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大元一统志
大元一统志
松州东南二十里有遮盖山 【热河志六十及九十七又蒙古游牧记二】
望京山
望京山在松州东八十里上有古寺石佛像又有石洞宝塔 【热河志六十八】
香台山
香台山在松州南八十里有石洞石寺周围松树茂林 【同上】
五峯山
五峯山在松州西南九十里有古寺石井周围松林 【同上】
落马河
落马河在松州北八十里发源州界锣锅岭下流入高州境一百里东入涂河 【同上七十又蒙古游牧记三】
锄刃河
锄刃河在松州北二十里发源兴州界流经州境不与落马河合 【热河志七十二】
白羊河
白羊河源出兴州桦皮岭流入松州与落马河合流达高州涂河 【同上】
土产
麻黄
松州土产麻黄 【同上九十四】
地椒
松州土产地椒 【同上】
鹰鹘
松州每岁贡纳鹰鹘 【同上九十五】
古迹
静丰城 【即金史地理志之静封县属全州】
静丰废城在松州东五十里 【热河志六十一】
福田寺
福田寺在松州南关有古佛大像 【同上八十二又蒙古游牧记三】
广济寺
广济寺在松州南关外有塔二座 【俱同上】
望京山寺
望京山寺在松州东八十里望京山有古寺石佛像 【俱同上】
香台山寺
松州南八十里香台山有石井 【俱同上】
五峯山寺
松州西南九十里五峯山有古寺 【俱同上】
灵峯院
松州东南二十里遮盖山有古寺 【俱同上】
官窑馆
松山州等处有瓷窑 【热河志九十七】
松州西二十里有瓷窑西北有砖瓷窑 【同上九十六】
○隆兴路 【按元史地理志作兴和路为仁宗皇庆元年所改初为隆兴路】
○永平路
风俗形势
人尚义勇节俭务农 【明一统志五】
地连青幽 【同上】
○德宁路
○净州路
○泰宁路
○集宁路
○应昌路
○全宁路
○宁昌路
○保定路
风俗形势
二川交流夹绕州治 【明一统志二】
○真定路
风俗形势
山水秀丽邦鄙平夷 【同上三】
○顺德路
○广平路
○彰德路
○大名路
风俗形势
先人后己务崇礼让 【同上四】
○怀孟路 【按元史地理志作怀庆路为仁宗延佑六年所改初为怀孟路】
风俗形势
风土得四方之正是以习俗好尚奢俭得中 【明一统志二十八】
熏染许鲁斋道学之化皆好性理崇礼义 【同上】
兴淳俭之化息崇侈之习 【同上】
北邻于泽南至于温 【同上】
○卫辉路
风俗形势
民情颇事商贾地饶俗淳勤于播种孝弟之行有闻于时 【同上】
峯麓奇峻地当冲要泉甘水温 【同上】
○河间路
风俗形势
清州
其民质朴不事浮华民勤稼穑女务农桑 【同上二引元清州志】
献州
寡求不争有古人风 【同上二引元献州志】
南枕滹沱北背高河 【同上引元献州记疑为献州志之误】
○东平路
○东昌路
风俗形势
俗近敦厚家知礼逊习俗节俭人多读书 【明一统志二十四】
地平土沃无名山大川之限 【同上】
○济宁路
○曹州
○濮州
风俗形势
其民朴厚好稼穑务蚕织 【同上引元濮州志】
○高唐州
○泰安州
○德州
○恩州
○冠州
○益都路
○济南路
○般阳府路
风俗形势
莱州
男通鱼盐之利女习缉纺之业士淳朴而好经术矜功名 【明一统志二十五莱州府】
其地瘠薄负海舄卤蚕谷少而人民寡 【同上】
登州
民多朴野性皆犷直犹有古风凡所施为质多文少 【同上二十五登州府】
登之为郡凭负山海利擅鱼盐僻在东陲土田狭窄瘠卤半之山海所历皆秦皇汉武之胜境 【同上】
城名不夜亭曰朝阳此胜境也 【同上】
○宁海州
○大同路
风俗形势
朔州
朔州其民敬老慈幼节用恭谦勤于耕耘务于牧养 【同上二十一】
○太原路 【按元史地理志作冀宁路为成宗大德九年所改初为太原路】
风俗形势
平定州
平定州郡小民淳俗重端午其风清简好尚文章 【同上十九】
代州
代州民淳讼简节俭勤农无游惰之习绝浇薄之风 【同上】
○平阳路 【按元史地理志作晋宁路为成宗大德九年所改初为平阳路】
风俗形势
泽州
人性质而好学其气豪劲 【同上二十一泽州】
其民俭朴而敦本有唐晋之遗风 【同上】
辽州
其民信实纯厚 【同上辽州】
山川险峻地少平夷 【同上】
