭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