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年年饱看春来去,输与西湖处士家。
造物全将素作华,牡丹那得号真花!
古来骚客知多少,貌得精神有几家?
穷冬天意似奢华,向壁明珠剩作花。
付与春风向何处,殷勤不为五侯家。
浓霜轻雪妒清华,暖日烘时只见花。
天意似怜尘世界,故将茅舍换仙家。
地宜冬暖早韶华,回首墙东李亦花。
毕竟晨妆自羞涩,岂堪位置寿阳家!
金掌何人吸露华?争如瓦盏泛霜花。
移床来傍花边坐,底用云岚顶上家!
老觉无情恋物华,玉尘那复惜飞花!
春风只在襟怀里,试问蓝溪吏隐家。
题 清 水 岩
前 人
飞溜无时断,行云一日停。
半年嗟苦雨,三度扣禅扃。
岩岫方从认,松篁恰得醒。
草木多掩映,岸竹半伶俜。
舟子应频唤,山农讶屡耕。
溅衣黄土重,侵屦碧泉泠。
溪合高低白,林迷上下青。
乍褰绵作障,重展玉为屏。
古佛灵如在,微官德岂馨!
心悬炷香案,容肃换衣亭。
晚照催归骑,清风惜暑棂。
凭高闲一顾,人世是浮萍。
题 双 溪 阁
前 人
重开杰阁似天成,气压尘阛境自清。
一水深澄苍玉远,五峰齐峙翠屏横。
未谐广厦万间志,且惬行人六月情。
蚤晚定能夸盛事,凤池桥上看蓬瀛。
题 等 法 院
江白(宋县尉)
满路烟花画不成,栖桐佳致古流名。
院邻翠嶂千寻碧,门抗寒溪一带清。
昼影乱云遮暑气,晚凉疏雨送秋声。
我来到此慵回首,倚槛吟看海月生。
题 真 觉 院
夏臻(主簿)
半天闻梵唱,一径踏松阴。
起石云千仞,悬空瀑万寻。
题 大 眉 小 眉 山
黄锐(宋知县)
一岭复一岭,一巅复一巅。
步丘皆力穑,掌地也成田。
线引山腰路,针穿石眼泉。
眉山同是号,此处合生贤。
留 蓝 溪 驿
罗时用(宋县尉)
寂寥孤馆白日静,酣睡有魔那得降!
扣户故人风动竹,龁萁羸马浪翻江。
飞残蝙蝠灯留壁,啼尽栖鸦日到窗。
堪笑浪游仍住此,一秋赢得鬓丝霜。
题 双 济 驿
陈休斋
村南村北放黄犊,东坞西坞闻鹧鸪。
麦熟田家饭自快,梅残野店酒相呼。
题云津阁和赵时传韵
陈 宓
西来一派接天流,谁结危栏占上游?
树蘸碧波原不暑,沙攒白鹭更宜秋。
沉酣胜地方知味,濡滞穷山未拙谋。
欲把君诗镵翠壁,清名长与此溪留。
题 龙 津 桥
前 人
兼旬积雨截晴虹,洗出溪山罨画中。
别浦渔歌来瞑色,长桥人语半秋空。
吏闲剩得三更月,民阜多逢五日风。
作计追陪今恐后,杯盘随意底须丰!
将归留宿云津阁二首
前 人
山色月中犹见碧,溪流枕上更闻声。
身轻阁隐欣投宿,此是还家第一程。
三年饱识溪山面,未省烟云际晓生。
阁迥桥长正相映,桃源图上有人行。
游 月 湖
前 人
平芜几载翳云烟,一日重开便豁然。
须信耕桑皆帝力,谩将歌咏祝尧年。
金堤新插千株柳,玉井仍看十丈莲。
县令愿同民快乐,西风来看绕湖田。
题 清 水 寺
曾从龙(状元,晋江人)
壁立峥嵘万仞峰,骑鲸俄蜕葛陂筇。
空留诗句传千古,今在蓬莱第几重?
岩上胜游成幻梦,壁间遗迹暗尘容。
山僧好把纱笼护,莫学阇黎饭后钟!
