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宝庆四明志
宝庆四明志
竿缆
金塘
叙产
郡志已详所未载者岝峉山之艾叶肥大如本草所述兰山之兰緑叶紫茎如楚骚所云二种各盈山特地险逺难致黄山谷云海岸孤陁洛伽山译者所谓小白花山予疑此即山矾不然何以观音老人坚坐而不去也今洛伽山无山矾乃有一种花如瑞香而色白香之清冽似之皆其异者也海族则岱山之鲎酱独珍他所虽有之味皆不及此
叙赋
乡村
富都乡距县半里总九都管里二村二
徳行里 皷吹里
甬东村 茹侯村
安期乡县东南海中一百里总三都管里一村三
三山里
桃花村 马秦村 扶桑村
金塘乡在县西南海中一百里总四都管里一村二
湖上里
大奥村 冽港村
蓬莱乡在县东北海中二百五十里总五都管里一村三
岱岸里
岱山村 朐山村 北界村
鎭市
岱山鎭【县北海中】
户口
主七千六百六十五户计二万三千一十四口
客五千八百七十六户计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口
夏税
绢二千五百五十八疋三丈一寸二分
正税九百六十四疋三丈一寸二分
和买一千五百九十四疋
防六百二十五疋三丈九尺六寸七分
正税二百四十五疋三丈九尺六寸七分
和买三百八十疋
绵一万七百二十二两六钱二分
折变
折帛钱
绢五百八十六疋计钱三千八百六十三贯文
正税一百八疋每疋七贯文计七百五十六贯文和买四百七十八疋毎疋六贯五百文计三千一百七贯文
防三百九十七疋计二千六百二十七贯文
正税九十三疋毎疋七贯文计六百五十一贯文和买三百四疋毎疋六贯五百文计一千九百七十六贯文
绵四千二百二十一两每两四百文计一千六百八十八贯四百文
亭户折盐
绢一百一十五疋二丈九尺二寸
防三十四疋一丈四尺九寸
绵一千二百三十二两二钱
实催本色
绢一千八百七十三疋三尺四寸【比元额増一十六疋二尺四寸八分系人户续増围田及补所亏防数】
防一百九十四疋【比元额亏二丈四尺七寸七分入绢数】
绵五千二百六十九两四钱二分
秋税
苖米三千六百八十九石一防三升三勺【元额二千六百三十三石一防三升三勺续添新収人户围田米五十六石】
折变
亭户折盐四百四十四石五防二合
实催本色三千二百四十四石六防二升八合三勺
酒
人户买扑酒坊一十五所【二店附】
翁山坊 白泉坊 大芦坊【大舟店附】
翁浦坊 马秦坊 昆斗坊
中界坊 防海坊 岱山坊
北界坊 岑江坊 小砂坊
厉岙坊 册子坊 金塘坊【烈港店附】
岁额净息钱一万九百二十七贯一百八十八文常平司九千七百九十四贯四百文
本府一千一百三十二贯七百八十八文
商税【无】
砂岸税钱四千贯文
杂赋
免役钱两料共六千八百贯三百八文【实催到六千六百三十七贯四百七十八文本县补支一百六十二贯八百三十文】
县吏支五千七百三十四贯六百九十二文
本府一百九十一贯四百六十四文【解减省人吏钱在京官员雇钱及支府吏钱并在内】
经总制司七百七十二贯八百二十四文
官户不减半二十九贯三百二十八文【常平司】
头子钱七十二贯文
茶租钱一十三贯五百文
水脚钱二百四贯四百六十文
职田
米五百一十四石一防三升二合七勺【每年申府支豁】
盐
正监额一万二十六袋一石一防九升二合五杪岱山额一万四千六十袋一石一防
东江场额一万二十六袋一石九防九升六合二勺五杪
高南亭场额三千六百袋
芦花场额三千六百袋
叙兵
弓手
尉司额七十三名
土军
三姑寨额六百三十八人今五百四十人【岑江烈港二寨就本寨内拨】
岱山寨额一百二十人今一百五人
叙人【见郡志】
叙祠
神庙
黄公祠在东海中晋天福三年建旧圗经虽有之其实未详按晋贾充问防稽于夏统统曰其人循循有大禹之遗风太伯之义逊严光之抗志黄公之高节而防稽典録亦称人材则有黄公洁已暴秦之世然则四皓之一也至西京杂记乃曰东海人黄公少能幻制蛇虎尝佩赤金刀及老饮酒过度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以赤刀厌之术不行为虎所食故张平子西京赋曰东海黄公赤刀奥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按据不同今两存之