【按世祖至元二十七年立和林等处都元帅府成宗大德十一年改行省仁宗皇庆元年又改称岭北故元史地理志有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次于中书省之后然行省既建于大德七年之后则修大一统志时不应载入明矣又岭北所领有和宁路最初作元昌路中间改称和林路然元昌路早废和林路建于大德七年以后亦非修志时所应有故并从略】
大元大一统志辑本卷一
●大元大一统志辑本卷二
【辽阳金毓黻】 【沈阳安文溥】 同辑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 【路七府一】
辽阳路
广宁府路
大宁路
东宁路
沈阳路
咸平府
合兰府水达达等路
○辽阳路
建置沿革
盖州
盖州地最要冲称为繁富契丹移其民于上京西祖州后升为长平军 【满洲源流考十一盛京通志一百】
懿州
豪州本辽时懿州金皇统三年省入顺安县后复置国朝初因之至元六年省入顺安县 【满洲源流考十一】
豪州本辽时懿州金皇统三年省入顺安县后复置元初为懿州路至元六年降为东京支郡并省县入州 【盛京通志一百一】
山川
明王山
明王山在辽阳县东三十里契丹地志云夫余王东明葬于此因以为名 【满洲源流考十四】
明王山在辽阳东三十里高句丽王之子东明葬其上 【盛京通志二十八】
华表山
华表山俗呼为横山因丁令威化鹤得名 【满洲源流考十四】
乌尔古山
乌尔古山在辽阳路废婆速 【原译改为博索下同】 府 【满洲源流考十四】
大虫江
大虫江在辽阳路发源龙凤山分水岭下东南流经废婆速
府南合于鸭绿江 【同上十二及十四】
大虫江在辽阳路发源县 【辽阳县】 东南之龙凤山分水岭下东南流经废婆速府南流入于海 【同上十五】
斜江
斜江在辽阳县东按图册源自长白山南流经废婆速府东十里流入于海 【同上十二及十五】
鸭绿江
鸭绿江在辽阳路东五百六十里按唐书马訾水出靺鞨白山西与盐难水合又西南至安平入于海唐太宗征高丽遣邱孝忠耀兵于鸭绿水即此今考其源出于长白山西南流经故婆速府东南入于海 【同上十二及十五】
辽河
辽河在辽阳路西一百五十里按前汉地理志辽东郡望平县下注云大辽水出塞外后汉书注引山海经曰辽水出白平东郭璞曰出塞外御白平山今按图册上从咸平府界流经沈阳路 【原作府误】 城西北一百二十里下流入广宁路境 【同上十五】
羊肠河
羊肠河在辽阳路源出州 【懿州】 西之废徽州境经州北四十里下流合入辽河 【同上】
蓒芋泊
蓒芋泊 【按满洲源流考于此下有在定辽卫四字此盖由明代志书窜入兹据盛京通志删】 契丹地志云浿水即古泥河也自东逆流数百里至辽阳潴蓄不流有蓒芋草生于泊中故名 【同上又盛京通志二十八】
来远城
来远城本熟女真地辽伐高丽于此建城先是侵高丽军败值冬雪弥旬不止人马多毙军会鸭绿江余军漂溺辽主隆绪次来远界有防边猛军数十人遇而劫之逮问所从来开襟示其金制环甲众军惊散辽主至辽城收不在营中者诛之金升来远军 【满洲源流考十一盛京通志一百】
东丹王故宫
东丹王故宫在辽阳路按本路图册在府之东北隅有让国皇帝御容殿 【满洲源流考十一盛京通志一百四】 有大东丹国新建南京碑铭 【盛京通志一百四】
古迹
海州
辽太平九年渤海大延琳叛尽徙南海府人于上京之北移泽州民以实其城仍号南海府金改海州又改澄州又废嫔州为新昌镇入焉 【满洲源流考十一】
澄州
澄州本海州南海府沃沮地高丽时卑沙城唐李绩攻卑沙城即此渤海为南海府辽仍之金改曰海州天德三年以山东有海州改为澄州治临溟县 【同上十】
复州
废复州本辽迁民县属黄龙府后置复州号永宁军节度改县曰永宁后又更为永康省丰水扶罗入焉金因之所居皆汉民地甚肥沃有耕稼之利 【同上十一又盛京通志一百 按辽金之复州俱属东京辽阳府元废州入盖州此云属黄龙府盖因渤海之扶州而误】
○广宁府路
山川
十三山
十三山在广宁府南一百十里 【满洲源流考十四】
辽河
辽河从咸平府界流经沈阳西北达广宁路境 【同上十二】
风俗形势
人性淳实务农桑粗习文礼 【明一统志二十五引元广宁志】
古迹
