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乡寜县 在州东南六十里
  东西广二百三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二十五里【县志东西广二百里南北长一百四十里】
  东至平阳府襄陵县界豁都谷一百三十五里【县志作一百十里】襄陵县治一百五十里 西至陜西西安府韩城县界龙尾碛一百里 南至绛州河津县界西硙口九十五里至绛州稷山县界三界庄一百一十里少西至河津县治一百二十里 北至吉州界马连滩三十里 东南到平阳府太平县界蟠桃村一百里到稷山县界高渠村一百二十里【县志东南至太平县一百二十里】稷山县治一百三十里又东到太平县治一百五十里 西南到绛州河津县界上马台九十里到陜西韩城县治一百七十里【县志作西南至河津县一百二十里】 东北到蒲县界鲁家河八十里蒲县治一百六十里 西北到吉州治六十里到陜西宜川韩城二县界一百里
  总铺 营里 胡村 公曹 石窰 岭底 樊家腰里 黄家 官水 石猴 铺头 十里 平
  原
  东经三官峪四十五里岭底五里又八十五里至太平襄陵界官水峪西南繇厐通峪经河津双柏朴峪逹稷山南繇桑平头峪庄头峪逹稷山石门峪抵绛州东南繇安分峪逹稷山经马壁峪逹绛州险径也北繇平原铺逹吉州稍平东少北繇廊下铺凡一百一十里至襄陵东南由营里铺一百里入太平界又西南入河津界东北入蒲县界胥山曲危径
  隰州总境
  东西广二百五十里南北袤二百九十五里
  东至平阳府汾西县界九十里汾西县治一百六十里 西至陜西延安府宜川县界一百五十里 南至吉州界一百三十里至吉州治二百四十里 北至吉州乡寜县界一百六十五里自州治至
  京师一千七百里
  蒲县 东北一百一十里 大寜县 西南九十里永和县 西九十里
  隰州 在布政司西南五百五十里
  东西广一百四十里南北袤二百二十里
  东至平阳府汾西县界风吹岭【州志作青山岭】九十里汾西县治一百六十里少北至灵石县治二百里 西至永和县界许家原五十里永和县治九十里 南至大寜县界胡城村六十里至吉州川庄界一百五十里吉州治二百四十里 北至汾州府寜乡县界庆丰谷一百六十里【州志作一百六十五里】寜乡县治二百里【州志作二百四十里】 东南到蒲县界张庄村七十里蒲县治一百二十里 西南到永和县界高家庄四十五里到大寜县治九十里 东北到孝义县界方上村八十里鳯尾镇一百一十里孝义县治二百七十里 西北到石楼县界罗儿沟村五十里石楼县治九十里总铺 厐村 蓬门村 路家峪 许家原 曹城村 水隄村 桑子村 仵城 南峪 义泉 上庄
  东经南峪义泉镇上庄村至汾西界岭儿村八十里又一百里逹汾西南繇曹城水隄桑子至大寜界仵城镇六十里西繇厐村蓬门至永和界许原铺六十里西北繇均庄石口则新庄村大麦郊至孝义界方上村一百八十里为山径孔道西北繇厐村铺至石楼界罗儿沟村三十五里西南经设普村十五里至永和界髙家庄三十里东繇石口则经康城镇五十里至汾西界泉子坪四十里为山径
  蒲县 在州东南一百一十里
  东西广一百十五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县志广一百一十里袤一百三十里】
