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宁国府志
宁国府志
者因不悦君,不继治完。后数年大水啮堤,民田复垫,郓人至今于君有去思焉。授永州通判
,未行改签书镇南军节度判官,加奉议郎云骑尉,赐绯银鱼袋,兵部知镇南。为政乐易,故
父老多喜君。至君好读书,笃信义,善与人游。晚好养生谈性,每接老禅宿德,引论妙明,
终日不倦。琮蒙兵部知爱甚笃,故与君兄弟通家相熟。予常爱兵部气严语直,居官不苟,毅
然有不可屈之色。然顺物循理,未尝不存恕,而君之为政,多似父谯国,视族人有爱,御左
右有恩,上下和敬,无有间
言,而君之于家多似毋。绍圣二年明堂予在户部,与今翰林学士承旨蔡公奏,委君起江淮钱
二百余万贯,君不半年皆运至都下。次年今户部尚书吴公亦奏,委君起新钱二百余万贯,君
以王事不敢辞,盛夏冒暑,令福求侍行。至九江,一日语福求曰:“生死人之常,吾素学佛
,止欲了此事。年已六十有九,今日与汝诀别。”言讫以目视左臂,良久瞑而逝,无一语及
家事,时六月十一日也。初娶程氏,封武昌县君。继娶华氏,封平原县君。子男二人,岩求
、福求皆举进士。岩求先君卒,女二人,一早卒,一归承奉郎熊。孙男
三人,女一人皆幼。知饶州承议郎君之弟结,令福求持君行状求予为铭。以琮为知君者,卜
以绍圣四年十一月初四日葬君于仁义乡响山之原。因序而铭之,铭曰:材知其可以为,命知
其不可。生知其
可以养,数知其不可移。孝知其可以慕,故行而有所依,事知其无以穷,故语而不及遗。住
知其无可奈何,去知其本无所亏。藏君万年,昭此铭诗。
大观石刻
在泾县宝胜寺塔上,凡
数十方嵌塔内外。塔无梯级,不可登,所得凡七刻,皆记当时男女捐财祈福语。俱详县志
。
政和五年石刻在宝胜寺前,文详县志。
故宣奉大夫显谟阁待制赠少保汪公神道碑
检校少傅缺一字信军节度使知宣州军缺一字事兼缺五字田使缺二字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二百
户,食实封二千一百户汪伯彦题。显谟阁学士左中大夫提举江州,缺一字
平缺四字开国伯,食邑缺一字百户,赐紫金鱼
袋,汪缺右朝散大夫新改差知台缺三字兼管
缺一字劝农缺一字赐紫金鱼袋吴缺二字书。
公讳,字仲容,姓汪氏。惟汪氏世次绵远,古有汪冈氏者,当三代时国于封禺之山,其人
皆魁
梧寿考缺三字所谓汪氏之龙鱼是也。或曰汪姬姓也,缺二字公支子,食采于汪,因氏焉。故
哀公十一年,童汪死齐师之难,为孔子所褒。自汉讫陈,漫不见史。隋、唐之际,始班班
有人,曰华,曰缺一字率以武缺一字而其系皆本黟歙
。公宣城新建里人也。宣城于黟歙为近,
岂其族蕃大,岁久而迁耶?公曾祖文戬,祖元亨,父衮,皆未尝出仕。衮以公故,赠朝请大
夫,然不缺一字于黟歙何别也。暴秦绝学,六经无全书。至汉诸儒各
以颛门相传,授然泥于
缺一字故后世疑焉。宋兴百余年,王文公安石以经术辅天子,于是学者满天下,
非王氏不宗
,方诹释之初,公实与其议,又首传其说。故命世则为缺二字立朝则
为名缺一字居官则为循
吏。非师友渊源缺一字所缺五字乎公缺二字
嗜读书缺六字未知经缺一字时已能专意义学
,手
