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山西通志
山西通志
国朝顺治六年姜瓖之变知县王之鼎缮城固守康熈十年城益頺圯知县陈祖法增修自为记四十四年知县朱珵加修葺旧城北东隅女墙下有沟洼四十有七髙下坎防至是乃平之 西关城周二里徐沟县
金大定三十八年设县建城周五里十歩髙二丈池深九尺明宣徳八年金水河夜涨从东门涌入城圯惟北门尚存景泰三年知县李维新修城乃如旧嘉靖十三年知县王怀礼重修益增髙厚并濬深壕二十二年女墙圯适有边警知县周诰易以甎又创角楼四座四十二年知县王邦宪增敌台上小亭隆庆元年知县钟爵加建东西南瓮城万厯元年知县刘选创筑城外堤堰以防水患自社稷坛起至南坛止五年知县吴三省奉文甎甃全城令太原榆次太谷清源四县协济甎灰基用石垒自基至堞顶髙四丈余底厚三丈上厚一丈五尺周一千一百五十三丈至七年秋竣工城上俱用甎砌内外俱有马道水道旧惟南门有楼八年知县金一鳯于四门加建于彦英继成之三十三年五月嶑峪河涨水冲南关堤深丈余知县柳防芳修堤百余丈以遏之三十九年知县王敷学改南门向增置北门瓮圏
国朝康熈九年知县赵良璧修四门城楼扁其东曰懋勤东作南曰薫风解愠西曰硕望西城北曰晋阳锁钥又于北闗门上建巍阁以镇濬池潴水建桥梁四座二十五年
朝命发帑修城知县陈义晖修南城三十六年署邑事太谷令包秉奎重修后三河数涨复坏东城六十八丈有奇四十九年知县王嘉谟增修 北关城嘉靖间布政章某从民请命署县事宗文喜督筑髙汝行记
清源县
隋开皇十六年因梗阳故城筑明景泰元年修周六里二百歩髙一丈八尺厚一丈基倍之壕深一丈二尺阔一丈五尺南西北三门上建戍楼周以女墙治二年知县吴显宗创开东门十四年七月因汾河水涨复塞嘉靖间知县于资曾光卢賔彦李景先县丞樊自新先后增筑髙至四丈厚至三丈万厯十九年知县邵莅增修以南面城垣頺下与关城联接势如阶梯难以防守髙筑南关城堡周二里二百四十八歩幷于东西联接北城之处髙建敌楼各一座重辟东城门上置戍楼内塡洿池外建闗厢以资守险仍于城墙下挑濬城壕深阔修筑白石堰以防山水之冲经始于二月至八月竣事邵莅自为记崇祯十四年知县岳维徴增修甎包一百一十余丈十六年知县郑经复甎包一百丈自西门迤北至北门止以闯寇中辍
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和羮加饰 南关城北连县城袤四百九十三丈
交城县
唐天授二年长史王及善建徙县治土城周五里余九十歩髙一丈五尺东南北三门上建橹堞至元末院判王浩重修明洪武三年知县王允恭景泰元年典史邵琮增修嘉靖二十一年检校前御史舒鹏翼督同署县知事姫宗岐增髙五尺引礼覃世家义修城北一楼二十六年知县郑镐增髙一丈厚五尺益置敌楼三十四各冠以警铺池阔与髙等深半之创辟西门为月城为重门上各建楼橹三十八年知县宋珰撤土陴悉易以甎计千有五百增修楼橹门各题石东曰据晋南曰带汾西曰搤秦北曰枕山隆庆四年冀寜道沈人种饬令所属增筑城垣知县韩廷用董其事周廻增厚各楼废坏者修饰之东榜曰永康南榜曰人和北城髙其基而易之以西则仍旧四角各冠以楼楼各十二楹女墙一道石垒三尺凿池深广各三丈外列垣为蔽邑人刘体仁记万厯间知县张文璧周璧先后加修崇祯十三年知县薛国柱甎甃全城增髙丈余