  东至平阳府洪洞县界分水岭七十里【县志作东距黒龙关六十五里临汾县界】少南至洪洞县治一百二十里【县志作一百五十里】西至大寜县界鳯台村四十五里至本州界仵城铺六十里【县志作西距张村铺四十五里隰州界】少南至大寜县治九十里 南至吉州界放马岭六十五里【县志作四十五里】少西至吉州乡寜县一百六十里 北至平阳府汾西县界安生村八十里 东南到平阳府临汾县界黑龙关六十里恶野岭八十里临汾县治一百四十里到襄陵县治同 西南到吉州治一百二十里【县志作一百十五里】 东北到平阳府赵城县界猴王山八十里赵城县治一百三十里 西北到隰州治一百二十里总铺 洛阳 化乐 张村岔 薛关 张庄 堡子河
  东经洛阳铺化乐镇四十里东南二十里为黑龙关越关十里为张村岔中有岔道拨树叶以寻迹又东南二十里为临汾界分水岭此东南秦晋孔道邑志所谓自平阳而西取崎岖山径层累而上百四十里抵蒲邑是也西经薛关铺二十里经张庄铺四十里至隰州界仵城镇崇山巨河为西北孔道西南经堡子河九十里至吉州桃源镇古尠人行近始辟铺舍北经五龙洞克城村五十里越□峪镇又二十里至汾西县圪台头村东北经乔家湾镇七十里逹洪洞赵城为山径
  大寜县 在州西南九十里【省志在州西南九十五里】
  东西广一百里南北袤七十五里【县志袤八十里】
  东至隰州界胡城铺三十里少南至蒲县治九十里西至陜西延安府宜川县界马鬭关七十里 南
  至吉州界川庄里四十五里少西至吉州治一百二十里 北至永和县界捕狐山三十里 东南到蒲县界连村二十五里白家庄三十五里到平阳府太平县治二百里 西南到吉州界内施村三十五里到宜川县治二百三十五里 东北到本州界仵城铺三十里 西北到永和县界撒谷三十五里萧家岭界五十里永和县治一百里
  总铺 大冯村 罗曲 胡城 茨落 房村东经罗曲铺二十五里至隰州界胡城村南经茨落铺四十里至吉州界川庄村西经黑城铺房村防里村七十里至马鬭关北经房村汛十五里又十五里至永和界捕狐山胥山径孔道
  永和县 在州西九十里【省志作在州西一百五里】
  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一百十五里【县志袤一百二十里】东至本州界许家原四十里罗镇铺五十里 西至陜西延安府延川县界黄河岸永和关七十里延川县治一百四十里 南至大寜县界东索结六十里大寜县治一百里【县志南至大寜县西索街界七十里】 北至汾州府石楼县界青蒿结四十五里解家河五十里【县志赵家沟界】东南到大寜县界刘家岭七十里下坡村六十五
  里大寜县治一百里 西南到大寜县界大谷村七十五里到延安府宜川县界黄河岸千枝沟九十里宜川县治二百六十里 东北到石楼县界宣卷岭四十五里到本州界蒿子原五十里到石楼县治九十里 西北到石楼县界下吴底村八十里到黄河岸八十二里永寜关九十里
  总铺 官庄 乌门 索驼 刘台
  东繇官庄铺乌门铺索驼铺刘台铺凡四十五里至隰州界八里防南繇交道口双山岭桑壁镇凡五十里至大寜县界东索结西繇河口村经龙吞泉呼家岔梁家坡段家河大寨岭凡三十五里越岭经姚家山洞王家原凡四十里至黄河岸延川县界永和关关南二十里为黄河岸宜川县界北繇川口村官庄铺乌门铺坡头村赵家沟凡四十里又五里至石楼县界青蒿结土崖峻坡为中山孔道东南至隰州西南至大寜西北至石楼胥山径



  山西通志卷七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八
