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记

  安邑县西南四十五里元管四乡本汉冀州之域帝王世纪尧以二女妻舜为筑宫室封之于虞故尚书云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即此也三代以降为晋之境汉书地理志云河东土地平衍有盐铁之饶晋太康地记云舜受禅安邑或云蒲坂又帝王世纪禹或营安邑即虞夏之两都也魏义宁元年置安邑郡唐武徳元年废置虞州贞观十七年又废虞州县河东郡今虞邑县东三里即废州之地也 龙池宫在县东南一十八里唐开元八年置傍有龙池水流入盐池因以为名今古迹微存 塩宗庙在县东南十里按吕忱云宿沙氏煮海谓之盐宗尊之也以其滋润生人可得置祠 分云神祠在县西南四十里中条之隂特标诸峰山顶出云东西分散遂号分云又有风谷每风出吹沙飞石树木皆摧俗谓之盐南风其祠见存 中条山在县南二十里其山西连华岳东接太行山有路名曰虞坂周武王封吴泰伯之弟仲雍之后虞仲于夏墟因虞为称谓之虞坂昔骐骥驾盐车即此坂也春秋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乗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即此路稷山在县东北六十七里尚书舜典帝曰弃黎民阻
  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孔安国曰弃后稷也按左氏传宣公十五年晋侯理兵于稷杜预曰河东闻喜县西有稷山是也山海经云其山多锡旧名玉山后稷播时百谷于此遂以名山东自陜府夏县界经县十二里 玉钩山在县东北二十里其山东西一十里势如玉钩因此为名 涑水在县东北三十四里春秋晋侯使吕相絶秦曰伐我涑川注涑水河东闻喜县西南流至蒲坂入黄河是也水经云涑水出河东闻喜县界 藜葭谷谓之苇谷其水东自陜府夏县界来经县四十里西入河中府界 银谷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中条山下隋开皇十九年于此置盐治 司盐城在县西二十里 蚩尤城在县南一十八里管子记曰雍孤之山出金蚩尤爱之以为劔防史记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按皇览冡墓记曰蚩尤冡在东平郡夀张县坟髙七丈常十月祀之冡上有赤气如一疋红练人谓之蚩尤旗其肩髀冡在山阳郡钜野县与身异处故别塟之孔子三朝纪云蚩尤庶人之贪者而有喜怒故恶名归之其城今摧毁 盐池在县南五里其池周廻一百一十四里山海经云景山南望盐泽今在河东猗氏县又按地理志云盐池在安邑县西南许慎谓之盐池吕忱曰宿沙氏煮海谓之盐河东盐池谓之盐水今池水紫色湛然不流造盐贮水深三寸经三日则结盐 苦池在县东一十八里其水咸苦牛羊不食因以名之亦名红花池衞瓘墓在县东十七里髙堠原上按晋阳秋曰太保淄阳侯衞瓘河东安邑人也瓘子恒恒子玠旧传云衞瓘塟髙樗今墓前有髙樗故道 鸣条陌在县东北一十五里按地理志云鸣条陌在安邑西北尚书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孔安国云地自安邑之西桀逆拒汤陑在河南之南其地在县北二十里是也 昆吾亭旧图经云在县西南一十里为夏方伯助桀拒汤汤师先伐昆吾然后伐桀春秋左传注昆吾以乙卯日与桀同诛宋永初山川记安邑有昆吾亭古昆吾国也 清源在县北五十里春秋僖公三十一年晋搜于清源作五军以御狄即此也