国朝康熈九年知县赵吉士修四门城楼悬额于上东曰饮光南曰丽景西曰来爽北曰撷翠规模较宏远焉 县东南各有闗东关袤二里有墙堑
文水县
宋元丰八年县令薛昌建土城周九里一十八歩髙三丈二尺厚如之明景泰初守道魏琳增髙四尺天顺二年知县范瑄建门楼四角嘉靖二十年廵道郭春震檄祁县丞李爵重修加髙四尺建敌台十有六二十一年知县王一民修东西二门城外列垣为蔽二十三年知县张源澄增修敌台四十有八二十九年知县樊从简帮筑西面加髙三尺厚一丈二尺隆庆元年俺答犯境县丞赵禧缮修城郭防濬壕堑为御守计敌乃不敢薄城下邑令刘化记万厯五年知县郭宗贤县丞韩登甃以甎石围广如旧髙厚加增计城髙四丈五尺基厚四丈顶厚二丈五尺重门四东扁曰瞻泰表曰朝阳南曰迎薫表曰带汾西曰靖陲表曰环岫北曰望恒表曰拱辰门隅各建髙楼二增敌楼六十有四壕深三丈阔四丈增修外墙计髙七尺天啓四年知县米世发加修
国朝顺治十二年知县刘乃桂补修北面雉堞十余丈各门楼悬扁东曰汾水环流南曰南风薫阜西曰商峰叠翠北曰北拱紫垣十八年雨圯东南角楼知县王家柱修之幷补修雉堞十余丈康熈十一年南门外浮桥水冲城址知县傅星重修 南闗土城周围三里七分
岢岚州
唐建平城宋元丰八年知州事贺绍庆展东南隅四里大观初知州王喆凿池明洪武七年卫指挥张兴增修甃以甎石周六里二百七十八歩髙三丈八尺池阔五丈深二丈五尺门四东曰宜阳南曰文明西曰丰城北曰戢寜嘉靖三十一年兵备副使吴岳重修隆庆元年卫守备刘承嗣加修崇祯三年守备聂徳元修缮城垣疏濬壕堑流寇不克而去
国朝顺治五年城圯兵备道楼希昊檄知州员尽忠增修橹堞以资防守焉 东闗附城俗名甎堡
岚县
隋大业十年建周六里四歩宋绍圣中知岚州事王舜臣于故城南改筑新城周四里髙一丈五尺濠深一丈辟东南北三门有郭孚新城记明正统十三年知县郝鳯增髙五尺嘉靖十一年知县吴璋修水门于城东南隅二十年知县张崇徳增筑城髙三丈濠深二丈三十五年兵备道葛缙檄知县李镕加修城髙三丈六尺基厚五丈顶厚基三之一女墙髙六尺建舒啸楼三十六座敌台八座壕深阔俱二丈尚书张珩记隆庆四年知县李用賔甎砌女墙建城楼三座东曰迎曦南曰永康北曰保安潘云祥记万厯元年知县髙汝载增修邸锦记五年廵抚髙文荐兵备萧大亨请于朝命甃以甎石知县张继勲董其事经始于戊寅之夏至壬午迄工袤一千九十丈有奇髙四丈厚得三之二邸世徳记崇祯九年知县郝锦复修理焉
兴县
明初改兴州为县景泰元年筑土城周二里三百二十歩髙二丈五尺壕深八尺门三东曰召和南曰文明西曰阜安嘉靖十八年知县张云始用甎甃工未竣三十一年知县王逹详请砖砌全城兵备副使葛缙檄太原经歴张云董其事自乙卯夏起至丙辰冬讫工筑敌台六座东西南三面皆坚固其北面因山险道可径通则以墙截之四十四年知县马呈书增修北门扁曰利泽隆庆二年知县李瑚申允修筑凡北山外出者削之内窳者筑之砌以甎石刋雉堞为官道增敌楼十二角楼八复增东西南三面城共髙四丈厚三丈筑瓮城建南城楼
国朝康熈四十九年北城坏数丈知县栾廷芳倡捐重修
平阳府
临汾县【附郭】
