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通志

  皇清曾文达【六十四代顺治元年袭职子贞豫】曾贞豫【六十五代康熈七年承袭子尚溶】曾尚溶【六十六代康熈二十九年承袭加一级子衍橚】曾衍橚【六十七代雍正八年承袭】
  孟氏五经博士【亚圣孟子鲁大夫孟孙氏之后也自公子庆父数传至激字公宜者娶仉氏于周烈王四年己酉四月初二日生孟子即鲁共公五年孔子殁后四十有七年也三嵗父卒母三迁以教十五嵗就学于鲁师事子思三十七嵗礼聘至魏五十四嵗魏惠王卒去魏适齐五十五嵗在齐迎母奉养五十六嵗母卒归葬于鲁五十七嵗在邹居防五十八嵗返于齐齐王以为客五十九嵗齐伐燕胜之是年齐宣王卒六十嵗鲁平公将见孟子嬖人臧仓沮之六十四嵗滕文公问为国六十七嵗作孟子七篇赵岐云孟子中外共十一篇今存中七篇外四篇亡八十四嵗壬申周赧王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孟子卒孟子娶白氏生子一世谱云即孟仲子也仲子之子名睾赵岐云仲子孟子从弟也朱注因之于慎行遂谓睾为孟子之子今按宗子世系家乗畧具其闻达子孙世次可考者如五代舒汉云中太守八代但太子门大夫九代卿太博十代喜字长卿曲台署长十三代尝字伯周合浦太守二十二代嘉字万年晋叅军三十一代説唐春官侍郎三十三代浩然隠鹿门山三十四代云卿校书郎三十五代华侍御史三十九代方立昭义节度留守至四十五代宁宋仁宗景祐四年孔道辅荐于朝授邹县主簿奉孟子祀四十六代坚徐州知州四十七代寛四十八代钦四十九代津五十代徳义登进士第授鱼台县尹五十一代允植五十二代惟恭字彦通五十三代之训字曾甫元至正间为莒州学正五十四代思谅字友道明洪武元年授邹县主簿五十五代克仁字信夫天顺三年赠修职郎翰林院五经博士五十六代希文字士焕景泰三年诏顔子孟子有功世教嫡长子皆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氏世袭始此子二长元次亨五十七代元字长伯治二年袭职子公綮五十八代公肇字先文亨之子也因堂弟公綮少孤不克主祀嘉靖二年代袭公肇字槖文嘉靖十二年袭职子彦璞五十九代彦璞字朝玺隆庆元年袭职子承光六十代承光万厯二十九年袭职天啓二年同长子畧勦贼殉难次子誉六十一代誉天啓三年承袭侄闻玉六十二代闻玉畧子崇祯二年袭职无嗣以誉之子闻玺承袭子贞仁】
  皇清孟贞仁【六十三代顺治元年袭职子尚桂】孟尚桂【六十四代康熈五十五年承袭子衍泰】孟衍泰【六十五代康熈五十九年承袭加一级】
  闵氏五经博士【先贤闵子其先鲁公族僖公元年季友请立闵公后以其子子鲁奉祀始姓闵氏子鲁生泽泽生伯衍伯衍生子建子建生子马父子马父初娶姜氏生损为周景王八年鲁昭公五年厯朝从祀称笃圣闵子居十哲首坛宗子世系家乗略具其闻逹子孙世次可攷者自二代法以下如十二代遵汉博士十七代道为明帝孝经师二十二代鸿晋尚书四十四代正宋太庙斋郎至六十四代炜明济宁庠生弟煌充四氏学奉祀生】
  皇清康熙三十八年闵煌援例陈情经
  廷臣议准为先贤闵子设立博士查闵煌之先世自鲁迁歙复自歙迁济宁世为主祀其兄闵炜有子衍籕委系嫡裔于康熙三十九年奉
  防授闵衍籕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主祀
  闵衍籕【六十五代子兴汶】闵兴汶【六十六代康熈四十年承袭】
  冉氏五经博士【冉氏高辛氏之后先贤冉子耕鲁人按东原志伯牛子生于周景王二十】
