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宁国府志
宁国府志
色木瓜九斤十三两四分五厘五毫,每斤银八分。本色柴胡二十三斤八两六
钱八分六厘
八毫,每斤银一钱二分。自半夏起至柴胡止,并铺垫银共一百一十三两九
钱七分七厘。
见在丁地项下额征物料银数:本色颜料药材等银四百三十七两一钱七分二厘,本色物
料银七十两四钱六分六厘,本色白麻银五十一两一钱二分,折色黄蜡银一百八十两六钱七厘
,共银七百三十九两三钱六分五厘。
南陵县五县价值均与宣城
县同
原编户部甲乙二库:本色银一十一斤一十两三钱一厘六毫,本色腻二十七斤八两
一分五毫,本色光粉二十一斤三两四钱五分九厘二毫,本色乌梅二十九斤三两五分三厘二毫
,本色桐油二百六十六斤八两三钱九分一厘九毫,本色锡三十二斤七钱二厘八毫,本色黄蜡
一十斤十二两五分五厘六毫。
供用库:本色黄蜡一百七十二斤八两二钱一分六厘四毫。
承运库:本色农桑绢一丈九尺三寸八分五厘六毫,每匹二两一钱,该银一
两一分七厘七毫零。自银起至农桑绢止,并铺垫银共七十六两五钱七厘。
原解礼部归解户部项下:本色半夏三十四斤五两九分二厘六毫,本色前胡八斤十五两
五钱,本色百合三斤九两三钱三分一厘六毫,本色白芍药四十七斤十二两七钱八分六厘七毫
,本色辛夷三斤十二两五钱七分二厘六毫,本色金银花一斤十二两九钱九分三厘三毫,本色
茯苓八十七斤八两七钱六分六厘,本色木瓜三斤五两四钱一分八厘九毫,本色银柴胡八斤十
五两七钱五分七厘一毫,自半夏起至银柴胡止,并铺垫银共四十三两九钱二分一厘。
见在丁地项下额征物料银数:本色物料银二十九两五钱三分八厘,折色物料银二百二
十三两二钱一分,本色白麻银二十五两七钱四分,共银二百七十八两四钱八分八厘。
泾县
原编户部甲乙二库:本色银八斤八两一钱六分八厘六毫,本色腻二十斤六两三钱
五分六厘九毫,本色光粉一十五斤四两四钱六分三厘七毫,本色乌梅二十一斤二两二钱一分
九厘九毫,本色桐油一百九十二斤三两八分二厘四毫,本色锡二十三斤一两八钱三分八厘二
毫,本色黄蜡七斤十四两一钱三分八厘九毫。
供用库:本色黄蜡一百二十五斤六两九钱二厘九毫零。自本色银朱起至黄蜡止,并铺
垫共五十四两八钱一分四厘零。
原解礼部归解户部项下:本色半夏二十五斤十五两三钱六分六厘八毫,本色前胡五斤
八两五钱,本色百合二斤二两七钱六分四厘九毫,本色白芍药三十二斤十一两四钱二分八厘
二毫,本色辛夷三斤十四两四钱五分六厘五毫,本色金银花一斤四两九钱三分九厘六毫,本
色白茯苓六十五斤八两七分三厘二毫,本色木瓜一斤十三两五钱三分四厘五毫,自半夏起至
银柴胡止,并铺垫共三十二两三钱一分九厘。
见在丁地项下额征物料银数:本色银、桐油银七十两二钱三分九厘,增办折色乌梅
、黄蜡等银五十七两七分四厘,本色白蜡银三十两六钱,本色银朱、桐油银一十六两八钱九
分四厘,折色银朱、桐油银四两二钱三分八厘,共银一百九十五两八钱七分五厘。
宁国县
原编户部甲乙二库:本色银六斤十一两三钱九分一厘二毫,本色
腻一十六斤二两
六钱九分七厘八毫,本色光粉一十二斤四两五钱五厘,本色乌梅一十六斤十五两八钱八分二
厘二毫,本色桐油一百五十四的十四两四钱三厘,本色锡一十八斤七两九钱二厘,本色黄蜡
六斤七两五分七厘九毫。
供用库:本色黄蜡九十八斤一两八钱七分二厘六毫,自银朱起至黄蜡止,并铺垫银共
四十三两三钱三分二厘。
原解礼部归解户部项下:本色半夏二十斤七两七分三厘二毫,本色前胡五斤二两,本
色百合一斤十两二钱二分六厘二毫,本色白芍药二十二斤五两六钱七分五厘九毫,本色辛夷
三斤九钱九分六厘一毫,本色白茯苓五十斤十五两四钱四分五厘九毫,本色木瓜二斤四两七
钱二分五厘五毫,本色银柴胡四斤十四两三钱六分三厘八毫,自半夏起至银柴胡止,并铺垫
银共二十五两四钱五分二厘。
见在丁地项下额征物料银数:本色黄蜡、乌梅银五十六两五钱九分五厘,药材等银二
十五两四钱五分三厘,本色颜料等银一十六两七钱四分六厘,折色颜料等银一十九两九钱七