古传魏王豹建唐武徳元年移治白马城贞观十二年又移治于平阳古城后徙今治明洪武初因旧城重筑景泰初修周十一里二百八十八歩髙四丈五尺外包以甎池深二丈五尺门四东曰武定西曰和义南曰明徳北曰镇朔外各建月城上各建楼角栖四座敌台八座窝铺九十七座
国朝康熈三十四年地震尽塌奉
防发内帑
命工部员外郎倭伦平阳府知府王辅重筑共一千五百八十四垜四十六年南门外西角墙圯知府刘棨倡属捐俸重修 东闗城正徳七年同知李沧筑周一千二百六十四丈门七座嘉靖二十一年知府聂豹重修隆庆二年增髙共三丈二尺敌台十七座
国朝康熈三十四年地震倒塌重筑
襄陵县
宋天圣元年自宿水店徙此乃建城元至正十三年县尹岳贞重修明正统十四年知县赵聪展筑周五里一百六十歩治十四年知县李髙建东南城楼嘉靖二十一年知县刘希召增修髙三丈基厚二丈顶厚一丈门三东曰带汾南曰迎薫北曰屏霍各有郭门副使毛某记四十三年知县张国彦辟东南门曰大成隆庆元年知县宋之韩增修髙厚甃以甎石大学士张四维记
国朝康熈三十四年地震东北城倾塌数十丈知县恽东生修四十六年知县宋继均加修并门楼垜墙洪洞县
杨侯国城世传晋大夫叔向所筑在今范村汉为杨县隋徙今地旧无城明正统十四年奉文创筑周五里髙一丈六尺厚八尺池深八尺为门六各建小楼景泰初知县赵翔重修治十二年知县邢昭加修开马路十七年知县郑选补修东南城堵正徳六年知县皮正谋之于韩忠定文请邑绅同知李杲督工增筑四隅建角楼女墙甃以甎门额东曰賔阳东南曰安流南曰迎薫西曰拱汾北曰望霍东北曰玉峯嘉靖十五年指挥张世朝作乱知县昝如思拒守贼畏城坚乃逸去赵统记其事隆庆元年邑绅晋朝臣韩廷伟等倡义输财甎甃全城益增髙广计髙三丈五尺女墙六尺厚二丈周围较旧寛二百五十歩有奇知县王诏于六门上改建髙楼并角楼窝铺二十三座池阔三丈深半之制府西蜀髙文荐记崇祯四年知县李乔昆增髙东北城丈余七年知县杨天精增置敌楼四敌台十有二十三年知县王廷抡加建月城重门
浮山县
唐长兴中筑周四里一百二十歩髙一丈五尺壕深一丈南临深堑数百尺葢天险也门四明景泰间知县卫靖增修门额东曰朝阳南曰阜民西曰大有北曰平寜各建城楼正徳八年知县徐环重修嘉靖二十二年知县毛述古重建城门
国朝康熈三十四年地震圯知县卢承宗再修雍正九年邑绅张垚张大统等捐资甎甃四门复建南北城楼署事知县钱标记
赵城县
唐麟徳元年建屡被汾水浸塌明正统十四年知县何子聪移筑稍东周五里一百二十四歩髙二丈池深七尺正徳五年知县于洪重修四门各建楼楼各题扁曰东望霍山西临汾水南瞻尧都北仰神京四隅加建角楼窝铺一十三座撤土陴悉易以甎濬池益深广引霍泉水注之池边筑女墙髙七尺马路内外俱寛一丈崇祯十二年知县陈君舜甎甃南北二面十四年知县孙份甎甃东西二面
国朝康熈三十四年地震知县徐容重修
太平县
唐尉迟敬徳始建堡贞观七年徙县于此遂为城东门二南北西门各一明景泰初知县岳嵩修正徳间知县龚进展筑八十余歩共周三里六十五歩髙三丈上厚一丈五尺幷濬壕深二丈六尺广三丈建门楼五角楼四知县盛琛继成之嘉靖十四年知县耿儒易堞以甎计一千一百八十有奇邑人李钺记二十六年知县牛纲创筑敌台二十座三十二年知县袁从道建墩亭隆庆二年知县罗潮补修濬池深广各四丈余崇祯四年知县魏公韩详请砌石为基悉甃以甎自雉而下计髙四丈一尺上厚三丈袤一千四百歩有奇增建南北层楼官绅士民捐助共成之有文以记其事