  【三年十一月初七日宗子世系家乗畧具】
  皇清雍正二年三月恭逢
  皇上诣学诏为先贤冉子伯牛设立博士经山东廵抚岳【濬】查明冉士朴委系嫡裔于雍正十三年具题奉
  防授冉士朴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主祀
  冉士朴【六十五代雍正十三年十月授职】
  冉氏五经博士【冉子髙辛氏之后先贤冉子雍鲁人生于周景王之二十二年宗子世系家乗畧具】
  皇清雍正二年三月恭逢
  皇上诣学诏为先贤冉子仲弓设立博士经山东廵抚塞【楞额】查明冉天球委系嫡裔于雍正六年具题奉
  防授冉天琳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主祀
  冉天琳【六十七代雍正六年六月授职】
  端木氏五经博士【端木系出鬻熊鬻熊有少子曰端木子孙因氏焉先贤端木赐卫人生于周景王二十五年即卫灵公十五年也宗子世系家乗畧具其闻逵子孙世次可考者自二代炅以下如十四代质字含文汉博士二十五代从矩晋举孝亷三十八代讷唐中书舍人奉祀事五十代髙宋政和间请脩先贤专祠至六十六代正迁居济宁六十八代文献明济宁学奉祠生六十九代秀奉祀生子谦】
  皇清康熙三十八年端木谦援例陈情经
  廷臣议准为先贤端木子设立博士查端木谦委系嫡裔于康熙三十九年奉
  防授端木谦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主祀
  端木谦【七十代康熈三十九年授职子派】端木派【七十一代康熈五十九年承袭】仲氏五经博士【仲氏高辛氏之后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仲曰堪子孙因以仲为姓其后有仲溶为鲁卞邑大夫遂居卞城乡生子奂奂生式式生度度生肇肇生拱北拱北生鳬鳬娶宋氏于周景王三年己未九月初七日生仲由即鲁襄公三十一年也子二子崔子啓宗子世系家乗畧具其闻达子孙世次可考者自二代子崔以下十一代光汉右扶风二十一代时鸣举孝亷二十三代泉晋尚书三十】
  【五代子陵唐举贤良官常侍四十五代简宋进士官刑部郎仲氏自汉更始中十七代孙避乱移居济宁至明万厯十五年五十八代吕复居泗水县为奉祀生六十代铨奉祀生六十一代则显奉祀生又至崇祯十六年以衍圣公孔允植之请为先贤仲子设立博士查明于陛应袭】
  皇清仲于陛【六十一代顺治二年授职子秉贞】仲秉贞【六十二代康熈十一年承袭子承述】仲承述【六十三代康熈四十六年承袭子蕴锦】仲蕴锦【六十四代雍正四年承袭】言氏五经博士【言氏派出太原先贤言子游吴人生于周敬王之十三年宗子世系家乗畧具】
  皇清康熙五十一年以江南提学张【元臣】之请为先贤言子设立博士查言徳坚委系嫡裔奉
  防授言徳坚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主祀
  言徳坚【七十三代康熈五十一年九月授职】
  卜氏五经博士【卜氏周礼有卜人氏以官为氏先贤卜子商卫人生于周敬王之十三年宗子世系家乗畧具】
  皇清康熙五十九年以山东廵抚李【树徳】之请为先贤卜子设立博士查卜尊贤委系嫡裔奉
  防授卜尊贤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主祀
  卜尊贤【六十四代康熈五十九年十二月授职】