干州
干州故城在广宁府西南七里辽统和二年立今基址颓然 【满洲源流考十一】
○大宁路
建置沿革
至元二十四年改为武平路二十九年九月改为大宁路 【热河志六十二】
部奚 【同上六十又辽史地理志中京大定府汉末步奚居之元一统志作部奚】
奚匿松漠间历晋不敢复出元魏时其部族始于此建牙帐 【同上】
大宁县 【按元史地理志作大定县】
大定县至元二十九年改为大宁县 【热河志六十二】
兴中州
金兴中府领兴中县及洪宁县元因之至元二年县皆省降府为兴中州寻复为兴中府七年复降为州隶大宁路又有永德县亦金兴中府所属元省入兴中州 【同上六十二】
金省二县惟存兴中营邱寻又更营邱为洪宁县 【同上六十一】
高州
元甲戌岁 【按为元太祖九年】 升高州为兴胜府丙子岁仍改高州隶大宁路 【同上六十二】
利州
利州统和十六年置 【同上六十】
利州军名曰永昌开泰元年置领阜俗县 【同上六十】
至元二年降州为利成县并省二县五月复为州四年二月复领二县七月割龙山隶大定府阜俗县并入本州岛隶大宁路 【同上六十】
惠州
金天辅五年罢州 【同上六十一】
川州
辽川州领咸康宜民弘理三县 【同上六十】
辽后省弘理入宜民 【同上六十】
建州
金置建平县元初因之后省建平入州 【同上六十二】
金并省后复置一县曰建平 【同上六十一】
坊郭乡镇
兴中州
孝行乡 【同上九十八】
建州
开泰乡 【同上九十八】
里至
大宁路
大宁路西南至大都九百里西北至上都九百里东至懿州界驿安站六百里西至上都路界鸡岭一百五十里南至平滦路界双峯岭三百五十里北至上都路界青杨岭二百里东到懿州七百里西到兴州三百五十里南到迁安县四百二十里北到松州二百二十里东南到抚宁县七百里东北到古庆州九百里西南到遵化县六百三十里西北到上都路九百里 【热河志六十二】
大宁县
大宁县西南至大都九百里西北至上都九百里东至金源县界岔道站九十里西至兴州界鸡岭一百五十里南至和众县界车家岭五十里北至高州界细河一百五十里东到金源县二百里西到兴州三百五十里南到和众县九十里北到高州二百二十里东南到富庶县一百五十里东北到惠和县一百五十里西南到惠州二百二十里西北到松州二百二十里 【同上六十二】
龙山县
龙山县西南至大都九百里西北至上都一千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本路二百四十里东至利州界石匣口五十里西至惠州界大岭一百五里南至抚宁县界冷口三百里北至利州界白道子岭四十里东到锦州四百里西到惠州二百二十里南到抚宁县三百五十里北到利州八十里东南到瑞州二百八十里东北到建州二百里西南到迁安县三百五十里西北到和众县一百四十里 【同上六十二及九十八】
富庶县
富庶县西南至大都一千一百里西北至上都一千里东至建州界弓子岭十五里西至大宁路界干涧庙儿岭一百三十里南至利州界南港岭五十里北至金源县界滑河堠子岭六十里东到建州七十里西到本路一百五十里南到利州七十里北到惠和县一百八十里东南到锦州三百五十里东北到金源县一百二十里西南到和众县一百二十里西北到本路一百五十里 【同上六十二又六十及九十七又蒙古游牧记二】
和众县
和众县西南至大都九百里西北至上都九百里西北至本路九十里东至利州界水峪岭三十里西至惠州界鹁鸽岭一百里南至惠州界燕王城岭六十里北至大宁县界车家岭四十里东到利州九十里西到兴州三百五十里南到惠州一百六十里北到本路九十里东南到龙山县一百四十里东北到富庶县一百二十里西南到惠州一百六十里西北到上都路九百里 【同上六十二及九十八】
金源县
金源县西南至大都一千一百里西北至上都九百里东至兴中州界青山岭二十里西至大宁县界岔道站一百十里南至建州界隆兴寺四十里北至武平县界偏道子岭七十里东到兴中州一百里西到本路二百里南到建州九十里北到武平县一百五十里东南到锦州二百七十里东北到高州一百五十里西南到富庶县一百二十里西北到惠和县九十里 【同上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