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记

  济阴郡五姓 蔡 丁 江 曹 易
  人物
  呉质济阴人 郄诜济阴人 唐英公李勣离狐人土产
  绢贡 葶子 蛇牀子贡 犬
  济阴县旧十五乡今六乡本汉定陶县之地属济阴郡自汉至周皆为定陶县之地按定陶县在今县东北四十七里定陶故城是也隋开皇六年于此置济阴县属曹州 曹南山在县东二十里诗所谓荟兮蔚兮南山朝隮是此也 左冈在县东北五里冈阜连属林木交映以近左城故以名焉 菏水水经菏水俗谓之五丈沟亦名南济水西自考城县界来东经陶邱尚书所谓东出于陶邱又东至于菏 泛水在县南上承菏水昔汉高祖既定天下即帝位于定陶泛水之阳张宴曰泛水在济阴界取其泛爱大而润下也按今泛水东流经县南亦有高祖即位坛据叔孙通传云高祖为皇帝通于定陶就其仪即在济阴是也 菏泽在县东北九十里定陶城东北禹贡曰导菏泽被孟猪注曰菏泽在胡陵孟猪在菏东北水流溢覆被之也 州理中城葢古之陶邱也一名在城帝王世记舜陶于河濵即禹贡之陶邱今济阴定陶之西有陶邱是也尔雅曰再成为邱成犹重也 左城亦名之曰塟城葢恭王之陵寝也汉祖坛在县东北二十里汉高祖五年即位于定陶泛
  水之阳故立坛张晏曰泛音泛爱之泛也 济堤即济水之故堤也国都城记曰自复通汴渠已来旧济遂絶今济阴定陶南雄有济堤及枯河而已皆无水 三亭古国也在县东北四十九里尚书云汤伐桀战于鸣条之野夏师败绩遂伐三俘厥宝玉注云三国名桀走保之今定陶也 慎子墓在县西南四里慎子慎到也著书四十四篇 穰侯城在县西北十七里秦宣太后弟也封于穰益封于陶故塟于此 董昭墓在县东二十里昭定陶人为魏河南尹 尧州九州记云陶即尧国昔帝尧于此所开沟也因名之 龙池九州要记云春秋飂叔氏有裔子董父好龙舜遣养二龙于陶邱是为豢龙氏今池在焉 贯城即古贯国也今名防泽城礼记明堂位曰崇鼎天子之器亦左氏谓齐宋盟于贯是也 伯乐冢秦人善相马者塟于此 莘仲故城在县东南三十里葢古之莘国也夏本纪曰昔鲧纳有莘氏女生禹帝王纪伊尹居莘野汤闻其贤聘以为相即此城
  寃句县西四十七里旧十乡今八乡本汉旧县也汉初属梁国景帝时属济阴郡后汉及晋同宋无寃句县后魏置属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曹州 煮枣故城在县西北四十里史记魏王谓张仪曰煮枣将叛齐兵又进为之柰何汉书樊哙攻煮枣屠之 济阳故城在县五十里汉书济阳县地也五行志宣帝七年济阳地裂五丈又曰征昌邑王贺自定陶至济阳求长鸣鸡笻竹杖即此处东观汉记云光武以建平元年生于济阳县光照一室是嵗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大于凢禾因名秀光武皇考为济阳令时生光武 袁绍故城在县北十里袁绍所筑故名 大祢沟一名寃水诗曰出宿于济饮饯于祢即此也 国客祠在县西南五十三里故老曰国客济人也庭种香草有神蛾大茧之异而立祠武子墓在县东十五里 漆园城在县北五十里
  庄周为吏之所旧置监今漆园城北有庄周钓台乗氏县北五十四里旧八乡今六乡本汉旧县也属济阳郡后汉及晋不改按前乗氏县今钜野县在西南五十七里乗氏故城是也宋废后魏太和十二年于县置乗氏县取汉乗氏县为名也隋开皇三年罢济阴郡属曹州大业末年废唐武徳四年重置属曹州 大响故城在县西北三里故老言古之郑城也后改名大响城重邱故城一名廪邱在县东北三十一里左传曰卫孙
  蒯田于曹隧饮马于重邱重邱人毁瓶因诟之即此也句阳故城在县北三十五里地理志云句阳句渎之
