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志

王宏道字子能。由选贡授平凉司理,改任乐平。莅官清介,致仕归,民颂之曰:“归囊此处无他物,惟带昭山一点青。”家居布蔬不充,足不履城市。前后郡邑大夫知其贤,时造问焉。平生研精性学,尤长于诗,所著诗集藏于家。年九十四从容冠带而逝。同上〔国朝〕盛於斯字此公。少负异禀,诗古文词倚席立就。尝往来金陵、维扬,与诸名下士相结纳。风流豪侠,视世事无足介意者。归而目眚,家益贫,不自聊赖,傺愤郁,遂一寄于诗,诗成辄歌,歌已继以泣。所作辄为人持去,亦不复记忆也。初大梁周亮工未遇时,与友善。於斯曰:“子非长贫贱者,异日拥节江上,当过吾庐,谒吾母,题吾墓。”不十年,周果为江安粮道,亟问于斯,则死矣。设位哭之甚哀。自白门买石,手书,舟载至奎潭小桃源,以表其墓,赡恤其母,征遗稿,为立传云。同上
许允成字展也。幼颖异不群,为文雄肆灏瀚。领顺治戊子乡荐,授颖州学正,以艰归。服阕,补金坛教谕,金故才薮,允成至,尤加意振兴。寻卒于官。尝言孝莫先于友,亲心所注也。弟三人,友爱备至。著有《龙岩集》。同上
何一化字生伯。博学善文,走笔千言,尤工诗。侍读施闰章亟称之,谓清真闲远,得风人之体。以明经试都下,诸臣公盛相推引,寻策蹇归。时邑中名彦连衽接席,角艺论诗无虚日,四方士道陵邑者,无不过从结欢而去。著有《瑟斋诗集》行世。同上
童升秀字书升。少力学于书,无所不读,尤熟于史。钩元提要,丹黄纵横,至老不倦。每与人言古今治乱得失,创置兴废之故,数千年来了如指掌。所著有《国要览》、《拾史唾余》共若干卷,藏于家。同上
王震字雨辰。岁贡生,性高旷,视世一切蔑如也。笃学研,穷经史,善诗文书画,风韵洒然。文多佚,传者《雷斧剩书》、《小辋川辑诗》。艺林称之。同上
梁于涵字冲一。弱冠食饩有声,与人交肺腑洞然,以道义相勖。家贫力学淬砺,为古文词善诗,出入诸家,上溯汉魏宗法,尤在少陵。徙燕山或代为援例入成均,大司成奇其才,每得所作,辄遍示六馆生。以疾卒于京。生平著述殆尽,弟于治随在搜辑,仅有存者。同上
汪越字师退。笃志于学,穿穴经史,渔畋百氏,评选古今文,钩元提要,多前人所未发者。所著诗古文词,冲澹典博,后进咸师效之。乙酉举于乡,垂老惟资舌耕。郡邑当事折节加礼,而茹苦自甘,不妄干谒。父性严毅,曲得欢心。伯兄早世,抚遗孤备至。又捐资倡行社仓法于里中,请官给印簿,而自为勾稽其出入。著有《绿影草堂集》、《毛诗集略》、《读史记年表》诸书。同上
刘握字天乙。幼而盲,以耳受书辄不妄,著作甚夥,《算学三法》一书,指点直捷,大兴朱文正公抚皖,特序行之。据《事实册》增
陶敬信字涵一。性颖悟,学务实践,著述甚富,学使郑江以忠信端谨留心经学保荐,引见,所著《周礼正义》进呈御览,褒谕明晰平妥,赐段二匹,令在三礼馆纂修上行走,载入《学政全书》,为诸生鼓励。书成,议叙司铎怀远,卒于官。同上泾县

