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噶玛兰厅志
噶玛兰厅志
一在头围营盘之右,凡三座、十五间,支放头围、北关、嶐岭等汛兵米。嘉庆二十一年通判翟淦建。其县丞公所改为仓廒五间,经于是春地震倾坏矣。两处计五十间,额定贮谷二万石。
城市(城以方分)
三结街、衙门口、东门街:以上城东。
十字街头、桥仔头、文昌宫、米仓口、镇西街:以上城西。
妈祖宫、米市街、振南街、土地公后:以上城南。
北中街、十六崁(即崁兴街)、北门街:以上城北。
十字街:四城之中。
四结仔(在东南)、武营、武营后(一曰后街,俱在西南:圣王后街(在东北)、圣王前街(土名五崁仔,在西北)、附船仔头(出北门):以上五围、三结街堡。
城市(城以方分)
三结街、衙门口、东门街:以上城东。
十字街头、桥仔头、文昌宫、米仓口、镇西街:以上城西。
妈祖宫、米市街、振南街、土地公后:以上城南。
北中街、十六崁(即崁兴街)、北门街:以上城北。
十字街:四城之中。
四结仔(在东南)、武营、武营后(一曰后街,俱在西南:圣王后街(在东北)、圣王前街(土名五崁仔,在西北)、附船仔头(出北门):以上五围、三结街堡。
乡庄(庄以堡别)
五围一结(附郭东一里)、民壮围(距城东三里)、三结庄(东四里)、四结庄、流流民庄(俱东五里)、五结庄(东六里)、六结庄、七结庄(俱东九里)、奇立板民庄(东十里)、过岭仔庄(东十三里)、三结庄(城南二里)、三角仔庄(距城东南三里)、壮二庄(东南八里,土名彪仔城)、茄冬林(东南九里)、阔嘴寮(东南十一里)、下渡头(距城东北三里)、公劳埔(东北六里)、牛寮仔(东北七里):以上民壮围堡。
五结头(附郭西一里)、六结庄(距城西三里)、七结庄(西四里)、镇平庄、金结庄(俱西五里)、枕头山庄(西六里)、颖广庄、员山庄(俱西七里)、五围四结(附郭南一里)、五围五结(距城西南二里)、摆篱社民庄(西南三里)、三阄二(西南七里)、吧荖郁民庄、大三阄庄、大湖庄(俱西南十里)、深沟庄、圳头庄(俱西南十一里)、内湖庄、枫仔林庄(俱西南十二里):以上员山堡。
四阄一(距城南三里)、四阄二(南八里)、四阄三(南九里)、溪洲庄(距城西南十二里)、顶溪洲(西南十五里)、叭哩沙喃(西南二十五里,下同)、泉州大湖:以上溪洲堡。
东势顶二结(距城南十里)、顶四结(南十三里)、歪仔歪民庄(南十四里)、田心仔(南十五里)、北城庄(南十八里)、清水沟(距城西南十五里)、鹿埔(西南二十里):以上清水沟堡。
竹仔林(距城南十五里)、罗东庄(南二十里,下同)、罗东街、阿里史民庄:以上罗东堡。
红水沟(距城南二十二里)、打那美名庄(南二十三里)、顺安庄(南二十四里)、员山庄(南二十五里)、零工围(南二十六里,下同)、太和庄、冬瓜山(南三十里):以上那美堡。
新店(距城北二里)、大破口(北五里)、四围庄(北六里)、公埔头(北八里)、柴围(北十里,下同)、三十九结庄(北十一里)、番割田(北十一里)、茅埔庄(北十四里)、旱溪庄(北十五里)、淇武兰民庄(北十六里)、汤围庄(北二十里)、辛仔罕民庄(距城东北四里)、浅澳庄(东北八里)、大塭(东北十里)、三阄仔庄(距城西北三里)、二结庄(西北四里)、梅洲围(西北五里)、大坡庄(西北七里)、匏靴仑(西北八里):以上淇武兰堡。
白石脚(距城北二十二里)、二围庄(北二十五里)、港仔墘(北二十六里)、抵美简埔(北二十七里)、头围街(北三十里,下同)、头围庄、大堀庄(距城东北十二里)、乳母寮庄(东北二十八里):以上头围堡(头围三貂过河与淡水交界,另详铺递)。
东势顶三结(距城东南十一里)、顶五结(东南十七里):以上顶二结堡。
茅仔寮(距城东南十五里)、大埔庄(东南二十里)、榕仔脚(东南二十一里)、鼎橄社庄(东南二十二里):以上茅仔寮堡。
利泽简民庄(距城东南二十六里)、猴猴民庄(东南三十三里)、马赛民庄(东南三十五里)、苏澳街(东南五十里,下同)、苏澳庄:以上利泽简堡。
附考
「王制」游民有禁,「周官」闲民无常职有罚,诚谓劳则善心生、逸则淫心生也。台湾一种无田宅无妻子、不士不农、不工不贾、不负戴道路,俗指谓罗汉脚;嫖赌摸窃,械斗树旗,靡所不为。曷言乎罗汉脚也?谓其单身游食四方,随处结党;且衫裤不全,赤脚终生也。大市不下数百人,小市村不下数十人,台湾之难治在此。是惟清庄时,另造闲民一册,着总理、族长,严谨约束,分授执事,俾勿闲游。其不率教者,禀官、逐水内渡。然总理、族长,难得其人;认真清庄者,尤难得其人。不然,何以嘉义、彰化清庄甫退,众匪衅乱,梦梦不觉?然则如之何而可?清庄之役,仍惟贤令尹素与民相亲,善恶分明,情伪周知,而后随时随处留心清理。知明、处当,非委员一时所能造。造册、绘图,纸上空谈;况委员到县,直如入汪洋大海,不知其津涯。且清庄之法,不如联甲。清庄者,实指其人之不善,使无所容;总理之邪者不肯为,总理之正而无势者又不能为。惟选立联首、奉行联甲,以小村联大村,以远村附近村,同心缉捕,保固乡邻,则各庄之正气盛、邪气衰,罗汉脚势难为匪,必改邪归正。否则公同禀逐内渡。为政之道,以官治民难,以民治民易。联甲法行,不分漳、泉、粤、闽,可以息分类之祻。予于建阳行之而效,今鹿港行之亦效,真孔荃溪观察治闽之良剂欤(「问俗录」)?