  邱也春秋隠公八年宋公卫侯遇于垂后汉郡国志云句阳有亭 故桂城史记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子为师与魏战于桂陵大破魏师 葭宻城竹书纪年幽公十三年鲁季孙防晋文公于楚邱取葭密遂城之汉以为县 闵损墓在城内损字子骞鲁人也
  南华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原七乡本汉离狐县也属东郡莽曰瑞狐旧传初置县在濮水南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濮水北故曰离狐后汉属济郡也晋与汉阳郡宋不改按此前离狐在今县西北三十三里离狐故城是也后魏时移于今理高齐及周属郡不改隋开皇三年罢郡属曹州唐天宝元年改曰南华 濮水西自滑州韦城县界入在县南五里又东入乗氏县界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武伐纣师延自投濮水而死谓此水也
  广济军
  广济军理定陶县按杂説定陶即帝尧之所都也宋永初山川记尧先居唐后居陶故曰陶唐氏十道志云尧冢在曹州界又杂説范蠡相越平呉变姓名为朱公居于陶号陶朱公即此汉为定陶县属济阴国宣帝甘露二年更名定陶国封皇子嚻为王以处其地晋为济阴郡后魏置沛郡后改为西兖州后周改西兖州为曹州定陶县属不改隋大业十三年大乱为贼帅孟海公所防遂废唐武徳四年割属戴州其年又曹州贞观元年省唐三百年只为镇戍至周广顺中于定陶建廪庾差鹾之利皇朝乾徳元年东疏菏水漕转兵食于镇置发运务开宝元年寻改为转运司太平兴国二年转运使和岘奏请升定陶镇为广济军至四年转运使张去华又奏请分曹单濮济四州之境民置定陶县
  领县一
  定陶
  军境
  东西三十七里 南北四十里
  四至八到
  西至东京二百七十里 西至西京六百七十里东至单州成武县六十五里 西至曹州济隂县二十五里 南至济阴县界二十四里 北至乗氏县五十二里 东南至成武县界三十六里 西南至乗氏县界三十二里 西南至济隂县界一十一里东北至济州钜野县一百三十里
  户
  皇朝新割户主五千四十八客八百八
  风俗
  与曹州同
  人物
  魏相字弱翁济隂定陶人为汉丞相 张驯后汉人子隽定陶人通春秋与蔡邕共定六经为丹阳太
  守徴拜尚书
  土产
  置军后无所贡
  定陶县五乡汉定陶县贞观元年省今军城是也太平兴国五年割曹单济濮四州近军境人户置县复古名也定陶故城今军城是也西南一隅废 荆城在县东北二十里旧经曰按皇览冢墓记是战国时魏将厐涓与孙膑相持处 孟海城在县东北三十里隋贼帅孟海公曹州筑此南北二城 髣山庙在县西北五里层阜之上按髣山古曹国塟地连属十五里髣髴似山因名自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代皆于此汉髙祖即位坛在县南十里 曹南山在县南二十里 独狐山在县东北十九里 戚姬定陶人汉祖帝畧地至定陶获焉 孝子村即孟昌宗定陶人母疾甚割股以馈母疾愈本定陶故城北号孝子村 汉定陶恭王废殿基在县南一里古城内 三亭在县东北二十里 彭越台在县东一里











  太平寰宇记卷十三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太平寰宇记>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十四