〔唐〕许棠字文化。咸通中有诗名,与张乔、郑谷等称十哲。《赋洞庭诗》有云:“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人以题扇,号为许洞庭。累举进士不第,薛能赠诗曰:“君似贫无计,因何事有成。”咸通二十年,高知举时,士多请托权贵。抵,帽于地 曰:“吾必以至公取之得谴分也。”乃取聂夷中及棠,时号得人。初调泾县尉,郑谷送之诗曰:“白头新作尉,县在故山中。”又尝为江宁丞。咸通末,马戴佐大同军,棠往谒之,一见如旧,相识留连数月,但诗酒而已,未尝问所欲。一旦大会宾客,命使者以棠家书授之,棠惊莫知其来,启缄,知戴已潜遣介恤其家,其见重如此。卒存诗一卷,唐、宋《艺文志》及马端临《文献通考》同《中兴馆阁书目》云,旧题《文化集》。《摭言》、《唐诗纪事》、《江南通志》按:唐《张乔集》中,有题《上元许棠所任王昌龄厅》诗,新修《泾志》以为上元丞、江宁丞,未知孰是。考《新唐书·地理志》,武德三年,以江宁、溧水二县置扬州,更江宁曰归化。八年更归化曰金陵。九年州废,更名金陵曰白下,颖颖,为属误。润州。贞观九年更白下曰江宁。至德二载,以润州之江宁置升州。上元二年废。光启三年复以上元、句容、溧水、溧阳四县置所谓上元者,即原隶润州之江宁。其更名在肃宗上元二年,然则江宁、上元在当时非有二县,其或称江宁或称上元者,亦犹泾邑之称,今名则为泾称,旧名则为南阳安吴耳,非有误也。
汪遵幼为吏,许棠应二十余举遵,犹在胥徒。善绝句诗,而深自晦密。一旦辞役就贡,会棠送客间,遇遵讯曰:“汪都何以至此?”遵曰就贡。棠怒曰:“小吏无礼!”而与棠同砚席,棠甚悔之。咸通七年成进士,后五年棠始及第。著有《咏吏诗》。《摭言》《乾隆志》

〔宋〕詹步字叔东。其先世友直、友端皆有诗名。直登政和进士,居泾竹村里。端领政和乡荐,徙宣城。步盖直裔也,少好学,善诗文,典雅风骚,惜多遗逸。晚以特奏得官。《乾隆志》

〔元〕凌希惠字季和,宋工部侍郎策十一世孙,号水西道人。寓宣城,与诸名士为吟社。《赋古镜》云:“汉皇蛇剑穿户飞,伯禹神鼎沦泗涯。鲸翻鳌转总陵谷,此鉴零落何足疑。云松楼云丹崖云窦相掩映,一枝北走如翔龙。白云输雨出深谷,苍松倚壁来清风。”时称许之。同时有倪水西,仕本路教授,亦工诗,与希惠齐名。《宛陵群英集》、《康熙志》、《乾隆志》
郭雷焕字有章。饶州路教授,能诗,尤工骈丽文,时号为郭四六。《送赵孟应召》诗云:“南邦诸老歌麟趾,北阙千宫看凤仪。”又有《题施氏芳远亭》诗传于时,他多散逸。《宛陵群英集》、《康熙志》、《乾隆志》、《嘉靖县志》按:《康熙志》载雷焕入南陵《文苑》误。

〔明〕郑桂芳字时举。洪武中,以荐为钱塘令,辞去。有诗数百首,号《乐清集》。徐大章谓其有太白胸次。《乾隆志》
郑澜字用常。永乐甲申会试,拟元以策识靖难事,置第二。选庶吉士,改礼科给事,进户科都给事,以忤旨归。工诗不假修饰,而风旨高亮。著有《玩易轩集》。同上
左镒字应衡。幼颖异,日记数千言。嘉靖辛卯壬辰魁两榜,授南户部主事,晋尚宝卿,管诰敕。藻思英发,响答如流,复同修《宋史》并校正五经四书性理诸书。会明堂大享,景云见,为赋以上世宗,人嘉赏。未几卒,仅年三十二。著有《风光轩友竹亭稿》,温陵阳佩训序曰:“拟古诸篇,晋魏典型,近体大历名家,未易轩轾,制词蔚乎一代文章矣。”其宜人唐氏刊行于世。《东井文集序》、《康熙志》
