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总部   郡国   州县
  殷    耿都
  周    并    晋   瓠邱郫邵曲沃故绛
  稷高梁清源涑川
  耿    耿城
  冀
  魏    王垣曲沃皮氏
  秦         河东郡  桐乡 左邑
  汉    司校尉 河东郡  左邑闻喜临汾垣
  皮氏 绛
  后汉        河东郡  临汾皮氏闻喜绛
  垣
  魏         平阳郡
  河东郡
  晋    司州   平阳郡  绛邑临汾皮氏
  河东郡  闻喜 垣
  北魏   晋州   平阳郡  临汾
  南绛郡  南绛小乡
  东雍州  邵郡   白水清亷苌平
  高凉郡  高梁龙门
  正平郡  闻喜
  南汾州  龙门郡
  北乡郡  龙门
  后周   勲州总管府 蒲州  龙门
  龙门郡
  正平郡
  绛郡
  邵州   亳城蒲原
  隋    冀州   河东郡  龙门
  绛郡   正平绛稷山闻喜
  垣
  唐    河东道  河中府  稷山龙门
  绛州   正平绛闻喜垣
  五代        绛州
  解州【东汉】 闻喜
  宋    河东路  绛州   正平稷山绛垣曲
  陜西路  河中府  龙门
  解州   闻喜
  金    河东南路 河中府  河津
  绛州   正平稷山垣曲绛
  解州   闻喜
  元    河东山西道【肃政亷访司】晋宁路
  河中府  河津
  绛州   正平稷山绛垣曲
  解州   闻喜
  明   山西布政司 平阳府蒲州 河津
  绛州   稷山绛垣曲
  解州   闻喜
  国朝  山西布政司 绛州   闻喜河津稷山绛
  垣曲
  绛州
  周【通考春秋时为晋国即故绛与新田之都】战国时属魏秦属河东郡汉临汾县地魏晋【通考属河东平阳二郡地】后魏置东雍州县为南太平【与平阳郡太平县胥析汉临汾县置】神防元年为征平太和十一年复置正平郡领闻喜曲沃二县西魏后周为重镇【明一统志后周改东雍州为绛州徙治玉璧】隋开皇初废正平郡十八年改县名正平大业初置绛郡治正平县唐武德元年置绛州总管府管绛潞盖建泽沁韩晋吕桧秦蒲虞芮邵十五州三年废总管府四年置绛州为雄郡正平为望县五代宋为雄州防御正平为望县金为上州正平为倚剧天防六年置绛阳军节度使兴定二年十二月升为晋安府总管河东南路兵马三年三月置河东南路转运司后改晋安府元初为中州置绛州行元帅府河解二州诸县皆焉后罢元帅府仍为绛州平阳路治正平县正平为下倚县至元二年省録事司入焉明以州平阳府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为直州析平阳府之太平襄陵河津稷山来属七年又以太平襄陵易平阳府之闻喜绛县幷析解州之垣曲来属于是绛州统县五
  闻喜县【州南七十里】
  周本曲沃晋武公自晋阳徙此战国属魏仍曰曲沃后汉志注曲沃在县东北数里
  秦改左邑县河东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更名应邵曰武帝于此闻南粤破改曰闻喜莽曰洮亭
  魏
  晋
  后魏正平郡治
  后周绛州明一统志周移治栢壁
  隋绛郡明一统志又移治甘谷后徙桐乡故城唐【望】新书武德元年置
  五代汉干祐元年割解州
  宋【望】
  金
  元【下】
  明平阳府解州
  国朝平阳府雍正七年改绛州编户旧六十六里今四十四里
  河津县【州西一百里】
  殷尚书祖乙徙耿
  周封耿国晋献公灭之赐大夫赵夙后十传至献侯徙中牟战国属魏为皮氏史记魏襄王六年秦取皮氏
  秦属河东郡
  汉皮氏县河东郡莽曰延平
  魏晋胥平阳郡
  北魏眞君七年改龙门县高凉郡太和十一年又分置高凉县 按魏志又有龙门郡领西太平汾阳二县又北乡郡有龙门县
  后周蒲州
  隋开皇初废龙门郡以县河东郡 按汾隂县有龙门山
  唐【次畿】武德元年于县置泰州二年徙泰州来治五年析置万春县贞观十七年州废省万春入龙门绛州元和初改河中府
  宋【次畿】陜西路河中府宣和初改河津县
  金河中府贞祐三年改荣州
  元【下】仍河中府
  明平阳府蒲州
  国朝平阳府雍正二年改绛州编户旧三十八里今一十八里
  稷山县【州西五十五里】
  周春秋时晋侯治兵于稷旧志晋高梁邑