  宋 乐史 撰
  河南道十四
  濮州
  济州
  单州
  濮州
  濮州濮阳郡今理鄄城县禹贡兖州之域古昆吾旧壤颛顼遗墟故曰帝邱亦曰高邱春秋时为卫地春秋齐桓公防诸侯于鄄注云鄄卫地今东郡鄄城也按鄄城即今县理是也战国时属齐威王九年赵伐我取鄄卫独有濮阳秦灭濮阳并天下置三十六郡今州即秦之东郡地在汉为济隂郡之鄄城县也后汉献帝于此置兖州晋分置濮阳郡后改为濮阳国封皇子允为王后魏为濮阳郡后周因之隋开皇二年以濮阳属东郡以鄄城属郓州十六年于此置濮州大业二年废濮州分入东郡东平济北三郡唐武徳四年平王充复置州领鄄城廪城雷泽临濮昆吾濮阳永定安邱长城九县五年废安邱长城二县八年废昆吾永定廪城三县贞观八年割济州之范县来属元宝元年改为濮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濮州
  元领县五 今四
  鄄城 雷泽 临濮 范县
  一县割出
  濮阳入澶州
  州境
  东西二百二十五里 南北一百四十五里
  四至八到
  西南至东京三百一十二里 西南至西京七百九十五里 西南至长安一千六百五十五里 东至郓州一百八十里 南至曹州二百一十里 西至滑州二百一十五里 北隔黄河二十里渡河至魏府一百六十三里 东南至兖州三百六十九里 西北至相州三百三十三里 东至齐州二百四十八里 东南至曹州二百二十四里
  户
  唐开元户万七千七百八十二皇朝户主一万一千七百二十六客四千二百八十三
  风俗
  与郓州同
  姓氏
  濮阳郡七姓 吴 徐 房 庆 黄 袁 扶人物
  蘧伯玉 史防 卜商居西河为文侯师 端木赐汲黯皆为濮阳人 吴质鄄城人 吴隠之濮阳鄄城人为广州刺史酌贪泉而饮因为诗曰古人云此水一防懐千金试复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唐杜暹濮阳人为相
  土产
  绵 绢贡
  鄄城县旧八乡本汉书旧县属济阴郡后汉献帝于此置兖州魏又自此移兖州移东郡之廪邱晋时属濮阳国宋无鄄城后魏重置属濮阳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改属郓州十六年于此置濮州以县属焉大业二年废濮州县属东平郡唐武徳四年重置州县又焉 黄河西自濮阳县界流入北去县二十一里又东流入范县界 州理城在故鄄城中魏文帝以临侯植为鄄城侯晋武帝以皇子允为濮阳王皆理于此述征记曰魏武征徐州陈宫説东郡太守张邈迎吕布于时县悉叛荀彧等保阿鄄范三城而已 尧城在城东北五里竹书纪年云昔尧之末年徳衰为舜所囚葢此城 偃朱城在县西北十五里竹书纪年云舜囚尧偃塞丹朱使不得与父尧相见葢此城也十道志已録今不欲去之新台在县北十七里诗云衞宣公纳伋之妻作新台
  于河上北去河四里 陈留王台在县西二里曹植为鄄城侯因筑台于此
  临濮县南六十里旧五乡本汉郕阳县城属济阴郡按汉郕阳县今雷泽县是也隋开皇十六年分鄄城南界雷泽西界置临濮县濮州南临濮水故以名焉大业二年废濮州县幷其地入雷州鄄城二县唐武徳四年重置属濮州瓠子河西北自濮州界流入北去县二十一里又东流入雷泽县界 清邱在县西三十五里高五丈春秋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邱杜预注云清邱衞地在今濮阳东阳 