蓝 溪 次 曾 状 元 韵
林伯春
羊肠路入最高峰,倦倚东风点瘦筇。
芳草有情春意远,青山依旧暮云重。
新来梵阁添奇观,前度诗人带老容。
寄我此身天地里,梦回林杪一声钟。
题 琴 堂
连涧(县丞)
堂下肃且清,琴声淡而古。
学道则爱人,岂独闻其语。
题 莞 尔 堂
前 人
人心深百川,世路险九折。
牛刀岂非宜,能巧不如拙。
题 赋 梅 堂
方仕举
我名赋梅堂,恨不醉梅旁。
癡儿不解事,簿书终日忙。
题 县 圃 三 首
陈 宓
疏花早不奈香何,三叠琼葩应用多。
最是动人情意处,黄梅已老未逢荷。
人间桃李漫春风,流水飞尘过眼空。
谁信黄梅深院静,水栀如玉映群红。
晓来初日满林光,犹见枝头梅子黄。
一对蝉声相上下,柳丝摇曳与俱长。
题 宗 教 院
刘铸(宋知县)
雨过江山丽,春深笋蕨肥。
扶藜苍藓破,移榻乱花飞。
题 佛 耳 山
詹敦仁
我爱佛耳山,来偷一日闲。
不见佛耳面,愧汗不开颜。
有时见佛耳,与山重往还。
题 龙 安 岩
吴琎(知县)
拂衣长啸下依仁,野鹤闲云伴我吟。
胥吏无门催未了,菑畲得水已回春。
翠微古刹僧留榻,尘世功名客寄身。
风俗可能移浅陋?直将丹悃答皇明。
题 风 移 俗 化
前 人
清溪风俗近如何?视千年前更变多。
逆理非为民少作,知书淑礼士登科。
春深只见农扶耒,夜静还闻女织梭。
送死颇知当大事,起疴尚少祝邪魔。
家家早起深更卧,事事无争仗酒和。
唯有一般犹未化,初丧吊客醉婆娑。
归 休 有 作
陈辅(知县)
天赐老夫归故乡,杜陵佳句借揄扬。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诗书喜欲狂。
骸骨堆埋丘垅旧,贻谋不作马牛忙。
到家一洗尘凡虑,鼓缶长歌乐正常。
凯 还 诗
司马垔(按察司副使)
圣皇御极漙深仁,赤子潢池敢不臣!
宫室污涂宗党尽,天诛曾不待三旬。
题 清 溪 宫
周孟中(提学佥事)
迢递漳平四日程,清溪夜卧到天明。
年丰已喜民安堵,村静不闻犬吠声。
自是山川留过客,却教风雨阻行旌。
搜求俊彦充庠序,从此湖头多显荣。
清 溪
胥文相(龙溪知县)
景入清溪山路纡,里中父老喜相趋。
风淳昔感何人化?民困谁来此地苏?
乡有耆农时讲约,门无候吏夜催租。
遥瞻一簇榕阴里,半业桑麻半业儒。
清 溪 宫 写 怀
龚颖(知县)
歇马湖头路亦多,多情无奈簿书何!
