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志



曰鸠:明黄尊素诗:“陵阳五月雨中程,播谷啼鸠彻夜鸣。”

曰野鸡,曰野鸭,曰画眉,曰山和尚,曰鹳鸽,曰鸳鸯,曰鹰,曰莺,曰燕,曰鹊

,曰雀,曰鸱,曰鹌鹑,曰黄鹂,曰黄头,曰婆饼焦出宁国县。


兽之属
曰虎:各县山深处俱有。宁国县设有虎猎户,三姓

世充

。宋汪襄《西山捕虎行》:“西春山暮繁草木,红白花开映岩谷。朝来猛虎忽留踪,猎人挟



争驱逐。”乾隆三年,太平多虎,邑令田榕作《驱虎》文,祷于城隍庙,虎皆远匿不为害。

见《太平县志》。
曰墨熊:旧志出宁国,今无。
曰狗熊:

出宣城华阳山并太平黄山。
曰白鹿:仙兽,太平县黄山

石人峰下偶见之。
曰獐:《洪武志》:宁国县岁贡獐麂狸皮。

曰麂:国朝沈泌诗:“狸麂纷淆核。”按:麂獐之属,宣城上市街与鸡



同列,秋冬尤盛,唯不见獐麂之首。猎者获兽,即将兽首割献山神,以酬神贶,否则数日不

能获一。
曰貉:《九域志》宣城岁贡貉皮。
曰狸:玉面狸,一名牛尾狸,又名果子狸。明时岁贡,宋梅尧臣诗:“雪天牛尾狸。”沈泌《

捕狸谣》:“吾宣贡品夸二绝,上者玉面次竹节。”
曰苍豹:太平黄

山石九峰下有之。
曰猿:《嘉定志》:太平黄山有白猿,雨霁及雪后

,时跳踯山林间。唐李白《下泾溪》诗:“涩滩鸣嘈嘈,雨山走猿猱。”
曰野猪:
出宁国山,大可二三百斤,又有豪猪,似猪而小,有铃刺,又曰铃猪。

曰兔:《方舆胜览》:“宣城中山,一名独山,产白兔,为笔精妙。”

韩昌黎作《毛颖传》:“惟居中山者,能继父业。”
曰松鼠:国朝施闰

章诗“藤花小落过松鼠”。
曰狐,曰獾,曰鹿,曰獭,曰山羊,曰川山甲。


虫之属
曰蚕:国朝赵廷挥《泾溪竹枝词》:“桑叶含芽尚

未齐,绵包蚕子细如粞。怜渠春暖蠕蠕出,恼煞佳人五夜鸡。”
曰蜥蜴:

宣城敬亭山、麻姑山、仙人岩、龙湫中多有之。土人用以祈雨,颇验。其法,捕蜥蜴十数尾

,置

水瓮中,选童男数十衣青衣,持柳枝绕瓮而咒曰:“蜥蜴蜥蜴,兴云吐雾;雨今滂沱,汝今

归去。”见《群书考索》。
曰蜂:《岭表录异》:宣歙人取蜂子法,大



发房于山林间,大如巨钟,其中数百层。土人采时以草衣蔽体,以烟火熏散蜂子,乃敢攀崖

断其苇,一房多至五六斗。国朝沈泌《割蜜谣》:“长至大寒例割蜜,留取一半资蜂食。”


曰蛇:《笔谈》:宁国县出枳首蛇,其长盈尺,黑鳞白章,两首文彩同

,但首逆鳞也。
曰蛙,曰蝉,曰蝶,曰蟋蟀,曰促织,曰螳螂,曰萤,曰蜻蜓。


鳞介之属
曰鲲:《嘉定志》:宣城出。
曰银鱼:

出宣城南湖,土人多以致远。
曰琴鱼:出泾县琴溪。宋乾

道七年,知县林淳有诗上魏王云:“琴高先生仙之徒,飞控赤鲤升天衢。赤鲤一去不复返,

药滓散作琴高鱼。”
曰桐鱼:桐花开时始见,出宁国县。

曰幕鱼:出泾县幕溪,似琴鱼而无龙鳞。
曰鲈:《泾县志

》:星潭岸产,鳞甚美,金色形似鲈。
曰鳊:《嘉定志》:泾县赏溪

出缩项鳊。
曰锦鳞鱼:《嘉定志》:太平黄山之清潭峰,高八百仞,

下有一大潭,布为逍遥溪,出锦鳞鱼,比之朱鬣,金鳞更艳。
曰鱼:

生诸潭中,似,四足长尾,无鳞。能升木,其膏燃灯,久而不耗。
曰麦鱼:形细如麦。
曰鱼:长寸许三梭,产太平县美溪,俗名赖鱼


曰重唇鱼:菜花时出,产太平之东溪埠。
曰溪鲜:华阳者佳。


曰石浮头鱼:长二三寸,腹有小穴,穴藏地鳖鱼。有此则生,失

此则死。三月中,衔尾群集太平县之西乡溪。
曰鳖:宋梅尧臣诗“

沙水马蹄鳖”。
曰龟:明李先芳《游宁国涟漪洞诗》“神龟千古镇丹

泉”。太平县黄山深出,鹰化龟食之愈痔漏。
曰南风鳅:出旌德

宁国县,形纤细,每岁五月南风时,土人于河滩浅水处挖一小宕,上置竹筛,开小圆口,先

两三鳅

从筛口入宕,群鳅千万相随而入,若先至之鳅从筛上过,后至者皆纷而散,终日不获一矣。


曰石鸭:国朝施闰章诗“夜凉闻石鸭”。《太平县志》:石鸭者阔



而黑色,黄山涧中多有之,山民暮夜燃火照水涯取之。味远胜,至秋不可食,端午前蛇食

石鸭,至秋石鸭食蛇,故耳。
曰蚶:国朝梅庚诗“蚶蛎渍拌好”。


曰琼螺:出宣城麻姑山。元张师鲁登麻姑山诗“我来琼螺”,原注:

山顶

有丹炉、剑匣,下有笑泉,产小石螺如玉。
曰白鱼,曰鲤鱼,曰鳜鱼,曰鲭鱼,曰



鱼,曰锉鱼,曰鲇鱼,曰鲢鱼,曰鳝鱼,曰鳗鱼,曰石斑鱼,曰蟹,曰蚌,曰蛤,曰蛏,曰

虾,曰蠃。


服用之属
曰笔:唐白居易诗:“紫毫笔,尖如锥,利如刀。江南石上

有老

兔,饮泉吃竹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毫虽轻,功甚重,管勒工名充岁

贡。”宋梅尧臣诗:“诸葛久精妙,已能开国都。紫毫搜老兔,苍鼠拔长。”按:诸葛笔



右军贴,相传已久。林和靖云:“顷得宛陵笔,如麾百万师,所向如意。”苏东坡记诸葛笔



则,极言其妙。今诸葛之后已无其人,制法亦失其传。”
曰纸:《二

楼纪略》:泾人工作纸,楮树丛生,割皮取肤,杵捣成汁,审水火之剂,匀其捞漉,熨诸埏

埴,既干而落之。最明洁厚重者,为玉版,岁贡上用。专其业者谓之槽户。国朝赵廷挥诗:

“山里人家底事忙,纷纷运石叠新墙。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按:纸、宣、

宁、泾、太

皆能制造,故名宣纸。而泾人所制尤工,金榜、潞王、白鹿、画心、罗纹、卷、连四、公

单、学书,以树皮为之。千张火纸以竹为之。下色高衣纸以草为之。法取楮树皮或檀树皮

,蒸软漂以溪水,以石灰,再蒸,再漂,再,凡数次捣烂化汁。将杨枝藤汁和入槽内,

用细竹两人共捞之。一捞单层,再捞双层,三捞三层,叠至尺许,用榨榨干,挨张揭粘

于火埴熨之。随熨随揭,顷刻即成。用稻草亦如炼皮法,草胜则白,皮胜则坚。


陶:《嘉定志》:泾邑孤坑山下有陶灶,出陶器以资乡邑之用,明时宣城岁贡

官瓶。
曰香砂:生太平黄山天都峰顶小池,夜放光华。
曰黄

蜡:蜜房所煎。
曰引针石:出太平黄山引针峰下,石能

引针,使指南。
曰金:《嘉定志》:真金山在太平长寿乡,高二百余



,尝产金。
曰银:《嘉定志》:泾县余冲山中有银炉,取银坑。

唐时

谚云:两山相对,两石相载,下有宝贝。
曰红线毯:唐白居易诗:“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宣州太守加样织

,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按:此诗讥唐时税费也。今税归于田,并无夏、秋



税之名,宣人亦无作红线毯者。
曰丝,曰绵,曰绸,曰绢,曰白。俱

明时岁贡。
曰绵绸:宣城东门外有绵绸机户。
曰棉布:出宣城东门渡者为佳,名为东门阔。
曰麻布:《二楼纪略》

:南陵西南多山,艺麻倍他邑。黄者仅可结绳,然用广。白者纺绩为布,岁鬻三吴间。
曰空青:出宣州,见唐《韦坚传》。
曰石绿:出宣州

,见唐《韦坚传》。
曰煤炭:《本草》所载,石炭也。各邑皆产。按:



在山腹,采煤者由一线黑洞鱼贯而入,遇有泉眼,顷刻涌沸,奔逃不及。嘉庆六年,旌邑山

中淹毙二十余人,是以历年奉文严禁开采。
曰宣石:出宁国县。国朝

汪作霖赋:“大则立于庭前,友花竹而成趣。细亦置诸文几,偕琴书而在御。”


煤:宣城东南一带多山,树木丛杂,每至秋后,山中人樵采杂柴,烧成煤屑,

用布袋装,鬻于市。宣城风俗,毋论贫富大小人家,冬月俱用竹笼烤火,以煤屑少许种火,

昼夜不绝。
曰竹箪:出宣城青弋江者佳。
曰伞:

出湾者佳。
曰炊炉:出宁国县汪桥坞,制者甚工。
曰桐

油,曰竹器,曰石灰。


饮馔之属
曰茗饼:《嘉靖志》:宣城丫山小方饼,横铺茗芽装面。其山

东为朝日所烛,号阳坡茶。香味绝佳,京都盛传。
曰酒:明许云《过

南陵新酒坊诗》“白酒香从瓮外浮”。《由浦记闻》:宣州酒名琳腴,次名双溪,老春。

今俱无。唯烧酒、水酒、五香酒、封缸酒,味不佳,无足称者。
曰:

元张师鲁诗“赛田分社”。自注:吾乡以所烹牛羊豕肉和之血中为盘飧,往往见嘲笑

于远方之人,无有解之者。余阅《玉篇》有字为“”者,音与捐同,谓熟肉中和之血也。



按宣城物产,向称笔、漆、栗、蜜。明时岁贡,尚有税丝、雪梨、木瓜、缎匹、芽茶、紫栗

诸品,

今鸡毛笔、鼠笔久已失传,即紫毫笔亦不如湖州所制。缎匹贾诸江宁土人,无有织者。

漆、蜜、茶、栗亦非宣城专产,唯雪梨、木瓜二物尚仍其旧。南陵平原沃壤,农事最勤,川

禾较早

,每年六月初,可食新谷。物产与宣城略同,唯种豆种姜之利,倍于他邑。泾县茶、纸、笋

三者

最著,茶种不一,有涂尖、梅花片、草青、黄茶、雨前、碧山、考坑、涌溪、洋尖等名。每

年涂尖作贡,其叶细长如眉,有似浙之龙津,然味薄不逮龙津远甚。槽户作纸,明净厚重者

一纸可揭为三,其染色移平,仍需苏匠装潢,方可入贡。琴溪笋味,厚而不作耗,钟山川之

秀,饱风露之华,虽歙之问政,无以过之,其取诸冬月者尤佳。宁国山多于水,如茶、漆、

柏油、

麻之类,所产甚夥。采薪作炭,远方之人大航贩载不绝。白术向称与于潜相勒,数年来,

棚民将荒山赁垦草术,被铲贻尽,殊难采觅。旌德土地硗确,所产米粮,不足供本邑半年之

食。且山径纡回,舟楫不通,需用之物类多取之他邑。《旌川志》载,其谷宜粳宜糯,而籼

稻反少。其木宜松、杉、桐、梓、桑、柘。其果宜榧、宜栗、稗、
柿。其草宜白术、茯苓、桔梗、地黄、白芷。其兽宜羊、兔。鱼则仅池沼所养而已。太平土



石肥,耕不以牛以山锄。居无田者,艺、、粟、豆、稗、茨之属。用火耕法,三年一易

。客则以兴

贩木材为上,下则携纸刀、花剪、漆扇、绒伞诸物,走贸四方。然草木禽兽药材之属,产于

太平者独多,缘黄山盘亘五百里,奥区神皋,实英华之所聚也。

卷十九·学校志典礼◇宁国府志卷十九学校志

典礼



国朝顺治九年,命礼部颁卧碑于天下学宫,碑曰: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

以廪膳,设学院学道学官以教之。各衙门以礼相待,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诸生皆

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所有教条开列于后:

一、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有非为者,子既读书明理,当再三恳告,

使父母不陷于危亡。

一、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宫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凡利国爱民之事,更宜

留心。

一、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

必取祸患。行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杀其身,常宜思省。

一、生员不可干求官长,交结势要,希图进身。若果心善德全,上天知之必加以福。

一、生员当爱身忍性,凡有司官衙门不可轻入。即有切已之事,止许家人代告,不许干与他

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连生员作证。

一、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说皆须诚心听受。如有未明,从容再问,毋妄行辨难。为师长者

亦当尽心教训,勿致怠惰。

一、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

一、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

提调官治罪。

谨按:卧碑之设,自洪武年间。凡十四条,语稍繁复,且有不专为生员发者。今卧碑文括

以八条,永为楷则,宁国府学遵设于明伦堂左,各县学同。

康熙二十三年,御书“万世师表”匾额颁立文庙。

二十五年,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

盖自三才建而天地不居其功,一中传而圣人代宣其蕴。有行道之圣,得位以绥猷。有明道之

圣,立言以垂宪。此正学所以常明,人心所以不泯也。粤稽往绪,仰前

徽,尧舜禹汤文武

,达而在上,兼君师之寄,行道之圣人也。孔子不得位,穷而在希褐咙删述之权,明道之圣

人也。行道者勋业炳于一朝,明道者教思周于百世。尧舜文武之后,不有孔

子,则学术纷淆

,仁义湮塞,斯道之失传也。久矣后之人而欲探二帝三王之心法,以为治国平天下之准,其

奚所取衷焉?然则孔子之为万古一人也,审矣!朕巡省东国,谒祀阙里,景企滋深,敬笔
而为之赞曰:

清浊有气,刚柔有质。圣人参之,人极以立。行著习察,舍道莫由。惟皇建极,惟后绥猷。

作君作师,垂统万古。曰惟尧舜,禹汤文武。五百余岁,至圣挺生。声金振玉,集厥大成。

序、《书》、删、《诗》,定礼正乐。既穷象系,亦严笔削。上绍往绪,下示来型。道不终

晦,秩然大经。

百家纷纭,殊途异趣。日月无逾,羹墙可晤。孔子之道,惟中与庸。此心此理,千圣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