王廷字维桢。七岁能文,读书日以寸计。年十六举嘉靖辛卯乡试第五,明年成进士。是科未冠者蔡汝楠、桑惟乔与廷干三人,而状元林大钦亦弱冠未婚,并奉诏归娶,乡人荣之。授行人,历迁九江知府。乞休归,键户著述,凡邑中碑板记铭悉出其手。年六十二卒。有集十卷,吉水刘世亭叙曰:“本乎道以行乎文,闻之者可以开聋聩,用之者可以弼道理,真有裨益世教,追踪作者。”子文,字形中,复以万历壬辰成进士。官刑部主事,亦能诗。《岩居集序》、《乾隆志》
张应泰字大来。六岁善占对,日诵千余言。甫髫,中丞林润试合郡士,自经义外,《中秋赏月诗》、《禁中官不得干朝政疏》各一首。读应泰卷,惊曰异才,呼为小友。郡守陈俊礼延宿儒沈懋学、梅鼎祚及应泰修《郡志》。万历壬午举于乡,闻武林亡友许中丞耗,舟往哭。因遍历吴越,探诸名胜,有《游越篇》。壬辰成进士,授太和令,知泉州府,为司计所中,大名职治水。河工成,上赐金帛,量移河间丞,转户部员外,升吉安守。未莅任卒。仕宦二十年,清贫持甚。所著《艺葵园》、《白门草》、《史疑》、《孤竹遗抄》、《晚香亭稿》,前后遗书若干卷。侄一卿序曰:“声高鸿笔,奚烦后世子云,价重鸡林,讵少当时皇甫。”胡应麟序曰:“识固兼人,才尤独绝。洋汇,畜极而流,超然独往,追百代而上之。”其为世推重如此。《白门草序》、《艺葵草序》、《乾隆志》
张一卿字次公。七岁能文,淹贯经史。连中副榜,入南监祭酒。李维桢目为王元美、汪伯玉之流。居南郊,杜门著书,有《五经讲义》、《春秋三传节义》、《续史疑》、《四六绮合》、《古今表笺》。陈继儒见之曰:“我当北面师事。”年七十四无疾卒。《乾隆志》
胡世及字伯承。博览群书,明末复社诸人并争声气,世及淡于名利,键户著述。诗宗盛唐,书法颜平原,雅自贵重,非其人,百金不肯一书。由举人就国子监丞。鼎革后,栖身山阿,不谈时事。年八十无疾逝。著有《爨余岳观堂》、《清航居》诸诗稿。

〔国朝〕万应隆字道吉。少负俊才,故明崇祯间补诸生。与宣城沈寿民、贵池吴应箕等倡南社,与寿民交尤笃。张溥等倡复社于吴门,偕同邑诸才士往会于虎丘,激扬声气,为朝贵所忌。由选贡中崇祯己卯举人,嗣马、阮倾陷士类,或死或遁或以身殉国。应隆幸得免,鼎革后,尝一应会试。归筑玉屏园以居,故交多达官,屡劝之仕,弗应。茹蔬衣褐,又三十余年卒。为文顷刻立就,出入经史,贯串百家,而长言罕譬,要归于正。著有《三峰文集》。弟麟亦工诗,有《松虬集》。乾隆府、县志
赵崇礼字溪叔。天姿颖异,七岁即工书。县令曹谷使摹朱子“忠孝廉节”四大字,神气生动,毕肖原迹,时称神童。及长益工,入二王之室,善画兰,诗尤清雅。为人浑穆冲淡,不治生产,而笃厚亲党,遂致贫不自支。有致币求书者,反馈而仍应之无倦。《乾隆志》
叶令树原名耆,字伊氏。所著有《桓城诗稿》、《焦雨亭稿》、《梅雪园杂著》、《六六麟史编》、《亦偶然》等集。同上
左士望字稚姜。博雅工诗文,忠厚退让,好善不倦。鼎革后,不应试,惟事著述。郡邑长或延为子弟师。时修邑志,虽分校多人,而秉笔者实士望也。同上