  城池
  墨子曰金城汤池汉书集注薛瓒云金者取其坚固也世本曰鲧作城故北塞山中尝有鲧迹风俗通曰城盛也从土成声管子曰内为之城外为之郭郭外之土开池髙则沟之命之曰金城故必池似汤而后城始克似金也志城池
  太原府
  阳曲县【附郭】
  宋太平兴国四年太宗平刘氏毁太原古城徙州榆次又三年复迁于唐明镇即今会城地此太原城之始也旧偏于西南明洪武九年永平侯谢成因旧城展东南北三面周围二十四里髙三丈五尺外包以甎池深三丈门八东曰宜春曰迎晖南曰迎泽曰承恩西曰阜成曰振武北曰镇远曰拱极八门瓮城各一由迎泽门至承恩门二里由承恩门至宜春门四里有奇由宜春门至迎晖门二里由迎晖门至拱极门四里有奇由拱极门至镇远门二里由镇远门至阜成门五里有奇由阜成门至振武门一里半由振武门至迎泽门三里有奇四隅建大楼十二周垣小楼九十东面二十二座南面二十三座西面二十四座北面二十一座以按木火金水之生数敌台逻室称之崇墉雉堞甲天下故昔人有锦绣太原之称王世贞适晋纪行曰太原城壮丽其二十五睥睨辄作一楼神京不如也又曰莽苍有气概此太原城之大略也后渐倾圯嘉靖四十四年廵抚万恭重修大城城门楼幷敌台万厯三十五年廵抚李景元又修崇祯间日以頽壊而规模犹存甲申焚南闗城楼以守闯贼又焚燬东南角楼
  国朝顺治七年廵抚刘遇建甎楼以补之十七年廵抚白如梅重修大小楼嗣是随时补葺及廵抚噶礼念修葺之艰而所费之不赀也存城门大楼八座南瓮城大楼一座四面小楼各一角楼四座满兵四铺绿旗兵二十铺敌台二十六座雍正八年廵抚觉罗石麟加筑满兵十二铺今计东面满兵三铺绿旗兵五铺敌台六座自东南角至第一铺满兵房七十丈又至第二铺绿旗兵房六十五丈第三铺绿旗兵房七十五丈第四铺满兵房一百七丈第五铺绿旗兵房五十二丈第六铺绿旗兵房九十五丈七尺第七铺满兵房一百五十四丈第八铺绿旗兵房七十九丈第八铺至东北角七十四丈共袤八百四丈有奇北面满兵三铺绿旗兵五铺敌台六座自东北角至第一铺绿旗兵房七十丈又至第二铺满兵房一百三十丈第三铺绿旗兵房一百五十丈第四铺满兵房五十二丈第五铺绿旗兵房五十五丈第六铺绿旗兵房一百二十五丈第七铺满兵房八十五丈第八铺绿旗兵房六十五丈至西北角七十五丈共袤八百丈又西面满兵三铺绿旗兵五铺敌台七座自西北角至第一铺绿旗兵房七十丈又第二铺满兵房六十五丈第三铺绿旗兵房七十五丈第四铺绿旗兵房一百七丈第五铺满兵房五十二丈第六铺绿旗兵房九十五丈七尺第七铺绿旗兵房一百五十四丈第八铺满兵房七十九丈至西南角七十四丈共袤八百七十六丈有奇南面满兵三铺绿旗兵五铺敌台七座自西南角至第一铺满兵房七十丈又第二铺绿旗兵房一百三十丈第三铺绿旗兵房一百五十丈第四铺满兵房五十二丈第五铺绿旗兵房五十二丈第六铺绿旗兵房一百二十五丈第七铺绿旗兵房八十五丈第八铺满兵房六十五丈至东南角七十五丈共袤八百四丈崇墉巍雉坚逾鐡瓮爰以拱卫
  神京而称海内雄藩焉 南关城明景泰初廵抚朱鉴筑周围五里七十二歩髙二丈五尺女墙髙五尺垜口一千七百三十六大楼五座角楼四座敌台三十八座门五东居其二嘉靖十九年布政使吴瀚重修四十四年廵抚万恭甎包兼筑连城后为闯贼伪总兵陈永福折毁
  国朝顺治十七年廵抚白如梅修筑东西墙接大城今存木桥门城楼一座 北闗城周围二里髙二丈四尺门一垜口六百五十角楼四座明季亦经贼毁
  国朝廵抚白如梅补葺
  满洲城