  颛孙氏五经博士【颛孙本妫姓陈公子颛孙仕晋子孙氏焉先贤颛孙师陈人生于周敬王之十六年宗子世系家乗畧具】
  皇清雍正二年三月恭逢
  皇上诣学诏为先贤颛孙子设立博士查颛孙诚道委系的裔于雍正三年奉
  防授颛孙诚道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主祀
  颛孙诚道【六十六代雍正三年九月授职】
  至圣庙【在鲁城内本距曲阜县八里明正徳中从佥事潘珍之请环圣庙为城迁县于此以卫之】按旧制圣庙二门榜曰大中门宋仁宗御笔也三门之后曰书楼蔵赐书之楼也【即今奎文阁】楼后御路东西两碑亭次仪门门内御賛殿次杏坛即讲堂遗趾汉明帝幸孔子宅御此説经后世因以为坛坛之后即正殿殿榜乃宋仁宗御制飞白书也徽宗崇寕二年诏殿名大成其后为郓国夫人殿殿东庑祀泗水侯西庑祀沂水侯正殿廊西门外齐国公殿其后为鲁国太夫人殿次后为五贤堂【宋时所建】祀孟子荀卿扬雄王通韩愈正殿廊东门外曰斋防即宋真宗东封谒庙驻跸之所【真宗回銮次兖州诏去其殿制赐本宗为防族人遇祭致斋于此遂名为斋防】斋防之东门外其南客馆其北客位斋防之后客堂孔氏接见賔客之所由客位东一门直北曰袭封视事防防后恩庆堂乃孔中丞道辅典乡郡时会内外亲族之所堂之西曰家庙堂之东北隅曰双桂堂孔氏舜亮宗翰尝读书于此皇祐元年同赐第故名庙左为衍圣公第第前为阙里坊古阙里也庙创于鲁哀公十七年汉魏唐宋代有修饰至金皇统大定间制乃加备元至元丁夘大徳戊戌至元己夘凡三修焉明洪武初奉诏重修永乐十四年又撤其旧而新之成化十九年始广正殿为九间规制益宏治十二年灾奉诏重进嘉靖隆庆以来守臣屡加修葺至
  国朝康熙二十八年奉
  诏重修雍正二年六月复灾奉
  诏大加鼎建告成规制如左
  金声玉振坊【在櫺星门南】
  櫺星门【在金声玉振坊北门前有水环流如带】
  太和元气坊【在櫺星门北】左侧为徳侔天地坊右侧为道贯古今坊
  至圣庙坊【在太和元气坊北】
  圣时门【在至圣庙坊北三间环洞如城门制左右各冇雁翅墙】
  泮池【在圣时门北上有三墙】池南左侧为快覩门右侧为仰髙门【每门三间东西对峙各通官道】
  道门【在泮池北五间高一丈七尺面濶五丈四尺进深二丈八尺四围俱石柱左右皆冇掖门】大中门【在道门北五间高二丈四尺面阔六丈四尺进深二丈四尺左右各冇掖门】同文门【在道门北五间高二丈四尺面阔六丈四尺进深二丈四尺左右各有掖门】奎文阁【在同文门北七间三檐高七丈四尺面阔九丈进深五丈五尺前面擎檐俱石柱阁两傍各有便门三间门左右各有屋十五间】左侧为宗子斋宿所【门一正斋房五间西向南北房各三间】右侧为有司斋宿所【门一正斋房五间】
  大成门【在奎文阁北五间高二丈八尺面阔六丈五尺进深三丈五尺前后擎檐中间盘龙石柱
  两傍镌花石柱          诏用黄琉璃瓦檐下设罘罳列防二十四枝】恭悬
  御制御书对聫于明间中柱两掖门左为金声门右为玉振门【与大成门并南向每门各三间】左侧为毓粹门右侧为观徳门【在奎文阁北大成门南东西对峙各通官道】中列碑亭一十二座【奎文阁后八座大成门前四座】有新建
  圣祖皇帝御制碑亭
  皇上御制碑亭
  杏坛【在大成门北盖□緑色琉璃瓦坛前东南有圣桧遗迹】
  大成殿【在杏坛北九间两檐高七丈八尺面阔一十三丈五尺进深八丈四尺前面用盘龙石柱两山及后檐俱用镌花石柱诏盖黄琉璃瓦檐下设罘罳】两庑【在大成殿左右各五十间高二丈三尺每庑阔五十五丈三尺深二丈五尺盖□镶砌黄瓦】