鼠牙雀角真堪厌,秀水佳山喜再过。
修竹拂云来凤鸟,青松夹道挂藤萝。
羽人解说玄机妙,坐听深更苦睡魔。
一峰书院次浅斋郭先生韵
黄怿(县令)
世人心地累牛羊,惟有先生善主张。
道见眼前多快活,名魁天下作寻常。
敢言礻虎落奸臣魄,到处陶成君子乡。
可爱浅斋从义起,泉南新庙酹新浆。
舟行蓝溪写怀二首,次紫峰陈先生韵
前 人
怪石滩头震怪音,舟师忙指揖升沉。
闽中风景多如此,回首凭阑虑转深。
更鼓分明空谷音,独怜世态有浮沉。
乾坤何处非儒业!好吐丹心九陛深。
题 东 岳 宫
王以宁(举人,惠安人)
遥望凤山翠几重,道人午夜叩疏钟。
鹤舞花间碧汉去,龙吟渊底彩云从。
千章古木藏风雨,九曲飞泉渡海江。
我来到此亦奇迹,万古多留第一峰。
按 事 宿 磐 宗 楼 题 壁
陈尧兴(通判,南海人)
楼在新溪里,建自里人林昌,中筑层楼,雄拔特起,外环小楼,浸以深池,巍然为一方形胜。贼屡犯,竟莫能攻。宗人咸赖之,故曰“磐宗楼”。同安御史刘存德有记。
危楼缭绕列层峰,簾捲阑干翠霭重。
花影引春蒙枕簟,松涛和月上簾栊。
我来逸兴横寥廓,醉后狂歌落半空。
极目烟霞深几许,恍疑身在画图中。
经略太湖岭寇寓磐宗楼,次壁间韵
吴鹏(参政 秀水人)
林家楼阁枕层峰,下瞰南山百二重。
晴引紫烟通几席,晓迎红日满房栊。
同居正喜孙支茂,高视能令眼界空。
信宿不禁频徙倚,北窗遥对五云中。
中秋后三日营白叶堡,夜宿磐宗楼,和吴大参公韵
汪瑀(县令)
磐宗楼下列诸峰,高义层云几万重。
俯瞰岚烟笼远市,遥看海月上疏栊。
百年文字同芳饮,一派弦歌绕碧空。
赢得清平闲半日,簿书偏入梦魂中。
次 韵 题 磐 宗 楼
李錀(教谕,桂林人)
楼远清流向列峰,年来佳兴不胜重。
晴云时出飞华栋,夜月频迎在绣栊。
坐起洒然真性适,到来洗耳俗尘空。
嵸巄不独诗书地,势概尤坚障望中。
和 韵 题 磐 宗 楼
孙统(训导,儋州人)
突兀江楼峰外峰,人家烟火几重重。
寒威自昔清寰宇,和气于今满绣栊。
保障也能尊国势,孤高尤喜插天空。
庭前兰桂春风好,抚景悠然乐在中。
春日按事安溪,次草庵寄詹企斋二首
程秀民(知府,西安人)
宦情牢落閟重城,为爱荒郊踏马行。
不分归云还带雨,岂堪幽谷更啼莺!
趁耕暖犊农家乐,独对残杯旅客情。
闻说故园薇蕨好,投簪久拟续来盟。
病起忽惊春过半,寻春又却与春违。
草深萝迳花乱落,雨暗山村鸟不飞。
海甸奇观空漠漠,杜陵高兴自依依。
欲将茂绩酬归志,匹马微吟历翠微。
至安溪,感秋雨偶成一首,呈汪潜源大尹
文大才(兴化府同知)
客邸逢秋心已悲 ,况逢夜雨复淋漓。
怀莼欲解两疏组,恋阙惭无六出奇。
漫向龙津思菊水,却从凤髻望峨眉。
高情喜会潘安尹,绿蚁连宵醉玉卮。
同潜源乡兄经营白叶堡,宿多卿楼二首
唐爱(南安知县)
晚宿多卿地,楼高景最幽。
插茅围屋短,折竹引溪流。
炉火松烟暖,盘飧夜雨稠。
谈兵感时事,喜见海烽收。
石凳连云暗,肩舆带雨行。
足知山势险,身为国谋轻。
野鹤依人立,灵鼯挂竹鸣。
风寒春未透,酌酒听泉声。
和 韵
汪瑀(知县)
百尺元龙榻,林深山更幽。
鸟啼惊夜雨,石没涨春流。
鼓吹千峰静,棠阴万木稠。
干城何事业,白叶未禁收。
百里安溪道,冲泥傍险行。
方舟流水急,茵褥落花轻。
习习熏兰气,嘤嘤听鸟鸣。
春风披草木,谈笑付棋声。
龙津渡犒白叶坂军,和徐三桥韵
前 人
忽报将军传羽檄,喜闻郊外选徒声。
秋江鼓吹鱼龙静,山郭旌旗豺虎惊。
习习谷风生俎豆,瀼瀼清露缀繁缨。
投醪饮罢齐歌舞,却笑当年万里城。
东 岳 劝 农
前 人
二月望省耕,同望山、瑞峰及詹蔡二生,饮于东岳之官阁,既而吴生昆季携酒后至,复移樽乐饮,薄暮醉旧,亦一乐事也,诗以记之。
四阳初动鸟催耕,税驾东皋戴晓星。
馌饷私田泥滑滑,筵开官阁雨冥冥。
莺啼隔叶怀音好,柳拂高堤照眼青。
日暮何当髦士集!春风桃李醉翁亭。
阅白叶堡戍卒过太湖岩
前 人
百丈山头路,萦纡半入云。
披莱寻佛迹,磨藓认碑文。
院静天花落,泉流地脉分。
停杯僧话永,飞雨过松林。
初 登 太 湖 岩
詹彬(举人,邑人)
发源自佛耳,名刹难称俦。
不雨山长润,无风气亦秋。
衔杯僧共坐,穿径月同游。
寄语长安客,何如此地幽!