国朝康熈十八年知县吴轸重修
岳阳县
隋大业二年改安泽县为县城元至正二十八年守御断事宋恭肃县尹段文质修筑周二里一十二歩髙三丈顶厚一丈二尺基厚二丈池深五尺南北二门明景泰初知县刘与居重修成化二年温家沟水冲城南面而城非复旧制矣治间知县姚显继修嘉靖十年知县周冕加修增筑西闗土城御史许翔鳯记万厯四十四年知县罗日瑞甎甃北门崇祯六年知县乔王翰石砌东城一角九年知县戢邦礼石包东城一面李梦辰记
国朝顺治十二年知县郭奇勲修北城一面康熈间知县李丕先赵时可朱亮采卢振先王朂陛先后增修曲沃县
隋开皇十年自乐昌堡徙治今址始筑土城明洪武二年县丞邢彦文修正统十四年知县张寜大加修葺周三里五十歩髙二丈五尺厚如之池深二丈五尺阔四丈正徳十一年知县葛襘甃堞增建城楼四角楼四铺舍二十五旧无北门嘉靖二十二年知县陈万言自旧城东北西南二角加筑周六里五十歩计垜口四百七十炮台二十五辟北门一东门二南门二西门一合旧西门二共门八东曰来青小东曰迎旭南曰挹薫小南曰徳晖上西曰上升中西曰中兴下西曰徳润北曰星拱二十八年知县刘鲁生建东西城楼三十四年知县张学顔增修隆庆元年知县郭廷梧增筑内外城崇祯间知县张文光筑各门月城知县石莹玉甎甃北门城
国朝康熈二十四年知县何遵约二十七年署县事翼城知县司先后重修三十四年地震知县潘锦修筑西门城楼月城吊桥
翼城县
旧治在翔臯山下以山形如鸟舒翼故名后唐长兴四年因王逢屯兵故寨遂徙于此即今治也元至正十九年统军元帅叶企贤补葺周六里有奇髙六丈四面悬崖中间地势大平与女墙平东南近浍水从坡入无池西北临沟壑由桥入池深数丈门四曰东联泽潞南萦浍水西带河汾北枕丹岩门楼四角楼四奎光楼一明景泰初知县徐征重修正徳间知县靳顔甎甃女墙嘉靖四十五年知县陈锜万厯七年知县周诗俱重修崇祯四年知县李士淳更建重门八年知县赵堪设子城一缮垣濬壕
国朝康熈十二年知县陈应富加筑女墙二十五年知县司重修三十四年地震后城四门竝桥道坍壊邑人上官尀捐修四十五年知县马文镛继修汾西县
宋太平兴国七年徙县治主簿赵彦修筑元县令李克初重修明景泰初知县隂俊补葺周四里髙二丈厚一丈门四东曰望霍南曰迎薫西曰仁和北曰拱极西南陡临深壑东南正北迤西俱有壕治七年知县路钦建重楼四嘉靖二十年县令黄甲重修万厯三十四年知县毛炯增筑四门瓮城女墙甃以甎
国朝康熈四十六年知县金舜白修五十二年知县吴振杰重修雍正七年知县武绍周再修
灵石县
隋开皇十年驾幸太原傍汾河开道获石有文曰大道永吉以为瑞乃于其地建城元至正二十四年同佥朱员因旧城筑髙二丈厚八尺洪武间知县张光重修正统间知县张翼展阔北面三百余歩计周三里一百八十八歩髙三丈九尺重濠二道深广各八尺正徳间知县孙璲主簿郭清增建南北城楼四隅角楼后山水暴至东城圯署事照磨白继宗补筑嘉靖间知县种奎重修甲辰汾河溢西南城圯知县汪文炤李防相继修葺隆庆间知县申嘉言增髙六尺帮筑里城七尺甎甃女墙门楼旧惟有南北二门万厯元年知县曹干辟东西门题额东曰闻南曰正明西曰乐泮北曰承恩三年水溢城圯知县白夏补筑砌城角石堰建东西城楼及南瓮城敌楼四窝铺十复建穿廊防东南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