  正殿设
  至圣孔子像南向 四配十一哲像分侍左右至圣殿内天花枋上恭悬
  圣祖仁皇帝御书匾额殿外门枋上恭悬
  皇上御书匾额殿外正间明枋恭悬
  御书对聨 东庑祀先贤蘧瑗以下六十二位 西庑祀先贤林放以下六十三位
  寝殿【在大成殿北七间附檐高六丈四尺面阔九丈五尺进深五丈四围擎檐俱用镌花石柱盖□镶砌黄瓦檐下设罘罳】两配殿【在寝殿左右如两庑制】正殿祀
  圣配郓国夫人 左殿祀泗水侯伯鱼 右殿祀沂国公子思
  圣迹殿【在寝殿北门一间殿五间高三丈八尺六寸面阔九丈六尺一寸进深三丈三尺】殿内石刻
  至圣事迹
  崇圣祠【在大成殿东】
  承圣门【与大成门并列南向在金声门左三间高二丈面阔三丈一尺进深一丈三尺】诗礼堂【在承圣门北五间高二丈八尺阔七丈五尺深四丈二尺 堂西北为孔宅故井为鲁壁】堂前左侧为礼器库【九间高一丈六尺阔八丈五尺】
  崇圣祠【在诗礼堂北祠门正一旁二祠五间高三丈面阔七丈二尺进深三丈六尺前面擎檐中二根盘龙石柱旁四根镌花石柱】祠内祀
  至圣先世五王
  家庙【在崇圣祠北五间为孔氏家祠】
  启圣祠【在大成殿西】
  启圣门【与大成门并列南向在玉振门右三间与承圣门等】
  金丝堂【在启圣门北三间高二丈八尺面阔七丈五尺进深四丈二尺】堂前右侧为乐器库【九间高深如礼器库】
  启圣殿【在金丝堂北祠门正一旁二殿五间高三丈阔七丈二尺深三丈六尺前面擎檐中二根盘龙石柱旁四根镌花石柱】殿内祀
  启圣王先贤顔无繇以下分侍左右
  启圣寝殿【在启圣殿北三间】殿内祀
  启圣王夫人
  圣迹殿垣左有后土祠【在家庙北门一祠三间】右有望瘗所【在启圣寝殿北门一】东北有神庖【门一神庖正室五间左右厢各五间】西北有神厨【如神庖制共屋十五间】角楼四座【庙垣四周二座在大中门左右二座在后垣艮干二隅楼高二丈面阔二丈三尺进深二丈三尺】
  阙里石坊在圣庙东南
  衍圣公府【在圣庙毓粹门之东】
  府门【三间】二门【三间】仪门其北为正防【五间】东西司房【各十间】次为后防【五间穿堂与正防相连】为退防【五间】东西廊房【各五间左为东书房右为西书房】退防之后为内宅
  四氏学【在圣庙西魏黄初二年崇圣侯孔羡创建宋祥符二年殿中丞孔朂知曲阜县事奏准就庙侧建学称为庙学元延祐间益以顔孟二氏至明洪武二年改为三氏子孙教授各生止入学习礼未有生员之名间以儒士或应试京闱或由府学应试正统九年衍圣公孔彦缙始题准应山东乡试成化元年从衍圣公孔绪之请颁三氏学印开嵗贡之例嘉靖十年设廪增各三十名万厯十五年益以曾氏诏改铸四氏学印今名四氏学云每科乡试四氏学取中三名先孔氏而后及于三氏着为令】学门 二门【左右两角门】明伦堂【五间】东斋曰启防西斋曰养正【各五间】其后为堂左为教授宅右为学録宅圣庙祀田【按阙里志自北魏赐田以养孔氏子孙至宋大中祥符元年赐田百顷元祐间前后赐田三百顷厯金至元皆有赐田明洪武元年赐孔庙祭田五屯地共计二千大顷拨给佃户承种租入以充本府祭祀正项支用外凡一应银役俸工尽于屯粮内支用余由圣公府自行支销永乐五年拨瞻田四段共计七十三大顷】
  皇清恩赐衍圣公祭田二千一百五十七顷五十亩永不起科
  佃户附【按阙里志宋元祐间赐田许自召人耕种明宣徳间戸部踏看地土五屯佃戸共存五百戸计二千丁见丁百亩正统四年准定佃戸专一耕种差役俱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