  闻喜县西南去州一百五里元三乡本汉左邑县之桐乡也武帝元狩六年将幸缑氏至此闻南越破大喜因立闻喜县属河东郡按汉闻喜县在今县西南八里桐乡故城是也后汉废左邑县移闻喜县理之至后魏改属正平郡周武帝移于栢壁在今正平县西南二十里隋开皇三年罢郡属绛州十年自栢壁移于甘谷口唐武徳以来县属不改元和三年河中节度使杜黄裳奏移神防军于县宇官吏权止桐乡佛寺至十年刺史李宪奏复置县于桐乡故城即今理也 景山在县东南十八里山海经景山草多藷芜薯蓣秦椒其隂多赭其阳多玉 董泽一名董池陂在县东北十四里左传季武子曰董泽之蒲可胜计乎注云河东闻喜县东北有董池陂蒲杨桞可以为箭其泽东西七里南北三里桐乡故城汉闻喜县也在县西南八里隋图经云俗以此城伊尹放太甲于桐宫之所孔注尚书云桐塟地也按今尸乡有放太甲处在偃师县界非此也又按汉大司农朱邑属其子塟桐乡者亦非此也 龙头壁后周绛州及正平郡所理也在县东北二十八里武帝又移于柏壁事已具上 祁奚墓在县东二十二里太原祁县又有祁奚墓未详孰是 裴光庭墓在县东三十里为唐侍中太师与父太尉茔相近











  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太平寰宇记>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四十七
  宋 乐史 撰
  河东道八
  绛州
  绛州绛郡今理正平县禹贡冀州之域星分觜参虞舜及周并为冀州地春秋时属晋即故绛与新田之都也左传晋人谋去故绛欲居郇瑕氏之地注曰郇瑕在河东解县韩献子曰郇瑕氏土薄水浅不如新田遂迁新田注曰新田今平阳绛邑县是也史记曰晋静公三年韩魏赵三卿灭晋其地属魏战国时亦为魏地秦置三十六郡今州即秦之河东郡地也楚汉之际魏豹尽有其地韩信虏魏豹定魏地置河东上党太原郡今州即汉河东郡之临汾县地也魏正始八年分河东汾北置平阳郡又为平阳郡地后魏太武帝于今理西南二十里正平县界栢壁置东雍州及正平郡其地属焉孝文帝废东雍州其正平郡不改东魏静帝复置东雍州周明帝武成二年改东雍州为绛州仍移于闻喜县东二十里龙头城正平郡亦与州俱迁武帝又移于今正平县西南二十里栢壁建徳六年又移于今稷山县西南二十里玉璧隋开皇三年罢郡自玉璧移绛州于东雍州城即今州理是也领县八大业三年废州为绛郡唐义师将西入闗大军进次古堆去绛郡十余里隋守将陈叔逹坚守不下髙祖命厨人曰明日早下绛城然后食乃引兵攻城自旦及辰破之仍置绛郡唐武徳元年置绛州总管府管绛潞盖建泽沁韩晋吕浍泰蒲虞苪邵十五州绛州领正平太平曲沃闻喜稷山五县三年废总管府其年以废北浍州之翼城置翼城郡领翼城绛小乡三县武徳元年改为浍州二年改为北浍州四年州废三县并入绛州置南绛州又置绛县天寳元年改为绛郡乾元元年复为绛州
  元领县九 今七
  正平 太平 曲沃 翼城 绛县 稷山 垣县陜州割到
  三县割出
  万泉入蒲州 闻喜入解州 龙门入蒲州
  州境
  东西三百六十五里 南北二百三十里
  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一千里 东南至西京取垣县王屋路四百八十四里 西南至长安五百九十里 东至泽州四百五十里 南至陜州二百二十里 西至同州四百一十里 北至慈州三百七十里 东南至河南府五百里 西南至蒲州三百七十里 西北至慈州二百四十里 东北至晋州一百四十里户
  唐开元户八万一千九百八十八皇朝户主三万九千九百三十二客六千六百三十八
  风俗
  与河南府同
  人物
  荀息 赵衰 介之推 董狐 吕相 祁奚 公孙杵臼 师旷 韩起 叔向 毌丘俭闻喜人欲袭司马晋王兵败习凿齿曰毌丘俭感明帝之顾命可谓忠矣 裴秀 郭璞 裴松之河东闻喜人注陈寿三国志又注司马迁史记 孙子野修宋史及宋畧三十卷 王绩龙门人自称东臯子兄通号文中子 裴行俭闻喜人为安抚大食使生擒都支遮匐而还其少子光庭开元中为侍中 裴炎闻喜县人相髙宗及则天谋覆唐祚被诛 敬晖太平人诛张易之拜侍中进封平阳郡王 裴度闻喜人六拜正司空