翟士鳌字永维。岁贡生,书过目成诵,不屑为制举,义而试,辄冠军。其《辟释道二辨》,直追踪原道本论。所著有《凿余天集》。同上
翟赐履字非熊。邑诸生,散金收书,经史外,凡可经世者,无不博览详究。尤便弓马,娴伎击,自命有文武才,交游海内名流。遇有文无行者,即面斥绝。卒以助葬周急,家业尽废。所著《清阁诗选》,鲁之贞为序。同上
章芝字非灵。笃志好学,尤精易理。所著有《易学管窥》、《爻象演义》诸书,识鲜超卓。子台,雍正甲辰进士。同上
叶沃若字千里。少英敏,博通经史,为文力惩艰险,一轨于正。与族侄居仁,并擅文名。以举人分校壬子楚闱,所拔万年茂等,皆知名士。晚精推步之学,自制量天尺,以测星辰躔次,靡不合。乾隆辛未会试,中式榜发,已卒于京邸,人皆惜之。所评经史及所著《壶中啸》诗文诸稿,藏于家。同上
郑相如字汉林。生而颖异,八岁即通诸经,后益博贯经史,融彻性道。好著书,工诗古文,中康熙庚子副榜。会诏举博学鸿词,江省督抚以名荐,数奇不遇。尝独力成本县志四十五卷,所著有《四子图书学贯》、《四灵通考》、《泾川文载》诗古文集数百卷。
胡承福字备五。力学不辍,时方竞习帖括,顾独讲求经史,己乃沉潜理窟,周览百家。尝纂辑《四书审问录》二十四卷,又成《四书撮“四书撮”下漏“要”字。据《乾隆府志》。》二卷,中载朱、陆异同辩,发明儒释宗旨,尤为精辟,其诗古文亦过人。中雍正癸卯副榜,垂二十年,始以《毛诗》魁乡荐。
陈桂龄字枝一。家贫力学,设教水西书院,四方从游甚众。所著《四书述陆辑言》一书,虽云述陆多出己见,其精粹实不在平湖下。官建德县教谕,勤于督课,仿胡安定遗法行之。
赵昌国字黼平。幼颖慧,甫冠补弟子员,试辄高等。乾隆辛酉举于乡,会试三荐未售,人咸惜之。著有《云圃文稿》、《放山居文集》、《蕉叶轩诗集》,李尚书绂叙之,目以大家。
陈麟书字皆庵。乾隆庚午经魁,司铎泰兴。方正谨严,言笑不苟,借书必手钞,至老不辍。所著有《四书困知录》三十卷。
赵良震字修远。乾隆庚午举人。少好学。父御史青黎,宦游未归,震率其弟霖、霈、、、及子瑾,读书南郊石佛寺。杜门不出,慎交游,寡言笑,或群居剧谈,闻履声辄畏而避之。所著有《耕氓集》。霖,丁卯举人,学行亚于兄,而温厚过之。著有《竹岩诗草》。,有声庠序,尤善古今体诗,能书工画,著有《台岩诗草》。
胡承谱字韵仲。少颖悟,读书目数行下。弱冠举于乡,授庐江训导,上元教谕,俱有声。婴痿疾,遂乞休归。以著书自娱,有《春秋五测》、《只尘谈》、《元峰诗钞》四卷行世。
翟大程字云九。乾隆庚辰进士,由中书改广东知县。虽膺民社,手不释卷,有《罗浮记游诗》一卷。早年恬退,键户著书,有《抱瓮斋诗文集》、《桃花潭文征》行世。
胡元辉字乾九。性高迈,天禀绝人。自经史外,诸子百家无所不窥,诗古文词空所依傍。所辑《子贯》一书,自老聃、张周以迄《卫公兵法》、《谭子化书》,无不钩玄挈要。其所自著有《石门文集》、《石门诗集》、《石门词赋集》、《石门子艺》、《子贯附言》、《诗序贯》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