笔口诵,昼谈夜思。闻吴兴胡瑗有文名,缺一字易书以往,得其所学
。既从王氏游,遂于缺
二字无不通会缺四字增弟子员求人可为诸生缺二字者以公与李图南分录缺一字事人莫不荣之,
于是天子闻公名,书于屏间,有用公之意。而神宗弃天下矣!公年四十余,始以元丰八年登
进士,调舒州怀县主簿。丁内艰,服除,调缺一字州司理参军。时太守
兴学,闻公至喜曰:“为
诸生得师矣!”繇是方缺二字千里间学者趋之缺一字
公缺四字师法,荐者交章,迁瀛州防御推官
,知歙州黟县。专以静治教,条皆可师,若斥伪卷,以民欺。筑缺一字堤以除水害,至今
为邑人所纪。召为太学正,改宣缺一字郎缺八字京
师得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还朝授太常寺
主簿。属徽宗亲政事,选用人缺二字公秘书丞以朝奉郎充诸王府缺三字国子司业缺二字封皇
子为王诏缺一字端亮耿直,有文学政事之人,为王府属公以应选兼记
室。寻对便殿,赐绯衣
银鱼。大观二年迁国子祭酒,兼定王嘉王翊善缺四字书舍人缺
二字朝议大夫缺二字大司成缺
,宰相未知缺五字右史侍旁,徽宗顾公曰:“汪可也。”未几以议学制
不合,除显谟阁待制,
知婺州。缺十三字颍昌府推行钱币,如诏旨进中奉大夫,移陈州。明
年移寿州,未几又移应
天府。缺二字曰:“吾可以归矣。”即抗章缺三字提举
西京缺三字福宫,舟行及盱眙,遂请老。未受
命而卒,春秋七十有五,积官至通议大夫,诏赠宣奉大夫,官其四孙,从优数也。公行与学
称,为时所尊。平居退然,与物无竞。至辨论经义,则毅然以身任之,故自布衣录天子学事
,
及为博士司业,以至任大司成之官。官以儒名者几三十年。朝廷法度更张,公未常不与缺一
字诸儒确,公援古谊而言从容折衷,闻者莫不厌服。故绍圣中
,修学制则为编类官。崇宁
中置讲议司缺一字礼局则为检讨缺二字官缺
二字侍臣又必缺三字之缺一字其言涉规戒者
,天
子未尝不改容而听焉。公亦自谓得圣人指归,所至喜为人持论,方吏州县缺一字
使者或受业
焉。岁晚为州将,时诣学宫为诸生讲说,至忘食饮,虽老不衰。为记室时,妃嫔有以王书句
读属者,公辞非其职,不听,及出守将,行又请公释其音。遣中贵人饷物甚厚,公一不受,
人方知公名闻禁中。公虽喜谈经,而言语妙,天下少从,有司试必处其缺一字至奏赋。崇
宁中又为天子缺三字掌缺一字制温厚闳深一篇,出入争
诵之。缺二字非其缺一字不自以为能也,
遇人无贵贱长幼,一本于诚。居家未尝问有无,缺一字临州郡稍廪之
入率取其薄,而痛裁其赢。然亲旧恃公为生者至不可胜数,所著书有《诗书解义》缺六字十四卷,缺四字三十篇,《诏诰》三卷,
缺二字一卷,《文集》三十卷藏于家。
按:此下尚有文一段,内绍兴
九年,及公子伯虎以书二语尚有意
义可推。余惟汝言汝文四字可辨,约是之孙已购本补辑。谨俟后之君子。
水西
塔绍兴石刻
宣州泾县坊郭宣缺三字佛弟子梅权与妻叶氏,男彦卿、彦启,阖家眷
等舍钱三十贯文足入水
西山。缺三字建造宝塔第一层一面,以成胜事者,伏愿此功此德,用
仰答于四恩,若宗若亲
,冀潜消于八难。绥我眉寿,垂裕后昆。咸义命之方,无替箕裘之业。
谨刊于石,以
永无穷。辛巳绍兴三十二年三月十四日记。
