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噶玛兰厅志
噶玛兰厅志
苏澳岭:在厅治南五十里,虽不高而险巇,以澳得名。岭下即南关,有营汛。
嶐嶐岭:在厅治北五十五里,以高得名。石磴如梯,烟雨笼树,所谓「嶐岭夕烟」,乃八景之一也。岭脚有汛防,为从前入兰孔道。
——以上山。
枕头山旱溪:在厅治西四里枕头山后。内山发源,东北行至镇平庄,纳镇平溪水,出三阄庄,与西势大溪合。以地得名。
五十二甲溪:在厅治西二十五里隆恩庄尾。四水汇聚成渠,至奇力简渡头,合加礼远港入海。以田得名。
清水沟溪:在厅治南十二里鹿埔北崁脚发源,至清水沟庄,汇合众小水,出溪洲尾与浊水溪合。以水得名。
泉州大湖溪:在厅治南二十里大湖山发源,经小叭哩沙喃口,转行至溪洲南与浊水溪合。以湖得名。
罗东溪:在县治南二十里罗东之西鹿埔下出泉,至罗东之东,汇众小水流,达十六份、榕树脚、埤头、隆恩、竹篙满等处,至牛磨车合加礼远港入海。以社得名。
小埤塘溪:在厅治南二十五里小叭哩沙喃。内山发源,由小埤塘、大湖口、鹿埔、柯仔林等处流达至溪洲尾,与浊水溪合。以水得名。
里荖溪:在厅南二十五里冬瓜山东南山脚发源,由火烧城前冬瓜山街里荖社流达珍珠里简等处,合加礼远港入海。以番社得名。
扫笏溪:在厅治东南十五里扫笏庄小埤发源,由五结九十二甲庄流达至茅仔寮,与浊水溪合。以地形得名。
鼎橄社溪:在厅治东南二十里鼎橄社之西平阳中四水汇合,由打那岸鼎橄社东南合加礼远港入海。以社得名。
奇武荖溪:在厅治东南三十里。从隆恩庄南聚水归沟,达至社尾合加礼远港入海。以番社得名。
马赛溪:在厅治东南三十五里马赛武荖山发源,出平阳,由民壮围庄、马赛、猴猴等社流达至苏澳岭脚入海。以地得名。
苏澳溪:在厅治东南四十五里苏澳内山发源,东出平阳中分合不定,流达至营盘前埔下,总汇港仔墘入海。以地得名。
■〈虫犂〉仔溪:在厅治西南十里。由大湖埤发源,至■〈虫犂〉埤出口,与西势大溪合。以地得名。
西势大溪:在厅治西南三十里。从界外玉山脚发源,出大叭哩沙喃口,至内崩山与东势之浊水分支,由圳头、大三阄、胡鳅斗、金包股、六七结绕过三结,东转至下渡头浅澳束成港道,北汇乌石港入海。以地得名。
浊水溪:在厅治西南三十里。亦从玉山脚,经大叭哩沙喃发源至崩山,与西势大溪分支东流,由深沟顶、下溪洲、四阄二、三、民壮围、二结、茄冬林庄、二三结等渡,流达大旗尾、茅仔寮,至过岭仔入海。以水得名(按嘉庆己巳,正溜北徙,与清水合流。至庚午夏,清浊攸分,仍循故道)。
枕头山埤:在厅治西六里枕头山后隘寮之西。纵横皆五、六十丈,深丈余(按台地皆以陂为埤)。