  土产
  墨黎 防蠋 防风 夹绶纱縠子 粱米 货布胡桃 羊马 干枣
  正平县旧二十二乡今四乡本汉临汾县地属河东郡按汉临汾县在今县东北二十五里临汾故城是也魏正始八年分河东之汾北置平阳郡临汾县属焉隋开皇初改属正平郡三年罢郡属绛州十八年改临汾县为正平县因正平郡为名大业三年罢州置绛郡仍属焉唐因之 定境山在县西五十里唐长安年中郡人与慈州人争界因以青山为界天寳六年勅改为定境山 汾水在县南东北自曲沃县界流入 浍水在县南七里东自曲沃县界流入晋平公齐景公至浍上有犬狸身狐尾堕平公车即此 龙谷水在县东北一十八里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龙见于绛郊即此处也 州城本后魏东雍州及正平郡城也太和中皇都徙洛罢州改郡即谓此也 临汾故城即汉临汾县也在今理东北二十五里 栢壁在县西二十里后魏明元帝于此置栢壁镇太武时废镇置东雍州及正平郡周武帝移此置绛州建徳六年又自此移绛于今稷山县西南十二里玉璧城按栢壁髙二丈周八里 晋虒祁宫在县南六里左传云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凭焉抑又闻之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于是晋侯方筑虒祁之宫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是宫也成诸侯必叛今按宫南有浍水北有汾水俱西流至宫西而合隋末依宫余址筑堡今名修义堡 晋灵公台在县西北二十一里故长修城左传曰晋灵公不君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即此台也 晋齐姜墓在县南九里申生之母也骊姬墓在县南八里晋献公伐骊戎以骊姬归立为夫人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防太子申生自杀晋室大乱晋羊舌大夫墓在县西二里 九原一名九京晋大夫赵盾塟所礼记谓赵文子观处有水名古水出自原西王泽水经注引史记曰晋智伯瑶攻赵襄子襄子奔
  保晋阳原过后至遇三人于王泽自带以下不见持竹二节与原过曰为我遗无防原过受之即此泽 临龙谷郡国志在县东南后周与齐王交聘路经谷侧使人多于此赋诗 故家雀闗在县南七里 故汾东城在今县东北一百二十里 荀城冀州图云荀城在县西十五里即重耳所居之所 蜚亷城蜚亷事纣所居有城存 长修故城郡国县道记云绛西北三十里长修古城是汉髙帝二年封杜恬为侯国后汉省故城南有修水西流入 旋台夏桀所造言可以廻旋 羲和庙在州内 殷之巫咸晋之赵盾皆有庙存
  曲沃县东五十里旧二十乡今五乡本晋旧都绛县汉以为绛县属河东郡今县南二里绛邑故城是也后汉加邑字属郡不改晋改属平阳郡后魏孝文帝于今县东南十里绛山北置曲沃县属正平郡因晋曲沃为名周明帝移长乐城于今县南七里乐昌堡隋开皇三年罢正平郡改属绛州十年又移于绛邑故城即今治也绛山在县南十三里出铜鐡开山图绛水出绛山东
  谷东距白马山 浍水经故城南西流合绛水 汾水西南去县二十二里自北太平县来 绛邑故城汉绛县本春秋晋都新田也在县南二里左传晋人谋去故绛欲居郇瑕氏之地韩献子谓土薄水浅不如新田有汾浍以流其恶遂居新田汉为县属河东郡周勃为绛侯即其地 陉庭故城在县西北左传曰曲沃武公伐翼次于陉庭 