  汉河东郡闻喜县地后汉志闻喜县西五十里有稷山亭
  魏
  晋
  北魏太和十一年分龙门置高凉县高凉郡
  西魏以韦孝寛有守玉壁功陞勲州置总管后改绛州隋开皇初绛州移正平十八年改名稷山县属绛郡又有后魏龙门郡开皇初废明一统志隋徙治汾水北
  唐【上】绛州后改河中府
  后唐同光三年复绛州
  宋【中】
  金【中】
  元【下】
  明平阳府绛州
  国朝平阳府雍正二年改绛州编户旧七十三里今一十九里
  绛县【州东南一百里】
  周晋武公自曲沃徙此后汉志县西有绛邑城杜预曰故绛
  汉绛县河东郡
  后汉绛邑县
  晋平阳郡
  北魏太和十八年置南绛县属正平郡建义初置南绛郡治防交川领南绛小乡二县
  后周置晋州建德五年废明一统志后周罢郡改为绛县
  隋绛县绛郡
  唐【望】武德元年改浍州四年州废仍绛州明一统志唐武德初自车厢城徙今治
  五代
  宋【中】
  金
  元【下】至元二年省垣曲县入焉十六年复旧
  明平阳府绛州
  国朝平阳府雍正七年改绛州编户旧五十二里今三十里
  垣曲县【州东南二百三十里】
  周春秋晋匏邱邑杜预曰县东南有壶邱亭博物记县东九十里有郫邵之阨战国时属魏史记武侯二年城王垣博物记曰山在东状如垣
  汉垣县地属河东郡
  魏晋仍旧
  北魏皇兴四年置邵上郡太和中并河内孝昌中复析置白水县领白水清亷苌平西太平四县旧志置邵郡于阳壶城 按地形志新安郡又有西垣东垣县
  后周置邵州改白水为亳城旧志西魏大统三年改邵州徙今治
  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改垣县又省后魏所置清亷县后周所置蒲原县入焉绛郡义宁元年以垣王屋置邵原郡又置清亷亳城二县
  唐【上】武德元年改邵州二年置长泉县是年以长泉隶怀州后省五年省亳城入垣贞观元年州废省清亷入垣龙朔三年洛州长安二年复旧贞元三年陜州元和三年复旧
  五代
  宋【下】绛州
  金
  元【下】至元二年省入绛县十六年复置平阳路绛州明平阳府绛州
  国朝平阳府雍正二年解州七年改绛州编户旧二十七里今五里
  吉州地表
  总部   郡国   州县
  周    并    晋    二屈 狐厨
  秦         河东郡
  汉    司   河东郡  临汾北屈骐
  后汉    司   河东郡  临汾 北屈魏
  晋     司州   平阳郡  临汾 北屈
  北魏    汾州   定阳郡  定阳 昌宁
  五城郡  五城 平昌
  东魏    南汾州
  北齐    西汾州
  后周    汾州总管府 定阳郡 定阳 昌宁
  石城郡  平昌
  隋     冀州   文城郡  吉昌文城伍城昌宁
  唐     河东道 慈州文城郡 吉昌文城昌宁吕香
  仵城
  五代         慈州   乡宁
  宋     河东路  平阳府  襄陵
  慈州   吉乡
  金     河东南路 吉州   吉乡 乡宁元   河东山西道【肃政亷访司】晋宁路吉州 郷宁明   山西布政司 平阳府吉州 乡宁
  国朝  山西布政司 吉州   乡宁
  吉州
  春秋晋屈邑地【汉志师古曰公子夷吾所居】汉为河东郡北屈县【应劭曰有南故称北汲郡古文翟章救郑次于南屈】又为骐侯国【莽曰朕北】魏晋平阳郡北魏置定阳郡东雍州延兴四年复置定阳县改汾州【隋志后魏置文城】东魏置南汾州后周改汾州后齐复改西汾州后周平齐置总管府隋初废定阳郡开皇四年废总管府十六年改耿州十八年改定阳为吉昌县大业初置文城郡唐武德元年曰汾州五年曰南汾州八年改慈州为下州以郡近慈乌戍故也吉昌文城胥为中县【新唐志文城县天祐中更曰屈邑】五代【通考周废仵城吕香二县】宋为慈州下团练吉乡为中县熙宁五年废州以吉乡隰州即县治置吉乡军使仍省文城为鎭焉元祐元年复吉乡军为慈州领吉乡县河东路金为下州天德三年改耿州置文城郡军明昌元年更名吉州元亦为下州初置司候司中统二年并司候入吉乡至元二年省吉乡三年又省乡宁县入州后复置乡宁明平阳府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为直州以平阳府之蒲县乡宁县焉九年仍以蒲县改隰州于是吉州统乡宁一县编户二十四里今二十二里
  乡宁县【州东南六十里】
  周春秋晋狐厨邑晋惠公时狄取狐厨涉汾杜预注临汾西北有狐谷亭通考战国时为魏地