白龙潭摩崖诗在旌德凫山
颠。凫山蜿如龙,东行二
里许,至潭处忽突怒,峥嵘插入潭底。岩壁瘦削,下临无际,有迳容趾足,二分垂外。上刻
“白龙潭”三字,大四尺余,旁镌宋丞相刘义温书。
嘉定井栏在宣城
鱼嘴茶庵,上刻嘉定元
年四字。
杜范敕石刻在宁国府二门外。敕杜范
:朕念四郊之多垒,孰能十里而折冲。肆命相
臣,肇开督府。联合吴蜀,表里江淮。欲脉络相为贯通,庶臂指易于运掉。然赖将坛之戮力
,并须制阃之协心。上而帅守监司,下而兵民总首。其思国耻,毋徇己私。各摅智勇之长,
同赴功名之会。率循统纪,勿立町畦。毋巽懦以偷生,毋疾以交恶。
叶济国事,用拯民
艰。故兹示论,想宜知悉。夏热,汝比好否,遣书指不多及。二十六敕杜范。
程
炎子摩崖碑在
琴高山洞中。琴高先生下缺皇宋宝丙辰仲秋,下缺里人玉塘程炎子立。
元程栗苏公《修学记》
延七年,在泾县学宫西庑,文详《县志》。
泾县尹苏公政绩碑
在泾县学中,记载文内。翰林
学士承旨荣录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书。国子博士承事郎
缺篆额。亚中大夫宁国路总管
府达鲁花赤兼管内劝农事蒙古字立石。至治二年,岁在壬戌仲春吉日
,泾县儒学教谕梅震记
。儒职吴景山、吴阳凤、徐仁元、施得道、赵良杲、汪文润、刘庆云、左斗南、俞天瑞、程
衡孙、沈纯佑、姚笃、贺及翁、赵友龙、元礼,姓氏模糊邑士王应岩、唐景文、李友闻、
王受祖、胡允武、曹起滨、高德胜、郑崧寿,建康路南轩书院山长汪霆声,宁国路医学录左
继,一字模糊宝胜禅寺住持圆宗禅师,义泉明德通玄弘道法师,宣阳
观领众焚修谷应声等建
。
按:佟青士《二楼记略》,泾邑泮池久湮,夜尝有光,见者疑是宝气发之,乃是刻也。
亦足
见文人翰墨胜于青萍结绿云。
政绩碑阴文二则礼备于器,器备于人。苟
非其人,器必与俱,宗
庙之礼,宜君子为究心焉。吾学兴复以来,其间类多草创。至苏公始讨论而润色之,凡丁祭
仪具,昔沟木而青黄者,今冶铜而陈设之。且令执事者相沿而交革之,公之心古矣。语曰: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谨件而列之于石。并盖二十六合,簋并盖二十六合,豆并盖五十合
,坫二十五面,爵三十一只,象尊二只,牺尊二只,山尊二只,壶尊二只,大尊二只,著尊
二只,一件,洗一件,龙勺六柄,香炉二十一个,右祭器并盖总三百一件,各有款识,幸
毋慢藏,责有所归者。至治壬戌年仲春吉日泾令掾梅震志。
为政非难,知其要为难;治
民非
难,得其心为难。然非知政之要,则又安能得民之心矣乎!予往泾邑,睹其儒医之学,与夫
社
稷风雷之坛,鳏寡孤独之居,皆焕然其新,井然有条。隆碑丰碣,镌勒原委,愚于是知泾尹
苏君之政为能知其要矣。盖观其笃意于儒,则知君之存心于人材。观其致力于医,则知君之
垂情于民瘼。观其崇社稷风雷之祀,则君之急农事可见。观其隆鳏寡孤独之养,则君之惠
穷
民,可知举网之纲,挈裘之领,目张而毛理,有不俟乎言矣。君秩既满,郡侯推焉,部使荐
焉,将去泾而迁焉。泾之民著其嘉绩,播之声律,欲以寿于金石,以致其去后之思。噫!何