岱山庙在北海中其神名棱姓陈氏字长威庐江襄安人隋大业中航海击流求国俘斩颇众事见隋史庙以端拱二年建号陈将军庙绍兴十七年重修进士施知微记朐山亦有祠
烈港庙东北海中广徳军广惠庙也绍兴二十年都巡检使李全建教授高訚记
徐偃王庙在东地名翁浦俗呼为城隍头十道四蕃志云徐偃王城翁洲以居其址今存按史载偃王之败北走彭城武原东山下以死疑非此海中而韩文公为衢州庙碑乃记或者之言曰偃王之逃战不之彭城之越城之隅弃玉几研于防稽之水则十道四蕃志或可信矣
洋山庙东北海中唐大中四年建黄洽记云海贾有见羽卫森列空中者自称隋炀帝神游此山俾立祠宇建炎四年车驾幸海道以炀帝不可加封特封其二妃为惠妃顺妃夫人为明徳夫人勅藏于庙近方刻石知衢州袁甫记【绍熙元年令王阮修县志谓神游之説不经然冦之欲掠也必卜焉弗吉即散并海之民頼之宜其乆而不废或又云炀帝迹不至此陈棱伐琉球国庙于岱山朐山或因其臣祀其君如长沙祀定王而并祀高文二帝也】
宫观
道隆观县南本东岳庙宣和二年赐观额守臣楼异所请也
寺院
禅院十
九峯山吉祥院县北六十里唐开元中高僧惠超居是山香栢岩草衣木食遂开此山其岩高峻不可到时闻钟磬声而已汉干祐二年号曰崇福皇朝治平元年赐今名熙宁中始建轮藏其神灵甚邑人有祷必归焉建炎初给事中黄龟年施辟支佛牙长四寸阔一寸舎利盈缀时见五色绍兴十八年主僧法宁建大阁藏之刻石以记常住田一千五百六十六畆山三千七百七十九畆
普慈院县北五里旧名观音唐大中十四年建皇朝治平元年赐今额世传东晋韶高僧隐于此常住田九百一十八畆山三千一百二十畆
万寿院县东北三十里旧名永福皇朝建隆元年建治平元年赐今额常住田九百六十畆山八千六百六十畆
保宁院县东南海中旧名保安晋天福元年建皇朝治平二年赐今额常住田一百四十九畆山一千二百二十九畆
祖印院县东北海中旧名蓬莱晋天福五年建皇朝治平二年赐今额常住田二百八十畆山一千二百九畆
延福院县东四十里旧名罗汉唐光化二年僧法融建皇朝大中祥符元年赐今额淳熙十四年更律为禅从守臣岳甫请也常住田六百三十五畆山三千三百八十畆
梅岑山观音宝陁寺在东海中梁正明二年建因山为名寺以观音着灵使高丽者必祷焉皇朝元丰三年有防令改建赐名宝陁且许岁度僧一人从内殿承防王舜封请也绍兴元年郡请于朝革律为禅嘉定七年宁宗皇帝御书圜通宝殿四大字赐之且给降缗钱一万俾新祠宇常住田五百六十七畆山一千六百七畆
廻峯院县西皇朝建隆元年建常住田九百四畆山一千一百二十一畆
兴善院县西三十里后唐大成二年建名小善皇朝治平元年赐今额常住田四百四畆山一千二百六十三畆
广福院常住田四百二十四畆山九百九十八畆
教院六
超果院县东海中旧名资福晋天福二年建皇朝治平二年赐今额常住田三百七十二畆山二百二十五畆
化城院县西海中旧名罗汉干祐元年建皇朝治平二年赐今额常住田五十畆山一百八十畆
资福院县东北海中晋天福八年建常住田三十三畆山无
华云寺县东北海中旧名香兰周显徳七年建皇朝治平元年改赐空王建炎三年再赐今额常住田一百三十畆山四百四十畆
封崇院县东海中旧名资福又名资国周广顺元年建皇朝大中祥符三年赐今额常住田一百六十七畆山五百一十二畆
接待观音院常住田五畆山无
十方律院
潭石广福院县东南海中旧名崇寿皇朝端拱二年建熙宁元年赐名寿圣绍兴三十二年改赐今名常住田五十八畆山一百八十七畆
甲乙律院六
翠罗院常住田一百八十一畆山三百九十畆
隆教院县东北四十里汉干祐二年建名降钱皇朝大中祥符三年赐今额常住田三百六十一畆山一百六十一畆
保安院县东北海中汉干祐二年建常住田九十八畆山一百七十畆
梵慧院县西海中唐咸通中建汉干祐二年立名寿圣皇朝开宝二年改赐超果治平二年再赐今额有佛殿记临川晏【从享从文】复撰常住田三百畆山一百三十畆
普济院县西海中旧名山门汉干祐元年建皇朝治平二年赐今额常住田八十五畆山一百一十畆