分四厘,本色白麻银三十五两九钱一分八厘,共银一百五十四两六钱八分六厘。
旌德县
原编户部甲丁二库:本色银六斤一两九分八厘六毫,本色腻一十四斤五两四钱四
分六厘,本色光粉一十斤十四两七钱五分二厘九毫,本色乌梅一十五斤三两九钱三分七厘八
毫,本色桐油一百三十七斤十二两七钱九分二厘四毫,本色锡一十六斤九两五钱六分七厘二
毫,本色黄蜡五斤十三两五钱七厘二毫零。
供用库:本色黄蜡八十五斤八两六钱七厘,自银朱起至黄蜡止,并铺垫银共三十八两
三钱二分八厘。
原解礼部归解户部项下:本色半夏一十七斤十三两八钱二分六厘五毫,本色前胡四斤
七两五钱,本色百合一斤十二两六钱六分五厘八毫,本色白芍药二十斤一两一钱四分五厘,
本色辛夷二斤十两八钱四厘三毫,本色金银花十四两四钱九分六厘六毫,本色白茯苓四十三
斤十二两三钱三厘,本色木瓜一斤十二两五钱七厘二毫,本色银柴胡四斤七两八钱七分八厘
五毫,自半夏起银柴胡止,并铺垫银共二十一两八钱八分八厘。
见在丁地项下额征物料银数:本色药材物料黄蜡锡共银一百二两二分九厘,本色白麻
、白蜡、银朱、桐油三十四两二厘,共银一百三十六两三分一厘。
太平县
原编户部甲丁二库:本色银三斤一两九钱七分六厘三毫,本色腻六斤十两七钱二
分三厘五毫,本色光粉五斤六两八钱七分六厘八毫,本色乌梅七斤八两一钱九分三厘三毫,
本色锡八斤三两九分二厘五毫,本色黄蜡二斤十二两八钱一分四厘九毫。
供用库:本色黄蜡三十九斤八两五钱五分八厘二毫。自银朱起至黄蜡止,并铺垫银共
一十八两三钱四分六厘。
原解礼部归解户部项下:本色半夏七斤十四两一钱五分六厘六毫,本色前胡一斤十两
五钱,本色百合十四两二分八厘,本色白芍药十四斤八两六钱三分四厘八毫,本色辛夷一斤
四两九钱九分八厘三毫,本色金银花六两九钱七分九厘九毫,本色白茯苓二十斤五两八钱三
厘二毫,本色木瓜十三两八钱六分八厘五毫,本色银柴胡二斤九两七分三厘三毫,自半夏起
至银柴胡止,并铺垫银共一十两二钱三分九厘。
见在丁地项下额征物料银数:本色乌梅、银、桐油、锡共银九两六钱七分,本色黄
、白蜡银二十三两八钱五分一厘,本色物料价垫并补征不敷银二十八两五钱八分七厘,共银
六十二两一钱八厘。
按:物料价值系康熙十二年所定,惟今昔情形不同,价值多寡悬殊。现在奉部采办物
料
安徽藩司酌量时价,令州县领银购买,所有近年采办物料,报部价值开列于左:银每斤银一两一钱二分二厘六毫零,桐油每斤银四分四厘,黄
蜡每斤银三钱九分九厘二毫,乌梅每斤银二分六厘,黄
熟铜每斤银二钱四分七厘九毫。以上历年奉文采买,
并无定数。乾隆二十九年,议派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宣城、泾县、宁国、当涂、芜湖
、和州、含山、广德十二州县分作三年合四属承办一次,四属中又议归一邑总办,以专责成
。除正价报部核销外,仍有不敷之处,总办之员先行捐垫,三属按数津贴。
铁每斤银六分一厘。自乾隆四年停办后,至五十九年奉文采买议定
,安庆、宁国
、太平、和州、广德、徽州、池州、六安、庐州、凤阳、颍州、泗州、滁州十三府州属,
分
作三年承办一次。嘉庆四五两年奉文采买亦系十三府州分办,除正价报部核销外,其余不敷
银两承办州县自行贴补。
棕毛每百斤银八两二钱五分二厘二毫。历无定数,向系宁国、池州
、太平三府属
派如采买十万斤,宁属派五万斤,池、太二属各办二万五千斤,除正价报部核销外,不敷银
两
承办州县自行贴补。至岁贡土物如泾邑之宣纸、琴笋、涂尖茶,旌邑之芮枣,皆无定额,
每岁大吏捐廉发交本地方官照时价采办呈进。闾阎毫无扰累也。
卷十六·食货志田赋上◇宁国府志
田赋上
按:此卷系宋、元、明六
邑田亩赋税,照《嘉靖府志》节录,前代之事,不妨
从简。
宣城县
田亩 宋山田六十四万二千二百六十亩,圩田五十八万五千四百二十四亩,常平
官圩田一千
七百二十六顷四十二步。明洪武年,官民田地山塘荡沟共九千七百二十顷二十九亩九分九厘