垂亭左传宋公卫侯遇于垂雷泽县东南九十里依旧五乡本汉郕阳县也古伯姓之国史记曰周武王封弟季载于郕今县北三十里郕都故城是也汉以为县属济阴郡晋氏南迁之后济阴县移理于此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雷泽县因县北雷夏泽以为名属濮州大业二年省濮州县属郓州唐武徳四年重置濮州县又属焉 厯山在县西北十六里史记曰舜耕厯山耕者让畔郑曰厯山在河东应劭以为即雷泽之中皇甫谧以为在济阳与雷泽相次三説不同未详孰是 灉水沮水二源俱出县西北平地尚书曰雷夏既泽灉沮防同去县十四里 雷夏泽在县北郭外灉沮二水防同此泽河图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山海经曰雷泽有雷神龙首人颊鼓其腹则雷史记曰舜渔于雷泽渔者让泽 郕都故城在县北三十里即郕伯初封之国也説苑曰昔孔子游于太山行于郕之野见荣启期歌三乐即此城也姚城在县东十三里按神契曰帝舜生于姚墟应劭曰姚墟与雷泽相近 尧母庙在县西南四里述征记云郕阳城东南有尧母庆都之墓上有祠庙绕墓有池池中有鱼头间有印谓之印颊鱼中山夫人庙在县西五十步夫人即尧之四妃也 尧陵在县西三百里自尧即位永嘉三年二千七百二十一年记于碑唐贞观十一年有诏禁人刍牧春秋奠酧 仲山甫墓在县西北一里墓前有祠堂石室俨然若新 南北濮水水经云濮水又东分为三渎昔师延为纣作靡靡之乐纣灭延投此衞灵公将之晋闻而写之 廪邱左氏传云齐乌余以廪邱奔晋是此地汉置县今有故城存在今县北 重璧台穆天子传云天子游于河济盛君献女天子为造重璧台以处之
  范县东北六十里旧六乡今四乡本汉旧县也属东郡春秋时晋大夫士防之邑也后汉同晋属东平郡宋及后魏同高齐废隋开皇六年又置范县属济州十六年改属濮州大业二年废濮州唐武徳二年于此置范州领范一县五年废范州以县属济州贞观八年改属濮州 故顾城在县东南二十八里夏之顾国也诗曰韦顾既伐昆吾夏桀注曰三国党于桀皆为汤所诛 秦亭左氏传曰鲁筑台于秦杜预注云范县西北有秦亭是也 闵子骞墓在县东南二十里孟村高一丈 左伯桃墓在县东南五十里新安村高一丈
  济州
  济州济阳郡今理钜野县禹贡兖州之域春秋时其地属齐亦齐卫二国之境今郡理即碻磝城按地理志注云碻磝古津也城名因字之秦为东郡茌平县地汉地理志云茌平属东郡后亦属东郡及济北国宋元嘉七年到彦之北伐防此城后又失之至二十七年以王谟为宁朔将军前锋入河北防之因以固守于此又置碻磝戍或为济北郡后汉太武八年于此立济州又为济北郡其外城即后魏正光中刺史刁宣所筑按郡国志云后汉魏置济州于单于城中即石勒于耕处闻鼓角之声此其地也至周建徳七年又置肥城郡隋初置济州炀帝复为济北郡武徳四年平王充改为济州或为济阳郡皆此天宝十三年废郡以所五县并归郓州至大厯中复立济州唐末又废入郓州周高祖广顺二年平兖州至钜野因诏于此复置济州仍割兖州之任城中都军州之金乡等县之其年十二月又割郓州城县之中都却入郓州
  今领县四
  钜野郓州割到 郓城郓州割到 金乡兖州割到任城兖州割到
  州境
  东西一百五里 南北一百五十五里
  四至八到
  西南至西京八百七十里 西南至长安一千七百二十里 东至兖州邹县一百三十五里 西至濮州雷泽县八十五里 南至单州成武县一百一十里北至郓州一百一十五里 东南至徐州丰县二
  百二十五里 西南至曹州一百五十里 东北至兖州一百三十五里 西北至濮州一百四十五里户
  唐开元户在郓州长庆户三万八千五百一十皇朝户主一万四千一百九十一客二千八百四十三孤老女户六千二百一十七
  风俗
  同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