君之得民心如此乎?亦以其为政知要而然乎!予读泾民之文,深嘉苏君之为政,而又深叹凡
为政者之不能尽苏君也。故书其文之后,以致吾意云。至治辛酉嘉平月望新安程桌跋,斋长
缺元礼书。
杨刚中《泾县新学记》元统元年,
在学宫西庑,文详县志。
廉访司题名碑在府二门
内西首,记载文内。通奉大夫江东建康道肃政
廉访使王士熙撰,大中大夫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使卜颜帖睦儿书,并篆额。
按:王士熙、
卜颜帖
睦儿之为使,在元文宗时,而碑具详一代廉访使、副使签事名姓。盖立石元统中,而后人续
增者。
广法寺钟铭在宣城象林山。元兴贤乡汪太宁铸,元贞
元年题铭,文系四六未录。
郭雷焕《
明伦堂记》至正元年,在程桌《修学记》碑,阴文详县志。
《重建重兴寺记》承直郎宁国路太平
县达鲁花赤兼劝农事纳速刺丁撰文,奉训大夫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经历吴伯都拉篆额,嘉
议大夫礼部尚书汪泽民书。太平县治黄山踞其西南,摩云戛日之标,朝岚夕霏之态,黛景金
光,丹碧之气,绵数百里,蜿蜒盛积,潴为灵泉,缺二字结为奇峰,
怪石延亘为重冈,复岭
蟠屈为臂,横股直支属腾拿,脉络连注。金仙有祠,佛子有宫,靡不选幽据胜,基布蜂列。
重兴寺者徵图志。距县北三里,其初即碧云庵也。初僧智仁主之,兴废荐更,智仁身先服劳
。排菅,始有厥居。宋绍兴十五年赐名“重兴”,从
僧智仁请也。皇元混一区宇,当至
元十五年戊寅僧悟真来主寺事,既为权舆,因名其地为碧云山,示不忘本也。
是而后守者
非其人,金谷荡散,田疆,舟壑负藏至无用,蔽风雨
以食。缁众引去,钟鱼不鸣。至顺
间,僧道成具讼白县庭下,由是得理,悉归其资。业暨成之,徒嗣守之,隳败钟梵荆棘,
寺
宇日就倾圮,漫不可支。邑著姓孙裕翁司丞等发慈悲,想集诸山之众,相与谋曰:物之具废
兴通塞,抑常理循环,然而兴旧起废,必假之人力,庶克攸济。故自昕昏之勤,拮据碜
寒之劳,一旦至于空山金碧蓬场天宫,其废兴之道,顾力行何如耳。于是佥议前往兴国寺,
僧悟乘道行俗缘,远迩交孚,请屈以致崇奉香火。然乘之来也
缺一字于窗,蒲卢产于室
,公私扫地,赤立殆无以厝手,不亦难乎?居数月,斩林出虚,发石碧,法堂靓深,缺三
字峙,斋庾序列。鱼螺铙鼓之编,种种毕具,然犹未也,卓志益坚,慧力摄施。
县耆宿程君
万石嘉其诚,缺三字之请,门闼载完,礼神之祠,栖客之舍,严严翼
翼,区卢一新,其规制
视昔始宏且备。梵呗琅缺三字烟亦既美矣,矧佛之
道,无明无晦,无去无来,无兴无废,
得人而行即坚固,法云行于山,雨流缺三字。固有不待召而自奋励者
,不可诬也。今寺之颠
末,昔也废而今也兴,昔也晦而今也明,师来之缺三字初基成,此道
场其愿力所就,可传不
朽,后之缺一字是席者知创之难,而成之不易,维承孔式,有
缺三字振大雄氏之道于无穷见
称,法中龙象顾不伟欤!余忝邑长师,来请记于石,以畀后人夫见缺三字寺吾游也,又嘉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