四围大埤:在厅治西六里四围山脚隘寮之北。纵广约各百丈,深四、五丈。以庄得名。
冬瓜山埤:在厅治南二十五里冬瓜山脚。长八十丈,广三十余丈,深一、二丈。其水足资田园灌溉。
鹿埔埤:在厅治南二十五里东势之鹿埔南。背山面野,长百余丈,广八、九十丈,深丈余。
猴猴埤:在厅治南三十里马赛庄东北沙仑中。巨浸澄泓,长百十余丈,广百丈。中起沙堆,周可十余亩,堪以结庐。水常不溢,深二丈许。以番社得名。
大湖埤:在厅治西南十里大湖西以下。长百余丈,广八十丈,深三、四丈。其水足资灌溉。
■〈虫犂〉仔埤:在厅治西南十里大湖庄北山内。上接大湖之源,东达溪流,长百余丈,广六十丈,深二丈许。
圳头埤:在厅治西南十五里大叭哩沙喃口鼻仔内。四面环山,中潴一大泽,长可百丈,广七、八十丈,深二十有余丈。
——以上川。
附考
萧竹友「甲子兰记」:嘉庆三年秋,余与黄友渡台。越三载庚申,游极北之甲子兰。其地沃野三百余里,可辟良田万顷,容十万户。是日也,天朗气清,仰观兰中形胜,在长堤一湖:涵猴山于永秀,达沧海而潆洄。龟屿插中海之波,玉山接凌云之势。朝麋鹿以群友,暮禽鸟而飞归。长江有搧网之翁,远地多弓猎之户。有行歌之互答,无案牍之劳形。渔、樵、耕、读,乐土安居;足饱暖以欣欢,无理乱之忧喜。道途危险,洞口祗行一人;沧海安澜,扁舟可达四省。水口乌石,关固山门,夹枋锁住;洋匪凶番,不敢逼视。故国名山,未能胜此。前岁丁已,尚友吴沙者,鸩众建造三城,来居斯地。奈王化未及,人不知义,番不识理。苟有圣贤训诲,一变民风,孝弟友恭,长幼序而男女别,则耕者让畔、道不拾遗,守法纪、省日用,粗衣淡饭,蓬户自安。虽秦之桃源、唐之盘谷,未有加于此也。余暮闲细阅胜概,千山竞秀,万水朝宗,内纳一大阳基,通兰众再造四围,聊题诗记图说,以志不泯。诗曰:『遨游台地已三秋,觅尽山川何处求?步向中寻一吉,罗纹交贵水缠流。屏峰锦帐列千寻,融结兰城天地心;寓迭江山遥拱秀,率滨应沐化波深』。按昔时未有五围诸地,今兰自三貂河与淡水分界,数至苏澳,祗有百三十里;而云三百余里者,意其时自三貂过岭算起耳。然岭下无地可田,若自鱼桁仔数至四围,则更无此数。三百余里者,殆纵横约计之词也。
雪山在水沙连内山。高插天外,常隐不见,奇幻莫测。经年积雪,莹澈光明。晴霁望之,辉如白玉,即「诸罗志」所谓玉山也(「彰化志」)。
玉山在大武峦界外。嘉义诸山以武峦为望,即以玉山为武峦之后屏。昔周锺瑄令诸罗,尝作「望玉山诗」:『浮云高卷日初生,一片晴光照眼明;积雪不消三伏后,层水常讶四时成。疑他匹练非吴市,遮莫胥涛向越城。太璞已教天地凿,山灵稳卧不须惊』。观此诗语意,全不以为玉也。其云:『积雪不消』,与彰化志直呼雪山,更何以异(参「诸罗志」)?