  在府城内西南隅南至城根北至西米市东至大街西至城根南北二百六十丈东西一百六十一丈七尺周围共八百四十三丈四尺东门二北正蓝旗南镶蓝旗北门一顺治六年廵抚祝世昌廵按赵班玺布政孙茂兰按察张儒秀知府曹时举知县刘光汉奉
  防建
  太原县
  即晋阳南关基明洪武八年改为太原县景泰元年知县刘敏因旧基始筑城周七里髙三丈壕深一丈门四东曰观澜南曰进贤西曰望翠北曰奉宣正徳七年邑人少师王恭襄琼始倡知县白晟重修上各建城楼角楼十二年琼又倡督知县梅寜崇广之十四年复倡知县吴方作埤以甎其崇六尺广五丈嘉靖二十一年知县曹来宴倡议增修邑人王朝立髙汝行等赞其事卑者髙之薄者厚之共髙三丈五尺厚二丈阔三丈外又增筑敌台三十二座汝行为之记隆庆二年知县王世业增城一丈万厯十六年知县陈增美于旧壕外加筑女墙墙外复濬壕阔十丈深三丈頼以守险崇祯末知县朱万钦加修
  榆次县
  隋开皇二年建明景泰元年修周五里髙三丈池阔与髙等深半之旧有四门因冦至塞其西久而遂废成化十九年知县赵缙增筑之二十三年知县梁琮始铁其门内外甃以甎石嘉靖二十年有警叅政王仪檄知县李鹏重修致仕知府冦天与董其事增髙五尺广一尺撤土埤悉易以甎置敌台二十角楼四警铺十有六壕外复列垣为蔽二十五年城南楼燬于火知县俞鸾重修新其三门东曰迎曦南曰观澜北曰望岳隆庆元年知县董三迁四面悉甃以砖增敌台十有六警铺十有二三门各建大楼而西门仍塞万厯三十二年知县史记事创辟西门知县王应楫继成之瓮城二楼与三门等题其门曰带汾楼曰夕饯复捐金易民宅为通衢至今便之应楫自为记天啓癸亥知县胡权加修给事中张国儒记崇祯七年知县任濬周围凿池数仞十三年知县韩如愈重修各门城楼
  国朝顺治六年城东楼燬于火知县杨三知补之御史张养记康熈二十二年雨圯东城知县刘星加修南关有土城周围五百四十七丈
  太谷县
  后周建徳四年筑土城周十二里髙一丈八尺池阔一丈深五尺南面泥淤景泰元年知县刘铎增修之正徳六年流寇入城太原同知张冕署邑事益加增筑髙二丈五尺四门悉以甎甃上建重楼各四楹扁其东曰长乐南曰永康西曰登丰北曰拱辰知县陈继昌于四隅各建角楼嘉靖二十年城复頺圯县丞王璋主簿安恩创瓮城于东北设重门于西南知县赵绅益筑敌台六座各搆楼于上并深濬城壕二十六年署印主簿赵鹗复增置四面敌台隆庆元年石州破寇薄城下兵退知县祁旦增修南门加瓮城改其扁东曰賔旸南曰丽正西仍曰登丰北曰眺燕万厯四年冀寜道刘汉儒诣县相度请于廵抚郑洛奏诸朝命知县贾西土董其事甃以甎石城基垒石髙五尺许自基至堞顶髙三丈七尺六寸基阔四丈二尺敌楼城楼俱加修饰添设警铺五十六座城上马道俱用甎砌阔视其城经始于乙亥三月阅一年乃观厥成西土为之记崇祯十五年知县何景云于四门外各建敌楼一座旋废
  国朝顺治六年贼姜瓖炮毁东城半面知县戴可进重修
  祁县
  后魏并州别驾分瓒建周四里三十歩髙二丈五尺厚一丈八尺明防泰元年知县王章重修嘉靖间知县岳鲁增筑署印太原卫经歴庄科加髙厚各五尺许创筑东南北月城三座帮修敌台三十座万厯五年知县王牧始用甎甃围广如旧髙厚又增之计髙三丈三尺八年知县张应举撤东南二门加建层阁月城警铺诸舍咸用增饰濬壕四面各深一丈阔三丈内墙一道髙六尺外堤一道髙七尺阔一丈扁其门东曰瞻鳯南曰凭麓西曰挹汾北曰拱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