六毫,南湖一所,河渡六十八处。财赋田地荡沟共九百四十五顷三十亩八分九厘零,民田地
山荡沟共七千八百七顷一十六亩二厘零,僧道田四十二顷二十二亩零,站赤田一百二十四顷
七十八亩九分八厘零,府学田四顷三十五亩三分五厘,县学田七十亩,医学田四顷一十八亩
二分三厘,官职田九十七亩二分一厘,官员公田二十顷三十八亩八分六厘零,逃亡民兵没官
田
土九顷九十四亩四分九厘零,废弛寺观没田土一十四顷五十七亩五分一厘零,朝天宫没官田
土二顷七十一亩八分九厘,各顷官没田土五百四十五顷六亩二厘零。
租赋 宋夏税绸三千八百五十八匹七尺七寸,绢二万六千三百九十八匹三丈二尺四
寸,绵一十
万一千六百三十两四钱八分,钱一万六百四十二贯二十七文七分,布五百八十一匹一丈四尺
二寸
,小麦四千六百六十四石六斗五升六合零,大麦二石二斗八升,丝六百九十三两,和买绸七
千三百二十五匹二丈,和买绢一万五千六百一十四匹,苗米一十万五千一百四石七斗四升九
合,租米二万五千七百四十石九斗三升五合,茶租钱一千八百六十五贯五百三十五文,役钱
内十乡每料额理四千七百五十四贯四百八十三文、隶丞听催解,内四乡每料额理一千一百八
十六贯四百一十二文、隶尉司催支。元夏税丝七千三百斤有奇,绵二千二百斤有奇,山租折
帛钞八百三十锭有奇,秋粮官民田米六万七千石有奇,财赋田米六万三千石有奇。
明洪武年,秋粮官税私租正耗米七万五千八十五石一斗四升一合零,正麦二万三千七
百六十七石二斗七升四合零,耗麦一千四百一十一石八升七合零,丝六十七斤一十二两二钱
二厘零,绵一十五斤一十四两五钱八分零,窑治二十五座,岁办课米七十二石三斗三升,酒
醋课每月该办钱钞三万一千八十文,茶课岁办钱钞一百七万一千三百五十五文,和买纸每岁
收买二十二万张,历日一万四千五百三十五本,每本工墨收钱四十文,计铜钱五十八万一千
四百文。
宁国县按:明《嘉靖府志》,宁国县列在南陵之前,今照抄以仍其旧
田亩 宋二十七万八千九百五十一亩三角。元二十四万七千六百四十八亩三角一
十四步。明
洪武年,实征官民田地山塘共七千三百九十一顷二十二亩七厘零,河渡六所,民田地山塘共
一千八百三十四亩一厘六毫八丝,官职田二顷三十四亩三厘五毫,府学田一亩七分五厘,地
四亩,县学田七十三亩七分五厘零,地二顷二十九亩七分九厘零,山一顷二十二亩二分三
厘
,逃亡民田四十一亩三分八厘零,地二顷一十二亩八分四厘,山六顷二亩六分二厘,公田五
顷二十亩,僧道田一十四顷六十八亩五分九厘零,地八十五亩二分五厘,站赤田七十三顷四
十二亩五分,地九十亩五分,各项没官田五十九顷四十七亩五分九厘零,地七顷七十五亩七
分四厘零,山三十五顷九十六亩八分七厘零,塘五亩三分九厘零,废寺观田五顷七十四亩九
分七厘,地八十三亩,外郡寄庄田六十二顷五亩八厘零,地九顷六十三亩五分,山二十六顷
二十亩。
租赋 宋夏税绸一千二百四十五匹,绢一万一千二百六十七匹三丈三尺,绵四万
三千五百九
两,布三百八十七匹三尺二寸,麦一千一百八石七斗九升三合,茶租钱一千四百七十五贯文
,役钱夏秋二料共一万四千二百一十文,和买绸六千四百七十二匹,和买绢一万四千八百七
十六匹,折帛钱其八万五千二百三十二贯四百文,苗米三万八千五百七十一石五斗五升三合
。元夏税绢二千七百三十七匹三丈七尺二寸一分,绵五千五百三十一两八钱八分,麦二百二
十六石一斗九升一合,折帛租钞六十六贯二十三两三钱三分三厘,秋粮正米一万三千三百四
十石七斗三升五合,内官米四石五斗六升四合,民田米一万三千三百三十六石一斗七升一合
。明洪武年夏税官税私租共征正耗麦一万五百七十三石五斗五升九合零,丝二十一斤一十五
两一钱九厘五毫,绵二分二厘五毫,秋粮官税私租共征正耗米二万九千二百九十六石七斗七
升六合三勺,粟五十七斤八两,没官房租米三十石二斗二升,和买纸岁收买纸一十五万九千
张,各色酒醋课月办钱钞三千六百文,茶课委官点计茶株数目,折收芽叶茶钱钞四十五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