蛤仔难西负山、东面海,而山势南北对抱,三面皆山如环而缺其一也。中有浊水大溪以界南北。其南有清水溪,末流与浊水合。北亦有溪,三溪源皆出内山,东流注于海,「诸罗志」所谓三港合流者是也。海口北山东尽为乌石港,南山东尽为苏澳。自乌石港至头围、二围,路皆沿山西行,渐折而南,至于三围。头围居海口,北倚山,南为乌石港。西渡荒埔,过金面山之南,至二围。二围之地有山,名曰扩仔山。西南过白石围、汤围而至于三围。其地有坑曰礁坑、曰旱坑。西南逾溪,达于四围。又东南踰溪,达于五围(今为厅治)。五围去山稍远,北附溪,其东北为下渡头。自头围至五围皆属西势,所在小围无数,皆与番社参错。东面大海中有龟屿,略与头围对。龟屿之内,沙汕横亘,自北而南,三港之水皆会于沙汕内。东势居浊水溪之南,旷野荒埔一望无际,其地大于西势。潘贤文居于罗东,在东势之西,颇近山,有阿里史社、岸里社二番与之密迩。浊水溪源斜出于东势之西,西山之内皆生番盘踞(按此即今叭哩沙喃,过山为额剌「王」字生番社),远望则玉山在焉。玉山斜当西势之背。杨太守「图说」曰:『以方向定之,则西势宜称北势,东势宜称南势。今所云者,仍番人之旧称也』。又曰:『西势合众小围并溪洲,凡二十三庄,其田皆围民所垦。番族则自打马烟至摆老郁,凡二十三社。又东势自歪仔歪至猴猴社,凡十三社,其田皆番民所垦。东势无民垦田』。按此谢氏「蛤仔难纪略」中形势之说也。当时言东势祗形其崖略,言龟屿不直云大理简山下,皆因人迹未通,故首尾不必详具。然按其言,而兰中之山水、田庐,已如画在目前,何必更作图说哉。
卷二(上)
规制
城池公署仓库城市乡庄番社津梁水利海防铺递关隘
州县为亲民之官,奉宣天子德意,惠我嘉师,咸跻仁寿,虽古之遗爱何加焉。故自城郭、宫室而申画郊圻,旱潦、丰凶而寅亮天地;道通于航海,德速于置邮。仁政之经,王化之本,胥于是在。勿谓一黑子不足以展骥而栖鸾也。志规制。
城池
公署
仓库
城市
乡庄
番社
津梁
水利
海防
铺递
关隘
城池
兰城为五围适中之地,有民居两列,皆东向,余悉新垦田。初无城寨,嘉庆十五年收入版图,委办知府杨廷理始植竹为城,环以九芎树木。十七年冬,新任通判翟淦加栽莿竹,并搭四门吊桥各一座。城基坐北向南,西瞰员山、东临大海,周围三里许,长六百四十丈,南北相距一百八十丈,东西相距数亦如之。垣高六尺余,共有东西南北四门,门各随其方向以为名。四门城楼,二十四年通判高大镛建;道光十年,署通判萨廉重修。城中旧有水圳两道,自西而东,引灌田园,因开作城濠,改由城外与濠合流。城濠深七尺,广丈有五尺,上接内山水,下达溪流。
附考
按此地乃台湾山后极东之区。其西南诸峰,环绕朝护;北起鸡笼尖峰,从遥暗拱;东面海岸复有沙堤百里为关拦。且海水汪洋中特起龟山,蔚然青秀,居于寅位。龙气从干转辛而发,落脉平阳,突起员山,居于申方;从庚而转,拓开平原数十里,真大有为之地也。其水源,支分两派,从坤申方来:一由艮方出乌石港,一由乙方出浊水溪。若坐西向东,则山头打碎,宾主无情。坤申之水,血汗淋头,上无分而下无合,前案低微,龙虎反背。前水过旺,寅申暗贵,二峰反为劫地。大局水分八字出口,诚恐将来俗悍民刁,有不虞之患也。必须坐坎向离(初杨廷理以五围居民皆东向,拟筑城建署亦皆东向,经总兵武隆阿履勘转覆在案。