番社
译正东势(即溪南)番社十七所:
几穆捞(即奇武荖)、里脑(即里荖)、达鲁安(即打朗巷)、丁鲁哩干(即珍珠美简,俱厅东南)、穆罕穆罕(即武罕)、达拉麋(即打蚋米):六社属罗东堡。
外阿外(即歪仔歪)、巴捞屋(即吧咾吻):二社属清水沟堡。
沙豁沙豁(即扫笏):此社属顶二结堡。
玛拉胡妈(即马荖武烟,又名猫对武)、玛鲁烟(即南搭吝,俱厅南):二社属打那美堡。
嘎里阿完(即加礼远,厅东)、巴噜新那完(即婆罗辛仔宛,厅东南,下四社同)、里德干(即奇泽简,此社原附加礼远)、留留仔庄(此社无译,别于西势之流流)、高高(即猴猴田寮)、玛赛(即马赛,此社原淡水流番):六社属利泽简堡。
译正西势(即溪北)番社二十所:
哆啰妙■〈女完〉(即哆啰里远,在厅东北)、几立穆丹(即棋立丹,厅北,下三社同)、都巴嫣(即抵把叶):五社属头围堡。
达玛嫣(即打马烟)、都美干(即抵美简)、捞捞(即流流,厅东,下三社同)、几立板(即奇立板)、玛噜穆罕(即麻里目罕)、都美鹤(即抵美福,厅东南)、新那噜罕(即新仔罗罕,厅东北):五社属民社围堡。
摆立(即摆离,厅南)、宾那玛拉(即珍仔满力,厅西南):二社属员山仔堡。
玛立丁洛(即麻支镇落,厅北,下俱同)、新那罕(即新仔罕)、几穆蛮(即奇武暖)、美都美(即抵美抵美)、达普达普(即踏踏)、打那岸(即哆啰岸)、猫乳(即马麟社)、熳鲁兰(即奇兰武兰):八社属淇武兰堡。
附考
「赤嵌集」谓台地诸山皆从番语译出,即各番社亦无正名。兰本三十六社平埔番散居之地,其种类与头刺「王」字生番有别。兹各社名,乃开疆时为总兵武隆阿所译,惟留留仔一社未及详耳。「府志」修自乾隆癸未,当时兰属生番,竟将各社杂入淡水熟番中。如所载毛搭吝(即南搭吝)、奇毛字老(即祈武荖)、珍汝女简(即珍珠里简)、女老(即里荖)、奇五律(即奇武暖)、毛老甫洲(即马着武烟)、奇立援(即奇立板)、丁仔难(即新仔罕)、巴荖郁(即吧咾吻)、哆朥美仔远(即婆罗里远)、屏仔猫力(即珍仔满力)、抵马悦(即抵把叶)、打那轩(即打朗巷)■〈不上缶下〉仔歪(即歪仔歪)、抵羡福(即抵美福),与猴猴、踏踏、勿罕勿罕凡二十余社,未及厘正。
东势社番者,在浊水大溪以南。自溪南至苏澳凡十六社。嘉庆十五年,噶玛兰既入版图,西势民垦已定,杨廷理乃遣三籍头人,往丈浊水溪南十六社荒埔,分授漳、泉、粤民人开垦,凡二千五百八十三甲。各社番性本愚弱,既归化,益不敢较;于是膏腴悉为民有。通到翟淦与杨廷理议:请总督汪志伊以各社近埔处所存,给之大社二里、小社一里,谓之加留余埔。仍官为召佃,以三籍头人为佃首,经理收租,按社计丁而分给之,社番坐受焉。共丈得地一千二百五十五甲二分,自十五年至二十一、二、三年,次第垦成,造册详定其制:漳佃首二人,原分埔地七百六十二甲七分三厘四毫七丝九忽;每甲定租四石,年额纳番租三千零五十石九斗三升九合,配社十二。加礼远社(距城十六里),通事一,土目一。流流社(距城十四里),土目一。扫笏社(距城十四里),通事一,土目一。芭荖郁社(距城十四里),土目一。歪仔歪社同。猫里府烟社(即马荖武烟,距城十五里),土目一。南搭吝社(即马鲁烟,距城十五里),土目一。武罕社同。打纳美社(即打纳美同)。打那岸社(即打朗巷,距城二十里),土目一。猴猴社(距城二十五里),土目一。其泽简社(距城二十里),土目一。泉佃首一人,原分埔地三百八十三甲四分八厘九毫三丝六忽。每甲定租四石,年额纳番租一千五百三十三石九斗五升七合,配社三。奇武荖社(距城二十五里),通事一,土目一。里脑社(即里荖,距城二十里),土目二。婆罗新仔宛社(距城十六里),土目二。粤佃首一人,原分埔地一百三十五甲四分零七毫,八斗三升一合五勺二杪,酌社一。珍珠美简社(距城二十里),土目一。以上东势番十六社,通事三人,土目十九人,番丁男妇三千三百零七口,无总理,即以三佃首、一社丁约束之。