和 韵
李澜(举人,邑人)
登眺舒望眼,有僧卧石云。
林深迷故迹,池漾涣真文。
树影高低见,琴声左右分。
君亲愿未慰,愧宿太湖林。
强成数韵,奉赠汪潜源大尹祈雨有感。
李錀(教谕)
我昔东山望四郊,四郊弥望皆青苗。
旱魃夏来作时虐,青青已见还枯焦。
黎民生计桑田上,租赋饔飧朝暮望。
丰登之岁转凶荒,里巷之人哭相向。
征科况复日又新,犹闻飞檄来纷纷。
颠踣疾苦欲谁诉,怨咨情状付眉颦。
使君久报忧民念,瞠目视之神色变。
礼祠徼福日未遑,东去西来心不倦。
至诚能感天心回,须臾烈日无光辉。
曹隆天上暗于墨,蜚廉耳畔鸣如雷。
商羊顿觉街前舞,雨脚如麻来畎畝。
不淫不涝宜我田,在在沾濡泽斯溥。
知时文鹬气自求,兴云蜥蜴行归休。
剪瓜桑林叹已古,焚尪暴旱巫何尤。
槁者既苏仆者起,不必助苗苗长矣。
仰事俯育百不忧,私负公输两能倚。
闾阎歌德比怀英,精诚能使孑遗生。
今日观风谁使者?好将姓字达神京。
(《安溪县志》卷之七终)
●卷之八 杂志类
《安溪县志》卷之八
杂 志 类
志,有杂云何?收众流也。祥异天变、神仙妄幻、二氏异教、盗贼为妖,各别为一类。作《杂志》第八。其目有四。
一、灾祥
《洪范》以休咎之征,而验五事之得失,感应之理捷于桴鼓,天可畏哉。修省之道,容可以少缓乎。太史公曰:“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敕,其次修禳。故《春秋》于祥异而并言之,此《春秋》书法也。”志《祥异》。
祥
宋元
(无考)
国朝
嘉靖七年八月,县之感化、龙涓二里深山中,有松梢结物如白糖,味甘且香。樵人取而啖之,可以愈疾,人谓之甘露。
灾
宋
治平四年秋,地震如雷。
崇宁元年,岁大旱。水泉涸,民汲水至二十余里,乡人多渴死。
乾道三年五月丙午大雨,连四旬不止,溺坏民居六十余间。
淳熙十一年,四月至八月不雨,岁大荒。
元
至正二十七年二月癸未,地震。
至正十年十月乙酉,侯山鸣二日。
国朝
成化二十一年,自春徂夏,积雨连旬。
成化二十二年,春三月旱,五月、六月大旱,禾死岁荒,民多流移他郡。
成化二十二年,九月丙寅,地震三次。
弘治十三年,三公峰崩声如雷。
弘治十四年九月,午山崩。
弘治十六年七月,大水漂没民居。
正德十一年八月,午山崩。
正德十二年八月,地震,声如雷;地生白毛,如马尾,长尺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