嗣因淡水朱同知送到堪舆梁章读改请坐北向南),为四正四极之位,水倒青龙方去,兼寅申二位,暗贵得宜。仓库在寅申之方,后主端照,前宾朝顾。虽然青龙水分,但龙■〈山冓〉合法,交度有情;微砂暗护,背依元武;高耸一峰,面向朱雀,隐微秀。案青龙水既旺盛,白虎子山兼寅申。星峰自坎离者,水宫旺地,是官禄帝旺,长生居申,最喜。白虎近盛高耸,而西方金旺生水,扶主身强。青龙一方,水去从金,会佳期已方劫位。乃金母是金初生之位,更得天官照临,就此建造城郭,土镇中央,四星四壁;水在东方旺于城,官禄显耀,文武和衷,物阜民安,文运中兴,化行俗美,仁让之风计日可待(「梁章读图说」)。
萧竹友「檃栝青囊家语」作「兰城融结诗」云:『兰山正干逶而迤,特结罗纹最罕奇。后耸华峰三迭翠,前缠溪涧九澴漓。青龙挺秀生文笔,白虎排衙列战旗。十里沙堤沧海案,双边护峡养龙池。坐干纳甲龟峰起,放水从丁转艮移。堪羡佳城文武贵,财丁富盛万年基』!按竹友来游时,地只四围,取干、巽、艮、坤定其方位,便谓兰中胜概,全在长堤一湖,与梁说之不凿求主山,前后正相吻合。
兰城筑土围,舂木植桃,浚濠河、栽插竹木,俱系漳、泉、粤三籍结首分段输工。中作五段,漳得其三,泉、粤各得其一。其四城门吊桥,另由城中各铺户摊办。经始于申腊初,告蒇于癸酉秋仲,均不归入工程报销也。初庚午岁,杨廷理环值九芎树为城,作诗有:『他日浓阴怀旧泽,听人谈说九芎城』之句。及壬申秋,新设官至,所存活者,无过十分之三。询诸结首,始称:『所栽过大,一时不能生根。即十余年后成林茂盛,两旁亦有空隙,不惟人可越过,虽车马亦能往来』。因思山前府厅各县,当日未甃砖石时,均系插竹为城,登时发颖,势可凌云。两三年内,左右插笋,严排密挤。天然藩篱,炮火皆不能入。乃于癸酉春初,饬各结首,再就城基上遍插莿竹数周,仍于各旁栽补小九芎,俾得竹围以先资其捍卫。将来芎树成荫,即有罅漏,可藉竹,可藉竹枝以弥缝,则内木外竹,而城垣益固于苞桑已。
公署
噶玛兰厅:在城之东街,南向,凡六座。初在城西,草房三进,乃未设官以前委办知府杨廷理暂作公所;今已拨充入仓,移建厅署于此。大门、仪门、大堂、宅门、二堂、公廨、斋、厨俱备。大堂旁为架搁库,东西廊为六房,仪门外左为土地祠、右为监狱五间。大门外环以木栅,前列照墙。嘉庆十八年通判翟淦建。二十四年通判高大镛重修。大堂后门房四间,道光四年升通判吕志恒增修。署内西边书屋二间,六年署通判乌竹芳添建。
头围县丞:分驻城外北方,距厅治三十里。嘉庆十七年署县丞胡桂初盖草屋五间,以资办公。县丞周翰因之。旋以地震析改为仓廒。二十五年署县丞朱懋移建乌石港之南,东向,凡四进。堂室、花厅、厢房皆如制。
罗东司巡检:在厅治之右。头门大堂正面住房凡三层,九间。又东厢房二间,西竹椽厢房二间、暖阁、地阁并内外甬道及土地祠,嘉庆十八年巡检范邦干奉建。照墙、会客厅、胥役所,二十四年巡检张炘添建。
仓库
仓廒二所(即常平仓):
一在厅治之西,三十五间,内十间嘉庆十六年委办知府杨廷理建。又五座二十五间,二十年通判翟淦添建;地基填高四尺余,以防霉湿。有仓门楼、晒庭、水沟、墙围及仓王庙一座、斗级房四间、家丁看守房三房、土囤七个,并将委员草创办公草房一所五间修砌贮谷。其仓王庙前东西房,乃因加放兵米,道光六年署通判乌竹芳增修。