  汉临汾县地
  魏
  晋
  北魏析临汾置太平县又分太平置昌宁县 按魏志延兴四年置昌宁县定阳郡隋志后魏并置内阳郡
  隋文城郡开皇初内阳郡废义宁元年祈隰州仵城置平昌县通考隋初置耿州
  唐【中】慈州贞观元年平昌更名吕香亦为中县后唐昌宁改乡宁县
  宋熙宁五年以县晋州襄陵县县志元祐间以吕香县并入
  金吉州
  元至元三年省入吉州后复置
  明平阳府吉州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吉州编户旧十六里今六里隰州地表
  总部   郡国   州县
  周    并    晋   蒲 屈 采桑
  魏   蒲
  秦         河东郡
  汉    司   河东郡 北屈蒲子狐讘后汉   司   河东郡 北屈 蒲子
  魏          平阳郡
  晋     司州    平阳郡  蒲子 狐讘 北屈
  北魏    汾州【治蒲子城】  五城郡  五城 平昌 石城
  后周    隰州总管府 龙泉郡  长寿
  临河郡  临河
  归化
  石城郡  石城
  隋     冀州    文城郡  伍城
  龙泉郡  隰川永和楼山蒲
  唐     河东道   慈州   仵城
  隰州  隰川蒲大宁永和温泉
  五代          隰州
  宋     河东路   隰州  隰川温泉蒲大宁永和
  金     河东南路  隰州  隰川仵城蒲大宁永和
  元    河东山西道【肃政亷访司】晋宁路隰州隰川大宁永和蒲
  明     山西布政司 平阳府 蒲县 隰州大宁永和国朝  山西布政司 隰州  蒲县大宁永和隰州
  晋蒲邑地【通考隰州春秋时蒲城晋重耳所居】汉为蒲子县河东郡晋平阳郡地刘渊尝据此【旧志后置大昌郡辖之】北魏延和三年为镇太和十年置汾州领西河吐京五城定阳四郡孝昌中移治西河后周复置汾州县曰长夀又置龙泉郡隋开皇初郡废改县曰隰州四年置西汾州总管府五年改隰州总管府大业初废复置龙泉郡治隰州县唐武德元年改隰州为下州治隰川为中县二年置总管府领隰中昌南汾东和西德六州又有温泉县三年置北隰州并置新城高唐二县贞观元年省中昌西德北隰四州省新城高唐以温泉来属又以废昌州蒲县来属仍督隰南汾东和三州三年废都督府又以废东和州永和县来属天寳元年改大宁郡乾元元年复为隰州五代仍旧宋为下州大宁郡团练隰州温泉为上县熙宁五年废慈州以吉乡县州仍省文城为镇焉元祐元年复慈州七年以州之上平永宁两闗近西界定为次边金为上刺史省温泉县天防六年以北京有隰州改南隰州天德三年去南字兴定五年陞隰州之仵城镇置仵城县元为下州晋宁路治隰川为中县至元三年省大宁蒲温泉三县入焉明平阳府洪武二年省隰川县入州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为直州统大宁汾西永和三县九年又以汾西仍归平阳析吉州之蒲县来属于是隰州统蒲县大宁永和三县编戸旧二十八里今三十一里
  蒲县【州东南一百一十里】
  周左传重耳居蒲城杜预注今平阳蒲子县战国属魏史记襄王七年秦降我蒲阳
  汉置蒲子县河东郡应劭曰武帝置
  魏
  晋平阳郡永嘉末入刘聪
  后魏世祖时为定阳县太和二十一年改石城县五城郡又置汾州治蒲子城隋志又有平昌县按平昌世祖名京军太和二十一年改
  后周置有伍城郡及石城郡石城县周末并废大象三年改石城为蒲子县
  隋为蒲县龙泉郡开皇中改后魏所置平昌县曰蒲川大业初省入蒲县
  唐【中】隰州武德二年以县置昌州并置仵城常安昌原三县贞观元年州废省昌原常安仵城以蒲县隰州
  五代
  宋【中】
  金兴定五年正月升为蒲州以大宁焉
  元【下】仍为蒲县隰州
  明洪武二年改平阳府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吉州九年改隰州编戸旧九里今三里
  大宁县【州西南九十五里】
  周左传晋败狄于采桑杜预曰北屈县西有采桑津汉北屈县地河东郡
  魏
  晋平阳郡
  北魏世祖时名京军后改武城正平二年置五城郡县属焉太和二十一年改五城县
  后周置大宁县
  隋为五城县开皇初废五城郡又废平昌县入焉大业初又废大宁县入焉文城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