西势社番者,在独水大溪之北。自溪北至乌石港凡二十社。未入版图之先,茹毛饮血,蓬发露体,男女莫别,婚姻无时,野合择配,听人自便;不识五伦,不谙岁次,以花开纪四时,打牲为恒业。间有汉人教之耕种稻谷,以为宝贵,以短刀代犁锄,并无牛只。闲织树皮,仅蔽下体。其富者,惟知蓄积虾米花布。又俗重金鲤鱼,以铜线编成,形如新月,佩之出入,群以为艳羡矣。不重银钱,与人无犯。各社自立头人,不相统属。嘉庆元年,汉人吴沙率众入兰,占垦西势,各社首被侵殆尽。十五年归沐王化,始赴官控理;已为民人先报升科,不能给还。知府杨廷理乃举汉人为各社总理,设立通事土目,约束社众,造报丁册,教以人事,■〈艹稚〉发着衣,始知置备耕牛农椇,渐通汉人语言,亦知爱重银钱,烹调饮食矣。惟伦常、祭葬、婚姻尚沿旧习。哆罗美远社(距城十二里),通事一人,土目一人。打马烟社(距城二十里),土目一人。奇立板社(距城十里),土目一人。麻里目罕社(距城十里),番耆一。摆离社(距城五里),土目一人。珍仔满力社(距城五里),土目一人。抵美福社(距城六里),土目一人。流流社(距城二里),土目一人。麻芝镇社(距城四里),番耆一。新仔罕社(距城四里),土目一人。抵美抵美社(距城八里),土目一人。踏踏社(距城八里),土目一人。高东社(距城八里),番耆一。打那岸社(距城八里),土目一人。奇武暖社(距城六里),土目一人。奇兰武兰社(距城十二里),土目一人。辛仔罗罕社(距二里),土目一人。棋立丹社(距城十四里),番耆一。抵把叶社(距城十四里),土目一人。抵美简社(距城二十里),土目一人。以上西势二十社,番通事一人、土目十六人、番丁男妇二千二百余口。以番总理一人、社丁一人管束之。
嘉庆十六年,总督汪志伊奏:『噶玛兰东西势社番,前皆不谙耕作,是以埔地听汉人占垦。迩来与汉人相习,日久渐知耕种;惟番性愚,不知积蓄,恐荒埔分尽,地不加辟,将来社番生齿日繁,未免生计日绌。是以杨廷理原议:大社周围加留余埔二里,小社加留余埔一里。兹据镇道府议:请东势几穆捞等十七社,令通事、土目将社番自耕田园栽树为内界,不许汉人贌耕。其加留余埔一里、二里之外,亦栽树为外界,准贌给汉人开垦,呈官立案,按年完纳番租,免其升科。其西势哆啰美远等二十社,群处沿海一带沙仑之上。西势番埔,久为人民开垦,不能再留余埔,应将现在沙仑余埔自乌石港口起,至东势界止,约长三十余里,宽一、二里不等,永为西势番业,不许民人过溪越垦。如番社人少,情愿贌给民人开垦,亦照东势之例,呈官入案,完纳番租,免其升科。庶东西番社各安其业,日久相安』。奏入,上许之。西势加留沙埔久未及行;道光元年,署通判姚莹乃督西势番总理林兴邦、社丁张金标、通事八宝笼,会同各社土目勘定,自乌石港起至东势浊水溪止,沙仑埔六百二十四甲四分一厘七毫二丝。除原存奇立板、猫里雾罕、流流等社地及各社番自田一百二十八甲七分零外,实存沙埔地四百九十五甲七分零二毫八丝。西势大小二十社,统计番丁二千二百七十四口,按丁分配。每丁得地二分一厘七毫七丝。定明界址,分交各土目收掌,并绘造图册详司,其制乃定(「东槎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