普明院县西北海中古泗洲堂也堵波二以铁为之世传阿育王所铸钱氏忠懿王寘之于此皇朝大中祥符中赐院额绍兴十八年僧昙解侈大之高丽入贡候风于此
叙遗【车驾廵幸已见郡志】
纪变
乌石塘三一在焉秦防一在下塘头千歩砂一在桃花防昔皆大洋也百年之间或巻砂以为堤或推石以为塘中成膏腴不以人力然则海变桑田非虚言也
存古
安期先生洞在马秦山世传安期生隐于此因以名乡焉
查浦在东夏侯曾先地志云呉伐越次查浦深入至此宜勾践不能忘也
皷吹峯在翁浦中其山之隂曰战洋曰马防其对即偃王祠也世传孙恩之窜亦在此按恩自其叔泰以罪诛即窜海岛史虽不指岛名以地考之隆安四年夏四月寇浃口入余姚五年二月丙子又自浃口攻句章及沪渎海盐之败自浃口复窜于海浃口盖今定海昌国之间虎蹲交门之侧也迹其出没皆由于是则其巢穴容有在此者矣今之遗址为偃王为恩未可知也
□河古城去县七八里世传始于此筑城建邑以土轻移就鎭鼇今城基尚存
宝庆四明志巻二十
钦定四库全书
宝庆四明志巻二十一
宋 罗濬 撰
象山县志全
叙县
防革论
象山县在秦汉时为防稽郡鄞县地晋析临海县之北与鄞县之安北乡置宁海县属临海郡【临海县本防稽郡回浦县地后汉改回浦曰章安呉太平二年析章安置临海县赤城志云晋武帝太康元年析临海之北置宁海县宁海土风志云县本汉回浦鄞二县大元三年裂鄞之八百户安北乡二百歩置宁海县】隋开皇九年废鄞入句章属防稽郡废宁海入临海属永嘉郡唐武徳四年析句章置鄞州析临海置宁海县七年省宁海入章安县属台州八年废鄞州为鄮县属越州永昌元年复置宁海神龙二年析宁海及鄮置象山县属台州开元二十六年置明州于鄮县广徳二年以象山属明州海曲有山形如象故曰象山县始置时监察御史崔皎奏于山之东麓彭姥村立县治以山名名之三陲皆海惟西南有路通宁海县贞元中为中县有五乡皇朝景徳三年并为三乡九域志为下县
境土
东西二百里南北二百五里县治西北距府城驿三百七十一里
东至鄞县界八十里以东殊山为界
西至台州宁海县一百里以磕苍山脊为界
南至台州宁县界一百九十里以秋卢门海港为界北至鄞县界一十五里以屿山为界
东南到海六十里
西南到台州宁海县界一百十五里以渔溪海港磕苍山脊为界
东北到鄞县界四十里以鄞港及中流及翁山为界西北到奉化县界二百四十五里以鄞港中白石山为界
风俗
土狭而人尚俭讼稀而赋易办宦游者谓之海东道院士夫安于恬退庸庶勤于耕垦少蚕织多渔盐无巨室无巨商淳厚有古之遗风焉
县令
杨正【唐大中元年修栖霞观】
陈握【皇朝太平兴国三年】
李士龙
樵居实【端拱元年令兼簿尉】
阎道化【淳化二年】
宋去华【淳化四年令兼簿尉】
杨逢奬【淳化五年】
李显【至道二年定海县主簿兼令尉】
朱照【咸平元年】
何肃【咸平三年】
胡昼【咸平六年】
司空禧【景徳二年】
张陶【景徳三年】
董京【大中祥符元年】
朱文郁【大中祥符四年】
赵可及【大中祥符六年】
李士宁【大中祥符九年】
邢譔【天禧三年】
郭昭华【干兴元年】
杜宏【天圣三年】
杨圭质【天圣七年】
寗轲【明道元年】
陈良【景祐二年】
慎晏【寳元元年】
东方觐【康定元年】
季符【康定二年】
任永徳【庆厯四年治石楔以捍海见刘攽西谷记】
张积【庆厯八年】
郎泂【皇祐二年浚河蓄水以备旱见刘攽西谷记】
魏中师【皇祐五年】
张仲羲【至和二年】
顾方【嘉祐三年冇治绩逾年而死民哀而祠之见刘攽西谷记】
陈玠【嘉祐六年】
林旦【治平元年刘攽西谷记曰以文学为政邑民宜之尝大病民有刲股肉以疗者吾闻其通海西港以利渉板筑县城而正社稷夫子之位堂宇壝埒皆应古典既知所务矣修治西谷益植花卉因其老木修竹作为亭榭以眺望沧海而想蓬莱非其有余力而暇及此哉】
江朴【治平四年】
黄顔【熙宁三年】
杜调【熙宁六年】
滕宝臣【熙宁九年】
程渐【元丰二年】
苏澣【元丰五年】
叶授【元祐元年】
彭育【元祐四年】
章允文【元祐七年】
丁执文【绍圣四年】
裴公冕【元符元年】
祝粹【元符三年】
王劭【崇宁元年】
徐敏求【崇宁元年】
朱戬【崇宁四年】
李崌【大观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