台骀神祠在县西南三十六里左传曰晋侯有疾卜人曰台骀为祟问于子产曰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元冥师生允格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而灭之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盖晋都绛时所立也 天井水一名石槌水三水皆经曲沃之地又水经云天井水西迳尧城南又西南入汾 桐乡城尚书云伊尹放太甲于桐宫是此地在县西南 程公祠祠在县界郡国志云龙头城有程公祠即晋贤士程本子与孔子相逢倾葢接毂与语孔子取束帛赠之死塟于此而冢存 晋里克墓在县界五里 骊姬冢在县界晋献公夫人防公杀太子申生者
  太平县北四十五里旧十五乡今五乡本汉临汾县地属河东郡自汉迄魏皆同后魏太武帝于今县东北二十七里太平故闗城置泰平县属平阳郡周改为太平县因闗为名隋开皇三年罢郡改属晋州十年来属隋理在今县东北三十里太平故城是也唐武徳元年移于今理东北二十七里太平闗城贞观七年又移于今理 汾水北自临汾县界来在县东二十九里 太平故闗城后魏太平县地在县北二十七里隋开皇七年自此移太平县于今理北三十里太平故城大业三年于此置太平闗隋末废武徳元年又自太平故城移县理此贞观七年移于敬堡今理是也 白波垒在县东南一十二里后汉末灵帝中平六年黄巾余贼郭大等于西河白波谷防太原于此筑垒 子竒垒在县东三十里十六国春秋曰后秦王姚兴遣弟安北将军义阳公平字子竒与征虏将军狄伯支等步骑四万伐魏攻平阳陷之遂据柴壁魏军大至截汾水以守之平大败将麾下三十骑赴汾而死狄伯支等十将四万人皆为魏擒今按此垒西临汾水垒侧尚有柴村子竒投汾即此处也 赵盾祠在县西南一十八里 李牧祠在县东北一十三里 晋公孙杵臼墓并程婴墓在县南二十一里赵盾茔中 唐城尧年十六封唐侯于此翼城县东北一百里旧十八乡今六乡本汉绛县地属河东郡自汉魏不改后魏明帝置北绛县于曲沃县东属北绛郡周齐不改隋开皇三年罢郡改属晋州十六年改为翼城县属绛州因县东古翼城为名也义宁元年于此置郡城县属焉武徳元年废郡置浍州四年废浍州县属绛州 浍髙山一名详髙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其山出铁又郡国志云晋平公与齐景公至浍上有犬狸身狐尾堕平公之车即此城也骊姬冢在其下浍水在县南二十里 羊角山在县东三十里 马岭山在县东七十五里南北有长岭岭上东西有通道焉穆天子传云钘蹬即此也 故翼城在县东南十五里晋故绛都也左传曰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诗谱曰穆侯迁都于绛曽孙孝侯改绛为翼翼为晋之旧都后献公又北广其城方二里命之为绛 故唐城在县西二十里都城记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也引春秋夏后孔甲时有刘累者以豢龙之术事孔甲夏后嘉之赐氏御龙以更豕韦之后及龙一雌死醢之以食夏后既而更使求之不得惧而迁于鲁县夏后葢别封刘累之孙至成王时唐人作乱成王防之而封其弟大叔虞更迁唐人子孙于杜谓之杜伯即范防所言在周为唐杜氏然则是唐叔虞初封之处至唐叔子爕北徙晋水之阳因改曰晋 古荧城在县东南八十五里春秋襄公二十三年秋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张武军于荧庭杜预注曰张武军谓筑垒壁荧庭晋地然庭在此城葢齐侯所筑也郦善长水经注云紫谷水东出白马川西迳荧庭城南而西出紫谷与干河合即教水之支川也按此城与紫谷相当是古荧庭也 晋厉公墓在县东南一十六里髙一丈六尺塟在翼城东门之外杜预注云不以君礼塟按绛县晋文墓髙一十文厉公不以礼塟故小墓耳 障壁城后魏北绛及此绛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